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办好对农广播节目的思考

2010-09-14 09:46刘俊华
新闻爱好者 2010年15期
关键词:广播节目三农主持人

刘俊华

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现代化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作为广播电台,如何办好针对农村、农民的服务类栏目,如何深化服务,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发展,正是我们基层广播人面临的重要问题。然而,就目前广播电台的宣传而言,广播节目的内容和栏目形式却在定位上力图抓住都市听众的耳朵,片面追求卖点、收听率和经济效益。一个庞大的群体——农民,则被有意无意地冷落了。乡村,越来越淡出广播人的视线,似乎只给人留下一些牧歌式的记忆。即使保留一些对农栏目,大多也是处于应付状态,所传播的信息和知识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农民不欢迎,社会影响面小,从而使对农宣传变成了可有可无。对此,笔者认为,面对农民这个急需知识滋养、信息服务和素质提升的群体,我们广播人绝不能无动于衷,务必要在对农广播节目上下工夫。

对农节目必须突出为“三农”服务的思想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农业生产得到了空前发展,农村经济有了长足进步,农民生活也得到了极大改善。但是,农民仍然是一个弱势的群体,因此对农宣传就要把为“三农”服务问题放在首位。

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上体现服务。“政策和方针是党的生命”,也是“三农”宣传的生命。因此,对农宣传,就要首先宣传好党的“三农”政策,使“三农”政策得到全面贯彻落实,深入人心,使之成为农村干部行动的准绳和农民保护自己利益的锐利武器。对于促使农业稳步发展,特别是围绕“三农”改革发展出台的一些新政策,更要加强宣传,还要加大监督力度,使“三农”问题在落实中得到好处和实惠。与此同时,广播宣传还应当发挥国家和农民之间相互沟通的桥梁作用。通过节目把农民朋友的来信、电话、反馈的信息传达给有关部门,为国家有关政策的修订和制定提供事实和民情依据,使有关“三农”的各种政策与时俱进,使之更具保障性、建设性,发挥更大的政策威力和杠杆作用。

周口人民广播电台就将原本的“经济生活频率”改为“新农村”广播,开设了《12316“三农”服务热线》,并在每周一至周五定期邀请相关专家到电台做客,回答听众咨询,对不能通过电话当时解决的问题,则咨询对应职能部门或专家后予以回复,或安排专家实地解决。热线录音整理后,将播出内容通过广播节目及电台网站予以发布。周口人民广播电台的这种做法既及时宣传了党和国家的对农方针政策,又通过媒体平台指导了农民的生产生活,通过“三农”服务热线的开通汇集村情民意、反映农民心声,为政府和农民之间构架了一座很好的桥梁。

在传播农业经济信息上提供服务。由于农村信息不畅,广大农民不了解市场,盲目投入、盲目产出,缺乏对市场的观察和预测能力,导致产销脱节,卖粮难、卖菜难的问题时有发生。另外,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心切,对市场上的各类信息缺乏一定的鉴别能力,使一些虚假信息乘机而入,给农民造成无法挽回的经济损失。因此,及时获取真实可靠的农业经济信息对广大农民朋友来说是实现小康生活的第一步。那么,我们的对农广播节目就要及时地把国际、国内有关农业的信息收集起来,经过审视之后,向农民发布。比如在节目中开设专栏《农情速递》,内容设置包括项目动态、市场行情、供求信息等。由此来引导农民依靠市场,从市场上找销路,发展订单农业,对那些坑农害农的信息要坚决予以揭露,提醒农民不要上当受骗。

在介绍农业科技知识上跟踪服务。对农宣传要贯彻科技兴农战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只有不断提高农民朋友的科技知识水平,才能尽快改变目前“三农”的现状。因此,我们的对农节目要分门别类地开办各类专栏,使它变成一个空中大课堂,全方位多角度地向农民朋友介绍各种先进的、实用的科技知识,介绍那些能给农民朋友带来效益,代表现代农业发展方向的名、优、新、特产品和高效农业的好项目、好典型、好经验,以及现代化农业生产的先进模式等。周口人民广播电台“新农村广播”开设的《和谐新农村》栏目,就是把农民身边的典型人物、事例有声有色地介绍给大家,使农民做项目和搞投资有章可循、有道可走、有榜样可学。总之,对农广播应通过向农民传授农业科技知识,为农业、农村的发展和农民找到新的致富门路,为他们提供咨询和参考,帮助他们尽快走上致富之路。

