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超声医学工程学会
福建省超声医学发展与展望
福建省超声医学工程学会*
该文系统回顾和总结了福建省超声医学发展史,从人才培养、临床应用和科研成果三个方面分析和探讨了学科发展取得的成绩和面临的问题。提出为了适应福建省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我省超声医学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向。
超声医学 学科发展 福建省
1961年,福建省立医院、福建医学院附属医院(现为附一医院)、福州市二医院首先开展A型超声诊断疾病工作,以后向全省逐渐推广应用。1972年,美国SON’ aciiang副教授来福州举办“超声显像诊断”学术讲座,与会者很感兴趣。
1973年根据外宾赠送给福建省立医院60年代的一维M型超声心动图结构图纸,省立医院以此与中国科学院福建省物质结构研究所合作研究,1974年研制出简单一维M型心动图模式,以后又与福州大学无线电系合作对仪器模式进行改造,在福建省立医院作临床应用,检查某些心脏疾病,总结检查的病例撰写出论文,于1978年获得科研成果奖。1975年,林礼务医师与厦门医疗仪器厂、中山医学院吴育添教授合作研制M型超声心动图,并于1976年用于肺心病检查。1976年省立医院陈仁彬筹备成立福州地区超声学组,并担任组长,每周定期举行讲座、病例讨论等学术活动。1980年,中国超声诊断情报中心成立,陈仁彬、曾文质被选为委员。
1979年,福建省龙溪地区医院(现为漳州市医院)引进日本Aloka SSD-202超声显像仪,由沈明医师进行临床应用。1980年福建省卫生厅引进3台日本日立EUB-22超声显像仪,由省人民医院(现协和医院)林礼务、福建省立医院陈仁彬及厦门市第一医院用于检查肝、胆、脾、胰、肾以及妇产科等疾病。1981年底,福建省卫生厅委托林礼务举办福建省第一期二维超声学习班,25名学员后来均成为各医院超声骨干。1981年福建省立医院、心血管研究所引进美国黑白二维超声心动图仪检查心血管疾病。随后黑白超声逐渐在全省推广普及。
福建省立医院于1978年在省内最早开展了M型超声心动图的检查和诊断工作,1982年成立了超声心动图研究室,1983年省内首次引进一台美国Smith Kline二维超声心动图仪器,并开展了二维超声心动图的检查、诊断和研究工作,1985年引进日本东芝SSH-40A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仪,开展了多普勒超声的诊断与研究。福建协和医院1984年引进美国先进的MARK-600多普勒与二维超声仪,1986年引进东芝Toshiba SH65A超声心动图仪。1989年,福建省立医院心血管研究所引进美国惠普1000型彩超诊断心血管疾病;1990年,福建协和医院在省内首先引进全身彩超Acuson-128。随后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全省逐渐普及。目前,福建省县以上医疗单位普及了彩超,50%以上乡、镇医院拥有彩超,100%乡镇以上医院拥有黑白B超。
福建省立医院郭薇主任1995年使用TOMTAC首先开展心脏超声脱机三维重建工作,2003年引进PHILIPS-7500进行心脏超声实时三维重建工作。2003年,协和医院应用TOMTAC进行腹部及浅表器官三维重建工作。2005年福州军区总院朱建平引进PHILIPS V730开展腹部超声三维重建工作。2004年福建医大附属第一医院叶真等开展眼科三维超声工作。至2008年底,我省拥有GE-VIVID 7 DIMENSION、PHILIPS IE-33等实时三维超声系统16台。
全省有3000多医务工作者从事超声医学工作,其中博士学位21人,博士生导师5人,分别是陈良龙、林礼务、薛恩生、吕国荣、黄子扬。有7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分别是陈良龙、林礼务、薛恩生、吕国荣、黄子扬、叶真、陈江华。福建省已培养博士7人,硕士40余人。
近十多年,我省各医院超声医学工作者开展了许多新技术、新疗法,许多项目居于全国前列。
(1)介入性超声:1985年,省肿瘤医院任永富主任首先开展超声引导下肿瘤穿刺活检,1988年,福建协和医院林礼务、叶真主任首先开展超声引导下置管引流术,并开展术中超声工作。1991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吕国荣等率先开展超声引导自动组织学活检的技术改进和临床应用,其可调式负压抽吸式自动活检装置获国家专利局审批的实用新型专利,并于1996年度荣获福建省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二等奖。1990年省立医院郭薇主任首先开展经食管超声心动图。1999年协和医院陈良龙等率先开展超声引导下先天性心脏病心内封堵临床工作。附属第一医院叶真等开展彩超导向经皮穿刺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
