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伟
(合肥市统计局,安徽合肥230022)
合肥市家电产业情况的调查与建议
陈 伟
(合肥市统计局,安徽合肥230022)
自2005年实施“工业立市”战略以来,合肥市家电产业得到了持续、快速地发展。其特点是产品产量集中度较高、产品覆盖面广泛、企业的上市公司多、品牌效应明显。但也存在着产品档次、技术创新含量不高,资产负债率较高等问题。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推进家电产业的发展。
家电产业发展概况问题建议
自2005年实施“工业立市”战略以来,合肥市工业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深化,尤其是以家电为代表的我市支柱产业不断发展和壮大,有力推动了我市工业生产持速较快地发展。
(一)家电产业发展概况
目前我市家电产业中整机生产厂商共有19户,主要的家电产品集中在以电冰箱、空调器、洗衣机和电视机为主的四大类(以下简称四大家电),其中电冰箱的生产厂商有8户,分别是荣事达电冰箱、美菱集团、海尔冰箱、华凌电器、美普达电气、欧力电器、尊贵电器和晶弘电器;空调器的生产厂商有3户,分别是格力、海尔和江淮航空;洗衣机的生产厂商有4户,分别是荣事达洗衣设备、海尔洗衣机、三洋电器和美菱集团;电视机的生产厂商有3户,分别是海尔信息、长虹实业和荣事达。
2009年,我市家电产业完成产值和增加值554.2亿元和148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和利税总额396.6和37.5亿元,全市家电产业的资产总额为257.8亿元,从业人员达到3.7万人,电冰箱、空调器、电视机和洗衣机的产量分别为1270.1、519.3、315.4和992万台。
2009年,我市家电产业产值和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市的比重分别达到20.2%和17.4%,分别比2006年提高5和2.7个百分点。从效益指标看,2009年,全市家电产业的资产总额相比2006年增长1.4倍,高于全市平均水平76个百分点;实现的利税总额已经超过2006年29.1亿元,增长3.5倍,占全市的比重由2006年的8.5%迅速提高至2009年的18.2%;从业人员也由2006的1.7万人增加至3.7万人,增幅为1.2倍,高于全市平均水平86.6个百分点。从产品产量上看,2009年,全市四大家电的合计产量首次突破3000万台,达到3096.8万台,其中电冰箱产量突破1000万台,洗衣机产量逼近1000万台,空调器和电视机的产量也分别突破500和300万台。
(二)家电产业的特点
1.我市家电产业的产品产量集中度较高。经过多年来的积累和发展,我市家电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家电产业中整机生产企业迅速成长和壮大,但从我市家电等工业产品的产量集中度来看仍然较高:2009年,全市8家电冰箱生产企业中荣事达电冰箱、美菱集团和海尔电冰箱三家企业的产量达到945.9万台,占全市比重的74.5%;格力电器的空调器产量达到422.5万台,占全市比重的81.4%;荣事达洗衣设备、海尔洗衣机和三洋电器的洗衣机产量达到929.5万台,占全市比重的93.7%。
2009年家电产品集中度
2.我市家电产业产品覆盖面广泛。目前我市家电产业生产的产品品种齐全,覆盖面基本涵盖了本产业领域内的所有产品。我市家电产业除去电冰箱等四大家电产品之外,目前还生产冷柜、微波炉、电热水器、太阳能热水器、电风扇、吸排油烟机、电饭锅和燃气热水器等众多小家电产品。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我市家电产业的产品品种齐全,但其中市场占有率较高的品种不多,家电产业中除去四大家电产品以外,其它小家电产品的市场影响力都较弱。
3.我市家电企业的上市公司多。目前,我市家电产业中已经实现上市的公司分别有6家,分别是青岛海尔、美的电器、美菱电器、合肥三洋、四川长虹和格力电器。从目前我市已经上市的公司分布情况来看,家电企业的上市集中度最高,这一方面说明我市家电企业的运行质量普遍较高,另一方面也表明我市家电企业的市场融资能力和途径较为广泛,融资成本较其它行业低。
4.我市家电产业品牌效应明显。作为全国三大家电生产基地之一的合肥,拥有的家电品牌众多,尤其是国内的大多数著名生产厂商,在我市都设有生产企业,我市的家电产业品牌效应明显高于其它地区。
我市家电产业突出的品牌效应对于我市的意义重大:一是代表着产品有稳定的市场占有率;二是家电产业的品牌效应将成为我市的城市名片之一;三是品牌效应蕴含的市场爆发力强大,随着国家“家电下乡”等政策的实施,我市家电产品的品牌效应开始显现,产品的市场占有及生产能力出现爆发,2009年我市四大家电产品的产量出现激增,电冰箱、空调器、电视机和洗衣机产量相比2008年分别增长37.4%、186.8%、47.6%和40.5%。
