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电子图书与图书馆关系的研究

2010-09-11 08:18:50钟健刚
图书馆学刊 2010年6期
关键词:电子图书期刊数据库

钟健刚

(广西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4)

E-book是英文Electronic Book的简称,翻译为中文就是“电子图书”。所谓电子图书就是指以光、电、磁等作为载体,采用数字技术,将图像、文字、声音等信息储存在这些载体上的电子文献。只有用专门的阅读器或装有阅读软件的计算机才能阅读它们,广义的电子图书也包括电子期刊和电子报纸等电子文献。电子图书的出现,对图书馆的馆藏建设与发展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机遇。与电子图书有关的是电子图书馆,在我国比较有名的电子图书馆有超星、书生和方正等,更确切地说,它们应该是电子图书生产商和经销商。

1 统计数据源、对象及方法

2009年11月18日,笔者以主题中同时含有电子图书和图书馆作为检索条件,对《中文科技全文数据库》自1989年以来所有的期刊进行检索,得到326篇关于电子图书与图书馆的文献,经查重去除关联度较小的文献,得到300篇相关主题的文献,然后用Excel进行处理。

2 文献计量分析

2.1 文献及年度分布

表1 文献及年度分布

图1 文献及年度分布

有关电子图书与图书馆研究的文章早在1992年就曾发表在《大学图书馆学报》和《图书馆建设》上,题名分别为“电子图书馆的雏形——海威光盘图书文献检索系统介绍”和“电子图书馆实现的可能性”。内容主要介绍电子图书开展得比较早的美国和日本等国家,怎样利用科技手段把一些图书书目、文摘、报纸等内容及一些图像刻在仅有256M的光盘上,并可利用计算机进行检索。就是这样一些在现今看起来如此原始和低端的技术,在当时足以让整个世界,尤其是图书馆界产生巨大的震动。从图1我们可以看到从1992年起到2004年,发文量图形呈锯齿形有升有降,其中1998、2001和2003年是3个峰值,从2004年起到2008年一直呈直线缓慢下降趋势,2009年突然出现了一个很大的反弹。

2.2 文献及期刊分布

表2 文献及期刊分布表(*:2004年版中文核心期刊)

研究电子图书与图书馆的文献及期刊分布,是掌握该文献研究领域核心期刊最有效的方法,发文前12名的期刊见表2。由表2可知,这12种期刊占期刊总种数(210种)的5.7%,发文量80篇,占发文总量(300篇)的26.7%。期刊种数只占总种数的5.7%,发文量却占发文总量的26.7%,因此,这12种期刊可视为该文献研究领域的相对核心期刊。如果人们要查找和研究有关电子图书与图书馆方面的文献,首先可以从这些期刊开始,因为目标明确,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12种期刊中,有11种是图情刊物,其中有8种是2004年版的中文核心期刊,占12种期刊的66.7%。对于发生在图书馆界的关于电子图书与图书馆的重大变革,它们都给予高度的重视,积极刊发相关的文章,对电子图书与图书馆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 文献主题内容分布

对电子图书与图书馆研究的文献主题内容进行统计分析,有利于揭示在过去的18年中它们的发展历程,对今后的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经过对300篇文献的研究分析,大致归纳出以下几个主题(见表3):

