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元代胡同”
——北京历史文化街区南锣鼓巷游记

2010-09-07 07:48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10年9期
关键词:古建筑胡同

◎ 本刊记者 吉 子 文/摄

仿古建筑

南锣鼓巷北起鼓楼东大街,南止地安门东大街,全长786米, 宽8米,与元大都(1267年)同期建成,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也是我国唯一完整保存着元代胡同院落肌理、规模最大、品级最高、资源最丰富的棋盘式传统民居区。

历代“富人区”

资料显示,在元大都“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的城市格 局中,南锣鼓巷是“后市”的组成部分。元代,以南锣鼓巷为轴线,东侧地区属昭回坊,西侧地区属靖恭坊。明代属昭回靖恭坊。清代乾隆年间属镶黄旗,光绪末年至宣统年间属内左三区。民国时期属内五区。东西各有8条胡同整齐排列着,呈“鱼骨状”,又如同一条“蜈蚣”。因此, 南锣鼓巷也 称为“蜈蚣巷”。从南向北,西面的8条胡同是福祥胡同、蓑衣胡同、雨儿胡同、帽儿胡同、景阳胡同、沙井胡同、黑芝麻胡同、前鼓楼苑胡同;东边的8条胡同是炒豆胡同、板厂胡同、东棉花胡同、北兵马司胡同、秦老胡同、前圆恩寺胡同、后圆恩寺胡同、菊儿胡同。这些胡同在元朝时没有名称,名称是明朝以后逐渐演变来的。比如菊儿胡同,明代叫局儿胡同,后来改称橘儿胡同,清代宣统时才称菊儿胡同,后延续至今。她里坊,是中国古代居住区组织的基本单位,也是城市规划建设的基本单位。在先秦称为“里”、“闾”或“闾里”。从北魏开始,出现了“坊”的称呼。唐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全城共建108坊。元大都规划设计时仍延续了里坊制,全城分为50坊,坊与坊之间是宽阔平直的街巷,犹如棋盘。

商铺林立

古建筑翻修

保存完整的南锣鼓巷已经成为北京城享誉世界的著名景点,国内外游客在这里,可以更深入的体会到北京城独特的文化底蕴和风貌。这里是曾今的“富人区”,居住过许多达官贵人、社会名流,从明朝将军到清朝王爷,从北洋政府总统到国民党总裁,从文学大师到画坛巨匠,这里的每一条胡同都留下历史的浓重笔墨。

星罗棋布的名人故居

南锣鼓巷正门,一座以蓝色为基调,纹路细腻精美的牌楼矗立在巷口,浓郁的中国元素扑面而来。越往里走,仿佛逐渐翻开了一部历史的画卷。在这里记者看到了僧格林沁的王府、荣禄宅邸、蒋介石行辕、齐白石旧居、茅盾故居等一批著名的历史文物建筑。此外,还有大量的古民居、四合院,巷子里车水马龙,热闹非凡。

茅盾故居

据了解,这里所保留下来的古建筑包括元、明、清以及民国时期,各式门墩、抱鼓石、上马石、门楼、影壁、雕花、砖瓦,以及8条胡同街巷,构成当地独特的胡同和四合院文化。但是,由于历史的变迁,人口众多,居民居住空间狭小,环境卫生较差,在几年前还是一条十分破旧、狭窄、满眼是“架空线”的小胡同。2005年开始,东城区交道口办事处根据本地区实际,依托戏剧等演艺文化资源优势,将保护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与改善民生有机地结合起来,走出了一条科学发展之路,将南锣鼓巷打造为集休闲旅游、时尚购物、文化创意为一体的特色街,形成了一处受到国内外游人“热捧”的“京城新名胜”。

欣欣向荣的古巷

南锣鼓巷于2005年开始进行全面的更新改造,改造中始终坚持以保护为主,围绕古都风貌保护、居民生活环境改善和街区产业发展,积极谋划并规划南锣鼓巷的保护与发展,政府制定了近、中、远期建设发展规划,确定了南锣鼓巷建设的发展定位:大都之心、元生胡同、民居风情、创意空间。在规划的引导下,采用多主体介入的方式多渠道吸引市场资金进行更新改造。2006年至2009年,更新改造累计投资入4亿多元,实施了市政道路改造、煤改电、院落修缮、胡同整治、电力线入地、信息安全监控、火灾自动报警喷淋、商业街提升改造、业态优化、历史文化挖掘等一系列改造提升工程,力求更好地服务商户与百姓。2009年,南锣鼓巷集聚各类商户128家,全年累计客流量达到160万人次,2009销售总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税收贡献2000万元,带动就业1000余人。

曾是蒋介石北平行辕的友好宾馆

古建筑前的“停车场”

巷内车来车往

年久失修的古建筑

2007年,南锣鼓巷获得“北京市十佳街巷胡同”和“全球游客最喜爱的中国四大特色商业街”称号;2008年,南锣鼓巷获得了“第三届中国创意产业年度大奖”、“中国文化产业学院奖”等荣誉;2009年,南锣鼓巷获得“全国商业街先进集体”称号。

繁荣背后的隐忧

南锣鼓巷的成功以及一系列荣誉有目共睹。但是,记者游历以后,却有一些隐忧。主要来自五个方面:首先,既然是“巷”,就不是大马路,很窄。然而,实际情况是巷内停满了各式各样的车辆,使得原本就不宽敞的道路更加拥挤。记者在摄影过程中,多次被来往车辆所打断,有时后背几乎贴到墙上才能让过车辆。不知道其他国内外游客会不会有同感,会不会反感这种现象。其二,有些历史文物已经难以辨认。如前圆恩寺胡同,胡同因寺得名,但寺庙却在几年前就被拆除,仅存一处象征性的东厢房,原址建了一座四层高的休养所。其三,商业化气息过于浓重。南锣鼓巷街道两旁商铺林立,似乎过于密集了,而且商户门面装修各异,有些商户颇具现代气息,和南锣鼓巷文化有些迥异。其四,年久失修。有些老建筑缺乏妥善的维护,房顶杂草丛生,檐壁损坏严重,大门破旧。其五,多处地方正在自拆自建。记者发现巷内多处地方正在施工,从工人的装束上可以看出并不是出自正规的建筑施工队伍,多半是居民自请的工人。不知道这些维修或重建的建筑是否符合南锣鼓巷古建筑保护的要求。

守护这一方净土

数百年的沧桑,堆积了层层叠叠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层次,南锣鼓巷就是一部优秀的无声电影,向世人不断放映着老北京城的过去。这些都是我们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北京城的特色和魅力所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怎样去保护,亦是众说纷纭,花样百出。有的保护较好,修旧如旧。有的则被成片推到重建,难觅其原滋原味,仅仅是风貌留存,有的则彻底走向了市场,商业气息浓重。记者认为,守护这一方净土,守护仅有的历史文化遗产,是每一个国人的义务和责任。在进行保护或修缮之时,应扪心自问,我们能给子孙后代留下什么,子孙后代想看到的又是什么。

希望多年后重游之时,能重温旧梦。

猜你喜欢
古建筑胡同
古建筑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探索
北京胡同
古建筑取名有什么讲究
古建筑保护面临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最不像胡同的胡同
中国古建筑
Preserving and Honoring Beijing’s Hutongs
胡同凶案
山西古建筑修葺与保护
东明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