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文华,苏锡康,戴伟良,林超萍
(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广东佛山 528000)
严重的营养不良在临床上比较容易诊断,但较轻的或亚临床的营养不良单靠体征很难作出诊断,必须进行有关实验室检查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胆结石、胆囊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大量统计学的调查已证实80%的胆结石、胆囊炎患者无症状,只表现为上腹不适、饱胀、食欲不振等。现通过检测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RE)、转铁蛋白(TRF)、视黄醇结合蛋白(RBP)的水平,以探讨胆结石、胆囊炎患者的营养状况。
胆结石组:我院2007~2008年肝胆外科胆结石患者96例,其中胆结石合并胆囊炎60例,胆结石36例;男40例,女56例。乙肝表面抗原均阴性,转氨酶均正常,排除各种恶性疾病。
健康对照组:健康体检者30例,男12例,女18例,乙肝表面抗原均阴性,肝功能正常。经B超排除肝、胆疾病。
入院第2天早上采集空腹静脉血3 ml,分离血清后当天检测。标本均无溶血,无脂浊。TP、ALB用日立7170全自动生化仪检测;PRE、TRF、RBP用BN2特定蛋白分析仪散射比浊法检测,试剂由德灵诊断产品(上海)有限公司提供。
胆结石患者血清总蛋白(TP)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胆结石患者的血清 ALB、PRE、TRF、RBP 均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有48例胆结石患者,血清TP、ALB仍在正常范围时,PRE、TRF和RBP均已降低。各组数据比较见表1。
80%的胆结石、胆囊炎患者没有明显症状,但由于其胆汁分泌障碍或结石和胆囊炎症对肝脏的刺激,使其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和蛋白质的合成有一定影响。肝细胞合成蛋白质的前提不仅需要肝细胞合成功能正常,同时要有充足的合成蛋白质的原料。各种原因引起肝细胞合成功能异常或蛋白质合成原料不足,均可引肝细胞蛋白质合成障碍。表1结果显示,胆结石患者 PRE、TRF、RBP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出现早期临床营养不良的指标。
表1 胆结石患者的血清蛋白状况(±s,g/L)
表1 胆结石患者的血清蛋白状况(±s,g/L)
组别 例数 TP ALB PRE TRF RBP对照组胆结石组30 96 t值 P值74.09±3.93 71.25±8.17 1.70>0.05 46.12±3.94 38.02±6.16 6.44<0.01 0.31±0.05 0.17±0.06 11.43<0.01 2.63±0.25 1.19±0.52 6.78<0.01 0.041±0.008 0.020±0.014 8.05<0.01
随着营养支持理论和实践的深入发展,人们越来越注意寻找能准确和及时地评价患者营养状况及判断营养支持疗效的指标,特别是反映机体内脏蛋白质状况的指标。现已明确包括ALB、TRF、PRE和RBP在内的血清蛋白质浓度可间接反映内脏蛋白质状况[1-2]。
ALB是由肝细胞合成分泌的功能性蛋白质,已证明即使ALB在肝脏完全停止合成,8 d后血清ALB浓度仅下降20%,故血清ALB水平不能作为营养不良的敏感指标[3]。血清前白蛋白的半衰期仅为1.9 d,在蛋白质摄入不足早期(可早至第3~4天)即有下降趋势,故血清前白蛋白是评价蛋白质营养状况不良的敏感指标[4-5]。转铁蛋白主要反映缺铁性贫血,但鉴于肝细胞合成TRF的速度远远超过ALB,故其敏感性高于ALB,作为人群营养状况的指标有一定准确性[6]。视黄醇结合蛋白是维生素A在机体转运的运载蛋白,极易受蛋白质营养状况影响,当蛋白缺乏期间其血清含量迅速降低,而且比上述血清蛋白灵敏,当补充蛋白质后血清浓度迅速升高,是一种灵敏的蛋白质营养状况的评价指标[7-8]。
本文结果显示,胆结石患者的ALB虽与健康人有显著性差异,但在PRE,TRF,RBP均下降时,仍有半数ALB在正常范围,亦说明ALB不及PRE、TRF、RBP敏感。
[1]欧阳启楣.血液生物化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1-32.
[2]韦京豫,徐琪寿,陈汉良,等.血清前白蛋白的火箭免疫电泳测定法及应用[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1991,12(9):437.
[3]王跃生,李永山,胡闻,等.梗阻性黄疸导致机体营养物质吸收障碍的初步研究[J].中国临床营养杂志,1997,5(2):83-85.
[4]王宝恩.肝脏病学新进展——基础与临床[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6:5-6.
[5]张成义,齐承义,印永红,等.四种血浆蛋白质在肝炎、肝硬化中临床意义的比较[J].安徽医学,1992,13(6):6.
[6]牛俊奇,王玉英.血清前白蛋白在肝病检测中临床意义的再评价[J].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1997,23(3):274-275.
[7]陈小莉.视黄醇结合蛋白质研究与进展[J].肠外与肠内营养,2000,7(1):54-58.
[8]林满华,冯惠娟,揭育丽,等.胰岛素样生长因1、视黄醇结合蛋白和前白蛋白作为新生儿营养指标的探讨[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2,17(4):346-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