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2010-09-05 03:39:50
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文化发展

汪 曼

(浙江树人大学,浙江杭州310015)

发达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汪 曼

(浙江树人大学,浙江杭州310015)

文化创意产业是在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经济形态,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竞争力高低的重要标志。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起步较晚,在体制和运作能力上与发达国家还存在很大差距。本文试图梳理发达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经验,得出一些对我国有益的启示,以期促进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发达国家文化创意产业经验启示

当前,全世界创意经济每天创造220亿美元的价值,并以5%的速度递增。美国经济学家发出了“资本的时代已经过去,创意的时代已经来临”的宣言。[1]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其发展规模和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竞争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英国、美国、日本、欧盟以及部分发展中国家如印度等都已形成了自己的文化产业特色,占据了全球或者国内的大部分市场,而且他们也往往拥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成熟的管理方式和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这些国家的发展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

什么叫文化创意产业?国际上至今没有形成一个严格的、统一的界定,各国的官员和学者都在不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下从不同的意义和角度去理解和使用这一概念。

1947年,德国学者霍克海默和阿多尔诺最先提出“文化工业”的概念,并将文化工业定义为凭借现代科技手段大规模地复制、传播和消费文化产品的工业体系。[2]在霍克海默和阿多尔诺之后,众多学者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展开深入的研究。英国是研究文化创意产业的前驱,国际上官方首次正式使用“创意产业(creative industry)”一词的是英国政府的文化、传媒与体育部(DCMS),1998年DCMS率先发布了全球有关创意产业的第一份报告“Creative Industries Mapping Document”正式提出“创意产业”的概念:“源于个人创造力、技能和智慧的活动,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生产,可以创造潜在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活动”。它强调人的创造力,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渗透和贡献。英国的创意产业包括了广告、建筑、艺术和古董市场、手工艺、设计、时尚设计、电影、互动休闲软件、音乐、电视和广播、表演艺术、出版和软件13个部门。[3]美国是世界上文化创意产业最发达的国家,在美国,文化创意产业称为“版权产业(copyrightindustries)”,并将其分为四大类,即核心版权产业、交叉版权产业、部分版权产业和边缘支撑产业。[4]在日本,文化创意产业被统称为娱乐观光业,日本学者日下公人认为:文化产业的目的就是创造一种文化符号,然后销售这种文化和文化符号。[5]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将文化创意产业定义为:“依靠创意的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赋,借助于高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与提升,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产生出高附加值产品,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产业就是文化创意产业,它包含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与智能产权三项内容。”[6]Qeensland则比较概括地勾画出了版权产业、文化产业与创意产业之间的界限,从范围上看,版权产业的外延最宽,创意产业是其下游分销产业以外的部分,而文化产业仅属于创意产业的一部分,它的外延窄于创意产业(见图1)。英国关于“创意产业”的界定及部门分类被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所采用[7]。但是,仍有部分国家和地区逐渐形成自己的定义,在所包含的产业部门上与英国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例如,德国将其分为15个部门,澳大利亚有35个,新西兰则有11个。[8]

在学术界,有研究者将文化产业与创意产业等同对待,另一些人认为,两者之间还是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但是在“文化和创意产业之间存在着连续性”的问题上并没有发生明显的分歧。国外学术界对于“创意产业”研究影响较大的两位美国学者Caves与Howkins在这个问题上的观点最有代表性。Caves将这个概念主要圈定在艺术与媒体两个领域内[9],而Howkins的定义则较为宽泛,包括版权、专利、商标和设计产业,囊括了所有科学、工程与技术部门。[10]

二、发达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经验

(一)英国:国际创意产业的标杆

1、政府的重视及合理规划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政策性推动创意产业发展的国家,当前已经形成了推动创意产业发展的完整体系。目前,创意产业不但是英国仅次于金融服务业的第二大产业,更是英国雇佣就业人口的第一大产业,英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在国际上具有标杆作用。从英国的经验来看,英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政府对文化创意产业战略地位的重视。

英国政府从1991年开始重视创意产业的发展,1994年布莱尔任工党主席后提出“新工党,新英国”的口号,拉开了“新英国运动”的序幕。1997年布莱尔出任英国首相,将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国家重要产业加以支持,提出把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振兴英国经济的聚焦点。[11]英国政府为促进创意产业的发展,在政策上采取了很多措施。首先,政府就组织管理、人才培养、资金支持、生产经营等方面加强机制建设,对创意公司的文化产品,从研发、制作、经销到出口,实施全方位和系统性扶持。1998年,英国政府出台文件,并通过出口推广、教育及技能培训、协助融资、税收减免及开放规则、保护知识产权和容许每个地区保留本地文化发展的自主权等政策,大力推动创意产业。其次,规划创意产业蓝图,倡导创意产业的概念,发掘文化对经济层面的影响力。再次,建议各地政府与民间通力合作,以伙伴的关系推动产业发展。[12]

