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 文
“环北京经合区?”年近九十,研究了大半辈子城市规划的吴良镛在电话里笑了。“你可能不知道它以前的名字,这无所谓,但你要知道,我们为什么做这一个课题,而且,一做就是七八年。”
环北京经合区是京津冀区域规划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环渤海经济圈的起点。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的定位一度被称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事实也证明,北京很好地履行了它的职责。近年又提出了两个中心(信息和科技中心),这也证明北京向“国际化首都”又迈进了一步。不过,京津冀都市圈的概念提出了七八年,努力了七八年,但现在北京还是太挤,周边还是太穷。
“这简直是一个‘奇迹,综观世界各国的首都周边经济圈,几乎没有如此贫穷的。”原首都经贸大学城市规划系主任张跃庆说,北京周边必须要发展,但问题是怎么发展,而且在已经晚了一拍的情况下,怎么快速发展。
“第二波”大潮
2009年以来,为应对金融危机冲击,国家相继出台了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和一系列区域规划。如果说最初设计这些经济特区是要抵御金融危机,那么现在则更多的是我国经济从岛屿式经济向网状经济的迈进。
仅去年一年,国家发改委批复的经济特区多达十个,发改委有关人士表示,发改委的作用也逐渐由过去的先审批后执行,向规划先行倾斜。
精简办公流程带来的必定是规划出台的加速,许多学者认为,尽管今年是“十一五”的最后一年,但区域规划热潮将会一直持续下去。持续的最大好处是:不仅有利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还能通过一些重大项目的建设带动更大区域的发展,减小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不利影响。虽然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已经明显好转,但今后还需要通过规划和政策引导区域经济发展。
与以往有所不同,去年批复的规划和即将出台的《京津冀都市圈规划》更多的涉及产业结构调整,更加专业和细化。如京津冀经济圈中加强首都职能,调整第二产业,在保护京津冀地区生态的同时,着力于第二产业向城市周边转移,在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加速循环经济,如服务业、新能源等产业的发展。
不过,有关人士表示,区域发展也要避免盲目性,无序性,张跃庆一语道破天机:“要对症下药,像京津冀经济圈规划,每个城市,甚至每个县级城市都要有自己明确的发展目标和方向,不要一味地,毫无目的地发展经济。”
除此之外,这两年的区域规划也体现出了区域之间的联系。如果把去年和今年的城市区域规划在地图上标示出来,会很轻易的发现,东部沿海的各个区域和已有的经济特区,串成了一条漂亮的“金项链”,几乎无一遗漏。西部大开发规划区域也覆盖了大部分西部地区,甚至已经覆盖新疆、西藏两省。据发改委消息称,这两个省的区域规划都已经在审批过程中,虽然西藏自治区的审批暂时还没有消息,但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2010年5月17日至19日)已经在京举行,新疆区域振兴规划即将由国务院审批发布。
自此,继珠三角、长三角经济圈发展之后,以京津冀经济圈为龙头的第二波经济圈正式迈向了一个以区域联合,建设经济共同体为核心的高速发展时代。
以点带线带面
作为京津冀经济圈中一个重要环节一环北京经合区,2003年提出建设的目的是把北京过分拥挤的第二产业向周边市县延伸,同时发展第三产业,但发展了6年,效果一般。对此,吴良镛认为,第二产业向北京周边,或者说向京津周边的扩散,早在几年前甚至十几年前就已经初具雏形,未来应在此基础上,加大推进力度和进度。
2009年是关键性的一年。为支持河北省发展,北京市出台了《加强与周边地区合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意见》、《支持周边地区发展资金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对河北省张承地区进行生态补偿,并通过扶贫开发方式对张承地区建设给予重大支持,自此京津冀合作进入了实质阶段。
对于未来实质阶段的运行,张跃庆认为,首先北京作为首都,要协调环北京区域的发展,认清北京和区域内其他城市的优势、劣势,确定京津冀三地各自的产业发展定位。
北京重点发展第三产业,同时发挥大学、科研机构、人才密集的优势,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大型企业相结合,发展高新产业,逐步转移低端制造业。
天津在现有加工制造业优势与港口优势基础上,定位为大力发展电子信息、汽车、生物技术与现代医药、装备制造、新能源及环保设备等先进制造业;发展现代物流、现代商贸、金融保险、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适当发展大运量的临港重化工业。
河北定位在原材料重化工基地、现代化农业基地和重要的旅游休闲度假区域,也是京津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研发转化及加工配套基地。在第一产业中着重发展农业和牧业,成为京津的“米袋子”和“菜篮子”。
“京津冀都市圈必须设计适合自己发展的路线,不能‘克隆某某经济圈或区。目前应尽快启动该地区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吴良镛说,从破除阻碍区域经济发展的壁垒出发,以市场配置资源为基础,推动区域“错位”经济。同时,激发经济圈内民营企业与中小城市的经济活力,进而增加经济竞争力,带动整个地区经济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