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韦玉芳
在新的国际环境中寻求最优发展路线
——中国能源战略与『十二五』能源发展论坛综述
□ 韦玉芳
我国是一个能源消费大国,如何缓解能源供应压力一直是经济发展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一方面要保障有效的能源供应,另一方面要适应低碳发展的要求,这无疑是一个严峻挑战。因此,深入研究能源发展的重大问题,规划好未来五年乃至今后几十年我国的能源发展战略,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6月19日,中国能源战略与“十二五”能源发展论坛在北京举办。主导和参与中国“十二五”能源规划的国家能源局、多家学术机构及电、煤、油企业巨头聚首北京,讨论关于“十二五”能源规划的诸多思路和细节。在我国“十二五”能源规划中,包括煤炭、天然气、电力、石油等多种能源在消费版图中的地位或将出现深度变革。煤炭占比将逐步减少,而天然气消费占比有望翻番。
今后几十年内,世界能源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进入油、气、煤、可再生能源、核能五足鼎立的格局。中国要在国际新的能源环境中寻求最优的能源发展战略和路线
能源可持续发展是社会经济协调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旭日干在中国能源战略与“十二五”能源发展论坛上发言指出,从国际能源发展形势看,在今后几十年内,世界能源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进入油、气、煤、可再生能源、核能五方面鼎立的格局,能源新技术将成为竞相征战的新的战略制高点。
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周大地在论坛上说,世界能源消费开始由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共享市场,世界化石能源资源进一步趋紧。中国即将成为世界第一能源消费大国,有可能今年就要超过美国。中国需要在国际新的能源环境中寻求最优的能源发展战略和路线。同时,中国的能源发展也必须进行重大调整。中国特色的新型能源战略必须体现科学发展观,把资源节约和能源保护作为经济发展的基本目标,开创可持续的新型道路。
在这样的战略思路框架下,中国“十二五”期间能源规划将重点推进核电、水电和天然气的发展,加快煤炭洁净化和安全生产,支持非水可再生能源的创新发展,采取有力措施改变汽车业和建筑业的发展模式等。
2050年前四十年是中国能源体系的转型期,2030年前二十年是转型期中的重点期,2020年前十年,特别是“十二五”时期是攻坚任务能否完成的关键期,是全面转向科学发展轨道的关键期
谈到国内能源发展形势,旭日干说,一方面,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成就举世瞩目,但随着能源消费和供给的大幅提高,能源资源、环境资源结构不良、效率偏低、安全等问题对我国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挑战;另一方面,我国能源多年的发展不仅打下了经济和科技的基础,也深化了人们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我国可再生能源、核能和天然气等洁净能源发展具有很大的潜力。因此,在当前国内外能源发展的新形势下,开展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意义非常大。
旭日干透露,中国的能源规划分为三个层次:国家能源战略,国家能源战略发展中长期规划,以及“十二五”能源规划。中国能源中长期发展战略研究项目组的院士和专家们通过研究认为,2050年前四十年是我国能源体系的转型期,2030年前二十年是转型期中的重点期,2020年前十年,特别是“十二五”时期是攻坚任务能否完成的关键期,是全面转向科学发展轨道的关键期。
对于未来中国的能源战略,中国能源中长期发展战略研究项目组副组长周大地将其概括为六个方面:一是强化“节能优先、总量控制”战略;二是煤炭的科学发展、洁净高效利用和战略地位调整;三是确保石油、天然气的战略支柱地位,把天然气作为能源结构调整的重点之一;四是积极、加快、有序发展水电,大力发展非水可再生能源,使可再生能源战略地位逐步提升,成为我国新的绿色能源支柱;五是积极发展核电是我国能源的长期重大战略选择,一个重要绿色支柱;六是发展中国特色的适应电源多元化的高效安全(智能)电力系统。
作为政府代表,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吴吟在论坛上指出,低碳化是“十二五”能源发展的重要特征。他说,从总体上来讲,世界能源发展到现在,应该是经历了两次大的变革。两次大的变革是煤炭代替薪柴,油气代替煤炭,这都是工业化发展带来的成果。我们正处在第三次的能源变革当中。
