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淑平 (燕山大学 图书馆,河北 秦皇岛 066004)
高校图书馆作为重要的学术性教学辅助部门,其在高校教学和科研工作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但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信息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随着网络技术的日渐成熟和广泛应用,高校图书馆传统的收藏、服务和研究等职能已不适应新的时代要求。很多学者提出要提高服务质量,利用高校图书馆拥有的资源、人才、环境等优势,为广大的社会读者(包括企业人员)提供有偿情报服务。早在1997年就有人提出图企联姻的想法,[1]相继有很多图书情报领域的专家、学者对高校图书馆开展企业竞争情报服务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前景等进行了论述,那么经过这20年的探讨和研究,我国高校图书馆目前开展企业竞争情报的现状如何呢?图企联姻是否已经取得了实质的效果呢?笔者对高校图书馆网站进行了在线调查,并结合文献计量和内容分析得到的数据,试图分析我国高校开展这项服务的现状。为了叙述的便利,我们将“高校图书馆开展竞争情报服务”(Competitive Information Service ofUniversityLibraries)简化为 CIS-UL。
笔者以CNKI收录的期刊文献为数据源,以我国第一篇竞争情报研究论文发表的年代1987年为起始,对1987—2009年10月间发表的关于CIS-UL的论文进行了文献分析,试图从文献计量和内容分析的角度来揭示我国CIS-UL的理论研究现状。通过文献计量发现,从1997年第一篇探讨CIS-UL的论文发表以来,至今已有133篇学术论文对这一主题进行了研究,说明这一主题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关注。通过对文献内容的深入分析发现,文章内容涉及到图书馆开展竞争情报服务的以下几个方面,如表1所示。
从表1数据我们看到,探讨最多的是高校图书馆“开展竞争情报服务的意义”,这个主题的论文共计91篇,占发文总量的68.42%,对CIS-UL的“可行性、必要性”的研究论文分别为65、72篇,占论文总数的48.87%和54.14%。
表1 探讨主题
在133篇文章中,有64位学者探讨了CIS-UL的“方法和措施”,这些方法和措施主要有:[2-4]①举办相关培训,培养过硬的竞争情报队伍;②加强自我形象宣传;③帮助企业开展竞争情报培训工作,建立一种定期培训的关系;④提供专题剪报,定题跟踪;⑤加强三次文献研究,撰写调研报告;⑥帮助企业建立竞争情报系统;⑦针对企业需求开设竞争情报专业;⑧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从中我们看到,图情领域的专家学者从图书馆实际出发,确实找到了开展此项服务的切实可行的措施和方法。
竞争情报的基本概念、特征、竞争情报源等理论研究仍然是图书情报领域关注的热点,共发文41篇,占发文总数的30.83%。“系统构架与技术”的研究论文共有9篇,占6.77%,反映了随着网络与计算机的发展,应用数据库软件提取、分析竞争情报的研究也在日益增多,竞争情报技术与方法的研究是开展竞争情报工作的基石。关于竞争情报“人才与教育”的研究论文有15篇,占到论文总数的11.28%。竞争情报人才的教育和培养已经成为竞争情报领域中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高校图书馆开展竞争情报服务的前提条件之一。
另外,有8篇文章中采用了文献计量等方法对研究CIS-UL的文献进行了统计分析,包括年代分布、期刊分布、主题分布和著者分布等情况,根据统计数据也提出了一些CIS-UL研究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和建议。有13篇文章对图书馆开展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提出了一些实践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和值得借鉴的方法。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看到,目前,关于我国高校图书馆开展竞争情报服务的研究已取得长足的进步,研究内容由理论探讨到应用研究,覆盖了CIS-UL涉及的各个方面,基本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研究体系。从基本理论研究到方法研究、技术研究、人才培养与教育,构架了高校图书馆开展竞争情报服务的完整的理论框架。
为分析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竞争情报服务开展的现状,笔者根据人民网上公布的2009年中国大学排行榜,选择195所高校的图书馆网站作为调查对象,对其进行在线调查,调查时间为2009年11月10日至2009年11月30日。在调查过程中,有13所高校图书馆网站主页无法打开,实际调查了182所高校图书馆网站。虽然为抽样调查,同时由于某些开展竞争情报服务的图书馆未在网站上公开其提供此项服务,导致调查数据不完全精确,但依然有很强的代表性。见表2。
表2 调查对象
