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俊 ,杨爱梅 ,周望平 ,※
(1.湖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湖南 长沙 410131;2.湖南省怀化市畜牧水产局防检站,湖南 怀化 418000)
2010年8至9月间,湖南多地发生疫情,特别是散户和小规模猪场发病相对较为严重,多数猪场有不同程度的死亡,给养殖户带来了比较大的经济损失。我们于9月上旬和中旬分别在长沙宁乡和益阳大通湖区两个发病严重地区采集了5头猪样,进行了猪蓝耳病的RT-PCR检测。
此次发病以母猪和小猪为主,发病猪高烧,皮肤发红,发病初期少食,不食,嗜睡,有的病猪后肢、耳尖发钳,小猪有时有腹泻,部分病猪背脊上有红点,母猪有时咳嗽,严重的有流涕,鼻孔有混浊分泌物,急性死亡病例病程多在1~2天,多数病猪持续约1周以上,多因衰竭而死。宁乡猪的剖检可见肺虾样变、喉头有大量的粘液,胸腔有大量清亮积液、肾有点状出血;而在益阳大通湖的病猪剖检可见肺有病变区,脾边缘不整齐,可见锯齿状,喉头无出血和粘液,但是剖检的仔猪,肾出血十分严重。
根据湖南疫病的流行情况,我们对采集来的5份样品进行了猪瘟和猪蓝耳病病原的检测工作。依据猪瘟和猪蓝耳病病毒基因的保守性序列,设计了特异性引物,分别扩增猪瘟病毒基因5翻译区和猪蓝耳病病毒M蛋白的部分序列,扩增的目的片段长度都在200bp左右。
从PT-PCR结果中(图1),可以见到在第2、3和第4泳道都出现200 bp左右的特异性条带,与我们设计引物扩增的蓝耳病病毒基因片段长度相符。但是猪瘟检测全部为阴性。
图1 5个样品的RT-PCR检测电泳图
图1中M表示DNA marker,泳道1~10分别表示样品,1~5为蓝耳病检测,6~10为猪瘟检测;其中泳道1、6为为大通湖1号样,2、7为大通湖2号样,3、8 为宁乡 1 号样,4、7 为宁乡 2 号样,5、10 为宁乡3号样。
继2006、2007年猪蓝耳病大肆流行以来,全国各地加大了此病的防控力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有效遏制了该病的大范围流行和传播,然而,通过临床检测发现,此病还广泛存在于各猪群,控制不好,很容易造成地方性流行,成为各地生猪生产的一种隐患。通过走访调查,发现,湖南此次疫情,多为地方性小范围流行,特别是散户和小规模猪场发病和死亡相对严重。其原因在于,散户和小规模猪场在养殖管理方面不规范,体现:(1)场址建设和布局不合理,如益阳大通湖区发病猪场选在公路边,且各个猪场相距很近,病死猪随便丢弃,不利于疫病防控;同时,猪场内通风换气条件不好,夏天高温时栏舍空气不流通,温度过高,猪的应急反应大;(2)防疫措施不到位,经过对发病猪场的调查,发现大多数散养户和小规模猪场,免疫接种最多的疫苗就是猪瘟疫苗,蓝耳病疫苗接种率非常低;另外,基本的防疫手段都没有,大多数猪场都没有严格的消毒措施。(3)流通监管不足,此次调查,还发现,大多数养殖户,为了减少损失,猪一旦发病,马上进行处理,以较低的价格出售,这样为疫病的进一步传播提供了便利。
此次疫病在湖南各地呈地方性小规模发生,临床症状多以发烧为主,急性死亡不多,病程多在1个星期左右,少食或不食,最终多预后不良,衰竭而死的病例多见。剖检可见多脏器都有不同程度的病变,另外从实验室的PT-PCR检测来看,5个样品中有3个检测出了蓝耳病病毒,从这一来看,此次疫病的流行还是与蓝耳病有很大关系。根据临床经验和病毒感染对宿主的危害来分析,在药物和疫苗的双重压力下,流行的大多数病毒性疫病多呈现非典型性,向温和性方向发展,引起感染后,一般不会引起猪只的急性死亡(也有少数急性型发生)。综上所述,此次发病首先应该是在饲养环境恶劣等应激因素下,引起了病毒感染,特别是猪蓝耳病病毒的感染普遍存在于各发病猪场,引起发烧,在消毒等基本防控措施不到位的猪场,继发了细菌性感染,特别是呼吸系统的病菌感染,从而导致发病猪场出现急性死亡病例增多。
根据此次疫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做好防控,特别是针对散户和中小规模猪场,要想减少养猪风险,首先,必须做好疫苗免疫工作,根据近几年,湖南省及周边省市的疫病流行特点,有目的做好几种疫病的疫苗接种工作,比如,猪蓝耳病、猪瘟、猪口蹄疫等;其次,规范饲养管理,做好日常防控工作,包括改善栏舍环境,做好通风、通气和冬季保暖,减少应激原,做好常规消毒工作。最后,当疫病发生时,控制好细菌继发感染,特别是呼吸道疫病。□
[1]苏 双,任 锐,吕雪峰,等.我国猪高热病的流行现状、流行趋势与防制对策[J].吉林畜牧兽医,2010,(5):5~7.
[2]何世成,刘道新,邱伯根,等.2001~2008年湖南省猪群疫病流行情况分析[J].中国畜牧兽医,2009,(10):158~160.
[3]邱美珍,杜丽飞.湖南宁乡猪无名高热病流行的调查[J].南方养猪,2007,(3):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