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沿海经济带建设用地扩张驱动力的实证

2010-09-12 01:16贾树海沈玉玉于贞彩
浙江农业科学 2010年5期
关键词:建成区驱动力经济带

贾树海,沈玉玉,于贞彩

(沈阳农业大学 土地与环境学院,辽宁 沈阳 110161)

沿海经济带自2006年正式确立以来已逐步成为辽宁省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其作为东北地区对外开放龙头的地位也初步确定,并逐步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新的第4增长极。沿海经济带发展的独特优势在于规划面积中80% 以上是废弃盐田或盐碱荒滩等未利用地,但伴随着该区域开放程度的进一步加深,经济的飞速发展需要更多的建设用地,这势必引起城市外延和建设用地面积的不断扩张,土地数量有限性和土地需求增长性构成了土地资源永续利用的难题,农用地与建设用地之间此消彼长的矛盾关系也愈加尖锐。研究该区域建设用地扩张的主要驱动力有利于合理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在保证粮食供给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满足经济发展对建设用地的需求。

1 现状

沿海经济带依托黄海,面朝渤海,东起鸭绿江口,西至山海关老龙头,呈“N”字型走势,即为“一线”。“五点”指包括在这其中的5个重点发展区域,即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营口沿海产业基地 (营口沿海产业基地和盘锦船舶工业区)、辽西锦州湾经济区 (锦州西海工业区和葫芦岛北港工业区)、丹东产业园区和大连花园口工业园区,总规划面积482.9 km2,起步区面积195.26 km2。沿海经济带有广阔的腹地,可以为东北三省以及内蒙古东四盟提供最便捷的出海通道。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形成以来,沿海经济带的经济发展势头良好,社会各项事业稳步推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截至2007年末,该地区生产总值达5 696.3亿元,比上年增长了20.4%,占辽宁省地区生产总值的51.7%,是东北三省的24.4%,三次产业比例分别为 10.4∶51.1∶38.5,初步形成了各具特色、协同发展的产业集群。人口总数为1 769.9万,非农业人口与农业人口比重为1∶1.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2 665.5元,比上年增长 20%[1]。

1.1 范围界定

沿海经济带包括大连、丹东、锦州、营口、盘锦、葫芦岛6个市,共辖18个县、21个区、90个乡、247个镇、242个街道,总行政面积5.68万km2,建成区面积594 km2。由于该区域建成区面积与建设用地面积的相关系数高达0.918(p≤0.01),且建成区更接近于城市的实体区域[2],因此以建成区面积来表征研究区域的建设用地面积,这样既能合理考查城市外延及建设用地的扩张又能兼顾到资料的可获得性。

1.2 扩张基本态势

由沿海经济带建成区面积变化趋势图 (图1)可以看出,在1995-2007年整个研究时段中,建成区面积呈现出较为平稳的增长态势。1995-1998年间建成区面积的平均年增长率为3.6%,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结束了该时期的稳定增长。1999-2001年建成区面积的年增长率均在1% 以下。2002年中共十六大第1次提出“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支持资源开采型城市发展接续产业”,在随后几年的时间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战略逐步成熟,经济发展借助政策扶持获得较快增长,当年建成区面积增加22 km2,增长速度高达4.25%。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 《关于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实施意见》 (国办[2005]36号文件),为老工业基地指明了以大开放促进大振兴的航向。同年,沿海经济带构想清晰浮现,经济因素和政治因素共同推进,出现了2006年3.15%的较快增长速度。

1995年至今,沿海经济带建成区面积由最初的464 km2增加至594 km2,年均增长 10.83 km2。对1995-2007年沿海经济带建成区用地的变化趋势进行线性拟合,得出建成区面积的回归方程为:Y=10.901x-21 283.9。

图1 1995-2007年沿海经济带建成区面积的变化

式中Y为建成区面积,x为年份,回归方程的判决系数R2=0.987,说明回归方程的拟合效果相当理想,建成区面积与年份呈现明显的线性关系,可用此方程初步预测建成区面积的扩张趋势。

2 建设用地扩张驱动力

2.1 评价指标的选取及数据标准化

参考众多学者对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3-4]和城市建设用地以及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的研究方法,构建了沿海经济带建设用地扩张驱动力评价指标体系 (表1),此体系共分3个层次,由2大类5小类共17个指标构成。

表1 建设用地扩张驱动力的评价指标体系

按照评价指标体系,从《辽宁统计年鉴》(1996-2008)中选取了相关数据。为了消除变量指标间量纲和数量级不同的影响,成为与原始指标数据同分布、同变异程度的数据,对1995-2007年的相关数据进行了标准化处理,在之后的驱动力模型演算中使用的都为标准化数据。

2.2 研究方法的选取和研究区域单元划分

研究方法采用分析客观事物之间统计关系的数量分析方法[5],有相关分析、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

