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共享空间下的图书馆服务共享空间构建

2010-08-31 11:26郭海明潍坊学院图书馆山东潍坊261061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0年12期
关键词:图书馆空间资源

●郭海明(潍坊学院 图书馆,山东 潍坊 261061)

图书馆的服务从“文献服务”到“信息服务”再到“知识服务”始终离不开具体的服务空间与场所。“空间服务”“场所服务”将是图书馆服务的新定位和新内容,信息共享空间则是这一定位的最好诠释,为图书馆信息服务开辟了新领域。为此,我们要积极探寻图书馆服务共享空间的组织方式与策略,以支持未来图书馆服务的新发展与用户新需求。

1 信息共享空间开创了图书馆服务的新领域

1.1 信息共享空间——全新的知识服务模式

信息共享空间 (Information Commons,简称 IC)是在信息共享与开放获取的新型信息背景下,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美国的一种以培育读者信息素养,促进学习交流、协作和科学研究为目标的知识服务模式。信息开放存取思想把信息作为一种公共、共有资源,任何人都可以最大限度地自由利用,促进信息共有和自由交流。信息共享服务思想把信息服务环境看作一个共享的空间,它是信息资源与服务的有效整合。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Donald Beagle认为:信息共享空间是一种新的基础设施,是围绕综合的数字环境而特别设计的组织和服务空间,这种空间可以是图书馆的一个部门、一个楼层或独立的物理设施。[1]随着网络区域化、社会化、全球化的发展和开放获取运动不断深入,IC的内涵在实践中不断地发展与创新,依据应用的侧重点不同,目前正向学习共享空间、研究共享空间、知识共享空间等不同方向发展。实际上IC就是一种独特的在线信息空间环境,在该环境下,用户通过用户界面可以获得多种数字信息服务,通过安装在网络工作站上的搜索引擎可以同时检索馆藏和其他数字资源。IC为现代图书馆服务提供了全新的服务理念与模式。信息共享空间为用户提供用于研究、教育和学习的特定场所,尤其强调数字信息,它整合了各种使用方便的互联网络、内容丰富的知识资源和功能完善的信息技术设施,更有促于读者学习、交流、协作和研究。[2]

1.2 信息空间服务——图书馆服务的新领域

从信息共享空间的内涵及形态看,IC是一种整合多种信息技术设施、信息资源与信息服务的全新信息空间环境,图书馆是这一整合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共享空间本身就是20世纪90年代初在欧美等地区的图书馆产生的一种全新服务模式。美国教育委员会甚至把IC视为传统图书馆的一种调整,认为是图书馆的部分部门的一种变化,因此把IC看作是以图书馆为中心的公共机构的服务联盟。1992年8月,美国爱荷华大学图书馆宣布成立的“信息拱廊”(Information Arcade,IA),可以看作是全球第一个“信息共享空间”机构。该机构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服务理念:以图书馆为中心,将图书馆、学校信息技术办公室和学院三方密切合作,组成了一个图书馆员、IT工程师、学院教师、学生兼职助理等共同参与的合作团队,在充分利用图书馆传统印刷型资源和新型电子资源的基础上,支持校园内跨学科教学和研究,实现整个学校的信息资源共享。[3]通过对图书馆服务部门在组织、管理和技术设备层面的整合,IC为用户营造出的不仅是一种舒适的物理空间环境,更是一种自由、高效的信息利用环境。实践证明,IC正在成为图书馆倍受用户欢迎的一种新型服务空间和服务模式,信息空间服务正在成为现代图书馆服务的新内容和创新的突破点。

1.3 服务共享空间构建——数字环境下的图书馆核心工作内容

数字信息环境下网络与信息技术的普及使图书馆在信息服务体系中进一步边缘化,逐渐失去了最重要的信息中心的地位。图书馆要想在竞争激烈的信息服务市场中保持自身的优势,就必须不断创新自己的服务方式与内容,信息空间服务将成为未来图书馆的一项重要内容,特别是图书馆服务共享空间在未来图书馆服务中将发挥核心作用。图书馆信息服务共享空间将传统被动、分散的服务进行战略整合,使读者在学习和研究过程中可以无缝地体验各种分布式的服务,享受共享资源,更新了服务模式,大大增强了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与传统的图书馆信息服务空间相比,信息服务共享空间结合了许多服务单元,吸纳众多专家和工作人员,为读者提供无部门界限、能协同协作和自由交换信息的共享空间平台。在这个平台上,读者能够得到馆员和IT专家全方位协同帮助。读者之间可以协作学习、合作研究、交流思想,图书馆成为了一个集研究、学习和社交于一体的公共场所。图书馆信息服务共享空间能够真正体现“以读者为中心”的人性化设计原则,能适应数字时代读者学习和研究的一站式需求特点,并成为读者之间、读者与馆员之间交流的平台。