表3 文献主题内容分布

3.1 电子图书对图书馆的影响与挑战

该主题的文献篇数为123篇,占总篇数的41%。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电子图书对图书馆传统形象的影响。过去,人们只要提到图书馆,印象中就是一栋建筑物里面摆满放有印刷型书籍的书架,而且总认为图书馆物理规模越大越好,藏书量越多越好。电子图书的出现告诉我们评定一个图书馆的规模将不再只是看该馆纸质文献的多少,还要结合电子图书的拥有量。因此,电子图书的出现让人们不再认为图书馆只是一栋拥有纸质图书的建筑物。[1]②电子图书对图书馆生存的挑战。在高速发展的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的概念、信息资源的来源、信息交流的渠道、信息载体的形式等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信息资源不再单指图书馆、资料室中的实体资源,也包括网上的虚拟资源。同样人们也可从网上获得信息资源,文献资料的提供不再是图书馆、资料室的“专利”。与此同时,很多电子图书数据库商、信息资源提供商的出现,使得图书馆和资料室的社会地位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求生存已成了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和资料室当前所面临的首要课题。[2]③对工作人员和读者的影响。网络环境下,电子图书的出现使得图书的流通和阅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读者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浏览和阅读网上资源以及各种电子图书数据库。为了能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工作人员学习和掌握计算机知识、网络知识、数据通讯技术和数据库知识。然后把自己学会的知识传授给读者,教读者学会怎样使用阅读器、下载和安装阅读软件,熟悉和使用各个数据库。

3.2 制约电子图书发展的因素

该主题的文献篇数为99篇,占总篇数的33%。其中关于图书馆对电子图书制约的探讨是一个热点话题(这个观点以前不曾被人们发现),它解答了人们对不少问题的疑问,尤其引人注目。这个主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阅读习惯、阅读环境、阅读器和阅读软件对电子图书发展的制约。对于大多数人尤其是中老年人来说,在电脑前阅读电子图书,时间一长眼睛就会发酸、发涨和干涩,并且有头昏眼胀的感觉。阅读电子图书必须借助于阅读器、电脑和网络,这对于我国目前大多数城乡居民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各个电子图书生产商提供的产品,只能限定用他们生产的设备和阅读软件,并且格式不兼容,这些都会对人们使用电子图书产生很大的影响。②知识产权对电子图书发展的制约。电子图书的复制成本低、复制方便快捷、流通速度快、销毁方便等特点对知识产权保护是个严峻的挑战。如今许多网站提供免费的电子图书下载,很多都严重侵犯了原著者的知识产权。如果不能解决版权的法律保护问题,出版社对出版电子图书的热情就会大大降低。知识产权问题将成为制约电子图书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3]③图书馆对电子图书发展的制约。有这样一件事,一直以来未引起人们的注意,那就是在各个省区的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每年一次的学术研讨会召开时,各个电子图书经销商,不约而同地前来赞助会议。尽管组委会给出的条件很“苛刻”,每个经销商只允许作10分钟的发言,但他们毫无怨言,在短短的10分钟内,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地宣传自己的电子图书产品,花了钱受到这种待遇,似乎不值,其实不然。他们是在向各个图书馆的领导和相关人员作公关活动,会议过后往往能签到一笔笔数目不小的包库使用电子图书数据库的合同。据统计,全国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有两千家,这样一来,各个电子图书经销商根据他们各自规模和实力大小,都能获得少则几十万、多则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销售额。据互联网的一项统计表明,电子图书主流读者群的95%以上是高等院校的教师和学生以及公共图书馆的会员。他们在各自所在馆的局域网内流览、阅读、下载和打印各

种电子图书是免费的。另一方面,这些电子图书经销商在互联网上向使用手机、阅读器和MP3的电子图书读者零零星星地销售一些产品。据一些经销商提供的数据表明,这部分产品的零售额只占整个总营业额的4%左右,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从这个事实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图书馆对电子图书的发展具有制约力,并且这个制约力对它的生存是很致命的。同时,它也解读了长期以来困扰人们的两个问题:①既然一个容量稍大一点的服器完全可以储存一个大型图书馆的所有文献,买一个服务器才10万、20万,而起一栋二、三万平方米的图书馆建筑物就得几千万,为什么现在各个高校的图书馆越起越多、越起越大,多买几个服务器不就行了吗?②1978年美国著名的图书馆学者兰卡斯特预言:“到2000年,人们将生活在一个无纸化的社会中,人们将没有必要来图书馆,现在的图书馆可以消失。”[4]为什么到现在我们还没有看到这种现象?那是因为如果没有图书馆,没有图书馆营造出来的浓烈的学术氛围和聚集着大量的电子图书主流读者,那么电子图书经销商只能到互联网上零零星星地销售他们的产品,这种销售方式既费力效率又低,销售额达不到一定的规模,他们只能倒闭,电子图书也随之消失,那么用电子图书取代图书馆的纸质文献就是一句空话。同样,所买的服务器只能用来储存别的东西而不是电子图书。

