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华峰,何世伟,黎浩东
(北京交通大学 交通运输学院,北京 100044)
联合运输是综合性的运输组织工作,包括两种或两种以上运输方式,或两程及两程以上运输的衔接,以及产供销的运输协作。联合运输并非一种新的运输方式,而是基于综合运输思想,在运输组织模式领域上的创新[1]。联合运输从整个运输过程的全局出发,充分结合不同运输方式的经济技术特征,最大限度发挥各自优势,并将不同运输方式有机结合产生协同效用,提供成本低、速度快、效率高的现代化货物运输服务。
从宏观层面来看,发展联合运输将促进交通运输业内部资源整合,进一步优化交通运输网络结构,保证国民经济的大动脉畅通无阻,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同时,联合运输又是应对当前运能不足、能源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的最佳解决途径之一,是科学发展观在交通运输行业的具体体现和客观实践[2]。
从微观层面来看,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日益提高,对于运输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运输过程的安全、可靠、快速、准时越来越受到托运人的重视,降低成本、简化手续也是托运人在选择运输服务时希望达到的目标。而联合运输能够为不同托运人提供不同需求的高质量运输服务,自然成为市场的必然选择。
积极开展联合运输是铁路进一步开拓货物运输市场的重要手段,它可以实现铁路运输服务由站到站向门到门的转变。铁路具有大运量、长运距、低耗能、少污染、受气候和自然条件影响小等经济技术特征,在我国内陆交通运输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铁路自身拥有遍布全国的线路、场站、库房等雄厚的基础设施,具备发展联合运输的先天优势[3]。当前铁路联合运输发展缓慢,这主要是由于我国铁路与公路、水运等运输方式在管理体制、市场化程度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导致相互间缺乏有效的协作,进而制约了铁路与相关运输方式之间联合运输的发展。在此背景下,针对铁路与相关运输方式间存在的协作问题,从不同层面提出相应的协作策略,以促进铁路联合运输的发展。
联合运输的发展需要各部门间的相互协作。我国铁路由铁道部统一领导管理,公路、水运、航空等属交通运输部。管理体制的分割导致彼此间缺乏统一合作的协调机制,易造成联合运输过程被分割成相互独立的若干部分,各个环节间衔接沟通不畅。不同运输方式在政策制度、发展规划、设备匹配、单据交接、业务分工、利益分配等一系列问题上都应协调配合。另外,各种运输方式间市场化程度的不同,会造成各自在经营思想和服务理念上的差异。因此,联合运输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才能促进联合运输的发展。
铁路是一个计划性较强的部门,在市场化程度、经营灵活性等方面与公路、水路等运输方式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就造成了铁路与其它运输方式开展联合运输时,在运输组织和业务流程等方面需要协调,否则无法为社会提供高效的联合运输服务。如铁路在为港口提供集疏运服务时,需要在港前站进行车列的交接,货物进港前,需换挂港口机车驶入港区;出港后,再换挂铁路机车向内陆运输。这种运输组织方式增加了货物的中转时间,降低了车辆的利用率,增加了运营成本,造成了运能的浪费。
首先是铁路运能不足,主要繁忙干线能力利用率普遍在85%以上,很多区段达到了100%,平均年运输能力只能满足全部运输需求的三分之一。我国铁路运能不足客观上影响了联合运输的协调发展。其次是铁路集装箱运输和集装箱海铁联运发展相对落后。相比于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的逐年增长,铁路集装箱运量占社会总集装箱运输量的比例下降明显,从2001年的10.42%下降到了2007年的4.55%[4]。究其原因,主要由于铁路和港口缺乏协作,部分集装箱枢纽在建设时就没有引入铁路线路,处于港站分离状态,列车不能直接进入港区,集装箱到港不到站。
协作是指铁路和相关运输方式打破壁垒,为实现货物的全程高效运输而进行的全方位协调与配合。促进协作是铁路与相关运输方式间联合运输协调发展的基本途径。
铁路开展联合运输的协作策略要服从市场规律。联合运输作为交通运输业的各个部门共同为社会提供的一种运输服务,必须遵循市场规律。从铁路部门角度来说,要主动贴近市场,根据市场情况制定运输计划,将有限的铁路运力进行合理的整合,配合相关运输方式,最大限度满足联合运输市场的需求。其次要坚持共赢的原则。联合运输中各种运输方式或各个运输企业既是服务的提供者也是利益的享有者,只有充分考虑各方共赢,合理分配利益的协作方案才具有可行性。另外,需要树立铁路服务于整个大物流体系的观念,铁路部门应从整体社会效益的角度出发,积极开展与其他运输部门的协作。
改善铁路与相关运输方式间的协作,既是促进联合运输快速发展的有效手段,又是铁路自身适应联合运输的必要措施。促进铁路与相关运输方式的协作,需从战略、战术和运作3个层面入手,具体表现在政策战略的导向、运输产品的驱动和设施设备的改进上。