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高校图书馆向企业提供文献服务已有案例,如清华大学、同济大学、武汉大学、福州大学等高校图书馆相继为社会用户提供了一定的文献信息服务,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其服务的范围、层次和力度还远远不够,内容仍然局限在提供专题跟踪、代查代引、文献传递等,这类文献服务远远不能满足企业需要,没有取得满意的效果。在182所高校图书馆中,没有一家大学图书馆对企业用户公开开展了真正意义上的竞争情报服务。实际调查显示,我国高校图书馆竞争情报实践活动远远滞后于理论研究。
在线实际调查情况虽然令人失望,但却不能就此否定理论研究的成果,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理论与实践脱节呢?曾经有学者分析过影响高校图书馆开展竞争情报服务的因素,包括对竞争情报认识不足、信息咨询人员的信息综合和分析能力较低、信息资源建设偏重科学研究、缺少深层次的竞争情报产品、服务手段落后、设备技术障碍等。随着网络的普及与计算机软硬件开发能力的提高,服务手段和技术已经不成为阻碍其发展的因素,伴随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人员与图情领域学者早已经意识到竞争情报的重要作用。笔者认为,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有两个方面:首先理论研究存在重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乐观判断了高校图书馆开展竞争情报的过程;其次,更主要的是高校图书馆在两个方面还没做好准备。
(1)缺乏专门竞争情报人才。虽然图书馆拥有一批从事科技信息服务的专业人员队伍,他们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信息收集、整理经验,特别是在利用数据库和利用网络上的信息资源方面具有较高的水平,但这还不能满足开展专业的竞争情报服务的需要。竞争情报分析不是简单的网络信息检索,开展竞争情报服务需要掌握专门的分析方法和分析技术,这些方法如:定标比超(Bench marking)、SWOT分析法、财务分析法、核心竞争力分析、五力模型、市场信号分析(Marketsignaling)、多点竞争分析(Multipoint competition analysis)、PIMS数据库分析(美国战略规划研究所开发的专门数据库)、多元化业务分析、利益相关者及基本假设评测、优势及弱点分析、共同利益分析、波士顿矩阵(BCG Industry matrix)等。然而,目前高校图书馆人员结构不合理,缺乏专业竞争情报服务人员,普通的信息咨询人员的信息综合分析能力较低,未受过正规的竞争情报教育,对如何有效开展竞争情报服务缺乏经验。高校图书馆竞争情报服务人员的缺乏束缚了高校图书馆有效开展竞争情报服务工作,需要引进高级专门人才或者对原有员工进行专门培训,但是由于多年来对图书馆工作的认识,高级人才不愿意到图书馆工作,图书馆只能进行人才培训的先期投资,这又必然受到资金短缺的制约。
(2)资金投入不足。竞争情报人员的培训和专门人才的引进、竞争情报系统的开发和设备的购置,都需要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只有软硬件条件齐备,竞争情报服务才能开展起来,得到企业认可,才能见收益,形成不断发展壮大的良性循环。然而,由于这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风险与利益共存,同时由于高校教育经费的紧张,为规避可能存在的失败,高校图书馆不能放开拳脚大胆尝试。
但究其根源还是在观念转变上。虽然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图书馆也在不断改变服务方式和观念,但仍然存在很多制约因素。对高校图书馆而言,一方面,其参与外部竞争的动力不足,图书馆只要完成基本的文献采购、编目、流通、借阅以及数据库的采购、维护、文献检索课教学等这些传统图书馆的基本服务就算合格。另一方面,在高校图书馆定位方面,《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大纲第一条规定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正是由于这个定位,在思想上限制了许多高校图书馆走出去主动参与社会经济的建设。另外,竞争情报意识不强。目前,我国高校竞争情报教育不够,受到竞争情报的专业教育的人很少,从而导致公众竞争情报意识淡漠,竞争情报研究质量差。竞争情报意识不强不仅表现在高校图书馆人员身上,也同样表现在用户方面。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这个“难”首先在观念上、胆略上,综合上述分析,我们不难看出,高校图书馆只有彻底转变落后的思想观念,放开手脚大胆尝试,在人力、物力和软硬件方面做好先期的投入,才能给企业用户以信心,才能迈出奔向成功的第一步。春天已经来了,播种才能发芽,才能期待收获丰硕的果实,我们期待看到高校图书馆与企业共赢之日的早日到来。
[1]王湘林.浅谈图书馆与竞争情报咨询服务[J].当代图书馆,1997(3):43-45.
[2]周秀卿.图书馆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新领域——竞争情报服务[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4(1):56-57.
[3]杨云芳.图书馆参与竞争情报问题的探讨[J].情报科学,2005,23 (1):34-37,42.
[4]刘敏榕.高校图书馆为企业服务的实践与探索——以福州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2008,52(10):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