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 颖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 广东 广州 510405)
职业能力导向的《建筑设计CAD》双证模式改革研究*
黎 颖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 广东 广州 510405)
职业能力是国家职业资格考证的核心内容,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实行“双证书”制度是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文章以《建筑设计CAD》课程为例,探讨了在高职课程教学中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将课程教学与职业资格考证结合起来的“双证”模式改革。
高职;职业能力导向;“双证”模式;“双证书”制度;课程改革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大量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对于企业而言,这些人才应该能够切合企业发展的需求,拥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就是要以人才培养适合社会需求为指导,抛弃学科体系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性地形成就业导向、能力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高职教育中,国家大力提倡“双证书”制度。“双证书”制度是指毕业生不仅有学历证书,还有至少一种职业资格证书。职业资格证书不仅指劳动部门的技术等级证书,也指人事部门的职业资格证书,同时还包括其他部委及一些知名企业的职业资格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是劳动就业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国家考试制度。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逐步构建专业认证体系,与劳动、人事及相关行业部门密切合作,使有条件的高等职业院校都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推行‘双证书’制度,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使有职业资格证书专业的毕业生取得‘双证书’的人数达到80%以上。”可见“双证书”制度是高职教育的一个重点内容,是体现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高职教育与社会接轨、学生实行“零距离”就业的重要保障。
基于以上观点,我们考虑把“双证书”制度延伸到课程改革之中,把职业资格考证的核心考查内容——职业能力作为培养学生的出发点,对《建筑设计CAD》课程进行改革,使课程教学更贴近高职教育的要求。
高职课程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是就业导向、能力本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我们把“双证”模式引入到教学改革实施中,形成如下改革思路:(1)在职业素质要求引导下,重整对学生能力要求的描述,突出职业能力培养。(2)根据高职教学的特点实行工学结合,选取典型工作过程设计一系列工作任务,通过工作任务驱动分模块教学的设计,让学生边做边学、边学边做,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3)将实训课程改革作为课程改革的重点,实训课程与职业资格考证结合,使教学直接与社会接轨,学生实现“零距离”就业。
基于以上的课程改革思路,笔者对《建筑设计CAD》课程教学进行了重新设计。从职业能力描述转变入手开始课程设计:
原劳动与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提出国家职业资格等级分为初级技能 (职业资格五级)、中级技能 (职业资格四级)、高级技能(职业资格三级)、技师(职业资格二级)、高级技师(职业资格一级)共五个等级。从三个层次上对人的职业能力进行分类,即职业专门能力(反映职业能力个性)、行业通用能力(反映行业个性和共性)、核心能力(反映人类劳动能力的共性,具有跨职业的普遍适用性和广泛的可迁移性)。从职业技能鉴定部门对劳动者技能鉴定的描述来看,这个划分更直接、更准确地反映了特定职业的实际工作标准和操作规范,以及劳动者从事该职业所达到的实际工作能力水平。在高职课程改革中引入这个分层次的职业能力分类,对课程的能力要求部分进行重新描述,强调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可以使高职课程改革与社会需求更有效地衔接,更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更符合高职教育的要求。
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我们根据行业发展的需求对人才培养进行定位:培养建筑工程技术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根据这个定位,我们将专业的课程设置划分为四个方向,计算机辅助设计是其中一个方向,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职业能力,面向的工作岗位为建筑和室内装饰公司的绘图员,对应的国家职业资格为“绘图员”。在实际课程教学中,我们设置了《建筑设计CAD》课程,并结合课程教学把培养学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达到“中级AutoCAD绘图员(建筑类)”作为目标,从改变学生的专业能力描述入手进行课程改革。专业能力描述的转变使得教学不囿于一门课程,而是让学生掌握一系列专业技能。在让学生掌握一系列专业技能的过程中,我们把多门课程的知识和技能串联在一起,形成基于学生掌握职业能力的课程核心能力重构,并根据这个能力重构改革课程,通过任务驱动模块教学、多门课程联合的综合技能培养来组织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实现基于“双证”模式的教学改革。
表1 传统AutoCAD(二维绘图)课程教学与职业技能要求对比表
基于生产过程的工作任务设计是高职课程改革的方向。在任务驱动和“双证”模式的课程教学中,我们要通过一系列实训任务来组织整门课程的教学,选取实训任务有以下两个原则:基于企业生产过程和典型工作任务;基于专业能力描述的转变。
狭义来看,《建筑设计CAD》课程的技能训练目标是让学生掌握AutoCAD软件命令操作,运用AutoCAD软件绘制图纸的技能。广义来看,是训练学生学会运用AutoCAD辅助建筑设计的技能,包括建筑方案设计表达和建筑正图绘制表达两项内容。从基于“双证”模式的课程看,这门课程训练的是学生的建筑辅助设计技能(针对绘图员等相关工作岗位),是一种基于专业生产过程和工作情景的技能训练。基于此,《建筑设计CAD》课程可划分为五大工作任务。任务一:绘制图框;任务二:绘制建筑平面图;任务三:绘制建筑立面图;任务四:绘制建筑剖面图;任务五:运用ACAD综合进行辅助设计(打印图纸)。其中,任务一至任务四都与职业技能考证的考查内容相关联,训练的技能也直接与职业资格考证的技能对应起来。同时,这些工作任务也是计算机辅助设计岗位(岗位群)实际职业工作中最典型的工作任务,任务五的目的是训练学生运用ACAD进行辅助设计能力和图形输出实操能力,是一项综合的多技能训练。