2 图书馆服务共享空间的概念思想与模型

2.1 图书馆服务共享空间的概念思想

信息共享空间是图书馆服务共享空间的思想源泉,其基本理念与特征是:资源共享、空间共用、内涵丰富、开放获取、设施先进、网络便捷、交流合作、共享参与、集体智慧、民主自由、和谐共济、以人为本、社区生态,从而促进人类及社会资本与价值的提高。[4]信息共享空间的诞生不仅为图书馆服务共享空间提供了理论指导,更提供了实践的经验与实现共享服务的场所。信息共享空间与图书馆服务共享空间的概念主要源于以下几种思想:一是知识公共思想,知识是人类文明与发展的积淀,人类社会性的实践活动决定了知识的公共性是知识的基本属性,知识的公共性是人类进步与发展的基础,实现知识公共是信息共享的基本目标;二是信息公平思想,公平是各种先进社会中普遍适应的社会指导思想,无论物质资源的分配还是精神资源的分配,抑或是信息资源的分配,都有一个讲求公平的问题,在当代社会中,对信息资源的公平利用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需求,在进行信息资源分配时,我们必须按照社会平等的思想积极主动地讲求信息公平;三是信息开放获取思想,信息是一种共有的公共资源,就像社会公共设施一样,任何人都可以最大限度地自由利用,开放获取之目的就是促进信息共享、共有和自由获取,鼓励人们在民主讨论中学习、思考和实践;四是信息服务共享思想,信息服务空间是一个整合实体空间、资源和服务的综合性服务设施和协作式学习环境。

2.2 图书馆服务共享空间的概念模型

图 图书馆服务共享空间的概念模型

图书馆服务共享空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空间环境,它是供个人、群体或组织从事信息活动的由图书馆建筑、图书馆设施、信息资源、图书馆文化、图书馆员、用户等构成的信息服务环境与用户信息活动空间的总称,它包括图书馆物理空间、图书馆虚拟空间、信息资源空间、图书馆文化空间、用户信息环境等组成部分。图书馆信息共享目标的实现必须依靠完善的共享的服务空间来支持,图书馆服务共享空间构建应综合考虑图书馆空间所有环境因素。参照信息共享空间构建的理念模型,图书馆服务共享空间的概念模型大致可以用实体空间、虚拟空间、资源空间、文化空间和用户空间来描述,具体构成如下图所示。这是一个“以用户为中心”和“因需而变”的动态模型。实体空间是用户利用信息资源学习、研究、交流的物理场所,它由图书馆建筑、硬件设备、服务设施等组成。虚拟空间是用户学习、交流、协作和知识共享的虚拟环境,是融合和链接实体空间中的各类资源的纽带,主要由虚拟网络、虚拟资源与图书馆机构体系来组成。用户空间实际上是一种嵌入式用户信息环境,它是用户获取与利用信息资源的个性化信息空间,是图书馆服务共享空间的中心。信息资源空间,是指图书馆服务共享空间里的所有供用户可利用的实体与虚拟信息所构成的资源体系。文化空间是支持图书馆服务共享的组织文化环境,它包括图书馆组织文化、图书馆职业精神、图书馆组织与管理等。

3 图书馆服务共享空间体系的构建策略

3.1 用户空间构建

用户空间是图书馆服务共享空间的核心,是用户利用图书馆服务的入口与网上活动场所。当前信息环境的数字化、网络化程度进一步深化,用户面对的是一个复杂的信息空间,需要我们为用户构建一个嵌入到用户信息环境中的个性化的用户信息利用空间。在这一空间里,可以把图书馆服务嵌入到用户的工作与学习环境,使用户在需要信息时,不必离开自己熟悉的信息环境,随时可以利用图书馆在网络上提供的各类信息内容服务。目前常用的系统嵌入技术与方式有:[5](1)主动推送技术,如电子邮件发送的新书通报、以短信告知的预约到书、以RSS方式传递的最新资源与信息等;(2)在大型搜索引擎中显示图书馆馆藏,如Google的“图书馆链接计划”,或者给书目记录制作静态页面以方便搜索引攀机器人抓取;(3)嵌入常用系统,如在用户所用软件系统中加上图书馆应用,或是提供小工具由用户置于个人web环境;(4)应用专用插件,如桌面应用软件和浏览器扩展技术。

3.2 资源空间构建

图书馆信息服务共享空间的基本构成要素是物理空间、资源和服务,信息资源是物理空间建设的基础与实质。图书馆服务共享空间为用户提供的是一站式服务,其所能提供的信息必须能够全方位地满足用户多方面的需求。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在形式和内容上不仅包括传统的图书、期刊、报纸、档案、手稿,还包括了各种电子文献、网络文献、书目数据库、专题数据库等。我们必须构建一个共享的信息资源空间,以便用户访问馆藏或远程书目资源、电子资源及网络资源,实现用户与信息资源的无障碍联通。信息资源共享空间是一个广泛的多系统间、多类型、异质资源间的共享体系,要涵盖不同行业体系的资源,要让信息资源的生产者、传递者、经营者、使用者都参与到这一空间里来,特别是要加强出版商的联合。[6]信息资源共享空间应采取“资源分散存储、目录集中检索、服务异地提供”的思想进行构建,全文资源分散存储在不同的馆藏单位,二次文献(书目、文摘)集中存储在共享中心,资源提供由异地单位分别提供。同时,电子资源与网络资源必须连通各种应用软件、高端工作站和打印机、多媒体装备等各种学习和研究的基本工具。此外,图书馆员及其他信息专家人员必须不断地扩充、管理和监测图书馆的电子资源、纸本资源、缩微胶片和多媒体,搞好网络虚拟资源建设,搜集、检索、筛选与整合浩如烟海的网络信息资源,以满足用户的需求。[7]

