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

2010-09-06 09:10
河南科技 2010年21期
关键词:研究

动态

河南两高新区获批晋升“国家级”

近日,河南省安阳、南阳两大高新区正式获国务院批复,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

今后一个时期,南阳、安阳国家高新区将大力发展以高端装备、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成为当地“促进技术进步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带动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强大引擎、高新技术产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的服务平台、抢占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制高点的前沿阵地”。以上两高新区的建成,将会有力带动豫南、豫北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成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河南省建立首批院士工作站

根据《河南省院士工作站管理办法(试行)》规定,经过现场考察和专家评审,河南省建立了首批42个院士工作站。

院士工作站旨在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培养创新人才队伍,为增强企事业单位的自主创新能力提供强有力的支撑。院士工作站的主要任务是:根据本单位或产业的发展需求,组织院士及其团队与本地研发人员联合开展工作,研究重大理论、方法及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导产品品牌;开展产业发展及学科发展战略咨询;引进院士及其团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进行转化和产业化等。

科技部完成“十一五”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布局

2009、2010年度新建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建设名单近日公布,标志着“十一五”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布局建设工作全面完成。

据悉,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建设工作自2002年开始,按照“省部共建、以省为主”的原则,科技部会同各地方科技行政主管部门分6批建设了113个基地。经过多年培育,目前,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整体实力有了明显提升,部分优秀基地已跻身国家重点实验室行列。另据了解,科技部将在“十二五”期间继续布局建设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其在管理、评估和支持等方面的政策措施。

我国建成世界最大规模小鼠基因突变体库

近日,复旦大学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小鼠基因突变体库。据悉,该数据库共包含5000余个基因的小鼠突变品系,覆盖近20%的小鼠基因组,其规模相当于过去20年来全球生物医学界相关品系的总和。有关专家认为,该数据库的建立将为寻找、验证疾病和重要生理功能基因,研究相关生命活动机理,建立疾病动物模型,筛选生物标志物和药物靶标,发展创新预防、诊断和治疗方法等提供巨大帮助。

我国首启二氧化碳封存项目

近日,我国首个二氧化碳捕获与封存(CCS)全流程项目在鄂尔多斯市开工建设。该项目将捕集来自神华集团煤制油生产线产生的二氧化碳,预计每年可捕集封存10万吨工业排放二氧化碳,相当于每年新增4150亩森林。

夹杂在工厂尾气中的二氧化碳首先被醇胺类溶剂吸收,之后经过提纯、液化,由槽罐车运往封存点。在封存点,纯度超过99%的二氧化碳将以超临界状态,顺着钻孔到达地下3000米处的咸水层,最后渗透进高渗透性砂岩层,并被湿软的泥岩层牢牢封住。被封存后,部分溶于水的二氧化碳能够与岩石反应生成碳酸盐,实现永久封存。

我国申报月球地理实体命名获批

日前,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批准了由我国科学家利用绕月探测工程全月面影像数据首次申报的月球地理实体命名,将月面3个撞击坑分别命名为蔡伦、毕和张钰哲,实现了我国月球探测工程科学应用成果在月球地理实体命名上零的突破。

据介绍,1935年至2009年间,IAU共审查批准了1993个月球地理实体的命名,其中有1592个撞击坑,在已命名的地理实体中,仅有11个中国人的名称。此次,我国首次申报的月球地理实体命名获得批准,既是一次成功的探索,也是探月工程一期科学研究与应用的重要成果,对我国月球与深空探测工程的后续发展及其科学研究具有深远意义。

农村网民将成网民增长“主力军”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近日发布的信息化蓝皮书《中国信息化形势分析与预测(2010)》指出,随着农业和农村信息化的发展,农业、农村电子商务将进入蓬勃发展时期,农村网民将成为中国网民增长的“主力军”。

蓝皮书说,一方面,农村网民的增长速度远高于城镇网民。2007年至2009年,我国农村网民数量年均增长71.6%,2009年年底,农村网民已达1亿人。另一方面,农村互联网普及率远低于城镇,增长空间巨大。近年来,农村网民对电子商务的认可度和实际应用比例不断提高,显示出农村市场蕴藏着巨大的电子商务应用需求。

我国首个创业孵化研究联盟成立

我国首个创业孵化研究联盟近日在北京成立。据介绍,该联盟定位于中国科技创业和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与变革的前沿研究,将“创业”与“孵化”理念相结合,致力于推动中国科技创业事业的发展,提升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的能力与水平。该联盟将通过整合国内外相关资源,形成我国孵化器管理的国际引领作用,扩大我国科技创业与孵化器实践的国际影响力,建立并扩大与国际主流研究团队和实业界的对话。

