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人的主体性包括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主体性教育在本质上是教育主体建构其主体性的对象化活动和交往活动,包括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性。思政课互动式课堂教学是主体性教学理念的实践形式。
关键词: 思政课 主体 主体性 互动式教学
影响教育发展最重要的因素是教育理念。教育理念规定和影响教育目的、方法和内容。主体性教育理念的核心是培养师生的主体性。
一、主体及主体性之内涵分析
主体性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哲学主体及主体性概念。它主要研究作为教育活动主体的师生主体性,研究师生主体在其对象性的学习、认识与交往活动中的地位、能力、作用。①在认识和实践意义上,主体是指与客体相对应的,从事认识、实践活动的人,是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发动者、承担者,是现实地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实践者。主体之为主体,需具备成为主体的素质,即主体性。只有发挥出主体性,个体才能自动取得主体地位。主体性是人作为主体的规定性,其内涵包括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一)人的主体性的涵义
1.主体性是主体在客体面前表现出来的特性
主体是活在当下的现实的人。主体是现实生活中是“以一定的方式进行生产活动的一定的个人”。②主体是一个关系的范畴。只有发生主客体关系的地方,才有主体。人的存在、人的特性和本质力量,只有通过关系才能实现。认识主体是与认识的客体相对应、相关联而获得其规定性的。主体是一个动态性的范畴。主体性是人作为主体所特有的属性,是在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的主体性也只有在双方相互依存时才存在。
2.主体性的三个层次
(1)主观能动性。这是主体性的根本特征。要改变现存事物,主体必须对客体选择、制约、作用与影响,发挥自身能动性。人自由自觉的主体意识促成自我超越的内在动机,并最终促使人的能动性生成。
(2)独立自主性。就是人在主客关系中自己主宰自己、控制自己的本质力量。它表现为主体活动的自我决定性。在人的对象化活动中,主体处于自主状态,是活动的发动者、操纵者与调控者。在活动目标、手段、内容、方式、过程与结果中,主体有意识地随时调整、统一、协调对象化活动的整个过程。
(3)实践创造性。创造性实践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决定因素。“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③创造性是指人在实践中发挥能动性改变现存世界、使其符合自身需要而在对象化活动中展示出的人的特性。它是主体的自觉行为,是主体能动性最直接的表现,是人的类特性的现实体现。
(二)主体自由度的问题
主体自由度,是标示主体性的量度和向度的范畴。量度是指主体性的强弱;向度是指主体行为对客体及主体自身的效益关系,它包括行为合规律性和合道德性。④
意识形态是主体以观念的形式把握思政课教学内容的表现,它不是人的主观的精神,而是一定历史时期一定社会的思想、理想、要求的客观化形式。这是思政课教学中主体自由度的所在。
二、主体性教育本质上是教育主体建构其主体性的对象化活动和交往活动
主体性教育就是教育者发挥自身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为前提,以培养学生成为独立自主地、自觉能动地、积极创造地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社会主体的教育。
(一)主体性教育是主体性建构的过程
教师和学生都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完整有效的教学应由教师的教授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有机耦合而成。
在教授过程中,教师是主体,学生和教授内容是其变革和改造的客体。通过教授活动,教师、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建立相互作用的主客体关系,并为学生主体性的建构提供条件。在教授过程中,教师要运用和发挥自身主体性,改变教材结构和形式,运用适合学生接受特点的方式进行教授,并通过学生的表现与反应调整自己的认知结构、教学技能和科研能力。教师在建构学生主体性的同时,也实现自身主体性的建构。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和课程内容是客体。通过他们之间的主客体交往关系,学生获得有效的指导和交往经验,减少盲目性和随意性,积累学习经验,培养学习习惯,总结学习方法,增强自身主体性。学生运用各种方式给教师的教授活动以反馈,借此,教师可以调整和改变自己的教学策略,从而实现教师主体性的建构。
(二)主体性教育是教育主体之间的交往活动
教师与学生是相对的两种角色。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通过彼此交往实现的。在主体性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本质上是对象化活动的交往关系。师生双方都是彼此关系的创造者,都把与自己有关的其他交往者的主动性、自主性作为相互对话、理解和沟通的前提条件。⑤这种交往关系是一种对话、包容和共享关系。⑥师生之间不仅有浅层次的言语交流,更有深层次的知识、思想、经验和情感交流;双方能在理解、接纳中承认并保持自身独立性和完整性,并有强烈的归属感和价值感;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吸取双方的经验和智慧。
三、作为教育教学活动主体的教师和学生主体性分析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体性表现在个性化和艺术化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表现在课内外积极思考和质疑中。
(一)教师主体性