减少煤炭在能源消费中的占比。鼓励以气代油,支持煤炭兼并重组,加大水电、核电建设、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
根据世界能源理事会所作的最新“能源资源调查报告”估算,中国煤炭资源总量排名第一,在实际能源消费中过于倚重煤炭。今后,在“以煤为纲”的能源消费模式开始弱化后,天然气、大型核电、大型水电、太阳能和风能等其他能源被吴吟引述为“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多项要点。吴吟表示,“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发挥价格杠杆调节作用,鼓励以气代油,促进天然气产业发展,使目前天然气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由4%提高到8%。
吴吟表示,实现煤炭低碳化发展这一目标,有三个关键:一是优化发展煤炭产业。巩固和提高一批现有煤炭科学生产能力;改造现有矿井形成一批煤炭科学生产能力;淘汰一批落后煤炭生产能力;高标准建设一批煤炭科学生产能力。科学确定煤炭产能,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优化煤炭产能结构,重点支持大型煤矿企业兼并重组中小型煤矿;二是大力发展天然气。加大煤层气、页岩气、城市垃圾沼气等非常规天然气的开发力度。加强天然气储备体系建设,发挥价格杠杆调节作用,确保天然气稳定供应。强化天然气、液化天然气进口渠道建设,扩大天然气、液化天然气进口规模。适时调整天然气利用政策,鼓励以气代油、适地、适量建设天然气、液化天然气调峰电站。三是加快大型水电和核电建设。
中国煤炭工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贺佑国在论坛上表示,到“十二五”末,我国煤炭产量目标为36亿吨。在36亿吨的产能中,120万吨以上大型煤矿产量22亿吨,占60%;30万吨以上煤矿产量10亿吨,占30%;30万吨以下的小煤矿产量4亿吨左右,占10%。他透露,“十二五”期间将优先建设大型现代化露天煤矿,到2015年,5000万吨以上的特大型煤矿产量要占65%以上,形成20个1000万~4000万吨的大型企业集团。
在煤炭产业结构调整方面,贺佑国表示,“十二五”规划将考虑几个方面:一是布局结构,空间布局将进一步向西,步伐将越来越大;第二是产业结构继续向多元化方向发展,重点是发展电力,尽管“十一五”期间煤矿发展了很多煤化工业务,但是占主导地位的还应该是发电。比如在美国,90%以上的煤炭都是用来发电;第三是组织结构上,将继续向大型煤炭企业集团方向发展;第四是技术结构,大力发展机械化,煤矿机械化是煤矿工业的基础;第五是产品结构。
贺佑国同时透露,“十二五”期间,我国煤矿建设将由过去的重视大中型煤矿建设转为建设大型现代化矿井,山西、内蒙古、陕西、甘肃、宁夏、新疆等煤炭资源丰富的6省区新建、改建的产能不小于120万吨。此外,新增产能的建设将由此前的以新建为主转为加强现有煤矿的技术改造扩大产能为主。
“从世界平均水平来看,煤炭占比不到30%,石油占到35%,天然气占24.1%,非化石能源占11.8%。把煤的绿色生产和清洁利用做好,我们国家的能源才有可靠的保障。”吴吟说。他强调,必须创新煤炭开采方法,采用回采率高的采煤技术,发展有控制地开采。在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基本农田、人口稠密地区逐步实施无生态破坏、无地表塌陷开采。
这种有控制开采的观点也得到了其他专家的赞同,这意味着未来中国煤炭的产量或仍将继续增长,但在能源消费中的占比将下降。
周大地认为,煤炭目前是我国主力能源,煤炭的开采和利用必须走安全、高效、环保的科学发展道路,煤炭在能源消耗中的占比也应尽可能逐步下降,到2050年可望减至40%甚至是35%左右,将煤炭由现在的支柱能源逐步调整为重要的基础能源。他认为,合理的、科学安全的煤炭年产能应该控制在30亿吨以内。“虽然现在的煤炭产能超过这个数,但经常的事故说明这个产能不够科学安全。”
“煤炭占一次能源的比重大幅下降,煤炭产业人士是非常支持的,不然非安全生产对企业和社会带来的压力太大。”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王显政在会上回应说。
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徐锭明在此次论坛上提出,在加大利用现有成熟技术能源的同时,还应重视海洋能源的开发利用。据初步预测,我国海洋能总资源量达到10亿千瓦。要使我国海洋科学技术进入世界前列不能不关注和重视海洋能的研究、开发和利用。他建议,国家应重视开发10亿千瓦海洋能,应着手长远,抓紧研究,统筹规划,积极示范,逐步推进,尤其是要在科研上加大力度,不能等国外海洋能开发技术成熟了、发展了,我们再发展,而应乘这次世界科技革命和新一轮能源革命的东风,把我国的海洋能产业搞上去,为我国300多万平方公里蓝色国土的开发利用,为保卫和巩固祖国的海防,努力建设新型的可持续发展的海洋能供应体系。
(作者单位:中国国土资源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