美国提出新的太阳探测计划

美国宇航局(NASA)近日提出一项名为“太阳探测附加任务”的新计划,以近距离探访太阳。

据介绍,执行此次任务的新航天器将穿越太阳大气层,到达距太阳表面约644万公里处,以帮助在未来的太空探索中更好地理解、描绘并预测辐射环境。此次探测还将对2个关键问题给出答案,即为什么太阳外层大气比太阳表面热得多,什么力量推动了太阳风影响地球和太阳系。

欧洲网络基础设施项目正式启动

欧盟委员会近日发表公报说,由其资助的欧洲网络基础设施项目(EGI)自2010年9月14日正式启动,欧洲研究人员从此可以利用分布在欧洲30多个国家的20多万台计算机的综合处理能力进行科学研究。

欧洲网络基础设施项目是欧洲电子科学领域最大的网络基础设施合作项目,通过高速通信网络把不同地域时常处于空闲状态的计算机连接起来,形成强大的综合处理能力,为分散在不同国家的科研人员进行诸如环境、能源和健康等领域复杂问题的研究提供服务。据悉,EGI项目共需资金7300万欧元,除了欧盟委员会提供的2500万欧元外,基金资金由参与项目国家的相关机构提供。

全球首个“网络武器”投入实战

近日,伊朗境内的诸多工业企业遭遇了一种极为特殊的电脑病毒的袭击。与传统电脑病毒相比,这种代号为“震网”的“电脑蠕虫”病毒不通过窃取个人隐私信息牟利,由于它的打击对象是全球各地的重要目标,且无需借助网络连接传播,因此被一些专家定性为全球首个投入实战舞台的“网络武器”。

这种病毒采取了多种先进技术,具有极强的隐身和破坏能力。只要将被感染的U盘插入USB接口,病毒就会自动取得工业用电脑系统的控制权。这种病毒一旦流入黑市,后果不堪设想,目前,有关专家正在积极探求破解这一病毒的方法。

东非“以虫治虫”降虫害

近期,由肯尼亚花卉种植公司推广使用的“以虫治虫”的绿色方法,不仅降低了花卉生产成本,还满足了欧洲花卉市场的环保要求。由于化学杀虫剂会对水土造成污染,不少花卉公司开始大量培育这些害虫的天敌——捕食性益虫来抑制虫害。比如,一些企业在玫瑰园区用捕食性螨类彻底取代化学制剂消除害虫,使虫害大大减轻。专家表示,“以虫治虫”的方法不但实现了环保目标,还帮助花农降低了生产成本。

量子计算又获新突破

近日,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制造出一种新型光子芯片,并实现了双光子量子漫步,为量子计算的发展开辟了新道路。

科学界普遍认为,量子计算机问世至少还需要25年,而双光子的光子芯片系统使得量子计算机有望在10年内问世。研究人员表示,他们会尽快将其成果用于研发新的模拟工具,并用来模拟诸如超导、光合作用等由量子力学规律主导的复杂现象。该技术不仅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这些重要的物理现象,而且还有助于研发出更高效的太阳能电池、超高速和超高效搜索引擎、高科技材料及新药等。

美国研发出可食用的纳米化合物

美国一个研究小组近日研发出一种新型金属有机骨架(MOFs)纳米材料,它不仅可以吸收和存储气体,还可以像糖、盐一样食用。据介绍,MOFs由玉米淀粉和钾盐的化合物结晶而成,是一种有序的格子框架晶体,能够有效存储氢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研究人员表示,MOFs制造简单,环保可再生,对能源存储和环境保护意义深远,同时,对食品安全和卫生保健也大有裨益。

科学家发明可感知轻微触碰的电子皮肤

近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研制出能够像人类皮肤一样感知外部压力和传导触觉信号的电子皮肤。它的出现是机器人科学的一大突破,也给人类皮肤移植带来了新的曙光。

该皮肤的基础体是一种聚合树脂制成的胶片,表面覆盖有锗硅混合纳米线。在纳米线上,安装有纳米级传感器,同时,再覆盖以一种对压力敏感的橡胶。经测试,这种电子皮肤几乎可以与人体皮肤一样感知外部压力,并以相同速度传导触觉信号。与此同时,美国斯坦福大学华裔科学家鲍哲南领导的研究团队利用聚二甲基硅氧烷弹性物质研制出的人造皮肤,不仅能够清晰感知一只蝴蝶停在“皮肤”表面的“触觉”,并且,其感应速度还非常快。

以色列研发铁路自然灾害预警系统

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地质与行星科学系的一个研究小组正在研发一种铁路自然灾害早期预警系统,以防止洪水、地震、雪崩等自然灾害对铁路交通造成的损害。

