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零距离》的生命力

2010-09-14 09:46马晓虎
新闻爱好者 2010年15期

许 娅 马晓虎

摘要:2002年1月1日,江苏广播电视总台《南京零距离》栏目开播,被认为开了电视民生新闻的先河。此后,各地民生新闻纷纷破土而出。本文主要是以西安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西安零距离》为例,分析这档栏目备受百姓欢迎的原因,着重从实际解读陕西电视民生新闻在当下媒介多元化和信息极大丰富的媒体竞争时代栏目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西安零距离》 拍客 社区新闻

2002年1月1日,江苏广播电视总台城市频道《南京零距离》栏目开播,“被认为开了电视民生新闻的先河”①。《南京零距离》的意义在于彻底改变了民生新闻原有的附属地位,一举奠定了民生新闻在地方台的新闻主体的地位。它的推出标志着我国电视新闻从理念到价值观、到内容、到传播方式等都发生了变革,使得电视的大众性、平民性终于浮出水面,对百姓日常生活状态的直播成为常态。

2002年陕西电视台都市频道也紧跟时代推出一档具有地方特色的民生新闻栏目——《都市快报》,一跃成为都市频道标志性王牌节目,并于2004年被评为西北地区唯一的“全国电视新闻百佳栏目”。

2004年7月18日西安电视台白鸽都市频道开播了一档365天播出的大板块新闻节目《西安零距离》,浓厚的民生新闻特色使栏目收视率名列西安地区前茅。

本文将着重阐述《西安零距离》较之《都市快报》的节目特点、风格,探讨作为生活服务类民生新闻的《西安零距离》的发展趋向。

《西安零距离》时长40分钟,覆盖整个西安地区,每晚10:30在西安电视台白鸽都市频道播出。节目包括6个板块,分别为零距离看点、记者跑街、零距离简讯、零距离回声、子夜零距离、零距离进社区。在结构上具有一些生活节目的架构和百姓服务意识,“为老百姓说话,将新闻进行到底”的宗旨更是《西安零距离》的典型宣言。

虽然《都市快报》和《西安零距离》两档节目的覆盖面、定位有所不同,但都是以都市频道为平台,以关中大地为背景,以民生新闻为内容,又由于西安是陕西省的省会,势必形成西安省级电视栏目《都市快报》和市级电视栏目《西安零距离》并存的状态,甚至会出现在同一现场有两档栏目同时记录的现象,也使得两者之间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潜在的竞争和比较的局面。

根据笔者最近一段时间对收视群体的调查统计来看,观众认为《都市快报》在一些环节加入漫画、特殊声效、情景模拟等手段来增添新闻的故事性和情节性,小喇叭将方言发挥到了极致,使节目更具娱乐性,更好看。而《西安零距离》注重对事件的追踪报道,重视新闻事件报道后的反馈信息,经常走进社区为百姓提供便利,这些都使观众认为《西安零距离》更受用,离自己更近一些。为什么观众感觉《西安零距离》更贴近他们的生活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探讨。

生活服务类民生新闻更贴近百姓

考察陕西近十年民生新闻发展之路,可以看出,民生新闻大致有两个走向:其一,更强调民生新闻的新闻属性,基本按照新闻的方向发展,如陕西电视台的《都市快报》、西安电视台白鸽都市频道的《直播西安》。其二,沿着生活服务的方向发展,在保持一定的新闻特性的前提下,更强调民生新闻的服务属性,节目内容对观众来说更有用、更贴近百姓生活,如西安电视台的《西安零距离》、《好好生活》等。

新闻的基本功能是告知。將一个新近发生的事实传达清楚,作为一条普通新闻报道,它的意义就已经完结。但对于民生新闻来说,仅有告知是不够的。这是因为民生新闻特殊的受众群体,他们大多学历不高,接受能力有限,使得单纯地告知新闻并不能完全打动他们。民生新闻采用口语化的播报方式,编排通俗易懂,播报的内容又是百姓生活中亟须解决的问题,使得新闻事实与百姓的日常生活、精神情感发生了更加紧密直接的联系,直至干预、影响到了他们的生活状态,这样的新闻正是百姓真正需要的新闻。也就是说,民生新闻必须让老百姓觉得“有用”,方能引起他们的共鸣。

民生新闻的“有用”体现在将新闻的力量转化为对社会生活的具体影响。例如2009年11月22日《西安零距离》报道了西安八佳花园暖气没有温度的新闻,住户在凛凛冬日苦不堪言,空巢的老年住户在家中裹着厚被子、开着电暖器艰难度日。在11月23日《零距离回声》又对该小区暖气温度过低的问题进行了后续报道,并联系到相关部门和负责人对该问题做了回应,八佳花园的百家住户在这个寒冷的冬天感受到了暖意。

