朱红英,郭颖,洪 伟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高职学生英语学习需求调查及其教学启示
朱红英,郭颖,洪 伟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需求分析是课程设计的一个重要基础,是影响英语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英语教学中应受到更多的关注。本文是基于对浙江金融职业学院177名市场营销专业在校学生进行的英语学习状况及需求分析调查,旨在为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从而有助于教师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
高职院校;需求分析;英语教学
需求分析(NeedsAnalysis)指通过内省、访谈、观察和问卷等手段对需求进行研究的技术和方法(陈冰冰等2009),是指在课程设计和实施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和教师对学生的主观与客观需求进行调查分析,从而确定学生学什么和如何学的问题,它通过最大限度地收集有关的需求信息,为教学大纲的设计与实施、教材的组织与使用以及教学效果的评估等提供依据。Hutchinson和Waters(1987)指出,不论是普通英语还是专门用途英语,任何课程都建立在学生的某种需求之上。基于需求分析的外语教学研究在国外已有30多年的历史,但从目前可查阅到的文献资料看,我国外语需求分析研究总的来说数量少,研究成果尚未形成体系和影响力,整体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张雅萍(2004)的调查发现,大学生英语学习的根本需求是提高实践语言运用能力,现行教学模式与学生的根本需求存在一定的矛盾。赵庆红等(2009)的研究表明,大学生英语的学习需求总体上表现出多样性和个性化的倾向,呈分散态势。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虽然在制定的过程中由专家组织过需求分析,但调查结果毕竟不能覆盖全国所有大学生们的实际情况,全国高校情况千差万别,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学生入学水平各不相同,即使在同一所学校内学生的入学水平也有一定的差别。不同层次的学校应明确各自的目标,实事求是、因材施教。
高职院校学生不同于其他普通本科院校的学生水平,其需求也有特殊之处,因此教师要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那么目前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状况任何,学生对英语学习的需求怎样?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此次高职学生英语学习需求调查。
1.研究的问题。(1) 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是什么?(2)高职学生英语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是什么?(3)当前高职英语教学现状与学生英语学习需求之间有多大差距?
2.研究对象与方法。本次研究以我院市场营销专业一二年级在校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该专业学生毕业后会较多地涉及外贸部门,他们对英语能力的需求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通过对他们的调查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高职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为今后的英语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资料。
本研究采用座谈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形式,座谈与问卷调查在2010年5月进行。为了确保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在正式发放问卷之前,笔者组织了20位市场营销专业一二年级在校学生参加座谈,确定英语学习需求的大体方向和相关信息。为了减少紧张感,确保座谈学生就讨论问题畅所欲言,座谈采取口头回答和书面反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座谈结束后,笔者依据座谈反映的情况和提供的信息进一步分析和修改问卷中的每一个问题和选项。最后形成的问卷涉及大学英语学习(包括教学内容、等级考试、学习目的、学习难点等)和职业英语学习两方面,共21道题,其中1-4题为基本信息题,调查了一些学生的背景信息,包括年级、性别、所在省份、现有英语水平等;5-17题为基础英语学习题;18-21题为职业英语学习题。方法是无记名选项。问卷调查在笔者所在学校的市场营销专业一二年级在校学生中进行,共发放问卷180份,收回有效问卷177份,占98.3%。
1.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态度和观点。
表1.学生外语学习观念
表1的数据显示,高职学生对大学英语学习表示“感兴趣”的不到四成,超过六成的学生对大学英语学习表示“一般”或“不感兴趣”。大多数学生认为学英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以后找到好工作”(57.4%) 和“为了应付考试”(27.3%),有16.4%的学生还表示学英语是“为了父母”或“不清楚”为什么要学英语。显然,在高职院校很多学生学英语是被动的,他们的英语学习动机不够强烈,部分学生缺乏学习动机。
