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江西省宜春市中心城区的周步珍老人,没有儿女和亲人,靠低保金过日子。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无依无靠的耄耋老人,在今年阳春三月年满82周岁之际,却有人专门为她在饭店的包厢里举办生日宴会,给她献上了生日蛋糕和衷心祝福。
这是怎么回事呢?
话得从头说起。周步珍身世坎坷,1960年从安徽省蚌埠逃荒到宜春,嫁给原宜春地区建筑公司的一名职工,在公司的宿舍楼里安了家。1985年,时年9岁的小女孩邓芳华跟随家人搬到了该公司宿舍楼居住,成了周步珍的邻居。当时,她们谁也没想到,自己会与对方结下一辈子的缘分。
5岁就失去了母亲的邓芳华,见到面善心慈的周步珍后觉得格外亲切,称50岁刚过的周步珍为“奶奶”,而没有小孩的周步珍也十分喜爱这个没娘的苦孩子。平时,做着裁缝活计的周步珍经常帮邓家做些缝缝补补的事情,她知道邓家经济困难后,替邓家人做衣服从来不收钱,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默默地关心和帮助邓芳华。邓芳华10岁那年,有一天生了病,家里却没钱送她去看病。周步珍得知后,拿出10元钱给她治病。10元钱在上个世纪80年代可不算小钱,这对于一个贫困的家庭来说,真是雪中送炭,不但使邓芳华摆脱了疾病的困扰,而且在她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周步珍和邓芳华在相依相伴中,建立了不是祖孙胜似祖孙的深厚感情。有一年冬天,天气非常冷,周步珍看到在身边玩的邓芳华冻得双手通红,就要她将小手伸进自己的怀中取暖。当冻僵的小手在“奶奶”温暖的怀抱中暖和起来时,邓芳华心里十分激动,因为这让她感受到久违了的母爱。富有人情味的周步珍不只是对邓家好,对左邻右舍都很好,她帮别人做衣服时,从不讲价钱,来做衣服的人愿给多少就收多少,碰到家里经济拮据的,她就不收钱。她的善举既赢得了人们的称赞,也在多年之后得到了回报。
1994年,周步珍的丈夫去世,无儿无女的她成了孤寡老人,每月仅靠政府的最低生活保障金维持生活。此时,已长大成人的邓芳华也开始外出赚钱谋生,她先后到南昌、广州、厦门等地闯荡打拼,并在厦门找到了她人生中的另一半,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
过着美好生活的邓芳华并没有忘记多年前曾關爱、帮助过自己的周步珍。她每次回到宜春,都要去看望“奶奶”。看到老人那破旧的住房、简陋的生活用品、简单的饮食,看着头发花白、憔悴苍老的“奶奶”,邓芳华心里十分难过,她觉得现在是回报“奶奶”的时候了。从此,邓芳华就频繁地在厦门、宜春两地奔波。只要她在宜春,每天中午都会送饭给“奶奶”吃,自己如果有事忙不过来,就请在家的姐姐代劳。一有空暇,她还帮“奶奶”洗衣服、打扫卫生。每逢过年过节,她总是给“奶奶”送钱买东西,在“奶奶”生日的时候,特意订制蛋糕,给老人过生日。
这些年来,周步珍的身体相对来说还是可以,没怎么生病,即使有几次身体有毛病时,邓芳华也刚好在她身边。邓芳华一直相信是她俩真挚的感情感动了上苍,所以在“奶奶”最需要帮助时,能让她及时出现在“奶奶”身边,帮助老人战胜病魔,转危为安。如2003年的一天,邓芳华去看望周步珍,但敲了半天门也没开。感觉不对的她赶紧找人帮忙打开了“奶奶”家的门,结果发现老人因发烧躺在床上动弹不得,送到医院才知道老人高烧到了41℃。还有一次,周步珍不小心摔断了手,正好在宜春的邓芳华立即拿出500元钱帮“奶奶”治好了手。即使回到厦门,邓芳华心里也放不下“奶奶”,经常打电话让在宜春的家人、朋友、同学代她去看望“奶奶”,为老人做一些需要帮助的事……每当邓芳华扶着“奶奶”在宿舍的大院里散步时,邻居们都夸赞说:“这个闺女真不错,很有孝心,对老周比对自己的亲奶奶还亲!”
面对邓芳华的关爱和帮助,周步珍老人心里感到不安,老人认为自己不值得她这么牵挂关心,因此经常劝邓芳华不要再为她操心费力。可邓芳华认为自己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她说:“我觉得人都要有一颗感恩的心,人与人之间是有感情的,我自己得到过别人的帮助,所以希望现在能够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更多的人。关心‘奶奶是我的责任和义务。”
就这样,邓芳华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多年来一直不断地关爱帮助周步珍,使老人倍感人世间的温情。
笔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除了邓芳华,还有不少人关心着周步珍老人。孤身一人的周步珍烧柴火做饭,有些人就帮她捡来柴火;逢年过节,有些好心人会来看她,给她送来水果和钱。周步珍是宜春市袁州区凤凰街道凤凰社区的居民,街道办事处在社区的挂点干部曾宪了解到周步珍的情况后,常去看望她,陪她聊天。今年元宵节,曾宪还特意买了汤圆送到老人家中。为了让老人得到更好的照顾,他带着老人到民政部门找到相关人员,帮老人申请到袁州区社会福利中心生活。待到区福利中心在今年下半年建好后,老人将在那里开始新的生活。社区居委会的干部也时常牵挂着老人,不时给老人送去棉被、电热毯等御寒物品和慰问金。
今年春天,当曾宪和社区的干部得知邓芳华要为周步珍过82岁的生日时,就一起来向老人祝寿。在生日宴会上,干部们都说:“帮老人一天两天、一次两次并不难,但要坚持多年就难能可贵了,邓芳华非常不容易,值得我们学习。”听到大家的夸奖,邓芳华谦逊地说:“我并没有做什么,我觉得社会上还是好人多,‘奶奶当年帮了很多人,所以好人有好报,现在也有很多人帮她。我最大的心愿是以后能办个福利院,这样我就可以帮助更多像‘奶奶这样需要帮助的人,我也希望社会上有越来越多的人能奉献出爱心,关爱所有的老人。”听着“孙女”体贴的话,吃着甜蜜的生日蛋糕,周步珍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无儿无女的周步珍老人是不幸的,她孤苦伶仃地生活了多年。然而她又是幸运的,因为有这么多人关爱她、帮助她、温暖她。
我们衷心地期望,社会上有更多的人像邓芳华那样,奉献自己的一份爱心,给那些需要关爱的老人送去关心和帮助,让孤寡老人感受到人世间的真情,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责编/晓辉 插图/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