亓海峰
(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后流动站,上海 200433)
胶辽官话的声调简化现象*
亓海峰
(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后流动站,上海 200433)
四调到三调的变化是胶辽官话语音的突出特点,根据声调合并的情况可分为三种不同类型,它们都分布在胶辽官话的中心地带,声调简化现象与单字调调值的接近、连读变调的同化和方言接触有关。
胶辽官话;声调简化;单字调;连读变调;方言接触
胶辽官话是汉语北方方言中比较特殊的一种地域方言,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都有鲜明特色,本文主要分析胶辽官话的声调现象。
李荣首次提出了“胶辽官话”的概念,[1]根据内部的差异,胶辽官话可以分为登连片、青莱片、盖桓片三个方言小片。除黑龙江的虎林和二屯两个方言岛外,主要分布在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包括青岛、烟台、威海、即墨、平度、胶州、胶南、栖霞、莱阳、海阳、莱州、龙口、招远、牟平、长岛、蓬莱、荣成、文登、乳山、莱西、潍坊、沂水、诸城、五莲、大连、庄河、普兰店、长海、东港、丹东等44个县市。[2]
近代移民的历史背景和半岛沿海的地理环境使胶辽官话的声调发展很有特色,内部有很强的一致性,又有一定的差异性,其中,单字调的简化、合并是胶辽官话声调发展中比较突出的现象。
据统计,胶辽官话三个单字调的方言有21个,大概占45%左右,并且还有继续增加的趋势。在60年代山东方言普查中,山东东区属于胶辽官话的荣成、文登、乳山、海阳、莱阳、招远等地还有四个单字调,到了80年代方言普查中,海阳和莱阳阳平和去声已经合并,只有三个单字调了,[3]现在招远方言阴平和上声合并,文登方言阳平和去声合并,这两个方言也变成了三调方言;现在荣成方言中虽然还有四个单字调,但去声和阳平已经变得非常接近,有合并为一个单字调的趋向。可以说在胶辽官话中声调的简化和合并不是一种偶然的现象,而是一种变化的趋势。
(一)胶辽官话三调方言的类型
根据声调合并的情况,可将胶辽官话中三调方言分为招远型、青岛型、平度型三种不同类型,具体如下。
1、招远型
招远位于山东半岛东部,属于烟台地区,招远方言是胶辽官话登连片的一种地点方言。
招远方言有三个单字调:阴平55、阳平53、去声24,其声调合并的特点主要为:古次浊平声无规律地分归阴平和阳平,比如:鱼(55)≠余(53),南(55)≠男(53);上声和阴平合并为一个单字调,比如:东=懂(55),包 =饱(55),高 =搞(55)。
招远方言次浊平声的变化很有特色,在北方方言中次浊平声一般都归入阳平,但在招远话中一部分次浊平声字读阴平,比如:鱼、牛、杨、炉、驴、毛、媒、梨、年、棉、泥、南、狼、蓝等字读阴平 55;另外一部分次浊平声字读阳平,比如:余、梅、聊、姚、爷、男、颜、连、圆、鸣、隆、营、笼等字读阳平 53。此外 ,招远方言中上声并入阴平,都是高平调55。
2、青岛型
青岛位于山东半岛东南部,青岛方言是胶辽官话青莱片的一个地点方言,青岛方言声调合并的特点在胶辽官话中具有代表性。青岛方言有平声213、上声55、去声42三个单字调。其声调合并的主要特点是古浊平声和去声合并为一个单字调,比如:麻 =骂(42)、华 =化(42)、咸 =线(42)。[4]
3、即墨型
即墨位于山东半岛南部,属于青岛地区,即墨方言是胶辽官话青莱片的一个方言点,即墨方言的声调合并是比较特殊的一种类型。
即墨有阴平213、阳平53、上声55三个单字调。其声调合并的最大特点是:去声调消失,去声字无规律地分归阴平和阳平,比如:霸(213)≠爸(53),屋=物(53)、搭=大(213)。在即墨话中,一部分去声字与阳平读法相同 ,比如:坐、下、厚、象、丈、近、淡、犯、市、动、社;一部分去声与阴平读法相同,比如:父、弟、受、愤、善、汇、计、荡、备、罪 ,还有一部分去声字有阴平和阳平两种不同的读法,比如:破、怕、晒、化、干、翅、信,两种读法之间没有明显的规律。
(二)胶辽官话三调方言的地理分布