1.家电产品档次需要进一步提升。在我市众多的家电生产企业中,生产的产品多数以低端品种为主,明显缺乏中高档产品,比如中央空调、液晶和等离子电视等等。生产低端产品一方面表明我市家电产业的利润率无法得到大幅度提高;另一方面也预示产品市场占有率的饱和甚至萎缩,以电视机为例,我市海尔信息生产的彩电品种多以显像管电视(CRT)为主,而目前市场中液晶电视(LCD)和等离子电视的市场占有率不断上升,CRT电视的市场逐步转向农村并且市场占有率大幅度萎缩,受此影响,2007、2008连续两年,我市电视机的产量同比分别下降13.3%和10.5%。
2.我市家电产品的技术创新含量需要进一步提高。众所周知,家电产业的产品更新换代较快,新产品层出不穷,运用的技术不断创新,所以家电产业的产品技术创新含量普遍较其它行业高。2006年我市家电产业完成产值中新产品所占的比重分别为86.5%,至2009年这个比重回落至41%,三年的时间,新产品产值的比重回落45.5个百分点。
3.家电产业产品出口需要进一步扩大。我市家电产业的出口产品较多,出口比重一直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但自2008年以来,受人民币汇率波动以及国际金融风暴的影响,我市家电产业的出口明显受阻,产品出口率不断降低。2006年我市家电产业的出口交货值为22.6亿元,占销售产值的比重为13%,2009年回落至7.4%,回落幅度达到5.6个百分点。
06-09年家电产业出口交货值占销售产值比重
4.家电产业的资产负债率需要进一步降低。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市家电产业的规模不断扩张,自2006年以来,家电产业的资产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企业对资金需求的力度也前所未有。2009年,家电产业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68.1%,高于全市平均水平6个百分点,相比2006年提高了8.9个百分点。家电产业资产负债率的大幅度攀升,尤其是面临逼近70%的高点,充分说明我市家电产业的资金缺口仍然较大,同时企业的经营风险也在不断累积,也预示着下一步我市家电产业的规模扩张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附于资本市场上的融资能力。
1.进一步提高运行质量。随着我市家电产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产业对资金的需求力度也明显放大,加之我市家电产业的资产负债率面临高位,所以一方面要进一步提高企业自身的运行质量,不断推进企业的盈利水平,改善企业自有资金的循环利用能力,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扩大企业的融资渠道,尤其是要拓展低成本的融资方式,要充分运用好我市家电产业中上市公司较多的优势,深入研究资本市场中的融资方式,把握时机,积极推动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中的再融资步伐,同时还要积极主动地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
2.积极培育小家电产业产品品牌。我市家电产业中四大家电品种的品牌效应明显,但小家电产业的市场品牌在我市仍然接近空白,随着近些年来的发展,家电产业的品种不断细化,尤其是小家电产业的发展方兴未艾,市场容量不断被挖掘和扩大。例如:以生产压力锅为主的小家电品牌厂商苏泊尔2009年的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为41.2和4.3亿元,比2001年分别激增了7.8和10.2倍。小家电产业的市场前景广阔并且已经不容忽视,所以目前积极培育我市的小家电产业品牌已经是当务之急。
3.积极引导企业的技术创新,努力推进产品档次的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不但可以确保已有的市场份额、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而且还可以获得超额的产品销售利润,所以企业要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对产业发展的影响力,要不断扩大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积极推进产品的更新换代,确保产品的科技含量。另外,目前应积极研究我市家电产业现有的产品结构,以扩大产品的科技创新为手段,达到推进产品档次提升的目的,努力使我市家电产业的产品档次实现大范围的突破。
责任编辑:钟祖田
book=18,ebook=18
2010-06-10
陈伟,合肥市统计局工交处副处长,合肥市委党校第34期青干班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