从表1中还可以看出高职学生在学英语的过程中,存在这样那样的困难。在回答“在学英语中,你遇到的主要困难是什么?”参与调查的177位学生中,15.8%的学生选择“语法”,15.3%的学生选择“听力”,15.3%的学生选择“口语”,10.7%的学生选择“写作”,10.2%的学生选择“阅读”,8.5%位学生选择“词汇”,还有24.3%学生因为英语基础太弱,困难太多,也不清楚具体原因。但是大多数学生认为提高英语的关键在于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英语学习的兴趣。
2.对大学英语教学内容的要求
表2.学习者对英语教学内容的要求
表2表明高职学生对当前英语教学内容的要求和期待,他们感到最不满意的方面是教材内容,许多学生反映上完英语课后,课文内容几乎没留下什么印象。所调查的177名学生中,69.8%的学生认为提高英语的关键是“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在“听力”、“口语”、“读写”、“语法词汇”的选项中,49.2%的学生最希望提高“口语”应用能力;在“你认为现在的英语教学中,应侧重哪方面教学?”选择“日常英语口语”的比例最高,有112位学生,占63.3%;在“你最希望在哪方面提高你的行业英语应用能力?”80%的同学仍然选择“口语表达能力”。学生在座谈中也提到希望“改革教学内容”,“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我们能够深切地感受到,高职学生对于英语口语学习的需求非常强烈,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国际型应用性人才,能够在中西方两种文化之间自如地交流,这是现代社会要求的一种素质,也是广大学生期望获得的一种修养。
另外,有55.9%的学生认为在英语教学中应该侧重“基础教学”;44.1%的学生认为应该侧重“英语等级考试”;59.3%学生认为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对将来就业的好坏“很有关系”,这反映了学生对英语教学内容需求的多样性。
3.对行业英语课程设置的需求。从回收的177份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有70.6%的学生表示希望学校开设和自己专业相关的行业英语课程,尤其是侧重口语表达能力的行业英语。从往届毕业的学生工作来看,专业英语有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英语阅读、写作和笔译的使用频率很高,他们接触最多的是产品说明书、操作手册和设备说明书,所以专业英语对工作的重要性不容忽视,这也是高职院校外语教学亟待加强的。
4.对教师角色的期待。在教师角色期待方面,与传统的主讲和传授知识性的教师角色相比,学生更期待帮助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选择频数最高的四个教师角色依次为“善于调节气氛的课堂活动组织者(58.8%)”、“擅长英语口语的知识传授者(55.9%)”、“有问必答的语言顾问(16.4%)”和“认真负责、严格要求的学究性教师(14.7%)”。这反映出学生既期望教师督促自己、协助自己学好英语,又不希望教师严格要求自己的矛盾心理。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总体上表现出多样性倾向,反映了高职学生由于英语基础、专业需求、职业期待、个性心理等方面的不同而存在个体差异性,但其根本需求是提高实践语言运用能力。同时,高职英语教学没能充分体现和切实满足学生现实的学习需求,其直接后果是大多数学生的动机缺乏和学习兴趣的丧失。基于调查结果,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高职英语教学。
第一,改革高职英语教学内容,加强英语口语应用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生产、技术、服务、管理等生产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型、应用型专门人才,要让学生毕业后能适应这些领域的岗位,就应首先深入到有代表性的职业岗位,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弄清社会对高职生英语方面的要求,以及高职生在将来工作岗位上使用英语的场合情况,然后改革过时、陈旧的课程内容,大量吸收与现实社会、生产实践紧密联系的新知识,使教材内容与高职生将来工作情景贴近,突出这些工作场合情景中所需使用英语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突出教材内容的时代性、针对性和实用性,让学生学到最常用、实用的知识。
为了突出职业教育特点,应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使用英语的能力,尤其是口语表达能力。中国学生最典型的英语学习状况是英语输入和输出的不平衡。输入包括阅读和听力能力。在输入技能中,中国学生都是阅读特别强,听力相对弱。输出是指口语沟通和书面沟通能力。从输出这两个技能来看,输出可以理解为一种运用。中国学生整个英语的应用能力是比较薄弱的,而集中体现在口语表达、直接跟人沟通的能力是特别弱。实际上,无论就业还是求学,一个人的独特之处越多,竞争力就会越来越提升。当一个人面对一个未知的领域探索、追逐的时候,需要很多的竞争力。有独特的竞争力就是他胜出的方法。很多大学生说,流利的口语表达毫无疑问是他们提升竞争力很重要的方面。
第二,构建科学的课程管理模式,满足多样化的英语学习需求。
针对学生对英语学习需求的多样性,高职英语教学应该朝多元化方向发展,突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在课程管理制度上,建议有条件的学校实行高职英语课程学分制,只要通过了学校规定的基础英语水平考试,就可以免修或少修基础英语课程,剩余学分可用来选修他们需要学习的高级英语课程、实用英语口语课程或与自己专业相关的行业英语课程。学生可以从自身英语水平、认知风格等诸多因素出发,选择能扬长避短、适合自己英语学习需求的高职英语课程。
第三,转换教师角色,培养学生参与意识。