2、培育创意环境,培养创意人才

英国在2008年2月发布“新经济下创意英国的新人才”战略报告,提出要激发每个人的创意才能,缔造一流的创意企业、培养一流的创意人才,报告并提出26条详细行动计划和相应目标。包括花费2500万英镑,实施“发现你的才能”项目,为儿童和年轻人提供每周5小时的文化教育活动;为14-25岁的个人进行创意技能培训,计划到2013年培养出5000个学员;技术战略部提供1000万英镑,支持创意产业研究和发展,启动创意产业的知识转换网络,及时把新技术转化为各个产业的经济价值。并且政府积极实施“创意合作关系计划”,帮助儿童及他们的教师共同参与创意项目,促使创意企业与学校建立互利合作关系;组建“企业家及经营管理能力工作团体”,帮助大学生开发其企业经营管理能力,适应创意企业的需要。[13]

3、知识产权的保护

政府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对当地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智力密集型的产业,其产业和服务的开发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资金,并产生属于开发者的知识产权,政府对知识产权的有效保护,可以帮助文化创意产业的投资人获得投资收益,进而促进其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积极性。英国对知识产权保护也非常重视,于2004年创立了实施产权服务新方式,即首次实现专利商标事务所与一般法律事务所的跨领域合作,并在同一品牌下向客户提供知识产权服务。[14]

(二)美国:版权产业成为最富有活力的创意产业

美国是全球版权产业最为发达的国家,版权产业已经成为当今美国最大、最富有活力并带来巨大经济收益的产业。

1、政府重视版权保护。20世纪70年代以后,美国为了维护其经济利益,促进版权产业发展和全球竞争力的提升,开始全面实施版权战略,加强版权保护。美国政府先后通过了《版权法》、《半导体芯片保护法》、《跨世纪数字版权法》、《电子盗版禁止法》等一系列有关版权保护的法律法规。美国政府机构中设有版权办公室、美国贸易代表署、商务部国际贸易局和科技局、版权税审查庭、海关等相关行政部门。此外,随着版权产业的发展,美国政府还成立了一些直属政府部门的工作小组,加强对版权的监督和保护,如克林顿政府设立的美国国家信息基础设施顾问委员会等。[15]

2、投资主体多样化,科技投入大。投资主体多样化是美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一个重要特点。联邦政府主要通过国家艺术基金会、国家人文基金会和博物馆学会对文化艺术业给予资助,州和市镇政府以及联邦政府某些部门在文化方面也提供资助。而美国文化艺术团体得到的主要社会资助则来自于公司、基金会和个人的捐助等,其数额远远高于各级政府的资助,1997年文化艺术业的经费总额为175.83亿美元,其中社会赞助为37.6亿美元,政府直接资助20.96亿美元。此外,美国政府注重加大科技投入。以影视业为例,每一项对影视产业的创制与传播可能产生影响的科技成果,几乎都会同步运用于电影电视之中。在大众传媒领域,如印刷复制、录音录像、电子排版、网络传输、数字化等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使美国创意产业具备了向全世界扩展的“桥梁”和“利器”。[16]

3、实行商业运作,按市场规律经营。实行商业运作、按市场规律经营是美国文化产业长盛不衰的重要保证。美国的影视业、图书出版业、音乐唱片业已建成庞大的全球销售网络,控制了许多国家的销售网和众多电影院、出版机构及连锁店。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中,采取全球战略的跨国文化企业从资金、技术、信息等要素的全球自由流动中受益,获取高额垄断利润,扩张海外销售市场,占据国际竞争的有利地位,其影响力日益增大。

(三)日本:动漫产业的创意典范

日本的创意产业以动漫产业为核心,素有“动漫王国”之称,是世界上最大的动漫制作和输出国,目前全球播放的动漫作品中有六成以上出自日本,动漫产业以年营业额230万亿日元成为日本第二大支柱产业。

1、政府积极推动并倾力支持。1995年,日本确立了21世纪的文化立国方略。2001年,日本政府全力实施知识产权立国战略,明确提出10年内把日本建成世界第一知识产权国。同年,发布了《东京观光产业振兴计划》,2003年又制定了观光立国战略。日本政府建立了具有较强灵活性的“政府指导体制”,避免采取强硬的法律约束,使政府和企业之间建立互相信任的关系。政府通过提供各种信息、制定相关扶持政策来引导和协助企业的发展、扮演企业的领航者、仲裁者、银行家及保护人的角色,给创意产业注入巨大的活力。[17]虽然日本的动画片起步比中国晚,但一开始日本政府就把动画片当作一项重要的出口产业,同时更把它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化形式来培育,所以能有今天的丰硕成果。

2、健全文化创意产业法律法规。日本文化产业得以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法律法规健全,通过法律法规调控文化市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法律就是1970年颁布的《著作权法》,迄今已经修改20次,2001年更名为《著作权管理法》。此外,还根据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形式,又制定了多部新的法律,如《IT基本法》、《文化艺术振兴基本法》等等。

3、创意产业发展与创意城市相结合。日本较为关注创意城市建设,东京、神户、名古屋等城市均提出了创意城市和创意产业发展计划并组织实施。东京主要集聚和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其规模和产值约占全国的6成;仙台是日本电影产业的主要生产地,该市提出要依靠电影产业搞创意产业集群;名古屋市紧邻丰田汽车公司本部所在地丰田市,周围集聚了众多汽车设计及零部件供应商,因此,该市提出要以建设汽车设计都市为中心发展创意产业。将发展创意产业和建设创意城市相结合,并以城市优势产业为核心形产业集聚,是日本发展创意产业的一大特点。

