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江——流域水电开发的典范

2010-09-13 07:27:36编辑田宗伟
中国三峡 2010年3期
关键词:乌江流域乌江梯级

文/ 王 玮 编辑/ 田宗伟

贵州乌江索风营发电厂大坝 摄影/顾龙

历经17年建设,贵州乌江水电开发公司又迎来收获的季节。

2009年5月28日,国家重点工程、“西电东送”骨干工程——乌江思林水电站首台机组并网发电,该电站当年实现“一年四投”。7月31日,乌江水电梯级最大的电站——总装机容量为300万千瓦的构皮滩水电站首台机组投产,电站232.5米的喀斯特地区世界级高坝,宛如巨型天门横截乌江,从乌蒙山东麓奔腾而来的滚滚乌江水,在雄伟的大坝前化为一面平湖。

此前,乌江公司已投产水电装机447万千瓦,日发电量达9000万千瓦时,源源不断的电力送往华中、华南、华东。未来三年内,乌江全流域大型电站将全部开发完毕,乌江水电装机将达到866.5万千瓦;截至2008年底,乌江工程建设累计完成投资250亿元。电站的建设,促进了沿江两岸的经济发展,建成的一座座“水电公园”,每年吸引游客上百万人次,给当地人们带来了新的思想和文化。

昔日乌江流域的荒凉、闭塞、贫困逐渐成为历史。乌江水电开发建设和运营管理形成的“乌江经验”,已成为我国流域梯级开发的一面旗帜,高高飘扬。

流域水电开发的成功实践

乌江,贵州第一大江、长江上游右岸最大支流,全长1037公里,集中落差2124米,水量与黄河相当,是名副其实的水电“富矿”。1989年国家批准的乌江干流规划报告,可兴建11座大中型水电站,依次为北源六冲河上的洪家渡水电站,南源三岔河上的普定、引子渡水电站,干流上的东风、索风营、乌江渡、构皮滩、思林、沙沱、彭水、大溪口等水电站。除大溪口水电站(三峡电站兴建后取消)、彭水外,其余电站均在贵州境内。

乌江水电资源丰富,早开发早见效益。但由于投资大、周期长,一直成为制约其开发的重要因素。面对“一江春水向东流”,国家提出借鉴国际水电开发成功经验,推行水电流域梯级滚动综合开发。1992年,贵州省与原能源部(后为国家电力公司)共同组建了我国第一家流域水电开发公司——乌江水电开发公司,明确将已建的乌江渡水电站作初始资本,把全部利润作为公司扩大再生产,按照“流域、梯级、滚动、综合”的方针,经营和开发乌江干流贵州境内河段梯级电站。

但由于体制不顺、产权不清、业主模糊三大困顿,在1999年改制之前,乌江公司没有独立开发一个新项目。1999年,经国家批准,乌江公司被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明确了产权关系和股比(国家电力公司占51%、贵州省占49%)。由此,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在乌江公司初步建立,调动了各方的积极性。2002年12月国家实施电力体制改革后,原国家电力公司51%股权划转中国华电集团公司。

2000年11月8日,国家首批7个“西电东送”工程开工典礼主会场设在洪家渡电站,乌江洪家渡、引子渡水电站、乌江渡发电厂扩机工程作为“西电东送”工程同时开工建设,从而掀开了中国西部大开发序幕。

正在建设中的乌江构皮滩电站大坝 摄影/顾龙

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对工程开工作出批示:“‘西电东送’工程是西部地区大开发的重点骨干项目,必须全力以赴、按时完成,力争到“十五”计划期末新增向广东送电能力1000万千瓦,这对于开发西部地区电力资源,满足广东经济发展用电需要,提高双方整体经济效益,都有重要作用。‘西电东送’工程的开工,标志着西部地区大开发拉开序幕,我代表国务院表示祝贺。”2002年11月6日《人民日报》刊登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大事记中,乌江上的这三个项目赫然载入党的发展史册。

乌江梯级滚动开发,由此步入黄金发展时期。滚动开发,实现了资金、人才和管理的滚动,形成了投产一个电站,开工一个电站,再筹备一个电站的良性循环、滚动增值的科学的开发机制。短短几年,乌江公司负责开发的乌江干流上的7个梯级电站已建成4个。全流域的灌溉、航运、旅游等条件也随之改善,惠及沿江30多个县上千万人口。

“数字乌江”创造水电管控新模式

随着流域开发步伐的加快,一个集流域水情、水库水位、天气、电气设备运行参数为一体的“数字乌江”创造了乌江水电管控的新模式。

2005年5月,乌江流域大型复杂水电站群联合优化调控系统正式投入运行,通过远程管控模式,实现了投产电站的遥测、遥信、遥控、遥调、遥视功能,基本形成所控电站“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的生产管理机制,运行管理人员减少了,管理成本降低了,生产效率提高了。目前各梯级电站用人很少,60万千瓦发电企业的用人不到100人。