3.3 图书馆的发展方向

图2 复合图书馆结构

这个主题的文献篇数为45篇,占总篇数的15%。曾有人主张,将电子图书和图书馆的文献资源融为一体、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对这个问题笔者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阐述:①复合图书馆。电子图书与图书馆有着各自的优缺点,怎样才能解决好互相之间的融合问题。图书馆界有人提出了“复合图书馆”的概念。复合图书馆就是要在一个现实的图书馆中,集合一系列不同的技术,并探索在电子资源与印刷资源并存的双重环境下系统与服务的整合。[4]根据这一设想,笔者描绘出复合图书馆的结构图,如图2所示。需要指出的是,复合图书馆只是一个虚拟的代名词,在现实中起实际作用的只能是图书馆。由图2可知,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原有的纸质文献资源,另一部分是图书馆将纸质资源数字化之后的数字化文献资源。电子图书馆的电子文献资源由图书馆向电子图书经销商有选择性地购买获取。虚拟图书馆的网上虚拟文献资源由图书馆组织相关的技术人员从网上获取。②文献资源共建共享,提供信息导航服务。以高校图书馆为例,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给纸质文献资源的数字化在技术上提供了很大的帮助,高校图书馆应抓住机遇,将馆藏纸质文献资源按学科、专业建立起一个个专题数据库、特色数据库和重点学科数据库,并以网络为依托建立起文献资源平台,读者可以跨越时空限制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随心所欲地利用这部分资源。另一方面,对于网上资源,如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网上出版物、网络数据库、各种声音、图像多媒体课件、实用软件等,它们内容丰富,更新快,因此,高校图书馆应及时地把它们收集起来,进行分类、整理、加工,作为馆藏资源的一个组成部分。然后,把这部分资源、本馆购进的电子文献资源及本馆数字化的信息资源综合起来,建立信息导航,挂在图书馆网页上,供全体师生使用。每个高校图书馆都应有自己的特色馆藏和重点收藏方向,都应该发挥自己的优势。此外,各馆应该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建立馆际合作关系,这样读者就能够享受到更多的文献资源。[5]

4 结语

通过对电子图书与图书馆相互关系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电子图书的出现对图书馆的生存形成了挑战,同时也促进图书馆采用各种先进技术和管理手段;另一方面,图书馆对电子图书的发展也具有制约力,并且这种制约力对它的生存是致命的。图书馆和电子图书只有取长补短、融为一体,才能更好地共同发展。

[1] 赵丹僖.电子图书对图书馆事业的影响研究综述[J].情报探索,2009(2):26-27.

[2] 钟健刚,熊咤云,杨桂珍.网络环境下高校资料室的文献资源开发与服务工作[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7(10):61-63,103.

[3] 陈近,文庭孝.论电子图书对图书馆发展的影响[J].现代情报,2008(10):7-9.

[4] 赵华.网络环境下传统图书馆的发展探讨[J].图书馆界,2008(4):25-27.

[5] 钟健刚.谈高校图书馆与成人教育[J].大众科技,2009(10):163-164.

猜你喜欢
电子图书期刊数据库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期刊问答
数据库
财经(2017年2期)2017-03-10 14:35:35
出版社纸质图书与电子图书出版的价值链比较
新闻传播(2016年11期)2016-07-10 12:04:01
数据库
财经(2016年15期)2016-06-03 07:38:02
数据库
财经(2016年3期)2016-03-07 07:44:46
数据库
财经(2016年6期)2016-02-24 07:41:51
电子书是否会取代传统图书?
北大方正提供373种电子图书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