从社会学的角度说,角色是社会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角色体现着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系列的权利义务和基本职责。在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中,老师扮演的是权威者和知识源泉的角色,而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这样的传统教学没有为学习者提供较多用英语进行交流的机会,这样的课堂缺乏真正意义上的交际,学习者在课堂上的语言输出较少,因而不利于语言习得。
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模式的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逐渐在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性学习的教学模式过度。在这一过程中英语教师有必要对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有准确的定位,并且应该自觉自愿地进行角色的转换。教师的功能是引导学生自己走,而不是背着学生走或代替学生走,教学的过程不再是知识灌输和倾到的过程。因此师生之间已不再是单纯的授受关系,同时可能是同伴关系、组织者与参与者关系以及帮助者与被帮助者关系等,英语教师的角色也相应的向多重性演变,即:设计者、组织者、引领者、语言顾问和评估者等学习辅助角色。因此,教师必须不断地提高自己,使自己不但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了解外语教学中的各种理论方法和技巧,只有如此才能适应角色的转变。
第四,减弱应试机制,采用多维度教学评估。
目前高等职业院校的英语教学基本沿袭学科式的课程管理模式,学校、教师过于注重课程的结果评价,将英语期末考试成绩作为唯一或相当大比例的评价标准,忽视了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评价,许多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也仅仅是为了通过学校要求的考试或取得某些英语考级证书。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不利于高职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在实施英语学习评价的过程中,尽量发挥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采用多维度的教学评价,即学生期末总成绩=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全面、多元地评价学生的综合学习情况,这种评价方式强化对学生平时学习的管理,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
本次调查反映了高职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需求和期望,以及高职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其意义在于明确高职英语教学发展的方向,这对今后高职英语课程的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次调查的局限性在于抽样面不够广,样本规模也不够大,没有同时调查用人单位和往届高职毕业生对英语能力的需求,只能反映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在校学生英语学习需求的基本情况。只有进一步广泛、深入地调查才能够更全面、更科学地说明问题。但本次调查却也使我们充分意识到高职英语的定位应该是立足英语基础教学,注重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加强向行业英语的渗透,同时适当兼顾英语等级考试,以满足学生英语学习的多样化需求。
[1]Hutchinson T&Waters A.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A Learning-centered Approach[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2]陈冰冰,王欢.国内外语需求分析研究评述[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 (7):18-21.
[3]龚晓斌.客观需求观照下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定位[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8):35-38.
[4]刘黛琳.教指委要成为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的引领力量[J].外语界,2009,(1):9-13.
[5]赵庆红,雷蕾,张梅.学生英语学习需求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学[J].外语界,2009,(4):14-22.
[6]张雅萍.大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根本需求与课堂教学[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4,(1):57-60.
[责任编辑:郭一鹤]
G640
:B
:1671-6531(2010)06-0127-03
2010-10-15
朱红英,女,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英语教育;郭颖,女,浙江金融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英语翻译与实践;洪伟,男,浙江金融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与教育管理。
项目名称:本文为浙江金融职业学院科研基金项目“学生英语学习需求视角下的浙江高职公共英语教育研究”成果,项目编号:浙金院[2010]99号KY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