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梅 王予蒲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在我院妇产科门诊就诊的正常孕妇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18~35
岁,孕龄20~28周,常规孕期检查正常,追踪至产科结局。
观察整个妊娠过程及先兆子痫的发病情况。所有研究对象排除既往有高血压病史、糖尿病、肾脏疾病、血红蛋白<80 g/L、多胎妊娠、泌尿系统感染。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研究方法 200例孕妇行常规孕期检查,收集临床资料,留取1次24 h尿(就诊前1 d第一次晨尿后,至就诊当天第一次晨尿)进行尿蛋白定量和尿钙检测。留尿当天空腹抽血查血肌酐、血尿素氮、血红蛋白、血尿酸、血糖,比较留取24 h尿液时临床资料。每次随访过程中评估是否确诊先兆子痫,按是否发生先兆子痫分为正常妊娠组和先兆子痫组。
2.1 正常妊娠组和先兆子痫组之间年龄、孕次、产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9例(9.5%)在孕32~38周出现先兆子痫,其中6例为重度,13例为轻度先兆子痫。余181例(90.5%)正常,19例先兆子痫孕妇中63%为初产妇,对照组为54%。两组之间血红蛋白、血肌酐、血尿素氮、血尿酸、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先兆子痫组与正常妊娠组24 h尿蛋白定量分别为(354.2±43.9)mg/24 h及(300.6±32.6)mg/24 h,两组24 h尿钙排泄量分别为(167.7±73.1)mg/24 h及(280±52.9)mg/24 h。与正常妊娠组比较先兆子痫组24 h尿蛋白定量显著升高(P<0.001),24 h尿钙排泄量显著降低(P<0.001),见表1。
表1 正常妊娠组与先兆子痫组留取标本时临床资料比较
2.2 24 h尿蛋白定量的ROC曲线分析 由图1可见24 h尿蛋白定量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36,诊断最佳界值为317.00 mg/24 h。此时诊断灵敏度为89.5%,特异性为76.8%,阳性预测值为29.3%,阴性预测值为98.6%。
图1 24 h尿蛋白定量ROC曲线分析图2 24 h尿钙排泄量ROC曲线分析
2.3 24 h尿钙排泄量的ROC曲线分析 由图2可见24 h尿钙排泄量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80,诊断最佳界值为228.50 mg/24 h。此时诊断灵敏度为84.0%,特异性为84.2%,阳性预测值为34.1%,阴性预测值为97.4%。
正常妊娠情况下,母体为了适应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钙的需求量增加,且随着妊娠的发展,钙主动经胎盘转运给胎儿的量也逐渐增多,加之孕妇的循环血量增加,肾血流量及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尿钙排泄量也增加[2]。有些研究认为先兆子痫患者尿钙排泄量减少[3],Taufield[4]研究发现伴有高血压的妊娠妇女尿钙排泄量减少。本研究发现在孕中晚期发展为先兆子痫之前的患者,尿钙排泄量已明显减少,早于临床症状的出现,可以用尿钙排泄量的减少作为早期检测先兆子痫的一种标志。在先兆子痫的患者尿蛋白定量与正常妊娠相比明显增加,尿蛋白排泄量的增加先于血压升高等临床表现,约提前9周[5]。本研究也发现发展为先兆子痫的孕妇,尿蛋白排泄量显著高于未发生先兆子痫的孕妇,而尿蛋白排泄量的增加先于其临床表现,可以作为先兆子痫早期检测的生物指标。总之,通过本研究证实,孕20~28周时先兆子痫患者在未出现临床表现前,已经出现尿钙排泄量减少,尿蛋白排泄量增加,这与之前的研究结果一致。ROC分析提示24 h尿中钙和蛋白排泄量作为先兆子痫诊断的预测生物指标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作为先兆子痫的预测诊断,具有无创,廉价、容易操作等优点,临床可以推广应用。
[1]全国妊高征科研组.全国妊高征流行病学调查.中华妇产科杂志,1991,26(2):67.
[2]Sanchez-Ramos L,Sandroni S,Andres FJ,et al.Calcium excretion in preeclampsia.Obstet Gynecol,1991,77:510-513.
[3]Szmidt-Adjide V,Vendittelli F,David S,et al.Calciuria and preeclampsia:a case-control study.Eur J Obstet Gynecol Reprod Biol,2006,125:193-198.
[4]Taufield PA,Ales KL,Resnick LM,et al.Hypocalciuria in preeclampsia.N Engl J Med,1987,316:715-718.
[5]Hayashi M,Ueda Y,Hoshimoto K,et al.Changes in urinary excretion of six biochemical parameters in normotensive pregnancy and preeclampsia.Am J Kidney Dis,2002,9:39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