教师教学主体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教师选择教学内容。一方面,教师的教学要在了解教学要求的基础上吃透课本,看到课本背后的本质规律。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运用课本之外、学生感兴趣、适合学生身心特点、及时反映社会现实的教学信息。其次,教师设计和实施教学过程。在教学活动实施前,教师要进行设计,把个性化教学理念融入教学设计中,对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运用、课堂问题的设置等教学策略进行缜密思考。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组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学习知识,体验情感,实现自我发展。最后,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评价者。教师对自己的教授活动也应该有评价权。这种评价是教师的自我反思过程,它有利于教师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
(二)学生主体性
学生学习主体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参与教学活动自主性。主要表现有三个方面:第一,课前准备的协商性。教学计划的制定、进程的安排、方法手段的采用到教学效果评估,都由学生与教师协商确定。第二,教学中对活动过程的把握。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方法,灵活把握活动的步骤。第三,教学实施中的互动互助。一是通过学生主体自我互动,实现对知识的主动认知和理解;⑦二是与教师思维过程互助。教学活动中师生可以角色互换,把学习过程变成探索、研究过程,教与学实现互助共赢;三是学生自我调节。学生意识到自身的主体地位,发挥自身潜力。
其次,参与认知和实践的能动性。学生的能动性集中体现在其能主动、积极地作用于认识客体所提供的信息,它是通过自身的实践来获得直接或间接的经验。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课堂教学,能极大发挥学生学习的情意因素。学生的能动性被唤起,就能参與教学活动,主动地同化外界影响,对它们进行吸收、改造、加工,组合新旧知识,实现主体结构的建构与改造。
最后,学习追求上的创造性。创造个人主体性的最高表现和最高层次。学生学习创造性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对外在事物的超越。主体在充分质疑的基础上,改造旧事物,产生新事物,它通常表现为改革、发明、创新等;二是对自身的超越。主体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自身,使“旧”我转变为“新”我。思政课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学生主体既要追求第一种超越,更应该追求第二种超越。
四、思政课互动式教学是主体性教学理念的实践形式
思政课堂上学生的认知很大程度上表现出两个特点:一是直观化倾向。大学生轻视理论思维和学习,在认知上偏重直观化的特点。他们不盲从,不轻信说教,凡事凭思考后的感觉进行判断选择,追求真实,厌恶虚假。二是个体意识凸显。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的多元化价值取向,使得大学生在认知、意志、情感等方面更注重意识独立性,强调个性化。他们不趋同,思想观念、生活方式表现出自身的个性;视野开阔,注重独立思考,不局限于教师的教导和教材的条条框框;参与意识和表现欲望强烈,希望在各种活动中显示自身价值。
思政课互动式课堂教学正是在把握学生认知特点的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方法。互动式课堂教学,是在教师启发和引导下,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采用对话、研讨和交流的学习方式,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个体与学习中介互动、师生与环境互动的学习机制,以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能力,塑造学生良好个性的一种教学方法。学生全方位参与、多方互动及切身体验等直观化的方式,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政治理论课是自身适应社会的需要,而非外界因素强迫所致,从而增强学习的自主性;各种互动式教学具体方法的运用,学生充分而广泛的参与可以增强参与热情和参与能力,从而增强学习的主动性;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广泛联系社会实际,自主思考,合作研讨,从而有助于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对教材的超越。而参与者自主性、主动性、超越性的生成,正是教学主体性的要义。主体性教学理念是思政课互动式课堂教学的指导理念,而思政课互动式课堂教学是主体性教学的具体体现形式。
注释:
①郭文安.主体教育思想发展的回顾与前瞻[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6,(5):1.
②③马克思恩格斯.费尔巴哈[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14-16,86.
④朱高建.试论主体自由度[J].攀枝花大学学报,1997,(1):1.
⑤王锐生等.社会哲学导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⑥李瑾瑜.布贝尔的师生关系观及其启示[J].西北师范大学报(社科版),1997,(1).
⑦曾立荣.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式课堂教学理念的价值及方法探讨[J].教育探索,2010,(3).
项目来源:2009年湖南省高校思政课青年教师教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B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