基于政策战略导向的协作策略是指通过制定联合运输发展的相关法规,协调规划不同运输方式的发展战略,从战略层面导向并支持铁路与相关运输方式的协作,促进铁路联合运输的发展。
(1)成立联合运输的统一协调机构。有关单位应根据联合运输的发展需要,组织成立一个多部门参与的联合运输协调机构。该机构应吸纳相关行业的专家,其职能是协调行业间的关系,共同制定联合运输的相关政策法规及行业标准。
(2)成立某品类货物的协调管理机构。针对部分大宗品类货物,如煤炭、石油、粮食等国家战略货物运输品类,在不同运输部门间建立联合管理机构,以加强该品类货物的全程管理和控制。从货主的角度出发,沟通不同运输部门,实现货物的全程、快速运输。如在东北地区可建立粮食联合运输管理机构,协调各方作业计划,达到作业协调和信息协调。
(3)成立港口协作小组。建立铁路与港口的合作机制,如针对具体港口,铁路、港口、海关等相关部门成立协作小组 (联合办公室等),形成共同合作的战略联盟,协调政府、行业、企业。同时,对港区的铁路基础设施建设、联运作业及信息交流等进行协作,以达到共赢的目的。
基于运输产品的协作方案是指从铁路运输组织的角度出发,根据自身运输组织模式,通过优化运输产品的设计,进而提高与相关运输方式间的协作效率,适应联合运输发展需要。
运输产品是运输服务供给方向运输需求方提供的人或物的位移,是各个品种产品的总称。运输企业根据市场需求设计提供不同的运输产品,货主根据其运输需求选择合适的运输产品[5]。在运输需求方的货物托运和运输提供方的货物承运之间,通过运输产品进行沟通和协调。随着运输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铁路运输产品设计理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产品设计逐步由市场驱动型向驱动市场的主动型角色转变。近些年来,铁路一直积极优化运输产品设计,组织直达列车(整列直达装车、整列直达空车、循环直达列车)、五定班列、路企直通列车、集装箱班列等产品形式,以产品驱动路企、路港之间的协作。以路港直通为例,它是一种有效改善路港协作的运输产品,它实现了机车车辆在铁路与港口间的直入直出,无需在港前站换挂机车,变调车作业为行车作业,作业流程如图1所示。如连云港自成功实施路港直通以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2008年1月至9月,连云港港内平均车停时10.8 h,降低了2.9 h,区间最高限速由原来的40 km/h提高至60 km/h,货物在港中转速度显著提高。
基于设施设备的协作方案是指铁路通过提高设施设备能力,改善空间布局,优化资源配置等途径,提高设施设备的利用率,充分发掘运输能力,将有限的运力有效地用于适应联合运输发展需要的方向。
图1 路企直通实施前后作业过程比较
(1)加强铁路战略装、卸车点建设。整合现有运输资源,对路网上车站的布局调整,将分散的货运业务集中到规模较大、设施设备完善、技术先进的车站办理。通过运输资源的区域整合,实现货运组织源头的规模化与集约化,实现货流、列流的对接,促进铁路货物运输向整列到发、规模化、重载化、直达化、快速化方向发展。同时,积极寻求公路等运输方式的配合,合理分工,满足货流在战略装、卸车点的集散,实现联合运输各方共同发展。
(2)提高铁路运输能力,加强港口后方铁路建设。近年来,随着我国铁路中长期规划的逐步实施,国家加大了对铁路新线建设和扩能改造的力度,随着客运专线的相继建成通车,部分干线将有望实现客货分线,将极大缓解货运压力,既有线货运能力将呈现放大态势。以东北地区为例,2011年京哈客运专线建成后,预计将增加黑龙江省进关能力2 000万t/年,2011年哈大客运专线建成后,可增加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通过港口海铁联运能力3 000万t/年左右。同时,针对港口后方铁路通道能力不足的现状,积极加强港口后方铁路建设,强化通道点线设施配套,提高铁路在港口集疏运量中所占份额,进一步促进海铁联运发展。
(3)加强运载工具建设。集装箱是开展联合运输的重要运载工具,而集装箱标准的不统一影响联合运输的效率发挥。2006年我国铁路20英尺集装箱保有量为133 488 TEU,占集装箱总量的21.77%,40英尺集装箱保有量为8 285 TEU,仅占1.35%。为保证联合运输发展的客观条件,必须加强标准化运载工具的普及和推广,提高20英尺、40英尺等国际标准集装箱保有量,提高集装箱平车保有量,并开发高速集装箱平板车。
[1]赵正佳. 联合运输协调发展及铁路发展战略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2.
[2]贺竹磬,孙林岩. 联合运输研究综述[J]. 长安大学学报,2006,8( 4 ):32-36,41.
[3]宫春雨. 铁路应大力发展联合运输和运输代理[J]. 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 2 ):49-50.
[4]朱晓宁. 集装箱运输与多式联运[M].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5.
[5]何 婷,何世伟,黎浩东. 铁路货物运输产品形式及其组织形态研究[J]. 物流技术, 2009,28( 7 ): 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