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弱势到强势:遗族会与战后日本政治经济

2010-08-30 05:50
关键词:靖国神社日本

权 彤

(1.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天津 300071;2.山西大学外国语学院,山西太原 030006)

从弱势到强势:遗族会与战后日本政治经济

权 彤1,2

(1.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天津 300071;2.山西大学外国语学院,山西太原 030006)

遗族会是二战结束后,日本的死亡军人家属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自发形成的民间组织。随着日本经济发展和政治需要,日本遗族会经历了从民间组织到财团法人,从弱势群体到左右日本政坛的强劲势力等多重转变。以往国内对遗族会问题的研究较少,散见于各类报刊中,全面系统的论述更是凤毛麟角。然而,作为日本右翼势力左右日本政界、煽动政要参拜靖国神社的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日本遗族会对日本军国主义复兴的作用不容小觑。因此,深入分析日本遗族会产生发展和壮大的过程及原因,对认清其真实面目和提防日本军国主义势力抬头能够有所助益。

遗族会;日本政坛;组织结构;经济来源

1945年 8月,在亚洲,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随着裕仁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声音渐行褪去的时候,一场旷日持久的人类浩劫以轴心国的失败而宣告终结。在受难者欢庆胜利,施暴者辗转反侧的时刻,他们面临着同样境地:如何从战争的瓦砾中再次站起来?据统计,在中国战场和太平洋战场上,中国死亡人数达 1 800万,军人死亡人数达 148万,而日本的死亡人数达 310万,军人死亡人数达 192万。[1]8男性大量死亡,家族主要劳动力的丧失,对于满目疮痍的国家来说,劳动力的缺乏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死亡家属的抚养问题无疑是更为沉重的负担,所有这些都给各国战后经济复苏蒙上了阴影。

一 遗族会产生的原因及其发展

对于一个战败国而言,在战争废墟上的重建无法摆脱统治国的意志,同时,经济的制裁和劳动力大量的丧失,使当时的日本政府无暇顾及战争遗属的救济和安置问题。日本遗族会便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产生的,其产生大致有经济和政治两方面的原因。

(一)经济因素

1945年 8月 15日,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的主张,宣布无条件投降,国内政治、经济陷入极度混乱的状态。战火吞噬了日本多年经营积累下财富的36%,[2]18因空袭而流离失所的人数达 900万。工业生产处于停滞状态,1945年 8月的工业产值仅达到战前 1935-1937年均 GDP的 7.6%。此外,对外贸易隔绝,粮食匮乏,轻工业萎缩的情况也非常严重,棉纺织的服装产量仅为战前的 1.4%。[1]9失业问题尤为突出,战后日本的失业人口,到 1945年末共计 1 300万人,[2]36据《朝日新闻》1945年 11月 18日副刊上的报道:“死亡的威胁正笼罩着日本全国,饿死街头者遍及全国各街道。”

在这样的境遇下,日本官方为了保证自己的利益,大肆侵吞战备物资和政府基金。在美军进驻日本之前,日本军部一面着手隐匿总价值高达当时 2 -3万亿日元的军需物资,用于维系垄断资本企业渡过经济危机和通过黑市交易中饱私囊。[3]9另一方面,与政府、军工垄断资本家、财阀银行合谋,“采取不正当的方法,从军人复员津贴和临时用于军需订货的特别预算中提取了巨额资金。”这笔提款的数额巨大,仅 1945年八九两个月就达到了 340亿日元(相当于现在 7 000亿日元),这些手段在保障军工资本家和财阀银行免遭破产厄运的前提下,为后来日本通货膨胀、经济危机和社会矛盾的激化埋下了伏笔。[3]9

