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高产多抗玉米新品种强盛101号的特点及推广应用初报

2010-09-10 09:04:54李素玲闫米格尚春树
山西农业科学 2010年1期
关键词:春播父本新品种

李素玲,闫米格,刘 虹,尚春树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31)

玉米新品种强盛101号是由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玉米育种部于1999年冬在海南以G694为母本、S89为父本组配成的单交种。2000—2003年参加玉米品种比较试验和多点鉴定;2004—2005年参加山西省春播中晚熟玉米区试;2005年参加山西省生产试验;2006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

强盛101号是一个将优质、高产、多抗特性有机融合在一起的粮饲兼用型优质品种。该品种的选育,解决了玉米高产、优质与高效的问题。开发推广该品种及其配套高产栽培技术,将有利于推动全国玉米生产模式由传统的产量型向质量效益型发展,并有效地提高我国玉米产量、品质、生物利用率,提高玉米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1~3],对促进山西省玉米生产、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1 强盛101号的特点

1.1 产量高

强盛101号于2000—2001年在四川、重庆、河北、河南、山西等省25个试点进行试验,平均产量为9 481.5 kg/hm2,比当地对照品种农大108平均增产13.5%;2002—2003年,参加山西省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玉米品种试验,平均产量为9 852.0 kg/hm2,比对照农大108增产10.8%。

由表1可知,2004年参加山西省春播中晚熟区试,平均产量为10 443.0 kg/hm2,比对照农大108增产10.3%;2005年参加山西省春播中晚熟玉米区试,平均产量为9 753.0 kg/hm2,比对照农大108增产9.7%。2005年,参加山西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11 112.0 kg/hm2,比对照农大108增产10.8%。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结果表明,强盛101号丰产性突出,稳产性好,适应性强。

表1 强盛101号参加山西省区试情况

1.2 商品性好

2005年,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哈尔滨)分析,强盛101号玉米籽粒中粗蛋白含量为9.3%,粗脂肪为3.47%,粗淀粉为76.05%,赖氨酸为0.28%,容重为705 g/L。而且该品种为活秆成熟,可作为青饲料加以利用。

1.3 抗性强

2004—2005 年,经山西省农科院植保所人工接种抗病鉴定(表2),强盛101号是一个抗性较好的玉米新品种,其高抗玉米大斑病、穗腐病,中抗矮花叶病、茎腐病。

表2 强盛101号抗病性鉴定结果

1.4 适应性广

强盛101号的适应范围广泛,适宜山西省中部、东南部及全国适宜种植农大108的地区。

1.5 性状优良

强盛101号田间表现为:株型半紧凑,株高适中,叶片较宽,保绿性较好,雄穗发达,分枝多(15个),果穗长(20.5 cm),千粒重高(288 g),出籽率高(86.2%)。

1.6 易于制种

强盛101号的母本和父本的制种比例为1∶5,父本分两期播种,一期与母本同期播种,二期比一期父本推后7 d播种。

1.7 耐旱、抗倒伏

在干旱低温情况下,强盛101号能正常散粉,茎秆粗壮,根系较发达,吸水能力较强,耐旱,抗倒伏。

2 强盛101号的创新和突破

2.1 亲本选配的创新和突破

亲本选配是决定玉米育种成功与否的前提条件[4,5]。强盛101号的母本来自L90(旅大红骨),父本是由C8605-2与美国自交系9046杂交并与S187(3个瑞德系)回交转育而成。由于采用玉米两大系(旅大红骨和瑞德)混合授粉,使有利基因得以有效聚合,因而强盛101号玉米新品种具有高产、抗病等特点。

2.2 在抗大斑病、穗腐病上的创新

在山西省种植面积超过6.7万hm2的品种中,强盛101号高抗大斑病、穗腐病,在接种条件下,其发病率分别低于4%和6%。

2.3 品种的综合性状指标有突破

一般来讲,高产与优质、高产优质与抗病、抗病性与适应性是相互矛盾的性状[6~8]。而强盛101号能使这些性状达到最佳结合,且有全面的提高。

3 示范推广

2007—2008 年,强盛101号在山西省7个市(县)进行了生产示范,2年14点次全部增产。2007年其平均产量为9 408.7 kg/hm2,比对照农大108平均增产9.2%;2008年平均产量为8 567.3 kg/hm2,比对照平均增产8.2%(表3)。

