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长职业倦怠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2010-09-06 11:43:54武雁萍
关键词:职业倦怠校长学校

武雁萍

(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91)

中小学校长职业倦怠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武雁萍

(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91)

目的:探讨中小学校长职业倦怠特点与现状,并提出减轻中小学校长职业倦怠的对策与建议。方法:以河北省195名中小学校长为研究对象,应用Maslach编的“教师职业倦怠问卷MBI-ES”为研究工具,进行团体施测。结论:中小学校长职业倦怠己经存在,而且呈现出一定的态势,具体表现为:(1)女校长职业倦怠状况显著高于男校长;(2)中学校长职业倦怠状况显著高于小学校长;(3)40-50岁校长职业倦怠最严重;(4)农村校长职业倦怠显著高于城市校长。

中小学校长;职业倦怠;情绪衰竭;去个性化;低自我成就感

一、引言

职业倦怠是个体无法应付外界超出个人能量和资源的过度要求时所产生的生理、情绪、行为等方面的身心耗竭状态[1],其特点是身体的衰竭和慢性疲劳,对工作和他人的负性态度,最终导致对自己工作的意义和自身价值的评价降低。它包括情绪衰竭(emotion exhaustion,EE)、去个性化(depersonalization,DP)和低自我成就感(a reduced sense of personal accomplishment,PA)三个维度。情感耗竭是职业倦怠的个体压力维度,是指个体的情绪处于极度疲劳的状态,情感资源过度消耗,疲乏不堪,精力丧失;去个性化是职业倦怠的人际关系维度,指个体感受到对待服务对象的一种负性情绪,并在工作中对工作对象表现出消极、冷漠、疏远的态度;低自我成就感是职业倦怠的自我评价维度,指在工作中对自己的效能感的降低和对自己消极评价倾向的增长。职业倦怠主要产生于助人行业中,如教师、警察、医护人员等服务人员。教师职业作为助人职业的典型,面对着繁重的工作任务和多重的社会角色,我国中小学教师面临着较大的心理压力,有些教师的心理压力己经对教学和学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呈现出明显的职业倦怠症状。中小学校长作为特殊的教师群体,承担着学校的领导责任,是学校教育发展的关键所在,“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2]。这种较高的社会期望及工作压力,加重了校长的负性情绪,降低了校长的职业满足感,校长职业倦怠问题的重要性便凸现出来。本文通过对中小学校长的职业倦怠现状与特点的问卷调查,来了解中小学校长这一群体的职业倦怠程度,希望能对预防中小学校长职业倦怠、提高中小学校整体发展的工作绩效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二、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本研究采用随机取样法,选取河北省的石家庄、承德、邢台、邯郸、唐山等五个城市的各类中小学校长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其职业倦怠状况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250份,回收230份,有效问卷 195份,回收率 92%,有效率78%。被试具体情况如下(表1)。

表1 被试主要特征分布情况(N=195)

(二)方法

采用Maslach编的教师职业倦怠问卷[3](MBI-ES),该问卷共包括22个条目,包含教师职业倦怠的三个维度:情绪衰竭、去个性化和低自我成就感。量表采用Likert五点量表计分,“1”代表“无”、“2”代表“很少”、“3”代表“有时(介于 2—4之间)”、“4”代表“经常”、“5”代表“总是”。分数越高表明教师职业倦怠的程度越严重。在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796,情感耗竭、低自我成就感、去个性化分量表的 Cronbach’s Alpha系数分别为:0.834、0.781、0.723,说明该量表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

(三)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和 Execle进行数据管理和统计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一)中小学校长职业倦怠总体状况

中小学校长在职业倦怠总量表上的得分和各个维度上的得分情况(表2)。

表2 中小学校长职业倦怠总体情况(M±S)

由表2可知,中小学校长在情绪衰竭、去个性化和成就感三个维度上得分分别为:3.284、2.815、3.393。因为MBI-ES量表采用5点计分,以平均分3分为分界线,发现本调查中中小学校长在情绪衰竭和低自我成就感以及职业倦怠总分上超过中等水平,表明中小学校长职业倦怠己经存在,而且呈现出一定的态势。

(二)不同性别、不同类型学校校长的职业倦怠差异比较

通过对男女校长和中小学校长职业倦怠的差异t检验发现,女校长在情绪衰竭、去个性化以及职业倦怠总分上显著高于男校长,在低成就感因子上男校长得分显著高于女校长;中学校长的职业倦怠各因子分和总分都显著高于小学校长。t检验结果(表3),平均分分布如下(图1、图2)。

表3 男女校长、中小学校长职业倦怠差异(M±S)

(三)不同年龄校长、不同类型学校校长职业倦怠差异比较

以职业倦怠总分为因变量,分别以年龄、学校所在地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因变量方差分析。结果发现年龄(F=3.49*,p=0.01<0.05)和学校所在地(F=3.75*,p=0.02<0.05)都对职业倦怠有显著影响,差异达到了统计学上的显著水平。通过事后检验得出,在年龄影响中,40岁以下校长感受到职业倦怠较轻,而处于40—50岁之间的校长职业倦怠最严重;在学校所在地影响中,农村校长职业倦怠最严重,城市校长职业倦怠最轻。具体变化趋势如下(图 3)。