1946年,日本实行统制经济,经济状况更加严峻。食物配给制达到了历史最低点,每人每日大米供给仅有 300克左右,“迟配”和“欠配”的情况时有发生,“国民正在饥饿线上挣扎”。[2]53在复员军人津贴得不到保障,国家经济极度困难的情况下,日本政府无力承担也无法顾及对战争遗属的补贴。在战争结束的第二年,日本政府正式宣布停发军人和军属的补助费。[4]这一举措使本来就挣扎在死亡线上的阵亡者家庭雪上加霜。为了生存,战争遗属家庭多方呼吁,并自发形成民间组织。1947年 11月,全国性遗族互助组织“日本遗族厚生联盟”成立,成为战争遗属为解决生活困难等问题与政府谈判的统一机构,这便是后来日本遗族会的前身。[4]

(二)政治因素

美军进驻日本之初,对日本的政策主要集中在控制经济增长,切断军国主义的经济来源方面。当时,美国政府在制订对日政策的“占领初期的基本指令”中明确提出,美国对“日本经济的复兴和强化不负任何责任。”同时,“对日本应当维持一个什么样的特定生活水平也没有义务。”[5]占领军政策的放任和袖手旁观,影响着战后日本政治经济的发展情况。

美国被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原因在于1941年 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事件。在太平洋战场上与日本军队作战过程中,美军死伤惨重,其中不乏惨烈的战争场面。作为战胜者,美军进驻日本后,在对待日本军人遗属的问题上表现十分冷漠,这种冷漠很自然地影响着当时近乎于傀儡的日本政府。

而对于日本这个崇尚“死”,视“为国捐躯”为荣誉的民族中,精神上对死的蔑视,超越了对生存的渴求。在物质和精神的关系上,美国与日本人的观念大相径庭。美国人鲁思·本尼迪克特在其著作《菊与刀》中有这样一段描述:“美国人一贯追逐强大,日本则一贯重视非物质资源。日本像美国一样开展增产运动,但日本增产运动的基础却在于其独特的前提。他们说,精神就是一切,是永存的。物质当然也是不可缺少的,但那却是次要的,瞬间的。”[6]17基于这样的观念差异,亲人阵亡,其遗属在物质需求无法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对精神寄托的渴求成为他们支撑国家信念的基础。在战前,日本死亡军人家属被誉为“荣誉之家”,死者被纳入到国家祭祀体系中,成为国家祭奠活动的神祇,享有崇高的荣誉。

1945年末,占领日本的盟军总司令部 (GHQ)针对在战争中优待军人和战争遗族的“特别援护体制”,取消对军人和遗族优待的“第 68号敕令”,针对靖国神社和国家神道,取消国家对靖国神社的支援和保障,切断国家与神道的联系的“政教分离”法令——“国教分离指令”。[7]彻底从经济来源和政治地位上断绝了长期以来战争遗族赖以生活的所有依托。

由于长期受到“如果战败,男人将全被阉割,女人将全被作为娼妓”的影响,包括战争遗属在内的日本人,对于占领日本的美军充满了恐慌。“特殊慰安施设协会”RAA(Recreation and AmusementAssociation)就是针对这种恐慌,由日本政府出面组织,为美国占领军提供性服务的专门机构,日本人称之为“国家卖春机关”。稻江世津子的《占领军慰安所》一书,反映的正是当时日本民众的这种心态。

日本国民对于“为国捐躯”者所拥有的荣誉感和自豪感,承受着经济萧条、政府漠视和占领恐慌的多重压力,为了生命的延续和尊严,遗族家庭开始以互助的形式逐渐结成全国性组织。作为遗族会前身的“日本遗族厚生联盟”成立后,盟军总司令部意识到这股民间力量对于当时政局稳定的影响并出于对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复苏的担忧,采取了约束和控制相结合的办法,对其进行管理。

在盟军总司令部(GHQ)的干预下,联盟成立时的宗旨名义上是“救济及促成遗族间的相互帮助,防止战争,维护世界永久和平,为全人类的福利作贡献”。GHQ还附加了三个条件,其一,该组织成员除了战争中阵亡者的遗属,还应该包含为社会公共事业献身者的遗属;其二,应以遗属间互助为根本目的;其三,在职的政府公职人员、受到撤职处分的人员及原职业军人均不得担任此联盟的干部。[8]

