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革新启航

2010-09-16 03:41
老友 2010年9期
关键词:行政化纲要公平

“强国必先强教”??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掷地有声的话语,令人振奋,备受鼓舞。7月13日至14日,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京举行。这是新世纪以来第一次、改革开放以来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通过这次会议,党中央、国务院宣告了未来10年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目标??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而公布不久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则凸显出当前教育改革的亮点与难点。亮点,是对民众迫切反映的教育问题的积极回应;难点,亦是对民众依然质疑的教育问题的坦诚面对。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到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从清理并规范升学加分政策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吸纳民意形成的《教育规划纲要》为未来10年的教育改革与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提供了开放思路。

教育公平是最大的公平

学龄前儿童“入园难”、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输入地上学难、中小学“择校风”屡禁不止……解决这些困扰教育公平的“老毛病”,关键还在于各级党委和政府加大投入力度,丰富教育资源。

据了解,北京正在开展社会调查,对托幼机构的接纳数量及入托需求进行统计。目前已经明确政府主导,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今年,北京已投入3000万元,扩班300个,并投入6000万元改扩建30所幼儿园,还将新建30所幼儿园,共增学位近2萬个。未来3年,北京还会新建公办幼儿园118所。

除北京外,上海、浙江、江苏、辽宁等十几个省区市都设立了学前教育专项经费。一些地方严格对民办幼儿园的准入、收费和质量等方面的管理,通过划拨生均经费、免费教师培训等扶持措施提高民办幼儿园教育质量。还有不少地方正在从解决幼儿教师编制、待遇问题,加强幼儿教师培训入手,提高幼儿教师专业水平。

统计显示,2009年我国学前3年毛入园率为50.9%,学前1年毛入园率为74%。

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利好消息频频透出:为了保障每个孩子的“机会公平”,全国各地都在加快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安置工作。2009年,全国997.1万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农民工随迁子女中,已有五分之四在公办学校就读。

科学有序的改革正在进一步推进:北京、河南、四川、陕西、辽宁、广西、河南、安徽等省市区纷纷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激励机制,调动县级政府加大投入,推动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江苏省今年全面启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建设工作,力争通过3年左右的努力,使示范区义务教育由基本均衡达到优质均衡。

教育改革破冰前行

目前高考制度存在的弊端主要表现在“一考定终身”,高校招生自主权不够,考试的内容形式不利于提倡素质教育,加分政策过多过滥??这是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进行分组讨论时,一位代表直陈的改革难题。

教育公平的实现,不仅需要“人人有学上”的机会公平,“资源均等化”的过程公平,还需要“选拔规范化”的规则公平以及“人才多元化”的选择公平。

公正透明是高考应有之义。高考制度恢复30余年来,在促进教育发展、保障教育公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近年来不断曝光的高考“加分”舞弊现象,使教育的规则公平蒙上了阴影。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指出,高考制度改革应以扩大考生的选择权、落实高校招生自主权为核心,建立以统一考试为基础的多轨道、多样化的考试制度和录取制度,实现考生自主选择考试、自主选择学校、多次录取机会。他建议,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清理目前的各种高考加分政策。原则是尽可能地减少加分项目,必须保留的应降低分值,以保障全体考生公平地参与高考竞争。

应该说,高考并非成才的唯一道路。在未来的教育改革中,教育应该更加尊重对象的个性化、注重过程的多元化。吉林省省长王儒林认为,我国应大力支持民办教育发展,为更多的人提供更多选择。目前,吉林全省民办高校在校生已达10万人,以吉林动画学院为代表的一批学校已在国内成为知名品牌。

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陈宇指出,国家提供的公办教育就好比原味面包,可仍有一些人具有支付能力并且喜欢其他口味,这时候如果能有民办教育为他们提供其他口味的“面包”,那么他们会倾向于选择自己的偏好。