据介绍,该预警系统将集成电磁感应技术和新的信息通讯技术,通过卫星、飞机、磁场和土壤传感器收集感应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快速获得铁路基础设施的运行情况和周边环境的详细信息及图像,从而对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作出预警。此外,该系统还可用于恐怖袭击的早期预警。

英特尔推出全球首款混合芯片

英特尔公司近日推出了全球首款集传统微处理器(CPU)、图形处理器(GPU)于一身的“沙桥”微处理架构,这一成果将为个人电脑带来“革命性变革”。

英特尔公司首席执行官保罗·欧德宁介绍说,新芯片消除了图形处理器和存储器之间的障碍,可大大节省图形处理时间,可在几秒钟完成上一代芯片需要数分钟才能够完成的任务。另外,“沙桥”还运用了特殊设计的电路技术,不仅能够处理视频格式转换,还可延长电池寿命,减少能源消耗。

美国公布首个植入式人工肾脏原型

美国加州大学的科学家日前公布了首个可植入式人工肾脏原型,有望取代患者对透析和肾脏移植供体的需求。

该人工肾脏含有数千个微型过滤器和生物反应器,能够过滤血液中的毒素,模拟真实肾脏的代谢功能和水平衡功能。目前,研究人员已在外部模型上取得了试验成功,为应用于人体,研究人员计划通过特殊设计的可以帮助活体肾脏细胞生长的间隔,使庞大的设备缩小到咖啡杯大小。同时,研究人员还将利用组织工程学方法培养肾小管细胞,提供健康肾脏必备的其他功能。研究人员表示,如果该技术得以实现,患者将能“过上正常生活”。

癌症基因“开关分子”首次合成

近日,美国达那·法博癌症研究所研制出一种分子,能够让控制癌症的基因指令失效,从根本上抑制癌症肿瘤生长。

该分子是一种被称为“表观基因‘阅读’蛋白”的蛋白质,能够向癌症基因发出“停止”和“开始”命令。研究人员研究的是由BRD4-NUT基因易位引发的儿童与青年睾丸核蛋白中线癌(NMC),他们借助安定等镇定药物开发出一系列分子,其中一种命名为JQ1的组合分子能够锁住癌细胞中的异常蛋白,使其停止分化复制,并逐渐恢复成正常细胞。同时,由于该分子可传送选择性分子给致癌蛋白,从而将副作用降到了最低。研究人员表示,开发JQ1或此类分子药物,可能会产生第一个专门为NMC病人设计的个体化治疗,为癌症治疗开辟一种新途径。

波音打造新式太阳能无人飞机

波音公司近日宣布,其研究团队正在研制一种名为“太阳鹰”的太阳能无人飞机。该飞机可不间断飞行5年,能够在6万英尺(约18288米)高度执行通信、情报收集、监视和侦察任务。

“太阳鹰”机翼长400英尺(约合122米),采用高能效电动机和推进器。研发负责人表示:“‘太阳鹰’是一架在配置上独一无二的大型无人驾驶飞机,至少可以在同温层停留5年时间。”据悉,“太阳鹰”演示样机将于2014年进行首航。

日本绘制出超级细菌立体结构图

日本研究人员日前宣布,他们绘制出了含“新德里金属蛋白酶-1”(NDM-1)基因的超级细菌立体结构图,并且有望据此开发出杀灭超级细菌的新药。

据介绍,研究人员借助蛋白质计算模型,依据超级细菌遗传信息,绘制出了超级细菌立体结构图。通过与目前各种抗菌药的化学结构的对照,可以清楚地看到,由于与超级细菌的结构不匹配,很多抗菌药难以对超级细菌产生作用。研究人员表示,已将以上分析结果及立体结构图在网上公布,希望能够帮助其他研究者设计出遏制超级细菌传播和增殖的化学物质,开发出新的药物。

丹麦研发出可自我修复的计算机

丹麦科学家称已研发出一种具有自我修复能力的计算机,待其测试成熟后,将被美国航天局用于火星生命探测项目。

这一名为“埃德娜”的计算机是由丹麦技术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受人体自我修复功能启发而研制出来的。与普通计算机不同,“埃德娜”拥有数目众多的小处理器。这些小处理器,一部分用于正常运转,另一部分则作为“备份”:一旦某个运转的小处理器出现问题,系统便会自动激活“备份”处理器中的一个代替其执行任务,这样,就不会因为某一个小处理器出现故障而使整机崩溃了。

俄罗斯培育出更耐涝小麦

俄罗斯科学院植物生理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通过诱导小麦的愈伤组织,培育出了更耐涝的小麦品种。