(2)腔内超声与术中超声:福建协和医院薛恩生等自1989年始应用经直肠双平面超声对前列腺解剖(带区分类)及疾病进行研究与诊断。1987年协和医院林礼务等开展术中超声检查,获得良好效果。1991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吕国荣开展经直肠前列腺超声检查,并进行前列腺带区解剖和超声引导经直肠前列腺自动活检术的研究和临床应用。2004年8月厦门第一医院首先引进并开展血管内超声检查,现在我省开展该检查的医院有:附属协和医院、厦门第一医院及厦门中山医院,协和医院病例较多,为4~5例/月。1990年协和医院叶真等在省内首先开展经阴道超声检查工作。
(3)化学消融及射频消融:1992年~1994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吕国荣在国内率先开展超声引导经皮卵巢巧克力囊肿无水酒精硬化治疗和胰腺假性囊肿置管引流和硬化治疗,以及超声引导选择门脉内无水酒精栓塞治疗肝癌;1995年与厦门大学抗癌研究中心曾超英联合在国内率先开展超声引导间质性激光动力学治疗肝癌的基础和临床应用研究;1996以后,在国内率先开展超声引导下肝癌的经皮瘤内注射醋酸和热生理盐水治疗以及脾化学性消融的基础和临床研究。1999年附属第一医院陈玲等首先开展超声引导下的射频消融术。1998年协和医院林礼务教授回国后,将超声介入治疗肝癌作为研究方向,首先提出无水酒精量化治疗肝癌的新概念与新方法,林礼务等的“肝癌系列研究”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4)声学造影:1976年附属第一医院陈济添等双氧水右心造影,1990年福州总院王鸿等开展CO2心肌灌注;1988年省立医院郭薇等开展应用高压氧心肌灌注超声显像诊断心肌梗塞的基础与临床研究。2004年省内开展应用第二代造影剂开展肝脏疾病超声造影研究。目前我省开展心肌声学造影有总院、协和医院等,开展肝脏等腹部器官及浅表器官超声造影有协和医院、附一、附二医院及省立医院。
(5)胃肠超声:1985年起,省肿瘤医院任永富等开展了胃肠超声的系列研究及检查工作,该研究对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有重要参考价值,也为非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进行化疗前后癌肿部位及转移灶大小等复查对照,提供疗效依据。该成果获1991年福建省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二等奖。1992年省立医院潘秀珍等开展超声胃镜检查工作。
(6)浅表器官超声检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薛恩生等自1990年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阴囊疾病进行研究与诊断,2001年列入卫生部第二批十年百项成果推广项目。于1998年、2001年分别获得了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和二等奖。薛恩生现为中华超声医学会小器官学组副组长。协和医院叶真(现在附一医院)等开展了舌癌的超声系列研究,成果获2002年度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省立医院翁秀云、林宝仁合作的“眼眶内海绵状血管瘤影像诊断及前路摘除术”1996年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7)外周血管:省立医院林宁等在省内首先开展血管内皮超声检查研究。
(8)胸腔及肺部超声:武警福建总队医院程进铿,“B型超声诊断中心型肺癌的研究”、“转移性胸膜肿瘤的超声诊断”及“肺癌声像图的诊断与分析”分别获武警部队科技进步奖及医疗成果奖。