这样,一系列实训任务的设计将建筑制图、房屋建筑技术、建筑设计CAD等多门课程的技能联系起来,以训练学生CAD综合技能为主体,最终目的是训练学生相应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岗位(岗位群)的职业能力,让学生掌握获得“双证书”的技能。
在选定一系列工作任务以后,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进行实训课程的设计,实训课程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学生专业能力和技能培养,是课程质量的重要保障。实训课程的设计能否融入职业资格考证的技能训练,对学生的“双证”获取率有直接的影响,是实施“双证”教学的关键所在。
在实训课程设计中,典型工作场景和工作任务的引入是高职实践教学改革的关键,合适的工作任务选取和典型工作场景的引入为实训课程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任务驱动的技能训练、案例教学、问题研讨、合作性学习、小型技能竞赛等多种方式组织教学,使实训过程转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从而真正贯彻“行动导向”的教学观。
除了典型工作场景和工作任务的引入和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外,将核心能力培养融入实训课程中也是“双证”教学模式的另一个关键问题。通过一系列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的设计以及工作情景的引入,让学生在模拟的企业工作环境下实训,培养学生职业专门能力和行业通用能力,在此过程中渗透核心能力的培养,从而达到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通过实训课程的设计突出“双证”实训项目,达到课程完毕后学生具有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的能力的目的。
在《建筑设计CAD》课程划分五大工作任务以后,我们对工作任务的具体内容进行了设计。在任务一至任务四中直接加入职业资格考证的知识和技能点,使用类似考证真题但更适合于教学的设计案例,在第一项任务中甚至直接采用真实的职业资格考证真题作为工作任务,而第五项综合多技能的工作任务则作为融入核心能力培养的一项任务。在这种实训项目设计中,要开展基于生产过程的实训,工作情景的选取是一个关键点,工作场景成为基于生产过程实训和训练学生能力的重要载体。
AutoCAD辅助建筑设计有多种工作情景,我们选取了室内装饰设计公司典型的一种工作情景。在实训室中模拟一家室内装饰设计公司的生产场景:房子业主(甲方)委托设计和绘图人员(乙方)对房子进行设计并绘制图纸。在实训中,我们还引入合作性学习的教学方式,将2~3名学生分成一组,每组有业主(甲方)和绘图人员(乙方)两个角色,在业主(甲方)与绘图人员(乙方)互动的过程中完成整个实训项目,在绘图人员(乙方)做出实训成果后,业主(甲方)还会对实训成果进行打分评价。
通过这两项教学设计,实训流程转换成“教师布置实训任务——学生分组、扮演不同角色、作实训前知识技能准备——学生实训(包括绘制方案草图、与业主沟通、确定设计方案、绘制AutoCAD图纸等一系列过程)——教师对实训成果评价、甲方(由学生扮演)对实训成果评价——教师对实训中贯穿的知识、技能作讲解”。我们把原来将教师“教”作为课程主体的突出知识的实训过程转向以学生“学”为主体突出训练学生能力的过程。在学生合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职业核心能力,包括创新技能、与人合作、信息处理、自我提高、解决问题和交流沟通能力等。
作为高职课程改革的一部分,课程教学评价的改革也成为必然。教学评价改革的方向是引入多个评价主体和使用更全面反映学生能力的评价指标,使评价体系更全面、更综合、多元化。在传统的学科体系教学中,教学的评价主体是教师,这种一元化评价模式具有主观性强、评价主体单一、被评价人员得到的反馈信息单一的特点。在高职课程改革中,多元评价体系改革可以从评价主体和评价方式转变入手。从评价主体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可以由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学校评价、用人单位评价、职业技能考核评价组成。从评价方式上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由原来单一的卷面考试成绩评价转向职业能力综合评价、学生学习过程评价和强调专业技能实操的评价。
在“双证”模式下,《建筑设计CAD》的教学评价改革也采用了上面提到的思路,并以教师评价和职业技能考证评价为重点,一方面强调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职业专门能力和行业通用能力进行评价,一方面强调核心能力评价,使评价向侧重学习过程评价、学习能力评价、沟通合作能力评价过渡,弱化或取消卷面考试评价方式,并引入职业资格考证通过率作为课程教学质量的参考评价指标。
综上所述,在课程改革中将职业综合能力培养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推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改革,强调学生职业能力和技能的培养,并将量化的职业资格考证指标引入到课程评价中,形式“双证”模式教学,可以使高职教育真正达到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标,使高职教育更好地为企业发展服务,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服务。
[1]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周大农,戚亚光,吴亚萍.分层化国家职业标准理念指导下的高职课程体系重组[J].教育与职业,2008,(10 下).
[3]周玮.高职机械CAD/CAM课程改革与双证模式的实践[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
G712
A
1672-5727(2010)08-0013-03
黎颖(1973—),女,广东广州人,硕士,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建筑环境与食品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城市建设与高职教育。
觹本文系广州城市职业学院2009年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基于工作过程的建筑CAD实训项目设计研究》(课题编号:JY2009021)的部分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