大型水库群联合优化调度系统,极大地提高了水能资源的利用率,通过科学的梯级联合调度,每年可以增加发电量1 5亿千瓦时,相当于不增加一分钱投资,不淹没一亩土地,不迁移一户人家,便可获得一个装机容量20万千瓦的中型电站的效益。这项以节能增效为核心的大型水电站群远程集中管理,获得第十四届国家级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二等奖、2007年中国电力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

乌江公司综合运用各项科技创新成果,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投资建设了乌江流域卫星水情自动测报系统,通过覆盖全流域的136个卫星遥测站,迅速准确自动传递流域水情信息,提高了乌江流域在防洪渡汛、实现梯级水能优化调度及防灾减灾工作水平,并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自2001年建成投运,参照该系统提供的流域洪水情况,较好地做到了空水库迎汛、有效拦蓄尾洪,投运当年就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为了预防大型水库群诱发的地震,乌江公司还投资兴建了我国第一个流域水电站地震台网——乌江流域水电工程数字遥测地震台网。34个地震台分布于乌江干流600公里范围内,覆盖7个电站水库及周边地区,目前已经完成监测上游4个已建成水库诱发地震的监测系统。地震台网的建设和运行,不但为水库安全施工提供了参考,有效防止地质灾害,还将为水库诱发地震的科学研究提供详尽资料。

2007年,乌江流域梯级远程集控系统,通过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组织的成果鉴定。鉴定专家认为,乌江集控项目整体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水能,人类终极能源中的重中之重,仅排放极少的二氧化碳,是发展低碳经济、实现永续发展的重要选择。据测算,投产1000万千瓦水电替代火电,相应的环境效益十分可观:每年可减少排放3万吨烟尘、10万吨二氧化硫、9万吨氮氧化物、3200万吨二氧化碳和节水7000万吨,减少煤炭消耗1700万吨。

进入新世纪以来,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压力,我国已加速由化石能源向低碳能源转化。然而,将水电开发与环境、生态保护喻为“水火难容”,由此放缓甚至停止水电开发,这种“因噎废食”的声音一直困扰着水电发展的步伐。但是,水电的清洁可再生能源性质、日益成熟的水电开发技术,决定其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进程中,必须选择加大开发力度。在争论中,事实是最有力的证据,面对乌江开发后的两岸青翠、鸟语花香,争论声越来越小,最后只有赞叹声。

“绿色水电”追求发展与生态良性互动

不再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致力于发展与生态的良性互动,“建设一个电站、留下一个风景”成为乌江水电开发的目标。

万尾珍稀鱼类进入乌江流域,工作员正将鱼苗放流乌江。 摄影/吴东俊/CFP

在贵州索风营水电站,绿色水电的生态景观处处可见:水库变成了深邃的湖泊;电站两岸的山坡覆盖着茂密的植被,猕猴、藏酋猴在复植的果树间自由栖息,乌江公司董事长张志孝被戏称为“猴王”。为保护地面植被,发电设备全部装在大山肚子里;绿水拥着大坝、几个小小的山洞和承载着强大功率的输电线同周边环境融为一体。入夜,听不到机器轰鸣,只有夜莺低唱,虫声相和……在建的构皮滩、思林、沙沱,绿色生态公园的规划也在同步推进。

从乌江构皮滩水电站的建设过程中,我们可以体验从设计、施工到运营,都最大程度的考虑环境保护:工程设计上尽量避免大规模明挖造成对地表环境的破坏,优化调整部分工程布局。总共减少了206.24万立方米土石方开挖和23.9万立方米混凝土浇筑,相应减少弃渣量206.24万立方米,减少了受影响的植被面积7.2万平方米,减少料场开挖30万立方米,有效保护了工程建设区现有植被。在施工中,构皮滩工程以渣场、料场和施工道路等作为环保工作的重点部位,对土质边坡、弃渣场等部位进行植草、植树起到固坡、护坡、绿色环保的作用,植树已达7000余株,植草绿化面积超过34万平方米,爬藤5万余株;渣场坡脚进行挡墙防护,并在挡墙上建绿化槽,挡墙2500米,种植迎春花2.5万余株,既防护了渣场又美化了环境。针对修建大坝对水生生态的影响问题,乌江公司与国内权威鱼类研究和养殖机构合作,在索风营、思林电站建成国内管理最规范、设备技术最先进的鱼类增殖放流站。2009年8月7日,乌江公司首次在东风、索风营、乌江渡、思林等水库同时放流岩原鲤、白甲鱼、中华倒刺等乌江珍稀鱼类17万尾。这是乌江公司首次在全流域集中大规模放流特有珍稀鱼类。据了解,乌江公司以后每年将定期分别在索风营、思林等鱼类增殖放流站放养60多万尾鱼苗。

