噻虫嗪防治甘蔗蓟马的药效试验

2010-09-10 10:42:12黄诚华黄冬发潘雪红魏吉利黄伟华王伯辉
中国糖料 2010年4期
关键词:噻虫嗪蓟马药量

黄诚华,黄冬发,潘雪红,魏吉利,黄伟华,王伯辉

(广西壮族自治区甘蔗研究所,南宁530007)

甘蔗(Saccharum officinarum L.)属于一年生宿根热带和亚热带草本植物,属C4作物,是我国主要的糖料作物[1]。甘蔗害虫种类繁多,甘蔗生长不同时期,受不同虫害威胁,对甘蔗产量及质量均有很大影响,关于甘蔗害虫种类、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的研究也有很多[2-5]。甘蔗蓟马(Baliothrips serratus Kobus)属缨翅目,蓟马科。蓟马是甘蔗苗期和拔节伸长初期的主要害虫,为害甘蔗心叶和蔗叶尾部,以锉吸式口器插入蔗叶组织内,吮吸叶内汁液,导致受害叶片呈黄白色褪绿斑痕,严重时叶片变成黄褐色、叶尖卷缩干枯,甚者顶端几个叶片卷在一起不能展开,植株矮黄,影响甘蔗产量。尤其是甘蔗蓟马大爆发时,蔗叶蜷缩萎黄,缠绕打结,引发梢腐病,甚至干枯死亡,影响光合作用,严重妨碍甘蔗生长并造成减产及糖分下降。

目前,防治甘蔗蓟马以化学防治为主,一般以有机磷或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对水叶面喷雾防治,这种防治方法需要多次喷药,同时施药技术难度较大,按正确浓度配药,对准甘蔗心叶喷施,才会收到满意的防效[6]。因此,筛选施用简易、高效、低毒的防治药剂,很有必要。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药剂

70%噻虫嗪dp(商品名:锐胜)和25%噻虫嗪sp(商品名:阿克泰)由先正达中国公司提供。40%乐果乳油EC(对照药)昆明农药有限公司。

1.2 试验设计

处理 1:70%噻虫嗪(锐胜)214.5g/hm2;处理 2:70%噻虫嗪(锐胜)429.08/hm2,分两次施药;处理 3:25%噻虫嗪(阿克泰)600.0g/hm2;处理 4:25%噻虫嗪(阿克泰)1200.0g/hm2,分两次施药;处理 5:乐果 1500.0mL/hm2;处理6:空白对照区。

1.3 试验地点

试验设在广西横县良圻国有农场新植蔗地进行。试验地为旱地,红壤土,肥力中等,供试甘蔗品种为ROC22,新植蔗,3月上旬下种,施药时甘蔗处于拔节初期。试验区的生产管理及甘蔗长势基本一致。

1.4 施药时间及方法

1、2、3、4处理区采用蔗苗根际施药处理,即药剂与肥料拌匀同施。施药时称取各处理区所需药量与尿素充分拌匀(约150kg/hm2),然后将混好的药肥均匀撒施在甘蔗根区,并覆土5cm左右。其中处理1和3是将设计的药量一次施药,在5月21日小培土时一次施完;处理2和4是将设计的药量分成两等分二次施药,分别在5月21日小培土和6月5日大培土时各施一次。处理5对照药处理区,将设计药量兑水对蔗株喷雾,施药时间是6月5日。全部处理区的施肥管理基本一致。

1.5 调查方法

1.5.1 对甘蔗蓟马防效调查 试验采用同田对比法,在第一次施药后30d、45d和60d后各调查1次。每个处理5点取样,每点调查10株,共50株。调查时,扒开蔗株心叶,记录每株蔗心叶中最多蓟马的部位5cm内的全部虫数,采用以下公式计算各处理的防治效果。