表3 强盛101号在山西省大面积生产示范结果

通过试验示范,强盛101号已被广大农户及 种子部门认可,普遍反映该品种商品性好,产量高,抗病性、抗逆性好,适合农业生产的需要。

强盛101号从2007年开始推广,其种植面积和推广区域迅速扩大。截至2009年,山西省共建立了7个中心示范区,并在各县、区建立了100个新品种示范展示点进行高产栽培示范,示范面积达333.3 hm2。各示范展示点平均产量达到9 750 kg/hm2以上,比对照农大108增产10.8%,最高产量可达到15 690 kg/hm2,深得农民的欢迎。强盛101号在全国推广种植面积达8万hm2,其中春播 4.7 万 hm2,夏播 3.3 万 hm2。

4 高产综合配套栽培技术

4.1 适时播种

强盛101号的生育期与农大108相同,春播生育期为130 d左右,应在4月下旬及时播种。

4.2 种植密度

强盛101号植株穗下部叶片平展、上部叶片半上冲,适宜种植密度为42 000~45 000株/hm2,但要根据当地耕作制度合理选择。

4.3 肥水管理

通常采用常规肥水管理。每公顷施农家肥30 t、复合肥或磷酸二铵225 kg,追施尿素450 kg/hm2。拔节期和灌浆期各浇1次透水。

4.4 管理技术

播种前、出苗后喷施玉米田专用化学除草剂除草,在杂草严重地块,苗期要喷施2次除草剂。同时要在玉米完熟后适时收获。

[1] 高合明,苏书文,郭新林,等.优质玉米杂交种晋单36号的选育与推广[J].山西农业科学,2002,30(3):17-19.

[2] 唐跃文.中早熟玉米品种绥玉7号的特点及推广应用研究[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6(4):20-22.

[3] 高翔,陈泽辉,祝云芳.高产高抗大穗玉米新品种黔单13号的选育和示范推广[J].种子,2002(5):64-65.

[4] 刘虹,李素玲,徐青松,等.玉米新品种晋单42号选育研究[J].山西农业科学,2004,32(3):21-24.

[5] 梁晓玲,雷志刚,阿布来提,等.优质青贮玉米新青1号的选育及其栽培技术[J].玉米科学,2004,12(1):47-49.

[6] 赵虹,李钢,沈国繁,等.玉米杂交种九单64的栽培要点及制种技术[J].延边大学农学学报,2008,30(3):172-175.

[7] 余永芬,王国良,阮培均,等.杂交玉米毕三1号和毕三2号的研究及应用[J].贵州农业科学,1996(4):12-15.

[8] 李锦淑,李源有,徐占宏,等.九甜粘早玉米的选育及推广初报[J].吉林农业科学,1995(1):35-37.

猜你喜欢
春播父本新品种
旅大红骨改良先锋父本选系抗病性鉴定及穗部性状配合力分析
全国春播面积9.4亿亩左右
今日农业(2022年4期)2022-11-16 19:42:02
青菜新品种介绍
墒情会商,助力备耕春播
抗BmNPV家蚕新品种“川抗1号”的育成
四川蚕业(2021年2期)2021-03-09 03:15:30
几个杏新品种介绍
河北果树(2020年2期)2020-05-25 06:58:32
籼粳杂交水稻制种父本机插机收技术初探
中国稻米(2016年5期)2016-10-28 08:46:24
辽宁省2016年春播种植意向调查
新农业(2016年16期)2016-08-16 03:42:21
辽宁春播顺利 夏季关注降水
新农业(2016年18期)2016-08-16 03:28:32
茶树新品种“湘波绿2号”父本的SSR标记鉴定
茶叶通讯(2014年1期)2014-02-27 07:5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