(9)TCD:我省附属第一医院吴钢为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颅脑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10)胎儿超声心动图: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超声产前诊断重点为胎儿心脏超声诊断方面,于1996年在国内首创唯一的“围产期胎儿心脏病超声诊断中心”。目前围产期胎儿心脏病超声诊断中心已更名为“中国人们解放军全军优生优育研究所胎儿系统畸形诊断中心”。开展工作为:胎儿系统畸形超声检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病超声心动图检查、胎儿早孕颈项透明层检查(早期染色体异常检查)、胎儿畸形的介入性超声检查(脐血、羊水)、胎儿心律失常的宫内药物干预及治疗评价、胎儿房性早搏的常压氧治疗、胎儿医学门诊及新生儿心脏病随访,近10年来举办国际、国内、军内专题研讨会4次。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03年及2005年举办省级和国家级胎儿超声心动图筛选胎儿先天性心脏病和宫内缺氧的继续医学教育学习班。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开展产前诊断及产前筛查,领先项目有:超声引导下脐静脉穿刺、经腹穿刺取绒毛、实时三维超声诊断胎儿畸形及宫腔畸形、超声引导下异位妊娠介入治疗。目前我省产前诊断机构为: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及厦门市妇幼保健院。
(11)基础研究:福州军区总院,开展耦合剂加热器研究并取得专利;福州军区总院朱建平开展超声生物效应研究。协和医院陈良龙等超声造影剂的研制。协和医院陈良龙、李金国等超声图像计算机处理及冠心病定量诊断系列研究。1987年,协和医院林礼务等与中国科技大学联合研究声学衰减仪,并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省立医院林皓平等与福州大学合作研制全方位M型超声心动图计算机处理系统。2005年,吕国荣开展了宫内胎儿(羊)缺氧的超声诊断基础和理论研究,在国际上率先提出Tei指数,在宫内缺氧具有重要诊断价值;提出了宫内缺氧与日后成人慢性疾病发生相关的理论。多篇论文发表在国际权威SCI源刊物。
福建省超声医学工作者积极从事科研工作,1981年至今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科技进步二等奖13项、科技进步三等奖28项,有500余篇科研论著在全国及国外刊物发表。出版专著20余部,重要的有:林礼务主编的英文版《Practical Clinical Ultrasonic Diagnosis》由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于Singapore,Newjersey,London,Hongkong出版,1997;林礼务主编的《腹盆部疾病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图谱》,由科学出版社出版,2007年;林礼务编著的《超声介入无水乙醇量化治疗肝癌研究》,2007年由中华医学电子影像出版社出版;张善驷编著的《超声心动图学操作技术与诊断》,由福建省科技出版社出版;陈仁彬主编,林新霖、陈传元副主编的《实用超声诊断学》,1996年由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等。
1984年衡山超声会议上,陈仁彬、曾文质与全国超声界知名人士响应郭万学倡议,发起成立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并当选为委员,陈仁彬连任二、三届理事和常务理事。在全国总会郭万学会长和省科委、省科协支持关怀下,由陈仁彬筹备主持,于1987年2月在福州召开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暨超声学术交流会,成立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福建分会。产生第一届理事会,推选陈仁彬为会长,张善驷、颜普明、陈春光、陈令贵为副会长。陈仁彬连任第二、三届理事会会长。
2001年,因年龄原因,陈仁彬教授辞去会长职务,在第四届全省会员代表大会上,选举产生了新的一届理事会,陈良龙为会长,陈仁彬为终生名誉会长。2006年,换届改选成立第五届理事会,陈良龙继任会长,李建卫、叶真、吕国荣、薛金发、王鸿为副会长,李金国、阮琴韵为秘书长。学会现有会员1500多人。
1987年,由林礼务筹备主持成立中华医学会福建分会超声医学会,林礼务为主任委员,陈仁彬、王敦德为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福建分会超声医学会现任主任委员为薛恩生,郭薇、叶真、吕国荣、朱建平、林晓文为副主任委员,何以敉为秘书长,林礼务教授为名誉主任委员。。