近年来,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正在弥补教育和就业之间的不对接问题。但职业教育还面临着专业化教师缺乏、校企不对接等诸多问题。各地职业院校都在积极探索学校与产业高度结合的办学模式。通过专业共建、教材共同编写等方式,车间就是学生上岗前的训练场。

随着民办教育、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它们将发挥提供多样化学习选择、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的作用。成才的道路,将越走越宽广。

创新人才培养体制

注重学思结合,注重知行统一,注重因材施教……在公布的《教育规划纲要》中,人才培养体制改革无疑是一大亮点。

“这些改革措施都是针对我国人才培养体制中存在的弊端而提出的。”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谈松华说,我国在人才培养体制方面的优点和弱点并存。一方面我国比较强调人才培养的基本标准,但另一方面我们却疏忽了对有特殊才能学生的培养。

在谈松华看来,根据《教育规划纲要》的设计,今后人才培养体制改革要实现两个目标:一是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得到均衡的培养,达到成才的目标;二是让那些有特殊才能的,拔尖创新的人才能够更好、更快地成长。

有专家认为,《教育规划纲要》的相关表述无疑是对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引发争议的积极回应。特别是在北京大学推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遭遇“尴尬”的情况下,《教育规划纲要》对升学以及评价制度的表述也释放出支持类似改革的积极信号。如对特长显著、符合学校培养要求的,依据面试或者测试结果自主录取;高中阶段全面发展、表现优异的,推荐录取。

清华大学副校长谢维和指出,人才培养模式是个微观问题,含有很多学术因素,而评价又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教育规划纲要》敢于去碰这种硬问题,这本身是一个非常大的突破。《教育规划纲要》从观念更新、培养模式创新以及评价制度改革等各个层面,构成了整个人才培养体制改革的完整框架。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了“探索促进学生发展的多种评价方式”。“多一种标准就多一批优秀人才。”谢维和说,“《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这一点,非常适应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

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孙霄兵指出,培养人才不仅仅需要改革方向和模式,更需要改革体制。首先要贯通各级各类教育,搭建人才成长“立交桥”;做到教学与实践相结合,达到“知行合一”;做到学校、家庭、社会有机结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些要素在《教育规划纲要》中都有涉及和体现。

“去行政化”渐行渐近

“高校去行政化”一直是高等教育界呼声很高的改革热点。《教育规划纲要》提出,随着国家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推进,探索建立符合学校特点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克服行政化趋向,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

如果把一个学校当作一个行政机关,甚至作为一个事业单位来强调它的行政权力,就会造成学校内部活力不足,扭曲学校的组织价值标准。从长期来看,这个问题一定要解决,但要和社会其他方面配套协调,逐步进行。

《教育规划纲要》中,“完善大学校长选拔任用办法”的说法也引起了专家的关注。

孙霄兵认为,高校“去行政化”后要建立新的制度,包括确立学校内部治理结构、明确学校章程、建立校长选拔制度等。对于一校之长,要有相应的选拔办法确定他的身份和地位,让他在一个制度的基础上成为教育家。

目前,我国已有地方开始对校长选拔任用制度开展改革探索。如南方科技大学就利用猎头公司来选拔校长。对此,孙霄兵表示,在我国推行校长选拔制度仍有阻力,需要人事制度、组织制度、教育制度、工资制度等一系列配套措施进行系统改革。

“大学校长不好当,大学校长也不易当。”谢维和对此深有体会,“我在大学里当校长就是给教授打工的,当校长要遵循非常严格的民主程序,要接受教师的投票评价。”

专家指出,大学校长的选拔任用制度要和整个学校制度结合在一起,校长行使职权也要受群众监督。不能孤立看待大学校长选拔任用制度,还要注重对校长的考核、对其决策的制约和相关民主程序。

(作者系新华社记者)

猜你喜欢
行政化纲要公平
《〈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解读近日出版
愿你金榜题名,更愿你被公平对待
笨柴兄弟
一图读懂这本《学习纲要》
必须公平
一步一个脚印 迈向网络强国
我国高等学校管理“去行政化”刍议
刍议纲要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公平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