(三)峰回路转

1947年 3月 17日,杜鲁门总统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说,宣布针对苏联的冷战时代开始。美国对日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此前美军驻日最高长官麦克·阿瑟提出的多国媾和计划①指同盟国与战败的原轴心国成员国之间的媾和。被无限期搁置,继之而来的是美国单方面与日本防卫体系的建立,冷战体系“已很快开始在亚洲太平洋地区建立起来。”[9]这种对抗引发了美国国内的恐慌情绪,美国舆论甚至将麦克·阿瑟的总司令部看做是防备苏联的“第一道防线”,[10]其结果便是美国迫不及待地改造和扶持这个与苏联相毗邻的战败国,力图把其塑造成为自己在亚洲对抗中国和苏联的桥头堡。

1951年 9月,日美《旧金山条约》签订,旧金山体制形成,日本在法律上取得了独立,来自美国自上而下的干预和监督消失了,清除军国主义势力的工作也半途而废。同时,日本吉田内阁在旧金山条约签订时所暴露的“率领亚洲的自由国家群”的想法,充分说明日本潜在的大帝国思想和军国主义思想再次抬头。[11]787

在这个温床上,日本曾经身心遭受巨大打击的遗族会开始偏离最初的发展轨道,表现出越来越浓重的军国主义色彩。在日本人的观念里,“只要受到的侮辱、毁谤及失败未得到报复,或者未被雪除,世界就不平稳”,而报仇雪恨,是人的美德。[6]101对于以往的遭遇,在无法对直接施暴者予以反击的情况下,遗族会首先将恢复已故亲属的尊严作为雪耻的要务,这也恰恰迎合了政府重建帝国的思想和举措。

1952年 4月,在“厚生联盟”的推动下,“战伤病者战没者遗族等援护法”出台,规定只有军人遗属才有资格享受抚恤援助。1953年 3月,“厚生联盟”更名为“财团法人日本遗族会”,将原来的“防止战争,维护世界永久和平,为全人类的福利作贡献”的宗旨删去,改为“称颂英灵、告慰灵魂”。[8]附加的三个条件也成了一纸空文。

日本政府中“鹰派”势力的抬头,直接影响到日本遗族会对待战争问题的价值取向。1959年的国家保护靖国神社运动更确立了该会的“鹰派组织”地位,同时也标志着日本遗族会的性质发生了转变。1962年,自民党鹰派人物、众议院议员贺屋兴宜就任遗族会第四代会长开始,该会积极掀起政治活动,向政府陈情,搞签名运动。并提出由国家“维护靖国神社”、“英灵显彰”、“援助遗族”等要求,使遗族会继续向右发展。贺屋是东条英机内阁时代的藏相,东京审判时被判为甲级战犯。获假释后不久重返政界,就任遗族会会长,使日本遗族会发生决定性质变。[4]

二 遗族会的机构与主要活动

经历了道奇计划、朝鲜战争以及旧金山媾和,在美国的扶植下,日本实现了经济上的腾飞和国际政治地位的提高。在日本谋求更大发展空间之际,遗族会逐渐从民间团体发展成为了财团法人,会员人数约 104万户。[4]强大的经济实力和众多的成员人数,使这个原本遭受歧视和迫于生计的弱势群体,一跃成为日本最大的民间组织之一。

(一)组织机构

日本遗族会采取总会分会制,本部事务所 (总会)设在东京都千代田区九段南 1-6-5的九段会馆内。从 1953年日本遗族会成立到 1996年,在全国各地支部已达 10 400个。遗族会本部事务所所在的东京九段会馆,同时经营旅馆业务。事务所职员约 220人,大部分为食堂、旅店部门的服务人员,只有 10人为遗族会本部专职职员,负责与全国各地遗族会支部联系。[4]

现在遗族会的总部事务所有了较大发展,设会长 1人,副会长 3人,常务理事 7名,理事 39名,会长与副会长均为理事会成员。另设监事 3名,评议员 58名。名义上看,遗族会组织机构的职能主要是:努力为遗族向政府争取经费,以提高待遇;为遗族会成员争取社会福利,设立专门人员负责解释现行遗族福利政策和相关手续;举行大型祭奠活动,宣扬战殁者的“功绩”。[12]