图3 不同年龄、不同学校所在地校长职业倦怠差异

四、讨论

(一)男女校长、中小学校长职业倦怠感受的差异分析

女性校长在情绪衰竭、去个性化分量表以及职业倦怠总分上得分显著高于男性校长,这与朱浩亮等人2008年的研究结果一致[3]。这是因为女校长除了要完成与男校长相应的工作量外,还要照顾家庭,再加上男女本身生理因素和性格特点的差异,从而使女同志更容易感到劳累,情感处于疲劳状态。同时发现,女校长在低成就感因子上得分低于男校长,即男校长和女校长相比更加容易产生低成就感,这可能与我国传统的社会性别角色观念有关,中国几千年的社会发展形成了男主外女主内或男事业女持家的传统观念,在多数人的眼里,取得事业上的成就对男人来说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而对于女人来说相夫教子管好家似乎比事业更重要。虽然现在提倡男女平等,但传统思想难以完全消除,它根深蒂固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因此在事业上男人容易给自己高定位,如果工作没有达到理想水平,则容易带来低成就感。

中学校长职业倦怠得分高于小学校长,即中学校长感受到的职业倦怠显著高于小学校长,这是因为,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已经取消了小学升初中的考试,这对于小学校长来说无疑是一场彻底的解放,再也不用为升学压力所累。而中学老师还需要面对中、高考,面对升学率等硬性指标的要求,升学率高低也是社会和教育行政部门评价校长工作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中学校长多数都有较高职业目标或高的自我期望,但是升学率高低或教学成绩的好坏,并不是校长自身努力就可以提高的,是全体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的结果,因此经常会出现校长高的成就目标与残酷现实差距较大的局面,但是社会对一个学校好坏的评价更多的是集中在校长一个人身上,这就使得校长承受了和常人相比更多的压力,致使他们身心疲惫、情感衰竭。因此和小学校长相比,中学校长的职业倦怠更加明显。

(二)不同年龄、不同学校所在地校长职业倦怠差异分析

研究结果发现,40—50岁的校长感受到的职业倦怠显著高于40岁以下和50岁以上的校长。这是因为40—50岁一般处于事业发展的顶峰时期,再加上此年龄段也是家庭负担最重的时期。多方面的压力使得处于中年阶段的校长无论在年龄、精力、家庭负担诸多方面都不及青年校长,多年不断重复的枯燥工作、复杂的人际关系使他们的工作热情逐渐消退,再就是中年校长来自家庭方面的压力(如教育子女、赡养老人、繁琐社会关系等)更多,也使他们的精力不断消耗,这样,中年校长的职业倦怠程度要明显增加。而那些40岁以下的青年校长,多是刚刚上升到校长职位,对校长工作充满新鲜感和挑战的心理,再加上他们年轻、精力旺盛,来自家庭生活和经济的负担相对于中年校长也较轻,所以职业倦怠程度也较低。

农村校长职业倦怠显著高于城市校长,这是因为和城市学校相比,农村的中小学在硬件设施、师资和生源上都是处于弱势。在有限的条件下,要和城市学校取得相同的成绩,无疑农村校长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再加上农村学校师资和城市相比经常出现师资短缺的现象,所以对于部分农村校长而言,他们既是普通老师也是领导,既要直接面对学生,处理学生的学习和日常琐碎问题,同时也要站在领导的高度去总揽全局解决整个学校的发展问题。再加上农村本身的各种条件都相对较薄弱,为了让学校生存下去,他们不但需要争取外援,同时还要自给自足。所有的这一切都需要校长出面协调和处理,这种多重角色的身份使得校长和普通老师相比承受的负荷更大。而相对来说,城市学校在各方面都处于优势,尤其是城市的重点学校,不管在政策上还是民意上都有更多的照顾和倾斜,比较而言,农村学校校长的职业倦怠更严重。

五、结论及建议

(一)结论

中小学校长职业倦怠己经存在,而且呈现出一定的态势,具体表现为,(1)女校长职业倦怠状况显著高于男校长;(2)中学校长职业倦怠状况显著高于小学校长;(3)40—50岁校长职业倦怠最严重;(4)农村校长职业倦怠显著高于城市校长。

(二)建议

职业倦怠是人们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人们在长期压力体验下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因此要想减轻校长的职业倦怠就必须从减轻校长的工作压力入手,笔者认为减轻校长的工作压力应该从校长本人、学校、社会三方面入手。

第一、提高管理艺术,充分发挥角色优势。

(1)树立正确、积极的自我概念。按照认知心理学的观点,不恰当的行为来自不合理的自我概念。中小学校长首先应积极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对自己的性格、能力等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在职业压力面前,要正视压力,接受存在压力的事实,积极进行自我调适,然后探究其根源,采取有效措施化解矛盾,消除压力,从而减少职业倦怠。

