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伟,为中国篮球市场化开了头

2010-09-06 14:27
中国新闻周刊 2010年48期
关键词:中国篮球职业化新闻周刊

唐 磊

广州亚运会中国男篮夺冠的第二天,王治郅给李元伟发了条短信:“昨日的冠军也献给您,谢谢李主任。”类似的情形发生在北京奥运会奥运村开村仪式上,王治郅拉着李元伟合影,说:“感谢李主任给我创造了回国打球的机会。”

2002年夏,NBA赛季结束后,王治郅选择留美继续磨练球技,没有及时回国参加国家队集训,最终失控发展成“王治郅滞留美国不归”。

2003年,李元伟上任篮管中心主任后,即开始协调运作王治郅归国。经过四年的努力,李元伟协调了国家队、体育总局、八一总政治部、媒体等多方面工作,并且多次亲自和王治郅联系、见面,终促成王治郅回国。

李元伟从不否认解决“王治郅事件”的最初动机是为了备战奥运会,作为运动管理中心的领导,奥运会的成绩是最终考题。

“我也做好了大郅回来后,不一定用得上的准备,毕竟他当时的训练不系统,比赛也打不上”。即使如此,李元伟也认定当年这个“险”冒的是对的,他对《中国新闻周刊》说,运作他回国,也体现了对人的尊重,对人的价值的认可。“这是中国体育界落实以人为本的实践,也是范例。项目领导愿不愿意付出努力去做,这是关键。”

本届亚运会上,少有悬念的男女篮、女排都获得了金牌。有人说,2009年1月卸任的篮管中心主任李元伟主导的一系列改革尝试,直到现在还在惠泽中国篮球。在任上“革自己命”,卸任被圈内怀念的体育官员,在中国体育界还颇为少见。

“采取什么措施发展职业体育,三大球问题解决要靠社会化市场化,不能单纯靠行政命令,行政手段能起到更大的作用,但解决不了根本的问题。这是由运动项目规律决定的。”李元伟很简单地总结自己在任五年期间的改革心得。

随着李元伟离任,篮管中心的做事风格、政策制定都发生了很大变化。CBA联赛办公室被取消、联赛大赞助商合同期满后不愿续约、俱乐部被要求加强同地方体育局合作……加强举国体制,也被现任领导公开强调提出。

2010年6月,李元伟出版了自己的书,回顾自己五年的篮管中心主任生涯。书中尽显一位体育官员在现有体育制度内改革探索的艰辛。

“这五年我尽可能地抓紧一切时间,为篮球的发展做一些准备做些尝试,包括职业联赛改革、国家队备战模式改变、群众性篮球开展、篮球资源整合开发、篮球文化建设,都在尽可能探索。我认为这些发展职业篮球都是必须要的。但毕竟时间比较短,只能是开了个头。”李元伟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写个东西留在那儿,为的是便于后人来思考。至于对不对,要靠实践来说话。”

“联赛为本是对的”

改革,但同时要全力保障国家队战绩。这两个目标有时是矛盾的,可现阶段,唯有保障国家队成绩,才能为改革赢得时间、争得空间,李元伟深谙此理。

在這个过程中,有很多职业化的操作也因现有的中国体育制度而无法深入进行,李元伟这5年更多是为未来的职业化发展做尝试和准备。

中国新闻周刊:你在任时,联赛改革和国家队成绩之间的平衡怎么拿捏?

李元伟:职业联赛是国家队成绩的基础,联赛为本是对的。国家队方面,就是组织强有力的中外教练班子,吸取国际上备战大型运动会的模式经验,同时尽可能增加联赛赛程,增加对抗性,提高中青年球员的比赛经验。

中国新闻周刊:如果联赛按照理想的职业化操作,但无法长时间集训国家队,造成国家队成绩下滑,上层领导可以接受吗?

李元伟:搞好职业联赛,和国家队备战会有矛盾,但不是不可调和的。找一个合适的点很重要。

我们(篮球)的集训是走过弯路的,长期集训,甚至有极端说法是圈养。这确实未必是国家队集训的最好方式,如果职业联赛水平很高,国家队就不需要集训那么长时间。但现在联赛水平还不高。

中国新闻周刊:你成立了篮管中心和俱乐部组成的联赛委员会管理联赛,但其实管理权还在篮管中心。现阶段,行政化、职业化两种管理权力怎么平衡?

