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裂切除加外括约肌部分切断术治疗慢性肛裂102例体会

2010-09-05 02:09程小玉吴武松
海南医学 2010年22期
关键词:肛裂前哨肛瘘

程小玉,罗 虎,吴武松

(武功县人民医院,陕西 武功 712200)

本文通过对采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的慢性肛裂患者的调查,试图总结其疗效是否存在差异性。

1 临床资料

调查我院2002-2009年慢性肛裂手术治疗病例198例,年龄为18-42岁,病史为3个月至2年,男女性别比为59:41。分为两组:采用肛裂切除加外括约肌部分切断术治疗者为综合组,共102例;采用单纯肛裂切除术治疗者为对照组,共96例。慢性肛裂[1]的诊断标准为:病程较长,反复发作,底部不整齐,上端常有肥大乳头,下端常有前哨痣(即肛裂“三联征”)。分为A、B、C 3类,A类指肛裂合并有肛乳头肥大和前哨痣二者之一,或以上二者皆无;B类指肛裂同时合并有肛乳头肥大及前哨痣;C类指肛裂具有B类特征之外,合并有皮下肛瘘或内痔、混合痔等情况。治愈指术后1年无复发者。两组病例的选择具有随机性,调查结果见表1、表2。

表1 两组病例术后治愈率统计表(例)

2 结果

表1结果显示综合组治愈率(98%)显著高于对照组治愈率(56%)(P<0.05)。从表2结果显示,慢性肛裂病情严重程度越大(合并情况越复杂,即C类病例)综合组治愈率越高于对照组治愈率,C类肛裂的治愈率综合组为95%,明显大于对照组治愈率(27%)(P<0.01)。可见,采用肛裂切除加外括约肌部分切断术治疗慢性肛裂优于采用单纯肛裂切除术,在慢性肛裂病情严重程度越大,合并情况越复杂,即C类病例中更能体现此特点。

表2 两组病例严重程度与治愈率关系(例)

3 讨论

慢性肛裂的手术治疗方式较多,每一种术式均有其优缺点及适应证,主要针对解决某一种或多种解剖异常[2],应根据其适应证选择较好的术式。笔者体会,采用肛裂切除加外括约肌部分切断术治疗慢性肛裂优于采用单纯肛裂切除术。单纯肛裂切除治疗慢性肛裂,其中部分病例的远期效果不佳,易再次出现疼痛不适,甚至复发;而单纯做外括约肌部分切断术虽然有效,但患者的疼痛症状不能完全解除,或无明显疼痛,却仍感排便时肛门不适。采用肛裂切除加外括约肌部分切断术治疗慢性肛裂,较好地解决了上述两个问题,近、远期效果良好,不易复发。

肛裂切除术:常规消毒肛周皮肤及肛管,以肛裂为中心扇形局麻。“△”形切开皮层,锐性分离皮下坚硬的纤维化组织,结缔组织性外痔(前哨痣)及肥大性肛乳头一并处理,结扎出血点。检查肛隐窝,如有皮下肛瘘予以切除。外括约肌部分切断术(亦称外括约肌皮下部切断术或外括约肌部分挑断术):常规消毒及局麻后,于肛门(截石位)4点或8点距肛缘约1.5 cm处切开皮层,一手食指在肛内做引导,另一手钝性分离至括约肌间沟之肛管皮下,游离并钳夹外括约肌皮下部后直视下切断。或者用镰形手术刀片进至上述位置时,利用刀锋挑断外括约肌皮下部,此时称作“外括约肌部分挑断术”。切口可根据局部出血情况缝合1-2针,无菌敷料包扎。

慢性炎症刺激使急性肛裂纤维化,结缔组织增生,肥大性肛乳头、肛窦炎及皮下肛瘘形成(此时为慢性肛裂),切除发生病理性改变的局部组织后使之治愈。肛裂皮肤与外括约肌同由脊神经支配,慢性炎性刺激使外括约肌发生向心性荷包式痉挛,出现疼痛,溃疡难愈。切断外括约肌皮下部,使肛门松弛,血运改善,肛裂溃疡获得宽息而愈,并能有效防止肛裂复发。

在手术操作时,应先行外括约肌部分切断术(相对为无菌手术),再行肛裂切除术,这样可以预防术后感染的发生。本组病例均未出现术后感染。对于合并有皮下肛瘘时,宜同时行肛瘘切开术;合并有内痔、混合痔时,同时行“史兆歧消痔灵注射液”四步注射法治疗[3]。

[1]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254-1256.

[2]张东铭.大肠肛门局部解剖与手术学[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28-136.

[3]史兆岐.消痔灵四步注射治疗Ⅲ、Ⅳ期痣—闭塞直肠上动脉分支和痣硬化消失法[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18(4):201.

猜你喜欢
肛裂前哨肛瘘
当心特殊肠癌的“幕后黑手”——肛瘘
磁共振成像不同扫描序列诊断肛瘘诊断价值
胡盛海
前哨淋巴结切除术在对早期乳腺癌患者进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红其拉甫前哨班退伍兵向界碑告别
30例肛裂手术临床治疗分析
直肠腔内超声和MRI在复杂性肛瘘诊断中的对比分析
外括约肌皮下部离断术治疗肛裂50例临床疗效观察
中医“治未病”思想在肛裂防治中的运用
改良肛裂切扩术治疗肛裂60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