乌江索风营鱼类增殖放流站鱼苗培育车

为坚持走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路子,乌江公司将《贵州乌江水电开发环境影响后评价》纳入到公司“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多角度地研究乌江流域开发对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从而提出更完善的流域环境保护措施与对策。2007年,由8位两院院士组成的中国工程院可再生能源战略研究水能组,对乌江水电开发进行了考察,结论是:“乌江梯级水电开发,成功地走出了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开发环保并重、企业社会双赢的新路子。”

“以人为本”破解移民难题

水电开发的移民问题,是个很敏感的大问题。没有移民安置的稳定,就不能确保水电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这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面对这样的“世界级难题”,乌江公司曾用六个字概括:“简单也不简单”。“不简单”是说它的难度之大、头绪之繁杂,是大家事先难以想象的,总是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让你措手不及。说“简单”,那就是换位思考一下,站在故土难离的移民角度考虑,把移民当成亲人来看待,事情自然就会简单化、人性化。“一句话,将心比心,以人为本。”

乌江公司把妥善安置移民作为电站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份,绝不以牺牲移民利益为代价来降低工程建设成本,尽可能调动和发挥地方政府和移民的积极性,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共同创造水电工程良好的建设环境。截至2008年底,乌江公司建设的项目共搬迁移民7.3万余人,拨付移民资金47亿元。

乌江的水电开发使沿江县区进入了历史上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时期,移民的生活水平显着提高,促进了地方交通、旅游、运输、建材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基本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目标。仅2003年至2008年,乌江公司所投入的工程建设资金就达250亿元,向地方政府缴纳建安税累计2.1亿元,投入移民后期扶持资金6000余万元,改造山区公路近百里;数以万计的农民工在参与工程建设,得到经济实惠的同时,乌江公司在项目建设点开办了“农民工技术培训学校”,累计有5000多名农民工获得技能就业培训合格证。

为保证移民可持续发展,乌江公司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先后派出7批管理人员参加贵州扶贫工作队,为贫困地区送去智力和资金支持,投资330万在乌江流域兴建了9所希望中学和小学,捐助助学基金和党建扶贫资金700多万元……

“做好乌江开发下篇文章”

2005年2月,胡锦涛总书记来到乌江索风营建设工地,在听取乌江流域梯级开发和索风营电站建设的情况汇报后,他十分高兴地说:“我在贵州当省委书记时,就考虑整个乌江要综合开发。现在贵州境内八个点都己开发、开工了,最后不就剩下沙沱、思林。沙沱、思林后,到2010年几个点基本开发结束了,但是你们乌江的事业没结来,将来下一步怎么做,怎么围绕贵州能源优势,怎么把这篇文章做大做好,这就是你们的下篇了。”

乌江芙蓉江水电站 摄影/孙荣刚

乌江公司索风营猕猴、藏酋猴生态保护区。

同时,胡总书记殷切期望:“流域、梯级、滚动、开发这种形式很好。索风营电站绿色环保搞得非常好,从工程开始就把建设与环保很好地结合起来,今后的电厂都要这样做……”

乌江开发的上述成绩得到了党中央的高度肯定,下一步,如何围绕贵州能源优势和资源优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将成为做好乌江下篇文章的题中之义。

2007年元月,拥有遵义、清镇、大方、大龙等主力火电企业的贵州公司,与拥有大量水电装机的乌江公司合并,掀开了乌江以水为主、水火互济、煤电联营、上下延伸新的一页。

根据发展规划,预计到2012年,乌江公司将完成乌江流域和北盘江流域贵州境内梯级电站的开发任务,率先建成千万千瓦级水电流域滚动开发的示范基地。

我们有理由相信,乌江流域水电开发积累的宝贵经验,必将在下一个五年、十年迸发出巨大的活力,为我国水电开发掀开新的篇章做出更大的贡献。

猜你喜欢
乌江流域乌江梯级
利用SWAT模型分析乌江流域蓝绿水时空分布特征*
又见乌江
散文诗世界(2022年9期)2022-11-01 01:43:33
梯级水电站多目标联合经济运行初探
自刎乌江(二)
自刎乌江(一)
乌江流域34县市共商保护和发展
绿色中国(2017年11期)2017-12-25 00:00:52
乌江,乌江
诗林(2016年5期)2016-10-25 06:00:21
乌江流域土司文化述略
乌江流域降水径流响应关系研究
跨流域梯级电站群远程集控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