李元伟:要承认现在还是在半职业化向职业化转变过程中,篮协和篮管中心还是应该发挥主导作用。吸收俱乐部投资人或代表参与管理,采用民主的方式决策,实际上是为未来的联赛管理做准备、尝试。这是一个进步。我认为是起到了积极作用。

现在还有人在诟病投票问题(联赛委员会投票)。我要说这是管理的一大进步,我完全可以采用过去的方式,就是篮管中心做个决定,说谁进CBA谁不进。但投票的方式反映所有联赛参与者的意志,这是符合职业联赛发展要求的。

投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不能说这个制度不好。

我是体制的受益者,也受制于体制

赋闲的李元伟常常会参加一些体育研讨会、学术沙龙,或是体育总局政策性课题的研究评审。在这些场合,李元伟坚持自己的改革主张,甚至比在任时更坚定。

中国新闻周刊:很长时间以来,每次大赛都会引发对中国体育改革的一次讨论。

李元伟:这实际上反映了北京奥运会以后,群众对于体育改革的呼声日益强烈,对体育价值的评判标准正在发生变化。探讨未来中国体育发展的模式到底是什么样,对于中国体育未来的发展是有积极作用的。

旧的体制有历史存在的必然性。首先要肯定这个管理体制在中国体育发展的历史上起到过积极作用,做出过巨大贡献。但同时也要看到这种体制是脱胎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几十年没有大的改变。

中国新闻周刊: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体育的改革力度很大,但为什么突然停滞了?

李元伟:当时的体育改革是迈出了比较大的步伐。比如,当时明确提出中国体育要走社会化、产业化的发展方向,当时提出全民健身计划、奥运争光计划。推出了体育彩票,大大缓解了资金不足的问题。

尤其是推出运动项目管理体制改革,成立了众多的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当时非常明确,管理中心这种形式,是由事业单位向协会实体化过渡的产物。

一系列改革取得了明显效果,但没有继续推行下去,重要一个原因就在于北京奥运会申办成功。进一步加强竞技体育优先发展的位置,从某种程度上大家可以理解,毕竟奥运第一次在中国举行,运动成绩当然非常关键。客观上体育管理体制改革就减缓了。

中国新闻周刊:在现行的体制内,体育官员要改革,你认为可以做到什么程度?

李元伟:我们工作的时候也是这种体制的受益者。这种高度集中的体制让你可以强有力地实现你的目标。

但同时你也受制于这种体制。改革,只能在一定程度做,比如如果影响到奥运备战那就不行。

这种体制也为项目领导人提供了一定的空间,关键看你对所领导的项目生存发展的环境怎么认识,对于运动项目发展规律怎么认识,同时有没有积极的进取心,有没有强烈的改变项目面貌的动机、决心。这非常关键。★

获奖理由★

2010年,这位前篮管中心主任捧出37万字自传体的改革总结,再次为中国篮球的发展献上自己的改革经验,在中国的体育官员中,对自己职业生涯剖析如此最为透彻和坦诚,李元伟树立了一个榜样。

人物简介:

李元伟,生于1948年。历任北京体育大学副校长,总局篮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中国篮球协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亚洲篮球联合会主席。

任篮管中心主任期间,力推中国篮球职业化改革。借鉴国外成功职业联赛模式,推出中国篮球“北极星计划”。取消联赛升降级,实行联赛准入制,成立CBA联赛委员会。

在任期间大胆启用外教,两届奥运会,男篮均进入前八,女篮在北京奥运会上杀入半决赛。

言论:

现有体制也为项目领导人提供了一定的空间,关键看对所领导的项目生存发展的环境怎么认识,对于运动项目发展规律怎么认识。同时有没有积极的进取心,有没有强烈的改变项目面貌的动机、决心。这非常关键。

猜你喜欢
中国篮球职业化新闻周刊
中国篮球服饰文化研究
18届篮球世界杯中国男篮篮板球数据分析
旅行的没落
今天的会就开到这吧
你为什么要学会拒绝
中国篮球竞技后备人才现状调查与培养对策
加速职业化
美《新闻周刊》回归纸媒
职业化铸就卓越企业
经理人要走向职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