三调方言在胶辽官话中数量较多,胶东半岛和辽东半岛都有分布,我们对三种不同类型的三调方言在胶辽官话中的地理分布进行了统计,详见表1。
表1 胶辽官话三调方言地理分布
从表1可知,胶辽官话三调方言主要集中在山东东部属于胶辽官话登连片的区域,青岛型,也就是阳平和去声合并的方言点数量最多,这种类型的方言占70%左右。
胶辽官话三调方言这种大规模、有规律的分布引人注目。一种语言现象的产生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可能既有内部因素,也有外部因素,胶辽官话三调方言中每个方言点声调合并的具体原因可能有所不同,但这种类型化、大范围的声调演变现象背后一定有一些共同的的规律在起作用。
从汉语方言声调的发展演变看,可能引起声调演变的因素很多,有声母的清浊、塞音塞擦音送气与否、塞音尾脱落、元音长短、方言间的影响、相近调值的归并、语流音变、声调格局的调整等多种因素,我们认为胶辽官话中这种声调的简化演变主要与语流音变、相似调值的归并和方言接触有关。
首先,“单字调调值的接近是声调合并的最直接的原因”,[5]两种调值接近的单字调容易出现读法混同的趋势,或者共同向一个新的调值发展,或者一调向另一调靠拢。胶辽官话单字调的合并以青岛型居多,即阳平和去声合并为一个声调,从已有的材料看,胶辽官话很多方言点阳平和去声在未合并以前调值很接近。我们以青岛方言和烟台方言为例进行分析。在60年代的记音中,青岛方言有四个声调:阴平[213]、阳平[42]、上声[55]、去声[31],现在青岛方言只有三个声调,去声和阳平合并。从过去的记音中,我们可以看到青岛方言阳平和去声在未合并以前都是降调,调值很接近,经过声调格局自身的调整,去声发生了31>42的变化,从而与阳平合并为一个声调。罗福腾提到他在1984年调查烟台方言时有四个声调,阳平和去声非常接近,现在的烟台方言阳平和去声已经合并为一个声调了。[6](P66)
其次,胶辽官话中因连读变调而引起的调类同化现象较多,对单字调合并起到了推动作用。连读变调与单字调的关系很复杂,两者互相制约,彼此影响,单字调是变调的基础,变调也会反过来影响单字调,人们日常交际中常用的变调式必然会影响到单字调的读音,使单字调发生变化。
我们以大连方言为例进行分析。大连方言新、老派之间声调存在明显差异,老派有四个稳定的声调,新派只有三个声调,从他们单字调和连读变调的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出声调变化的途径和原因。大连话75岁左右的老人有阴平 312、阳平 34、上声213、去声53四个声调,60岁左右的老年人仍有四个声调,但调值发生变化,分别为:阴平411、阳平34、上声213、去声51/52,50岁以下的发音人阴平和去声合并,变为平声24、上声213、去声51三个声调。[7](P101)近几十年来大连方言的阴平调出现了312>411>51的变化,去声调出现了53>51/52>51的变化,两种声调调值越来越接近,逐渐合并为一个声调。是什么力量在推动着阴平和去声的变化,使这两种声调趋于接近并最终合并呢?在大连话中,虽然单字调的声调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但连读变调中阴平和去声在两字组中变为高平调的特点一直存在,这种变调为两种单字调的合并、变化提供了动力。
再以平度方言为例进行说明。平度方言有阴平214、阳平53、上声55三个单字调,去声无规律地分归阴平和阳平,声调变化属于即墨型。吴永焕对山东平度方言去声分归阴平和阳平的变化进行了考察,发现平度方言去声调看似无规律的变化与两字组连读变调中阴、阳平的同音合并有密切关系,两字组连读时,在高频词中,阴平和阳平的合并程度很高,这种变调式干扰了去声的变化方向,使去声在阴平、阳平之间出现了摇摆不定的情况。[8]毋庸讳言,变调推动了单字调调类的变化。
“汉语方言变调产生的分化与合并相比,合并的趋势远远大于分化”,[9](P55)胶辽官话连读变调有较多的同化现象,据统计,山东省属于胶辽官话登连片的方言点有13个,分别是:烟台、威海、招远、栖霞、莱阳、海阳、荣成、文登、乳山、莱西、蓬莱、龙口、长岛,这些方言点的变调几乎都存在平声和去声的同化现象,联系这片地区广为存在的阳平、去声合并现象,可以看出变调与声调的合并之间有直接的关系。