2004年,福建省卫生厅成立超声医学质控中心,主任委员为林礼务教授,林新霖教授任副主任委员,薛恩生教授任副主任委员兼秘书。省质控在超声医学规范化、超声人员及超声设备准入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并开展了“福建省超声医学执业人员技能水平考试”,促进了福建省超声医学规范化的进程。
2000年,福建省超声医学研究所成立,并挂靠福建协和医院,林礼务教授任所长,薛恩生任副所长。研究所成立以来开展超声介入等多项研究,并获得多项省部级科研成果,为福建省超声医学发展和人才培养起了重要作用。
虽然我省的超声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仍需继续努力工作,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2.1 三维、四维成像技术。随着成像技术的发展和临床应用研究的深入,三维超声成像普遍应用于临床是必然的趋势。三维和四维成像技术在产科的应用是最为广泛和成熟的领域,通过空间成像显示胎儿,可以弥补二维超声检查空间关系不强的缺点。多平面三维超声和胎儿心脏三维超声的应用,为胎儿内脏器官的全面评价和观察提供了条件。
2.2 超声造影技术在肝脏疾病中的应用。超声造影技术被称为B型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之后的第三次革命。特别是最新型造影剂的问世,极大的推动了肝脏超声造影技术在肝脏疾病诊治中的作用。如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肝癌、血管瘤、肝脓肿等)和肝脏介入性治疗(术前了解肝内病灶的良恶性、病灶数目、大小记忆病灶内血供情况;介入治疗的适应症;超声引导下穿刺治疗术;术后造影有助于对疗效的评价)。
2.3 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的临床应用。HIFU技术是继激光刀和Χ刀之后的一种新的、应用前景更为广泛的肿瘤治疗方法,其特点是安全、有效而又能保全健康组织。
2.4 心脏领域的超声新技术。它们包括:多普勒组织成像、自然和二次谐波、冠脉血流成像、解剖M型超声、心肌声学造影、血管内超声、实时三维超声、定量组织速度成像、组织追踪、应变和应变率显像、组织同步化分析、心腔内超声等。
2.5 超声介入的新技术。各类囊肿穿刺硬化治疗的方法改良及微波消融的新尝试;各类脓肿尤其是结核性脓肿、重症胰腺炎、胸腔食管瘘等难治性脓肿的穿刺引流;心包填塞尤其是医源性急性心包填塞急救引流;胆管(囊)、肾盂穿刺造瘘引流;肝脏良恶性肿瘤尤其是多发性、位置特殊、体积较大血管瘤的微波和射频消融;甲状腺、甲状旁腺良恶性肿瘤微波与射频消融;浅表淋巴结恶性肿瘤的射频消融;乳腺良性肿瘤和皮下脂肪瘤的负压吸引旋切;各类穿刺活检尤其是大血管旁的微小淋巴结穿刺活检。
2.6 超声光散射乳腺显像技术。该新技术是近几年兴起的诊断乳腺肿瘤的新技术,对乳腺肿瘤的诊断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1] 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第五版)[M].北京:中国科技出版社,2006.
课题组成员:
1、陈良龙,福建省超声医学工程学会会长,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导。
2、李建卫 ,福建省超声医学工程学会副会长,福建省立医院主任医师。
3、叶 真 ,福建省超声医学工程学会副会长,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教授,主任医师,硕导。
4、吕国荣,福建省超声医学工程学会副会长,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书记,教授,主任医师,博导。
5、王鸿,福建省超声医学工程学会副会长,福州军区总医院主任医师。
6、李金国,福建省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秘书长,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主任医师,硕导。
* 第一执笔人:陈良龙,福建省超声医学工程学会会长,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