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晓昆,姜颖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儿科,辽宁 沈阳 110032)
在儿科,患儿的静脉采血是难度较大的操作之一,尤其是肥胖儿和周围循环不良的患儿,为了提高小儿静脉充盈度及穿刺成功率,我们对 100例患儿采用单止血带法及双人合作挤握法进行肘部血管充盈度及穿刺成功率的观察比较,结果发现,双人合作挤握法能明显改善肘部血管充盈度、充盈速度及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 2008年 1月至 7月因肺炎、肾炎、巨细胞病毒感染、先天性心脏病在我院儿科住院需静脉采血的患儿 100例,其中男 50例、女 50例,年龄 5个月至 3岁。
1.2 材料与方法
1.2.1 材料 对照组与观察组均采用同一公司生产的一次性真空采血针、采血管。止血带与传统止血带相同。
1.2.2 方法 ①分组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法。随机分组连续 2天采血,1天用单止血带结扎法 (对照组),1天用双人合作挤握法 (观察组)。每天需采血 2次的,1次用单止血带结扎法 (对照组),1次用双人合作挤握法 (观察组)分别在患儿肘部对称部位各穿刺一次,患儿采血次数为 2次每例,共200次。②穿刺方法:由家长抱住患儿取坐位,不能坐立位者取仰位或侧卧位,由助手协助固定肢体。两种方法的操作均由同一位操作者负责穿刺。采用单止血带结扎法时,先在肘关节上 4~8cm处扎一根止血带,按常规方法消毒、穿刺即可。采用双人合作挤握法时,根据单止血带结扎法扎好止血带,稍等片刻,操作者左手握在患儿肘关节下 5~8cm处前臂,然后按常规方法消毒、穿刺。见回血后,立即松开止血带,助手随即单手握在患儿肘上 4~8cm处,喊一、二、三等操作者同时开始有节奏地挤握、放松患儿的手臂,挤握与放松的时间以 3至5s为宜。有报道说,止血带与手的挤握压力在 10.7~16.0 Kpa时静脉充盈达到最佳状态。李曼玲[1]经过实践总结出,扎止血带 40~120s进行穿刺为最佳时间。③静脉充盈度判断标准:充盈表浅:可在皮肤下见到血管或用手指可触及血管;充盈明显:静脉血管凸出皮肤表面,但静脉血管强力不足;充盈饱满:静脉血管明显凸出皮肤表面,其强力较大。
1.3 统计学处理 经 Ridit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单止血带结扎法与双人合作挤握法对静脉充盈度的影响 见表 1。
表1 单止血带结扎法与双人合作挤握法静脉充盈度的比较
2.2 单止血带结扎法与双人合作挤握法对静脉采血成功率的比较 观察组穿刺 100次,一次穿刺成功 92次;对照组穿刺 100次,一次穿刺成功 76次。Ridit分析,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双人合作挤握法用于小儿肘部静脉采血比常用的单止血带法成功率高,究其原因,小儿血管细、压力低,或遇肥胖、休克、血容量不足、微循环差等原因,使血管充盈差、充盈速度慢静脉采血不易成功。而两人合作挤握法则起到双重阻断静脉回流的作用[2]。能使局部血流量相对集中,血管充盈速度增加,管腔饱满,暴露明显,静脉压力大,穿刺时回血速度快,血液流入采血腔的速度亦快,穿刺成功率高。
小儿肘部集中了贵要、肘正中及头静脉等较粗的浅静脉,且肘部上下面积比四肢末端宽、长、平,双人合作挤握时对操作者的操作无影响,从而大大提高了穿刺成功率。
成功静脉穿刺并采集足够血量,不仅减少了患儿因反复穿刺而造成的静脉损伤和痛苦,同时减轻了护士的工作压力和家长的心理压力,提高了患儿及家长的满意度。
[1]李曼玲.扎止血带时间长短对浅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影响 [J].护理研究,2001,15(3):168-169.
[2]吕艳.浅静脉穿刺双止血带结扎法的临床观察 [J].现代护理,2003,9(10):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