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朝顺
【摘要】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则是新一轮课改的最强音。
【关键词】漫话;合作;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因而,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鼓励合作学习,是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是当代教育的主旋律;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则是新一轮课改的最强音。我们倡导将学习的主动权放还给学生,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独立获取新知的机会,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体验尝试成功、探索与发现的快乐。那么在实际教学中,要保证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我个人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优化组合。迎接“合作”?数学合作学习要求人人参与,因而合理配置人员,达到最优化是首要条件。惟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效应。那么,小组成员的组合要怎样才能达到有向心力、有凝聚力、能共同促进呢?那么必须加强分组策略:同组异质,异组同质。同组异质是说各成员间形成性别、学习成绩、能力各方面的差异,同时要考虑社会背景、家庭经济状况及各自学习品质与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学习小组的人数一般以4-6人为宜,一般不提倡学生自愿组合,这样才能尽可能使得每个同学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个性与能力。异组同质则是为班内组内的公平竞争打下良好的基础。
2民主互动,体验“合作”为了避免“一言堂”或者表面上的热热闹闹,使合作学习发挥真正的效应,合作学习小组内应该有一定的分工,每位成员都要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如小组长、激励者、记录者、检查者、操作者、协调者、汇报者等等。关于每位成员及其作用的发挥,教师应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培训,使每个成员经历不同的体验。这种角色策略重在养成学生共事的能力、合作的能力以及个人的责任感,有了这种明确的分工与互动,才能避免“搭便车”现象出现,使异质成员在合作学习中共同提高,共同进步,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合作的意义。
此外,教学中构建一个合理、有序、平等、情感化的合作学习模式也是至关重要的。正如苏联教学论专家斯卡特金所指出的:“我们建立了很合理的、很有逻辑性的教学过程,但给予的积极情感的食粮很少,必然引起学生很多的苦恼、恐惧和别的消极感受,阻止他们全力以赴地去学习。”所以,在数学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参与到学生当中,共同体验,淡化教师的身份,去帮助学生建立一些有效的学习策略。
3适时引放、指导“合作”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对教师而言。决不仅仅是一种教学形式上的简单转换,而是一种教育观念上的深刻转变,是对学生主体性的进一步的认识过程。潜能,发挥“主体”作用。而如何摆正其中关系,做到“引”、“放”自如,其关键就在于教师的“引”与“放”。
“引”是指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时,不能袖手旁观,而要深入到小组中去。了解他们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思考的疑难点。适时地考虑学生需要什么,创设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使得“一石”能激起“千层浪”;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跳起来”能“摘到果子”;有趣味性的问题,设法让学生“欲罢不能”。
“放”是指教师不要怕孩子暴露问题,要解放孩子的身心,要尊重学生的思维成果。一些看似错误的回答也可能蕴含着创新的火花,教师不要轻易否定学生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上的答案,要允许学生对问题有独特的见解。试想,如果学生绞尽脑汁思考出一个答案,虽然言之有理但就是因为不符合老师的标准答案而被一棍子打死,学生怎么再能畅所欲言、积极思维呢?当然,对于学生出现的原则性的错误我们不能视而不见,我们应在肯定其合理性的基础上帮助其分析错因,使其在心服口服的前提下走向成功。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开展合作小组游戏比赛,通过数学游戏培养合作与竞争,还可以开展合作小组活动创新,通过七巧板的制作、拼图想到制作三巧板、四巧板、五巧板和十四巧板,激起学生创作激情。也可以开展小组共学式,即通过合作实验、测量、估算,在做中学,在探究中发展等等。但是我们在开展合作学习过程中应避免重“合作”而轻“个体”,避免重“结果”而轻“过程”,避免重“主体”而轻“主导”,避免重“过场”而轻“探索”。只要我们克服种种误区,采取相应的对策。使合作学习更趋于理性化、人性化。那么合作学习这种教学方式就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它应有的功效。
多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自由地去飞翔;多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多给学生一些问题,让他独自去探索。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独特的感受,走进课堂,同教师、教材、同学对话,在小组合作中自主探索,亲身体验,生成自己个性化的理解和独特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