研究人员介绍说,他们将某种小麦的一组细胞放入含有生长素的培养液中,诱导其产生愈伤组织后,又将其泡在装有液态培养基的烧瓶中,并注入氮气,使愈伤组织在浸泡和缺氧环境下分化生长32小时。之后,取出愈伤组织,并分割成体积相同的小块放入固态培养基中,在正常通风条件下继续培育。一个月后,部分愈伤组织发育成小麦植株。在对比实验中,在26℃环境下,研究人员将新培育的小麦和普通小麦根部浸泡在水中16天,结果发现,普通小麦只有1/3幸存,而新培育出的小麦有2/3最终存活下来。

两种全新恐龙化石被发现

美国科学家近日宣布,他们在犹他州沙漠地区发现两种全新恐龙化石,并且认为,它们可能是三角龙的“近亲”。

据介绍,这两种恐龙头部构造相似,皆为草食性恐龙。一种名为科斯莫角龙,其头部有超过10个角,是人类迄今发现的头部“装饰”最多的恐龙;另一种名为犹他角龙,其头部有5个角,体型相对较大。古生物学家说,这一发现证明了7600万年前生活在同一大陆的角龙进化方式不同,并且认为,角龙头部的繁复“装饰”可能用于吸引异性,以在争夺交配权的战斗中占据先机。

波音打造新式太阳能无人飞机

波音公司近日宣布,其研究团队正在研制一种名为“太阳鹰”的太阳能无人飞机。该飞机可不间断飞行5年,能够在6万英尺(约18288米)高度执行通信、情报收集、监视和侦察任务。

“太阳鹰”机翼长400英尺(约合122米),采用高能效电动机和推进器。研发负责人表示:“‘太阳鹰’是一架在配置上独一无二的大型无人驾驶飞机,至少可以在同温层停留5年时间。”据悉,“太阳鹰”演示样机将于2014年进行首航。

日本绘制出超级细菌立体结构图

日本研究人员日前宣布,他们绘制出了含“新德里金属蛋白酶-1”(NDM-1)基因的超级细菌立体结构图,并且有望据此开发出杀灭超级细菌的新药。

据介绍,研究人员借助蛋白质计算模型,依据超级细菌遗传信息,绘制出了超级细菌立体结构图。通过与目前各种抗菌药的化学结构的对照,可以清楚地看到,由于与超级细菌的结构不匹配,很多抗菌药难以对超级细菌产生作用。研究人员表示,已将以上分析结果及立体结构图在网上公布,希望能够帮助其他研究者设计出遏制超级细菌传播和增殖的化学物质,开发出新的药物。

丹麦研发出可自我修复的计算机

丹麦科学家称已研发出一种具有自我修复能力的计算机,待其测试成熟后,将被美国航天局用于火星生命探测项目。

这一名为“埃德娜”的计算机是由丹麦技术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受人体自我修复功能启发而研制出来的。与普通计算机不同,“埃德娜”拥有数目众多的小处理器。这些小处理器,一部分用于正常运转,另一部分则作为“备份”:一旦某个运转的小处理器出现问题,系统便会自动激活“备份”处理器中的一个代替其执行任务,这样,就不会因为某一个小处理器出现故障而使整机崩溃了。

俄罗斯培育出更耐涝小麦

俄罗斯科学院植物生理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通过诱导小麦的愈伤组织,培育出了更耐涝的小麦品种。

研究人员介绍说,他们将某种小麦的一组细胞放入含有生长素的培养液中,诱导其产生愈伤组织后,又将其泡在装有液态培养基的烧瓶中,并注入氮气,使愈伤组织在浸泡和缺氧环境下分化生长32小时。之后,取出愈伤组织,并分割成体积相同的小块放入固态培养基中,在正常通风条件下继续培育。一个月后,部分愈伤组织发育成小麦植株。在对比实验中,在26℃环境下,研究人员将新培育的小麦和普通小麦根部浸泡在水中16天,结果发现,普通小麦只有1/3幸存,而新培育出的小麦有2/3最终存活下来。

两种全新恐龙化石被发现

美国科学家近日宣布,他们在犹他州沙漠地区发现两种全新恐龙化石,并且认为,它们可能是三角龙的“近亲”。

据介绍,这两种恐龙头部构造相似,皆为草食性恐龙。一种名为科斯莫角龙,其头部有超过10个角,是人类迄今发现的头部“装饰”最多的恐龙;另一种名为犹他角龙,其头部有5个角,体型相对较大。古生物学家说,这一发现证明了7600万年前生活在同一大陆的角龙进化方式不同,并且认为,角龙头部的繁复“装饰”可能用于吸引异性,以在争夺交配权的战斗中占据先机。

猜你喜欢
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2020年国内翻译研究述评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关于辽朝“一国两制”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基于声、光、磁、触摸多功能控制的研究
新版C-NCAP侧面碰撞假人损伤研究
关于反倾销会计研究的思考
焊接膜层脱落的攻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