会长在第三代会长安井诚一郎以后,历届会长都是由众议院议员担任,并且会长一职并非必须是遗族成员,此后的贺屋兴宣、村上勇、长谷川峻、桥本龙太郎都不是所谓的阵亡者遗族。[13]189现任会长古贺诚是众议院议员,副会长尾辻秀久是参议院议员,森田次夫是原参议院议员。[12]具体机构设置参见下表。

表 1 日本遗族会的组织机构及人员构成[12]

(二)主要活动与经费来源

1953年,由于日本养老金制度法案的修订,旨在为战争遗族争取政府补贴,开辟会员相互扶助、相互慰藉的道路,致力于弘扬道义,培养品德,促进日本的和平建设,防止战争,争取世界永久和平,为全人类的福利事业作贡献[14]的弱势群体日本遗族厚生联盟的职能走到了尽头。

1.初期的活动

遗族厚生联盟的发展需要有固定的活动场所,在向日本遗族会过渡的时期,争取体面的场地成为第一要务,同时也成为财团法人日本遗族会诞生的最大契机。他们把目标对准了位于东京繁华地段的“九段会馆”。

“九段会馆”始建于 1934年,最初是为庆祝昭和天皇“即位大典”而建立的军人会馆。败战后,军人会馆被国家没收,变为国有资产。1950年 12月国家特设财产理事会开始公开出售旧军人会馆。对此,遗族厚生联盟立刻报名参加竞争,力争把旧军人会馆弄到手。但困难也是十分明显的,旧军人会馆的出售价格为 2亿 6 000万日元 (当初是 4亿日元)。在未实现国家补偿的情况下,要从遗族手中筹措这笔款项是有困难的。另外,无法人资格的团体也无购买权。因此,遗族厚生联盟首先要取得法人资格。而这一切由于政府的扶植变得十分顺利,在厚生省的指导下,1953年 2月底遗族厚生联盟提交的财团法人申请报告,到 3月初便获得了批准。

资金问题也很快得到了解决,起初,遗族后生联盟通过国会议员想将旧军人会馆以无偿转让的形式过渡到自己手中,但是,由于日本法律规定,无偿转让必须交纳不动产所得税和将来的固定资产税。负担这些税金会给经营管理带来压力。经过再三考虑,最后还是落实到最不需要负担的无偿租赁方式上。[14]1957年 1月,旧军人会馆正式以无偿租赁的形式被移交到日本遗族会,更名为“九段会馆”。

活动场所落实后,遗族会的活动蓬勃展开。除了为遗族争取福利外,它还积极参与到日本的政治生活和社会公益活动中。

2.政治活动

战争遗族问题本身就和日本的政治息息相关。一方面,这一群体是旧日本帝国时代遗留下来的,是旧体制的延续;另一方面,对于以否认侵略作为谋求国际政治地位为主要手段的日本政府来说,战争遗族的活动,无疑能够将自己努力塑造成受害者的形象,而博得二战时期没有遭受日本侵略国家的同情,因此,遗族会又是新体制的一枚棋子。鉴于二者在组织机构上错综复杂的交叉关系,在对待战争问题上,他们的看法是不谋而合的。从而又衍生出遗族会对当代日本政治影响的另一面——选举。

日本遗族会的政治活动可以归结为“加强援助遗属对策事业”和“表彰英灵事业”两大类。前者是要求提高补助金,后者是实现政府阁僚正式参拜,从而达到国家保护靖国神社的目的。