三、发达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创意产业之父约翰·霍金斯强调,中国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从以成本为主要竞争优势的制成品出口经济,向以创新为主要竞争优势的创意经济转型。科技创新是解决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关键。目前,中国创意产业刚刚起步,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应充分借鉴发达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经验。

1、纳入国家发展战略,重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各国的资源禀赋不尽相同,发展创意产业的基础条件也存在差异,因此其创意产业的发展特点和模式也有所不同。但是有一点却是共同的,就是各国政府都十分重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很多发达国家都把发展创意产业作为提升产业结构、提高国家综合竞争力的主要手段,制定了创意产业发展国家战略,并成立专门机构进行统一指导、落实。

从现阶段来讲,发展创意产业,是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的关键。因为创意具有很强的经济功能,创意和文化在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发展创意产业,将会使中国的创造能力大大增强。中国应当把文化创意产业提升到国家战略产业的高度,制定有针对性的产业政策,制定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战略规划和行动计划,引导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2、完善政策法规,积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虽然是以市场为基础的,但政府通过完善公共服务和制定政策法规可以为文化创意产业营造一个适宜发展的外部环境,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将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从国外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经验看,不管各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是怎样的,政府在促进产业发展方面都发挥了主导作用。通过立法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是各国共同的做法;资金支持、减免税、人才培养、扶持中小企业也是各国政府产业政策的当然选择。我国也必须重视政策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在投融资、税收、进出口、人才培训等方面制定有针对性的产业政策及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战略规划,引导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3、以人力资本为核心,大力培养创意人才

发展创意产业的关键是完善产业链,而完善产业链的关键是对创意人才的培养。人才的开发需要针对产业链上不同人才的特点而采取不同的方式,这是培养创意人才的关键所在。目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人才比较缺乏,创意人才总量、结构、素质还不能适应创意产业快速发展的要求。我国虽然涌现了一批高素质的知识型和技术型创意设计人才,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比较大,如创意产业较为发达的上海,其创意产业从业人员占总就业人口的比例还不到千分之一。因此,要调整人才教育结构,加强对创意产业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复合型人才、营销人才的培养;要通过设立创意产业高等教育论坛,实施连接学校与文化组织的创意伙伴计划,在各大专院校开设创意方面的课程并形成相应的院系,同时,设立基金为创意产业创业者提供创业训练或创意奖项等方式,使产学研有机结合,加快创意人才的培养。

[1]Howkins,J.TheCreativeEconomy:HowPeo pleMakeMoneyfromIdeas[M].AllenLane:ThePenguin Press,2001.

[2]霍克海默,阿多尔诺.启蒙辩证法[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3]Florida,Richard.TheRiseoftheCreativeClass[M],Basic Book,2002.

[4]李雪玲,高长春.国际创意产业发展的经验解读极其对我国的启示[J].现代管理科学,2009,(8):83-85.

[5]日下公人.新文化产业论[M].东方出版社,1989.38 -39.

[6]佟贺丰.英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概况及其启示[J].科技与管理,2005,(1).

[7]CreativeindustriesinQueensland:clustermappingand value-chainanalysis[EB/OL].www.creativeindustries.qut. com/research/cirac/documents/Ninan.pdf.

[8]TheresearchdepartmentofHongKongArtsDevelopment CouncilIntroductiontoCreativeIndustries:theCaseofUnited KingdomandImplementationStrategiesinHongKongEB/OL].www. hkadc.org.hk/en/nfocentre/research/report_200005.2000.

[9]CavesR.Creativeindustries:contractsbetweenArts andCommerence[M].Cambridge,Mass:HarvardUniversityPress, 2000.

[10]Howkins,J.TheCreativeEconomy:HowPeopleMake MoneyfromIdeas[M].AllenLane:ThePenguinPress,2001.

[11]张文洁.英国创意产业的发展及启示[J].云南社会科学,2005,(2):85-87.

[12]赵友宝.创意产业:发达国家发展政策的国际比较及其启示[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2):57-62.

[13]刘平.英国、日本、韩国创意产业发展举措与启示[J].社会科学,2009,(7):53-60.

[14]厉无畏.创意产业——城市发展的新引擎[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

[15]蒋三庚.文化创意产业研究[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37-38.

[16]张志宏.美国文化产业的概况和发展经验[EB/OL].http://www.sdci.sdu.edu.cn/detail.php?id=12598 2006-09-24.

[17]胡珊.日本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经验与启示[J].时代经贸,2008,(6):98-99.

责任编辑:马俊

book=1,ebook=1

2010-06-08

汪曼,浙江树人大学现代服务业学院教师,硕士。

猜你喜欢
文化发展
文化与人
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18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桥(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金桥(2022年1期)2022-02-12 01:37:04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中国核电(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谁远谁近?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华人时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1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 13:52:53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汽车零部件(2014年9期)2014-09-18 09:1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