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繁荣的孤岛

2010-09-01 06:18
新理财·政府理财 2010年6期
关键词:体制河北北京

北京,中国的首都,世界级城市;环北京的河北各市县,依然“欠发达”,甚至贫困。

放在全球的视野下,这是一幅罕见的对比画:繁荣的孤岛与尴尬的灯下黑。

或许正因如此,国家正在酝酿京津冀都市圈规划。

不管这个从上世纪就开始研究的都市圈规划何时出台,能解决什么问题,对北京来说,都要解决自身的城市圈的和谐发展问题;对环北京的周边10多个县市来说,都要解决自身为首都建设的担当和发展问题。

解开环北京发展之结,或许需要从行政、经济、财政等诸多体制着手,形成一个以中央为主导、北京和河北参与的“环北京经济合作区”组织和机制。

行政体制创新

事实上,河北一直努力地主动地在经济上对接北京;北京要成为国际都市也需要被包围的河北周边县市的协同作战。但为何难以根本对接呢?在《新理财》的采访调研中,我们逐渐发现,关键不在经济因素,而在行政体制。

市场经济是无区域界限的,所谓商者无域。但是,市场经济又是被行政区域所分割的。尤其在环北京这一整个区域内,记者不时遇到这种隔离:北京这边的路修得非常漂亮,而对面相连的河北的乡村道路,简直不像是同一条路。

可以设想,行政区域分割的经济发展模式不打破,一体化的区域共赢发展几无可能。

怎么办呢?专家建议,可以创新行政体制,尝试成立“环北京经济合作区组织”。比如,北京和河北两省(市)政府,可以将政府某些经济的职能剥离出来,交给两者共同成立的“环北京经济合作区组织”,由该组织来行使这一区域的经济建设和发展职能。

国外一些发达国家,早有成功范例。比如美国的有些州,区域经济合作组织专门负责区域间的合作,运作资金由这几家州政府共同承担。各州政府给予该机构开展跨区域合作的权利,甚至是在税收上也提供优惠。

与国外不同,专家特别强调,“环北京经济合作区组织”应该由国家层面才能先推动起来。

经济体制创新

接下来,需要经济体制的创新。

“环北京经济合作区组织”应首先推动整个区域内的产业规划,按整个区域来制定产业规划,而不是现在北京制定北京的,河北各县制定各县的。从产业规划上,就不再分北京和河北,而是同属于“环北京经济合作区域”。

目前,环北京的河北各县,往北京“靠”的意愿十分强烈,也在一定程度上取得成效,希望“经济上是北京的”。

以“对接”相对成功的三河市为例,他们提出了“错位发展”的理念。所谓错位发展,即把北京不能做或者说不方便做,而在供求关系上又有较大需求的产业,转移到自己的地域发展。比如,与北京中关村建立合作机制,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形成研发在北京、中试孵化和生产在三河的局面,引入“汉王”就是典型范例。

三河的目标是昆山,希望像昆山那样一经济上是上海的。昆山能在经济上是上海的,靠的是长三角区域经济的内在逻辑。

如果没有“环北京经济合作区域”内的经济体制创新,三河市仍将停留在单方面主动的层次,仍将局限在有限的技术性操作空间内。

一个巴掌拍另一个不动的巴掌,显然不如两个巴掌互相拍得响。

财政体制创新

如果实施“环北京经济合作区组织”模式,北京和河北的各县区政府将是具体的实施者,同时又应当是利益主体。

对北京而言,我扶持你河北各县发展,或者实现区域一体化共同发展,我的利益又如何实现呢?

对河北的各区县政府而言,尤其是贫困县,也可能直面这样的利益尴尬:辛辛苦苦发展经济,税收被上边集中了大部分,转移支付却少了很多,GDP是增加了,自己的可用财力却少了!

显然。利益机制不破解,根子上就动不起来。而这,已经不是北京或者河北单纯能解决的事了。打破原有的条块分割的财税体制,进行“环北京经合区域”内一体化的体制调整和创新,才有可能真正让环北京经济一体化,这是一道自下而上要求却需要自上而下落实的政府理财现实课题!

猜你喜欢
体制河北北京
河北顶呱呱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试论乌俄案对多边贸易体制的维护
北京,离幸福通勤还有多远?
北京春暖花开
北京的河
北京,北京
河北:西洋乐器畅销海外
孙婷婷
建立“大健康”体制是当务之急
为“三医联动”提供体制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