1.5.2 甘蔗长势的调查

在7月底进行。每个处理5点取样,每点连续调查10株,共50株。测量有效株的株高、叶宽(测量+1叶片)、叶长(测量+1叶片),并作详细记录。

2 结果与分析

由表1可知,70%噻虫嗪dp和25%噻虫嗪sp一次施药和两次施药对甘蔗蓟马均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施药后30d、45d和60d,各处理的防治效果均达到80%以上,并且药后2个月防效无明显下降。特别是进行两次施药的处理,药后60d时70%噻虫嗪dp和25%噻虫嗪sp防效分别为93.75%和94.63%。这说明噻虫嗪防治甘蔗蓟马不仅效果好,而且持效期长。而对照药40%的乐果EC对甘蔗蓟马的防治效果差,而且持效时间短。从表1可知,与对照相比,各处理对甘蔗株高、叶长和叶宽均没有明显影响,但是1、2、3和4处理区的蔗叶无蓟马危害状,蔗叶青绿,生长正常。同时,我们在调查过程中也未发现甘蔗有异常的现象,说明施用噻虫嗪防治蓟马对甘蔗生长是安全的。

表1 噻虫嗪对甘蔗蓟马的防治效果及对甘蔗长势的影响

3 小结与讨论

(1)噻虫嗪防治甘蔗蓟马效果好,杀虫活性高,用药量少,持效期长,施药1次就能控制蓟马的为害并保持甘蔗正常生长,达到满意效果,是防治甘蔗蓟马的好药剂。(2)噻虫嗪结合甘蔗栽培措施施用,不需要增加劳动力,省工省时,技术简单,易于操作,值得推广。传统的方法是叶面喷雾防治甘蔗蓟马,一般要喷药2~3次,喷雾防治劳动强度大,用工多,施药技术难度高,且极易造成用药中毒。(3)噻虫嗪防治甘蔗蓟马能够改变以往其他药剂叶面喷雾防治为根际施药防治,能充分发挥药效,降低农药对有益生物的不利影响。是防治甘蔗蓟马施药方法的创新。(4)在试验过程中未发现甘蔗的生长有异常现象,认为在推荐的剂量范围内施用噻虫嗪防治甘蔗蓟马对甘蔗的生长是安全的。(5)从用药成本及防效综合考虑,推荐使用剂量为150~225g(有效成分)/hm2。

[1]王鉴明.中国甘蔗栽培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85.

[2]李文凤,黄应昆.云南甘蔗害虫天敌及其自然控制作用[J].昆虫天敌,2004,26(4):156-162.

[3]王助引,周至宏.广西甘蔗病虫草鼠害及其天敌调查[J].广西农业科学,1995(2):75-79.

[4]张起春.浅谈提高甘蔗害虫防治效果的途径[J].江西农业科技,1996(4):37-38.

[5]王振招,冯奕玺.无公害甘蔗病虫综合防治[J].广西蔗糖,2006(3):22-24.

[6]Rajula Shanthy T,Mukunthan N.A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based decision making tool[J].Sugar Technology,2009,11(1):69-72.

猜你喜欢
噻虫嗪蓟马药量
噻虫嗪、吡虫啉灌根防治苹果绵蚜及砧穗组合抗性试验
河北果树(2021年4期)2021-12-02 01:14:40
临汾:抓紧防治玉米蓟马
今日农业(2021年11期)2021-11-27 10:47:17
碳化对飞灰稳定化加药量测评的影响
两倍药量
噻虫嗪在农田土壤中环境行为的研究进展①
土壤(2020年5期)2020-12-10 05:44:40
噻虫嗪及其代谢物噻虫胺在冬枣中的残留动态研究
辣椒蓟马防治技术
现代园艺(2017年21期)2018-01-03 06:42:17
推广新型农药噻虫嗪防治甘蔗叶部害虫突破14万公顷
中国糖料(2016年1期)2016-12-01 06:49:03
小型水池抗爆炸冲击极限药量分析
药量适中
小说月刊(2015年6期)2015-12-16 14:5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