建设用地扩张是一个综合性问题,它的理性扩张会辐射和带动一个地域或一个社区的经济及社会的综合发展。结合研究区域的实际情况,将在研究沿海经济带建设用地主要驱动力的基础上,重点讨论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确立前后建成区面积扩张的不同驱动机制,故以2005年为分界点,将整个研究时段划分为1995-2004年和2005-2007年2个阶段。同时,鉴于研究区域现有产业结构和发展潜力的不同,其对建设用地的需求必然也存在不同的影响因素,因此借鉴 《东北沿海经济带产业布局研究》课题组结论,在划分研究时段的基础上进一步将研究区域划分4个区段,即:A段 (锦—葫)、B段 (营—盘)、C段 (大连)、D段 (丹东),力求细致准确地剖析各区段各时段的主要驱动因素。

2.3 相关分析

通过对研究时段和区段的划分,将整个研究对象分成8个研究单元,运用SPSS13.0对所选因子进行简单相关分析,保留相关性非常显著 (P≤0.01)和较为显著 (P≤0.05)的评价因子,为下一步的因子分析准备数据。

对相关分析的结果进行观察可得出以下结论:各区段评价指标与建成区面积的相关性较为显著的通常集中在1995-2004年,即研究时段的前半期,较有规律可循,与理论上预期的结果较为一致,亦说明沿海经济带确立时间较短,诸多驱动因素对建设用地的影响还未显现;各区段与建成区面积呈显著相关关系的评价指标各有不同,说明各区段的建设用地扩张驱动力存在差别,初步证明按产业结构的不同进行分析比较具有合理成分。

2.4 因子分析

应用SPSS13.0对影响建成区面积变化的各个准则层指标进行因子分析,按照上述相关性分析所保留的各组评价因子的准则层指标个数提取主成分,提取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80% 以上的前几个主成分,结合旋转后的因子荷载矩阵判定准则层指标对建设用地扩张的影响程度。现将各区段因子分析的结果汇总如下 (表2),尝试从比较分析的角度探究该研究区域在建设用地扩张方面存在的异同之处。

分析表中统计结果可以发现,A、B、C、D 4个区段在1995-2004年建设用地的主要驱动力大致为评价指标体系中的社会经济因素,2005-2007年的主要驱动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政策制度驱动因素的成分,这与理论上的推测基本一致,即: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的确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区域建设用地扩张的速度。

2.5 回归分析

由于沿海经济带确立的时间不长,若按上述研究单元进行回归分析,统计数据还远远达不到回归分析要求的样本容量,因此对各区段的建设用地扩张驱动力进行整个研究时段的分析,得出回归方程,最终确定整个研究时段指标层的主要驱动因素,也能更好地总结建设用地长期形成的扩张规律,预测扩张趋势。同时与因子分析的结果进行对比,考察政策制度驱动力对建设用地扩张影响程度的大小。

表2 各区段建设用地扩张驱动力的因子分析

各指标之间多重共线性的存在会造成参数估计值失准,模型随机误差项方差的估计亦会产生重大偏误,因此在进行回归分析之前先剔除各指标之间的多重共线性,保留相关性较为明显的评价指标。调用 SPSS的 Analyze→Regression→Linear命令,对剔除共线性之后的各指标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得到各区段1995-2007年建设用地扩张主要驱动力回归分析一览表 (表3)。

表3 各区段1995-2007年建设用地扩张驱动力的回归分析

具体分析各区段1995-2007年的回归模型可以发现:A段建设用地扩张的主要驱动力为商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B段建设用地扩张的主要驱动力为交通运输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C段建设用地扩张的主要驱动力为交通运输发展和综合经济实力增强;D段建设用地扩张的主要驱动力为养殖业和进出口贸易的发展。

3 小结

综合分析建设用地扩张定量分析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因子分析可以很好地反映出“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确立前后建设用地扩张的驱动力变化趋势,即以确立前的经济驱动因素为主转向经济驱动因素与政策驱动因素并重,进而说明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的确立对该区域建设用地的扩张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也就是说宏观调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把握建设用地扩张的速度和强度,相关调控政策的出台有发挥作用的空间,如运用得当可以较好地实现土地政策的宏观调控作用。

回归分析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各区段在建设用地扩张主要驱动力上有所不同,可能是产业结构、传统发展优势以及政策回应度等方面的差异所致。这就需要在出台有关政策时,既要统筹沿海经济带发展的大背景,更要兼顾各区段的地方特色,有的放矢。

[1]辽宁省统计局.2008辽宁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2]周一星,史育龙.建立中国城市的实体地域概念[J].地理学报,1995,50(4):289-301.

[3]凌亢.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83.

[4]石伟伟,梅昀,刘灵辉.武汉市建成区用地扩张的经济驱动力分析[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8,25(2):2.

[5]薛薇.SPSS统计分析方法及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建成区驱动力经济带
多源数据协同下的城市建成区边界提取进展
POI和植被修正的夜间灯光城市指数提取建成区的研究
2013—2018年金普新区建成区空间形态扩张规律
一条江的嬗变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之路
油价上涨的供需驱动力能否持续
基于关键驱动力要素的情景构建应用
陕西呼应长江经济带
温暖厚实,驱动力强劲 秦朝 QM2018/QC2350前后级功放
以创新为驱动力,兼具学院派的严谨态度 Q Acoustics
长沙市望城区建成区公园绿地现状结构分析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