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蕾 耿金凤
近年来由于环境的问题加重,性传染性疾病[1]的蔓延等因素,男性的精液质量呈下降趋势。使男性不育的发生率有增加的趋势,其中少弱精子症已成为男性不育症的常见型。自2008年1月以来,笔者采用自拟生精汤治疗少弱精子不育症(肝郁肾虚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1.1 一般资料 215例患者均为本院门诊患者,年龄23~40岁,平均32.6岁;病程2~5年,平均3.3年。215例患者均为结婚夫妻同居2年以上,未采用任何避孕措施,而女方经妇科检查均为正常者;男方精子检查符合诊断标准,无器质性病变,排除无精子症,而中医辨证为肝郁肾虚症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15例,对照组100例。
1.2 诊断标准 根据WHO《人类精液及精子-宫颈粘液相互作用实验室检查手册》[2];精子密度<20×109/L为少精症,精子活动力1 h,a级加b级<0.50或a级<0.25,成活率<0.60为弱精子症。中医辨证为肝郁肾虚症,临床表现为情志抑郁、腰痛、乏力、少腹隐痛、睾丸胀痛不适、舌红、苔薄白、脉弦细或沉。
2.1 治疗组 115例患者均用自拟中药生精汤治疗。处方:柴胡 15 g,郁金 15 g,枳壳 15 g,白芍 15 g,当归 15 g,仙灵脾20 g,仙茅15 g,熟地6 g,枸杞子15 g,菟丝子15 g,黄芪20 g,女贞子15 g,车前子20 g(单包)生甘草10 g每日1剂 水煎服。对照组:口服中药五子衍宗丸1丸日二次,口服。治疗期间禁饮酒、吸烟、禁食棉籽油、节房事。两组均用药3个月,忌房事一周后复查精液常规,观察疗效。
2.2 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②治疗后精子参数的变化。
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系统软件包,计数资料用χ2检验和Rigin分析,计量资料数据均用±标准差(±s)表示。显著性检验用t检验。
3.1 疗效标准 根据WHO《不孕夫妇标准检查与诊断手册》[3]有关疗效标准进行评定。临床治愈:女方怀孕;显效:少精症治疗后精子密度>20×109/L弱精症,精子活动力a级加b级>0.5或a级>0.25,成活率1 h>0.60;有效:少精症治疗后精子密度提升>0.30;弱精症治疗后精子活力a加b级或a级提升>0.03,成活率1 h提升>0.30;无效:治疗后精子密度成活率及精子活力提升<0.30或无变化。
3.2 治疗结果
3.2.1 临床疗效见表1,临床治愈率 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67.8%、96.5%。
3.2.2 治疗组与对照组精子参数变化比较,见表2。
表1 临床疗效结果比较(例,%)
表2 治疗组与对照组精子参数变化比较(±s)
表2 治疗组与对照组精子参数变化比较(±s)
注:与治疗组比较,※P <0.05,ΔP <0.01
精液量(ml) 液化时间(min)精子密度(×109/L)精子成活率(%)精子活力a级(%) a加b级(%)治疗组 2.94±0.52Δ 17.59±4.38Δ 58.81±15.53※ 69.96±17.24Δ 37.25±8.81Δ 57.52±14.55※对照组 2.15±0.66 25.39±8.52 19.24±12.26 42.56±12.85 16.35±4.21 29.46±8.56
中医学无少弱精不育症之名,统称不育为无子。本病的发生多由肾气不足,气血亏虚,瘀血内阻,湿热下注所致,与肾、脾、湿、瘀等相关。治疗上,专方应用主要由五子衍字丸或右归丸为主的方剂加减治疗,辨证论治则多以温肾壮阳、滋阴填精、补气养血、清热利湿、活血化瘀等方法,但在临床中发现部分患者采取上述方法治疗效果并不理想。笔者认为,本病的发生发展与肝脏密切相关,因为“肝是厥阴之脉……循股阴,过阴器”(《灵枢·经脉篇》)。故肝与男性生殖相关。肝肾同源,肝血不足则肾精不充,影响精液的产生,肝主疏泄,决定肾精的固藏与排泄,肝失疏泄,影响于肾致肾精之生成、固藏与排泄失常。因此,肝郁肾虚成为少弱精不育症的发病关键,临床中发现不育者多兼肝郁,单一的肾气不足、肾精亏损并不常见,而以肝郁肾虚为主。生精汤以疏肝调气、补肾通精之法。方中以柴胡、郁金、枳壳疏肝理气,通达气机;当归、白芍补肝血,活血化瘀,疏通精道;仙灵脾、仙茅温肾壮阳;熟地黄、枸杞子、菟丝子、女贞子、车前子滋肾补肝填精;黄芪补气,因气血同源,气行则血行;生甘草调和诸药作用。诸药合用,共奏疏肝理气、补肾通精之功效。从而使郁得舒、滞得疏、瘀得通、虚得补,肝气条达,肾精盈满,生殖旺盛。现代研究证实,柴胡、白芍是有镇静,促进免疫功能;郁金、枳壳具有利胆作用,胆利则有利于肝疏;当归是有镇静、抗贫血,增强免疫,改善微循环的作用;菟丝子,仙茅对精子运动能力和膜的功能有促进作用。仙灵脾有雄性激素样作用;熟地、枸杞、女贞子具有增强免疫和造血功能的作用。本观察表明,自拟中药生精汤治疗少弱精子不孕症,主要是肝郁肾虚症,可以改善精子参数,治愈率高,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黄平志,李永海.男性不育.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0,5.
[2]世界卫生组织.人类精液与精子-宫颈粘液相关作用实验室手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
[3]世界卫生组织.不育夫妇标准检查与诊断手册.科学出版社,199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