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静
(长春市宽城区团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吉林长春 130052)
乳腺增生是女性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病因主要是由于内分泌失调导致的乳腺上皮和纤维组织增生,乳腺组织导管和乳小叶发生退行性病变[1-3]。乳腺增生严重影响着女性的工作和生活。为探讨中药治疗乳腺增生的疗效,笔者对本院130例患者采取了中药治疗并进行了临床对照观察,现报道如下:
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月期间130例乳腺增生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21~55岁,平均38岁;病程为3个月~10年。患者的临床表现为经前乳房胀痛或刺痛,触诊可扪及乳房内一个或多个条索状、片状包块,触痛明显,与周围组织不粘连。所有患者经红外线及钼靶X线片检查均为确诊病例,其中,单侧增生52例,双侧增生78例。
采取分组对照研究的方法,将130例乳腺增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5例)和对照组(65例)。治疗组服用中药,对照组服用六味地黄丸加逍遥丸,自月经第5天开始服用至下次月经,经期停服,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
1.2.1 治疗组(65例) 方药:当归10g、川芎10g、白芍 10g、桔梗 10g、瓜蒌 15g、桃仁 10g、三七粉 6g(冲服)、橘核15g、皂刺 15g、浙贝 15g、鳖甲 20g(先煎)。 ①疼痛较重:加海藻 10g、乳香 10g、蜈蚣 10g、莪术 10g;②脾胃虚弱:加柴胡10g、黄芩10g;③气滞痰瘀:加郁金 10g、黄芪 10g、丹皮10g、夏枯草 10g;④气滞血瘀:加桃仁 10g、红花 10g;⑤结块较大:加三棱10g、昆布12g。水煎早晚分服,1剂/d。
1.2.2 对照组(65例) 六味地黄丸1丸/次,2次/d;逍遥丸1 丸/次,2次/d。
根据《实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对中药治疗乳腺增生的疗效评判标准[4]。治愈:乳疼消失,无肿块,停药3个月未见复发;显效:乳疼消失,肿块直径缩小到原来的一半以上;有效:乳疼缓解,肿块直径缩小未达到原来的一半;乳疼未缓解,但肿块缩小到原来的一半以上;无效:乳疼减轻,肿块直径无变化甚至增大者。
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组治愈24例,显效30例,有效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3.8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15%。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计数资料卡方检验χ2=3.876,P<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中医称乳腺增生为“乳癖”,认为病机为郁怒伤肝、思虑伤脾、气滞血淤、痰凝成核[5-6]。当妇女在外界环境刺激下,情志不畅则积郁生火,郁久则肝火起,肝经通乳循行于肋侧,致气机郁滞蕴结于乳,尤其是在经前、疲劳或气郁状态下,气滞血瘀更重,则乳腺肿块更大,疼痛亦会加剧。从饮食的角度讲,女性嗜食生冷、肥甘,则易损伤脾胃,脾运失健而生湿聚痰;痰瘀易阻气机,痰气互结,经络阻塞而成乳癖;肝气横逆则犯胃,脾失健运则痰浊内生;气滞血瘀则凝聚为核。因此治疗乳癖应疏肝理气,调理冲任,温肾平肝,活血通络,清热解毒,化痰散结。本研究治疗组方中:黄芪益气通络;橘核、白芍、莪术、浙贝清热解毒、凉血化瘀;夏枯草、当归、红花等理气化瘀、通络止痛,以核治核;瓜蒌、蜈蚣、郁金、海藻、鳖甲攻坚破积,消散郁结。对患者进行辨证施治,使气足络通,痰瘀无从所生,气顺则结无所滞,从而铲除病源,获得较好的疗效。本组研究中通过上述中药的合用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85%,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此结果提示中药治疗乳腺增生需根据不同病情运用中医辨证对症施治,并从神、气、心三个方面整体调节患者内分泌,才能达到通络止痛、活血祛痰、改善乳房功能、促进增生乳房恢复健康的目的。姚兰对中药治疗乳腺增生进行了临床观察,分别采用中药汤剂和乳癖消治疗乳腺增生,同时积极配合心理疏导、指导规律饮食、选取合体舒适的胸罩,结果表明中药汤剂的疗效达到了90.10%,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75.80%[6]。本组研究结果与其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证实了中药治疗乳腺增生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韩书勤,甘春来.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乳腺增生[J].光明中医,2009,24(3):482-483.
[2]顾泊康.中医外科[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90.
[3]裘法祖.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892.
[4]陈淑健.中医诊治乳腺增生病状况[J].黑龙江中医药,2009,38(1):62-64.
[5]钱丽旗,裴晓华,许芝银.中医辨治乳腺增生病的思路与方法[J].中医杂志,2008,49(1):72-73.
[6]姚兰.中药治疗乳腺增生病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0,17(1):7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