(2)正确认识领导与管理。校长既是领导者又是管理者,就学校而言,校长作为管理者,其着眼点在于学校的具体事务,作为领导者,其着眼点在于学校整体规划和发展。现在许多校长把重点放在对学校具体事务的管理上,事无巨细,一手包办,结果不但具体事务没有办好,而且学校发展方向也不明朗,给校长造成很大的压力。校长要摆脱内外交困的局面,必须要了解自己的领导职责。只有校长站在作为领导者履行领导职责的高度上,学校才会得到有效的管理和发展,校长的压力才会真正的减轻。

(3)有效的授权。上层的管理工作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是,把下层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挥出来。这就需要有效的授权。校长要充分信任师生员工,给予他们自主管理的权力,鼓励和培养其积极进行自主管理。校长可以根据本校发展的目标,对中层干部以及教职工规定具体的目标,赋予他们相应的权力并承担相应的职责,落实岗位责任制,使大家各司其事、各负其责。这样管理效率提高了,校长的管理压力也明显减轻了。

第二、营造宽松的工作环境,充分发挥整体效能

(1)真正使校长责权匹配。校长是学校的法人代表,应按有关规定行使职权、履行职责,并代表政府承担管理学校的全部责任[4]。但是由于长期的中央集权和计划体制使得一些地方的教育行政部门不敢或不愿轻易放权,校长负责制只是一种形式,校长通常感到责大于权,有责无权。于是在学校管理中常造成政令不通,校长不得不花费巨大的精力和很多的时间协调各种关系,给校长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和工作压力。因此,教育部门应给予校长与其责任相当的权力和自主权,保证他们工作的顺利开展,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和工作压力。

(2)建立发展性校长评价制度。要把评价建立在服务的理念上,制定全面科学衡量学校办学质量的评价标准,并且在具体评价时行为与标准要一致,通过评估,正确地诊断学校的问题,帮助学校解决问题,为校长减负。特别要减少形式主义的检查、评比,这样校长才能解除后顾之忧,全心全意地实施素质教育。

(3)完善校长任用制度。目前,我国中小学校长的任用制度趋向多样性,包括委任制、招聘制、选任制、考任制、聘任制以及几种方式的综合运用。其中校长聘任制应值得大力推行,通过聘任上岗的校长容易获得教职工的信任,便于学校管理工作的开展,有效地减轻校长的工作压力。

第三、完善教育培训机制,优化中小学校长成长的社会环境。

(1)从教育制度上为中小学校减负,为校长减压。通过制定和完善相关教育法规,保证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改善基础教育的办学环境,特别是要进一步改革教育评价和考试制度,引导全社会树立起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人才价值观,彻底解除应试教育对基础教育的束缚,这是缓解中小学校长职业压力的根本措施。

(2)关注校长生活,提高其社会待遇。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氛围,提高中小学校长的待遇,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安心学校的教育工作。另外,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对中小学校长职业压力的研究,正视中小学校长的职业压力,关注中小学校长的身心健康。

[1]FREUDENBERGER H J.Staff Burnout Syndrome in Alternative Institutions Psycholthera:Theory[J].Research&Practice,1974(12):72—83.

[2]朱浩亮,黄飞,张建新.中小学校长职业倦怠与自我和谐的关系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16(2):167—169.

[3]阎海燕.中学教师职业倦怠、工作满意度现状及其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7.

[4]彭勇.中小学校长职业压力及其减轻方法初探[J].基础教育研究,2004(1):36—38.

[责任编辑 侯翠环]

A Path Analysis of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about Job Burnout of Headmasters of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WU Yan-ping
(Hebei Vocational College of Public Security Police,Shijiazhuang,Hebei 050091,China)

Objective:to study Burnout Characteristics of School Principals and make some suggestions to reduce job burnout.Methods:to measure 195 headmasters who come from the primary or middle schools in Luanpinig County,Hebei Province,with the Scale for the Job Burnout.Conclusion:Headmaster Burnout has been in existence,but showed a certain trend,manifested in(1)Headmistress burnout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male principals;(2)Secondary school principal burnout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primary school principals;(3)30 to 40 years old principal factor scores were the highest emotional exhaustion;(4)Rural principal burnout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in urban principals.

headmasters of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job burnout;emotion exhaustion;depersonalization;a reduced sense of personal accomplishment

武雁萍(1964—),女,河北张家口人,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副教授,主研方向犯罪心理学。

G443

A

1005—6378(2010)04—0135—04

2009—09—16

猜你喜欢
职业倦怠校长学校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中老年保健(2021年6期)2021-08-24 06:55:46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学校推介
留学生(2016年6期)2016-07-25 17:55:29
扩展阅读之职业倦怠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奇妙学校
论校长的修养
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其对策
西南军医(2014年4期)2014-01-19 13:54:32
好校长是怎么炼就的?
校长给力“九个一”
中国火炬(2011年5期)2011-07-25 10:2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