靖国神社的特殊性不仅仅在于它是日本独有的神道教体系中的最高环节,更在于其在明治时代政教合一体系下,忠君思想和宗教观念相结合的产物。靖国神社建立于 1869年,最初叫东京招魂社,用来祭奠明治维新中为朝廷战死的亡灵,是明治政府的“国家宗祠”,1879年更名为靖国神社。阵亡者是否可以进入靖国神社,是以对天皇的忠诚为唯一的价值标准。村上重良说:“国家神道的思想,从精神崇祖发展成为八纮一宇,为内政上天皇归一得家族国家观和对外的排外侵略思想从宗教上奠定了基础。法西斯时期国家神道发展成为军事的、侵略的教义,乃是国家神道本质的表露”。[15]现任会长古诚贺表示:“只有靖国神社才是唯一的慰灵设施”,“能让总理大臣以公职身份堂堂正正地参拜靖国神社一直是我们的一个奋斗目标。”因此,遗族会将国家保护靖国神社作为其政治活动的主要目标,是在力图维护死亡家属的“荣誉”表征下,否认侵略战争,争取国际政治地位的体现。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将自己的势力渗透到政府中,实力雄厚的自民党成为他们的首选。原遗族会副会长末广荣曾经说过:“自民党最理解日本遗族会的处境,是和我们并肩走过来的,在靖国神社问题上也是一样。”[4]日本遗族会号称掌握 104万遗族家属,目前约有会员 800余万,1万多个支部遍布全日本。在 1995年 9月的自民党总裁选举中,它积极支持遗族会首脑桥本龙太郎。而事实上,从20世纪 50年代初开始,遗族会出身的议员一直以领先票数当选。[4]

作为与军人恩给联合会、特定邮局局长会、世界救世教并列的日本大型民间团体,其选民人数之多,是任何一股政治势力都无法忽视的。遗族会首任会长长岛银藏在 1950年的参议员选举中的胜利,更使得日本的政治家们清楚地认识到了日本遗族会在选举中的强大力量。

遗族会与日本政党的这种相互渗透、相互扶持的关系,形成一股强大的政治力量。很多自民党议员需要依靠遗族会组织力量、大拉选票,所以在大选前以参拜靖国神社作为政治筹码取悦于遗族会。在遗族会的推动下,自民党在 1980年的选举中打出了实现“正式参拜靖国神社”的口号。1981年 4月, 311名议员组成了“大家都来参拜靖国神社的国会议员之会”。此后的铃木、三木内阁首脑以及一部分内阁成员以私人名义参拜靖国神社,踏出了向官 方参拜、国家护持发展的第一步。

表 2 1948年以来日本历任首相参拜靖国神社情况一览

在基本由自民党把持的日本政坛,除了选民以外,还不乏遗族会领导者的身影,这样,遗族会国家保护靖国神社的目标得以实现。尽管,政教分离的法律体系确立了国家神道的式微,但否定侵略、谋求霸权的暗流涌动,又将其置于复兴的边缘。

3.社会公益活动

单凭涉足政治活动并不足以使遗族会得到社会广泛的认可,促使其发展的另一重要因素,是该组织对于社会公益活动的积极参与。从其会刊《日本遗族通信》所反映出的内容来看,遗族会在灾害救济、国家福利制度、慈善事业、加强国际交流等诸多方面,均为日本作出了贡献。

4.经济来源

日本遗族会是在政府当局的极力扶植下发展壮大起来,政府对其经济上提供了巨大的支持。随着日本经济奇迹的缔造,政府对遗族会的投入也越来越多。纵观其经济来源,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国家投入是日本遗族会经费的主要来源,首先是社会福利,日本国家对于战争牺牲者的补偿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强盛而逐年增加。从 1952年至 1992年,国家在军人养老金及遗族补偿、留守家族及归国者的补偿等方面累计投入了 3 474 956 800万日元。参见表 3:

表 3 日本政府对战争牺牲者的补偿费一览 (1952-1992)[13]133 单位:100万日元

2008年 2月 29日 83兆 613亿日元的一般会计的政府原法案“平成 20年度一般会计预算”获得通过,涉及日本遗族会项目主要有,养老年金、厚生劳动省补贴、遗骨收集关联事业和政府主办的慰灵巡回拜祭等。其中,养老金特殊补贴的最低补偿金增加了 4 800日元,成为 153万 3 500日元,支付率增长到公务补贴金的 80%(含遗族累加)厚生劳动省方面的补贴主要是针对向曾经战场的 14个地区进行派遣的“阵亡者孤儿进行的慰灵友好亲善事业”、“海外的民间建立慰灵碑等整理事业”,投入经费为3亿 800万日元。遗骨收集关联事业主要有,“海外未送还遗骨的集中信息收集”项目经费 2 900万,其他活动经费,共计 2亿 4 000万日元。政府主办的到菲律宾等地进行慰灵巡回拜祭的费用,1/3由政府补助,共预计支出 9 200万日元。[12]

其二,遗族会机构运作经费来源,主要是政府无偿借予的九段会馆的营业收入。九段会馆是集餐饮、住宿、庆典会场为一体的多功能活动场所,资料显示,九段会馆在 1993年和 1994年的营业额分别为 57亿日元和 55亿日元,其中预定转入日本遗族会账户的至少 7 500万日元。为其干预政治活动提供了可能和雄厚的经济保障。

其三,遗族捐助项目主要用于遗族间互助和其他公益事宜,据现有材料显示,这种捐款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发生在 1993年的一个退会事件能够说明这一点。1993年,有一个神奈川县遗族借征收高额捐款之机,退出了当地的遗族会。他说,退会的时候,负责捐款的人生气地说:“你是托谁的福领的养老金?”[13]30现在,遗族捐助更多地被用于民间海外活动,国家只投入 1/3所留下的资金空洞。[16]

三 结语:同样的境遇,不同的声音

日本遗族会并不是日本国内唯一的遗族团体。根据原日本厚生省的统计,在 185万个遗族家属家庭中近 80万个遗族家庭没有加入日本遗族会。他们对过去日本发动的那场侵略战争、靖国神社以及东京远东军事法庭判决等历史问题有着与日本遗族会截然不同的认识。主要团体有“基督教遗族会”、“神奈川和平遗族会”,还有 1986年 7月 7日成立的“和平遗族会全国联络会”等。他们强烈谴责日本遗族会对于靖国神社以及历史问题上的右翼态度,反对日本首相以及阁僚参拜靖国神社、反对美化侵略战争。

神奈川和平遗族会的第一任会长石崎菊女士说:“死去的丈夫、父亲、孩子等既是受害者,同时又是对亚洲人民的加害者”;“正因为我们是遗族,才更应该反对把亲人说成‘英灵’,反对美化战争。我们还进一步认识到,在防卫费不断增加,扩军竞赛加剧的今天,憎恨侵略战争和军国主义的我们,只有反对国家和靖国神社再次结合起来,把日本引向危险道路,竭尽全力防止出现新阵亡者、新遗族,我们的至亲骨肉才死而无憾。”

与经济实力雄厚的日本遗族会相比,和平遗族会对日本政治权力中心的影响力并不显著,但是作为普通民众,他们更加代表了正义的舆论导向,敲响了避免重蹈战争覆辙的警钟。每年的 8月,“日本和平遗族会”都要在靖国神社门前组织活动,反对日本的政要参拜靖国神社。他们在宣言中指出“夺去我们亲人的战争,是扰乱了亚洲各国的和平,破坏了各国民众的生活,夺去了那些国家 2 000万人生命的战争”,“过去那场战争的最大的责任,是在近代天皇制国家中策划、实施战争的以天皇为首的军国主义的战争指导者。众所周知,军国主义的精神核心就是国家神道,靖国神社的存在为战争起了重要的作用。我们的亲人们就是在‘死后进靖国神社’、‘为天皇、为国家欣然去死’的口号下出征的。所以,我们决不允许正式参拜靖国神社”。