《西安零距离》在《零距离回声》、《零距离进社区》等板块,充分利用了新闻媒体的力量改变了一些事物的进程和状态,给老百姓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帮助。通过对报道内容的追击,促进了问题的解决,已经超越了一般性的热线投诉。这也正是民生新闻中热线投诉类内容普遍都有较好收视效果的根本原因。

《西安零距离》在观众参与性和参与感上有更大的突破

《西安零距离》打破记者报、受众被动接受的传统模式,而将更多的互动元素引入节目。普通市民不但是报道内容的主体,甚至成为报道执行的主体,形成一种“百姓拍百姓,百姓说百姓”的局面,老百姓积极加入“拍客”一族,为栏目提供新闻线索,用百姓的视角展示民生新闻的魅力。例如在2009年11月22日这期节目中就播出了拍客“暴风”提供的一条视频新闻,该新闻曝光了碑林城管粗暴执法的一段视频。拍客提供的视频几乎在每期节目中都能看到。“百姓拍百姓,百姓说百姓”的栏目形式真正实现民生新闻的“平民视角、民生内容和民本取向”②。这种形式不但大大拓展了民生新闻的内容空间,而且使民生新闻的报道手段和形式大大丰富,使民生新闻的“民”性体现得更加浓郁。

网络、短信、手机视频、3G技术的发展、DV的大量普及,给民生新闻互动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持。同时,这种创新又直接推动了民意民情的传达,形式与内容达到了高度统一。

另外,在《记者跑街》这一环节上很多新闻线索都是由热心市民提供的。应该说在观众参与方面《西安零距离》探索的空间还很大。

报道形式上,注重追踪报道,将解气报道变为解决问题

《西安零距离》将“新闻110,将新闻进行到底”的新闻理念与新闻实践相结合,体现了对追踪报道的重视。《零距离回声》这一板块经常公示栏目报道过的新闻的处理结果,有效促进了报道内容的落实。例如上面提到的关于碑林城管粗暴执法的新闻,这条新闻线索是由拍客“暴风”提供的,为了体现节目的公正性和真实性,记者在第二天的《零距离回声》环节对这一事件分别采访了拍摄者“暴风”、采访了碑林城管的负责人,为了取得更准确的新闻事实,记者还暗访了当时在场的部分群众。在节目中,为了维护知情者的隐私权,将拍摄者和受访群众的声音及画面做了特殊处理。深度的调查、追踪和走访都有利于问题的查明和处理,也有利于媒体公信力的建立。《西安零距离》通过真诚、果敢的为民请愿、揭露真相、舆论监督和真诚的服务意识满足了百姓的需求,它的社会影响力触及最基层的市民百姓,其产生的总体巨大效应不容忽视。

《西安零距离》更关注社区新闻

社区是一个城市的基础结构细胞,是人们工作之余最主要的生活场所。社区新闻相比一般的民生新闻更小、更软、更生活化,因而感觉离人们也更近。

从媒体竞争的角度看,社区新闻的最大价值就在于它深深植根于普通百姓之中,能够将发生在社会肌理中的新闻用最快的速度、最鲜活的方式传达出来。在没有独家新闻只有独家角度的今天,社区新闻无疑开辟了一个独家新闻源。

《西安零距离》中《零距离进社区》板块注重报道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有关社区生活的重要事。比如噪音扰民、停电停暖、社区垃圾、社区建设、邻里关系、社会公德等,提供为社区百姓排忧解难的方式,与普通市民零距离接触。第二,具有普遍意义的社区事。比如将社区解决同一难题的经验进行交流。第三,社区中的感人事。情感消费,是每一个人尤其是中老年人的普遍要求,更能引起他们的共鸣。

例如,《西安零距离》栏目编采人员多次走进西安的社区,以自编自导的文艺形式向社区居民和外来人员讲解生活常识,像一氧化碳中毒小知识,提高市民预防煤气中毒的意识。有时栏目组还会和交警大队的警官们一起为市民进行普法教育等。

十年多的实践发展,电视民生新闻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绩,事实证明,电视民生新闻可以走一条具有鲜明生活服务色彩、注重新闻现实影响力的新闻路线,追求与强化新闻的社会服务功能可以成为民生栏目鲜明的特色。

注 释:

①魏斌:《民生新闻:践行“三贴近”的有效途径》,《青年记者》,2007(15)。

②陆晔、苏菲:《地方电视新闻的新走向》,《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4(6)。

参考文献:

1.李幸:《十年来中国电视的第三次革命》,《视听界》,2004(1)。

2.杜骏飞、胡翼青:《深度报道原理》,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年版。

3.陆文喜:《电视民生新闻的兴衰和出路》,《中国记者》,2007(1)。

4.《西安零距离》主页,http://www.xatvs.com/lanmu/xatv2/0jl.asp/

(作者单位:渭南师范学院)

编校:董方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