最后,胶辽官话声调合并现象的发展、扩散与方言接触也有一定关系。从三调方言在胶辽官话的地理分布看,这20个方言点主要集中在青岛、烟台、威海几个城市附近,以这几个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沿海城市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经济文化发达地区的方言在其所在区域内声望较高,容易成为强势方言对周围方言产生影响,邻近地区弱势方言对强势方言特征的借用和模仿逐渐积累,最终会使强势方言的特征成为一种地域性特征。语言的发展演变离不开外部因素的影响,我们认为胶辽官话声调简化现象的大面积分布与方言之间的接触,特别是强势方言的影响有一定的关系。
综上所述,对胶辽官话的声调简化现象可以形成如下认识:
(1)四调到三调的合并、简化是胶辽官话声调的演变方向,这种演变在有些方言中已经完成,在有的方言中仍在进行。这种演变现在主要发生在胶辽官话的中心地区。
(2)胶辽官话的声调演变既受到语言系统自身因素的影响,也受到语言系统外部因素的影响,其中,单字调调值的接近、连读变调的同化和方言接触的影响都推动了胶辽官话声调的简化。
(3)胶辽官话的声调简化不仅展示出一种语音变化的模式,也体现了现代北方方言声调发展的一种趋势。
[1]李荣.官话方言的分区[J].方言,1985,(1):4.
[2]张树铮.胶辽官话的分区[J].方言,2007,(4):364.
[3]张世方.汉语三调现象初探[J].语言研究,2000,(4):57.
[4]李行杰.青岛市志·方言志[Z].北京:新华出版社,1997.
[5]曹志耘.汉语方言声调演变的两种模式[J].语言研究,1998,(1):89-98.
[6]罗福腾.胶辽官话语音研究[M].山东大学博士论文.济南:山东大学中文系,1998.
[7]高玉娟.大连方言声调研究[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8]吴永焕.山东平度方言去声分归阴平、阳平的语音考察[J].语言研究,2006,(2):43-45.
[9]钱曾怡.汉语方言研究的方法与实践[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Abstract:The tone change from four to three is an important phonological feature of Jiao-Liao Mandarin.There are three types of tone changes based on different tone combination,all of which lie in the center of Jiao-Liao Mandarin.The tone combination is caused by pitch similarity,tone-sandhi and dialect contact.
Key words:Jiao-Liao Mandarin;tone simplification;monosyllabic tone;tone-sandhi;dialect contact
责任编辑:周延云
The Tone Simplification in Jiao-Liao Mandarin
Qi Haifeng
(Department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Fudan university,Shanghai 200433,China)
H07
A
1672-335X(2010)02-0118-03
2009-12-18
亓海峰(1974- ),女,山东泰安人,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后,主要从事方言学、实验语音学、音韵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