3.3 实体空间构建

实体空间是用户学习、活动和交流的物理场所,由图书馆建筑、硬件设备、服务设施等组成。图书馆建筑空间从功能上划分,包括信息资源开放获取区、信息交流区、电子教室、小组研究讨论室、用户培训教室、信息技术中心、休闲区等。硬件设备包括各种计算机设备、网络设备和线限上网等外围设施。服务设施包括参考咨询台、电脑技术支持台、残障辅助设施等。实体空间侧重于优美环境的设计与布局,着重于交流、协作和“一站式”服务功能的发挥。实体空间的布局是图书馆服务共享空间构建的关键,在建构上应遵循如下原则:[8](1)服务区的设计要因人因地而异。如信息技术中心的建设应位于图书馆主体楼层,配备大量联网电脑,操作方便,便于多人交流。咨询台位于核心区中心,避免读者找寻而浪费时间。电子教室应具灵活性,既便于师生交流又可根据需要调整。协作学习区应适应不同团队需要。独立研究室应配备完善的相关设施。用户培训室要注意安静和隔音效果。休闲区要体现舒适度,强调文化氛围。(2)在确保功能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尽可能将多种服务融合在一起,便于个人及群体读者的学习、交流和协作研究。(3)实体空间的建设必须满足以用户为中心、因需而变原则。可根据构想与目标进行有效的组合与增减。

3.4 虚拟空间构建

虚拟空间是用户学习、交流、协作和知识共享的虚拟环境,是融合和链接实体空间中的各类资源的纽带,由虚拟空间、信息资源体系和网络软件设施等部分组成。虚拟空间包括各种社会网络、学习社区、兴趣社区、虚拟实践社区等虚拟环境资源。信息资源体系包括数字图书馆资源、知识社区、知识导航、网络培训资源、网络信息资源和其他各种资源等。网络软件及设施包括各种网络软件、信息获取与共享软件、网络教学软件、网络办公软件、多媒体软件以及其他应用软件等。其功能是通过互联网传递知识媒体,通过虚拟学习社区和社会网络的组织,在馆员与馆员之间、馆员与用户之间、用户与用户之间形成工作、服务和自治的虚拟组织,实现交流、交互、协作、学习和共享的目标。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即时通讯、博客、维基、社会网络、知识库、信息聚类、社会书签、知识共享等为代表的软件工具,为用户实现开放获取、交流互动、知识共享以及与本地或远程新老用户的交流、互动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3.5 文化空间构建

图书馆文化是在实现图书馆目标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建立起来的,是图书馆的内部全体管理人员共同认可和遵循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图书馆哲学、行为规范、管理理念、管理方式以及规章制度等的总和。[9]图书馆文化空间的结构可以分成精神层、制度层和物质层。精神层是制度层和物质层的思想内涵,是图书馆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形成图书馆文化物质层与制度层的基础和原因,是图书馆在长期实践工作中形成的一种共同遵守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和职业道德等。制度层是图书馆文化的中间层,主要是指对图书馆员和图书馆组织行为产生规范性、约束性影响的部分。物质层是图书馆文化的表层部分和外存表现,是精神层和制度层的物质载体。共享的图书馆服务需要一个创新的图书馆文化空间。首先,要营造图书馆文化的创新环境。第二,树立图书馆文化的创新精神。第三,确立图书馆文化的创新价值观。第四,塑造创新进取的图书馆形象。第五,实现技术进步与人文关怀的有机结合。第六,培养图书馆的创新群体。

[1]Donald Beagle.Conceptualizing information commons[J].Journal of Academic Librarianship, 1999, 25(2): 82-89.

[2]Bailey R, Tiemey B.Information commons redux concepte volution and transcending the tragedy of the commons [J].The Journal of Academic is Librarianship,2002, 28 (5): 277-286.

[3]Important dates in history of the UI libraries [EB/OL].[2010-04-20].http://www.lib.uiowa.edu/history/timeline.html.

[4]任树怀,等.信息共享空间研究进展、体系架构与实践模式[J].数字图书馆论坛,2009(22):2-12.

[5]胡小菁.把图书馆服务嵌入用户环境[J].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2008(2):8-11.

[6]袁曦临.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模式及其理论基础研究 [J].图书情报工作,2008 (9):102-105.

[7]过言之.基于信息共享空间的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 [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9 (5):33-35.

[8]任树怀,盛兴军.大学图书馆IC规划与建设:理论基础、构建模式与实施策略[J].图书情报工作,2008(5):82-85.

[9]戴龙基,关志英.构筑图书馆文化,提升图书馆软实力[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5(5):7-8.

猜你喜欢
图书馆空间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图书馆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去图书馆
QQ空间那点事
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