在反映“三农”文艺作品方面主动服务。对农宣传除了开设新闻性、知识性节目外,还要从不断满足广大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出发,多制作、多播出一些农民喜闻乐见,特别是直接反映“三农”的文艺作品。目前,广播节目大都是针对城市受众的娱乐和时尚节目,直接与农民相关的或反映农村生活的文艺节目很少。对此,广播电台要深入农村实际,创作、编辑、制作出一批反映“三农”实际生活的好歌曲、好戏剧等文艺作品,来满足农民精神生活的需求。

对农节目必须强化贴近性

要搞好对农宣传,就必须从以下三方面入手:定位上要突出“农味”;形式上适合“三农”;节目的主持人,也要在情感、气质、言谈、举止等方面贴近农民。

定位上要突出“农味”。每个节目都有自己的定位,都有自己的主要收听对象。对农广播节目的定位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市场定位与理念定位。市场定位即聚集目标受众,理念定位即明确价值取向。

对农广播节目的受众定位于农民,内容为与农村和农业息息相关的信息,应具有强烈的“农味”。因此,首先要明确目标受众的年龄层次、文化程度等诸多因素。其次,在准确定位受众的基础上,对受众的参与、节目的长度、受众的收听习惯与信息时间也要进行精心的策划与实施。

对农广播节目的理念定位要突出“三农”特色,强化服务功能,贴近农业产业对农新闻的现实性和价值取向;必须立足国情、农情,面对农民生存状态予以发自内心的强烈关注;对农村,农业发展道路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对农的新闻报道,要善于剖析问题,发现问题要及时提醒,要超前引导,增强前瞻性。另外,对农广播节目要随着季节、农时的变化不断变化内容,以适应农民的生产需要。科技文化宣传要通俗化、讲求实用,从而强化服务功能。

形式上要灵活多变,适合农民要求。对农广播節目要生动活泼,通俗易懂,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播出形式,寓政策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提高收听率,讲求实效性。因此,在具体的对农宣传工作中,我们要“放活”对农广播节目,这对于进一步强化其宣传效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放活”对农广播节目就是要在对农节目中积极实施制作人负责制,全面进行市场化运作,要面向听众市场搞好节目开发;剔除“对农广播”中封闭过时的报道方式,选择政府满意、农民满意、专家满意的运作方式。比如:组织农业专家咨询团“三下乡”现场直播活动,与农资企业、农业科研单位联合办节目,结合各县所辖行政村利用村室大喇叭转播重要节目等。对农宣传还要尽可能地走出演播室,走进田间、大棚、养殖场,让农村变成对农节目的“现场”,让农民成为对农节目的主角。这样既发挥了广播音响特点,同时也发挥了广播移动、互动的优势。

对农节目主持人要对“农”字有感情。对农节目的主持人,首先,要有“三农”情结,主持人要了解农民、熟悉农村,对农民有着深厚的感情,这是对对农节目主持人最基本的要求。因此,在采访作风上,要深入主动,在工作状态上,要敬业、投入,真正做到急农民所急,帮农民所需。比如在麦子灌浆期就要深入田间地头了解麦子在这个时期会有什么病虫害,然后及时采访专家,让专家支招儿如何防治。只有这样,制作出来的节目,才能得到农民的欢迎。其次,对农节目的主持人还要在情感、气质、言谈举止上贴近农民,变成农民的“自己人”,使农民觉得可亲、可近。一个好的节目主持人,应具备很强的亲和力,这一点对于对农节目主持人尤为重要。现在不少主持人,生在城市,长在城市,对农业、农村、农民不了解或知之甚少,在深入田间地头农民家中采访时,往往是一副帅哥靓妹的时尚派头,语言上书生气十足,甚至说些外行话。这样的主持人与农民有距离感,农民朋友是不欢迎的。

综上所述,对农广播节目必须牢固树立为“三农”服务的思想,在内容上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准确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扩大报道面,增加信息量,丰富报道内容;在形式和主持风格上不断创新,生动地报道农村的新人新事新风尚,深入浅出地介绍生产、流通、销售等新技术和新方法,以促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对农广播节目焕发出新的活力。

(作者单位:周口人民广播电台)

编校:赵 亮

猜你喜欢
广播节目三农主持人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
主持人语
2020年“三农”十大新闻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40年,时光轴下的“三农”演进
论微博、微信在广播节目中的作用
广播节目创优策划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