战争带来的是灾难、死亡和留给幸存者的伤痛,更带给后人以生命换来的教训。悼念死者的同时,更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带来这场灾难的原因,从而避免悲剧的重演。在日本遗族会的成员眼里,他们的亲人是响应国家号召为国捐躯,所以应该享受到国家的荣誉和后人的称颂,甚至于很多人开始为战争翻案,不承认其侵略性质。事实上正是军国主义的日本让自己的国民到异国充当炮灰,以达到侵略扩张的目的,而这些牺牲品的家属现在正推动着日本重新向军国主义方向靠拢。这种可怕的循环正在日本遗族会以及右翼势力的政治活动中一点点地行进。我们有理由相信维护世界正义的和平力量终究是强大的,但也应该时刻警惕这位“搬不走的邻居”背历史潮流而动的危险因素,维护真正的和平发展。

[1]孙执中.荣衰论:战后日本经济史:1945-2004[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日 ]家永三郎.日本历史:8卷[M].日本东京:贺奴浦出版社,1987.

[3][日 ]小林义雄.日本战后经济[M].孙汉超,马君雷,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4]袁蕴华.日本遗族会[J].日本学刊,2006(3):31-32.

[5]外务省特别资料部.日本占领及管理重要文书集:1卷(基本篇)[M].日本东京:东洋经济新报社,1949:136-138.

[6][美 ]鲁思·本尼迪克特.菊与刀 [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17.

[7][日]大江志乃夫.靖国神社[M].日本东京:岩波新书, 1964:106.

[8]王希亮.日本遺族会 とその戦争観 [J].中归连,2004 (1):20-24.

[9][美 ]J.W.道尔 (Dower).被占领的日本与美国的湖, 1945-1950[M]//E.费里德曼,M.塞尔登.美国的亚洲——亚洲与美国关系驳议.美国纽约:文塔吉书店, 1971:155-164.

[10][美 ]马克·盖恩.日本日记[M].井本威夫,译.筑摩丛书:12册.日本东京:筑摩书房,1963:204.

[11][日]信夫青三郎.日本外交史[M].天津社会科学院日本问题研究所,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12]日本遺族会とは[EB/OL].http://www.nippon-izokukai.jp/index2.html.

[13][日 ]田中仲上.战后日本遗族透析[M].陈俊英,张锁柱,等,译.北京:学苑出版社,2000.

[14]日本遗族会.日本遗族会 15年史 [Z].日本东京:日本遗族会,1962:75.

[15][日 ]村上重良.国家神道[M].聂长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181.

[16]日本遗族会.平成 20年度·戦没者遺児による慰霊友好親善事業·実施計画概要 [EB/OL].http://www. nippon-izokukai.jp/doc/tour2008.pdf.

From W eakness to Strength: the Bereaved Association and the Post-War Japanese Politics and Economy

QUAN Tong1,2
(1.Institute of Japan Studies,Nankai University,Tianjin300071,China; 2.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Shanxi University,Taiyuan030006,China)

The Bereaved Association is a civil organization that those familiesof the deceased soldiers established on their own to protect their own benefits afterWorldWar II in Japan.W ith the development of Japanese economy and the political demand,the Japanese Bereaved Association experienced changes such as from the civil organization to incorporated foundation,and from the weak group to the powerful political identity in Japan.The previous research on the Bereaved Association is scarce in various books and magazineswhile an overall and systematic discussion is even sporadic.However,as a powerpolitical force of the RightW ing to control the Japanese political circle and agitate the important political leaders to visit the Yasukuni Shrine,the Bereaved Association’s role in reviving the Japanese militaris m cannot be neglected.Therefore,an in-depth analysisof theBereaved Association in its course and causes of establishment,development and expansion is beneficial in recognizing the true colors of the Japanese militaris m and in watching out its rising up again.

the Bereaved Association;the Japanese political field;organization structure;financial resources

book=56,ebook=337

K313.5

A

1000-5935(2010)03-0056-07

(责任编辑 石 涛)

2009-10-01

权 彤 (1975-),女,山西太原人,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山西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主要从事日本社会史方向的研究。

猜你喜欢
靖国神社日本
日本元旦是新年
探寻日本
《黄金时代》日本版
美哭了的日本点心
去日本怎么玩?它告诉你
日本访学随笔
麻生暗示不参拜靖国神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