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毅 王晓娟 万蓉
浸浴疗法又称水疗,是将患者身体的全部或部分浸于温水或药液中一定时间,是烧伤创面治疗的重要措施之一[1]。它能够充分的清洗消毒烧伤创面,较彻底地清除创面的脓液、脓痂和坏死组织,减少创面细菌和毒素,以及破坏其微生物的生长条件,有效地减轻和控制创面感染[2]。浸浴疗法不仅便于创面清创,而且能够使创面敷料自动脱落,极大的减轻了患者换药的痛苦以及促进肢体的主、被动活动,增大关节活动度[3]。作者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将浸浴疗法与常规创面湿敷效果进行对比,总结了浸浴疗法在缓解患者疼痛方面的护理体会,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科2007年6月至2010年3月期间收治的烧伤患者96例。根据自愿原则,61例患者采用浸浴治疗后创面换药,其中男39例,女22例,年龄3~62岁,平均26.3岁,烧伤面积6% ~80%,深Ⅱ-Ⅲ度;3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局部创面湿敷后换药,其中男23例,女12例,年龄5~63岁,平均年龄27.8岁,烧伤面积5% ~45%,深Ⅱ-Ⅲ度。两组病例在年龄分布、性别组成、烧伤面积、烧伤深度组成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病例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及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烧伤专科基础护理,治疗上给予抗感染、维持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等治疗。
1.2.1 浸浴疗法治疗 采用GSX移动浸浴水疗槽,浸浴前调节室温至28℃ ~30℃,水温控制在38℃ ~40℃,按1:5000加入新洁尔灭溶液,初次者的浸浴时间宜控制在15~20 min,再次者的浸浴时间,应结合患者创面及耐受情况综合考虑,以在20~30 min为宜,对于恢复后期的残余创面浸浴时间可至1 h。浸浴过程中应用循环冲浪按摩以及超声波冲击,加速清创脱痂。患者浸浴10 min后,待敷料自动脱落后,护士协助医师进行创面清理,减轻手撕纱布引起的痛苦以及出血,并调节水温,尽量使患者感觉舒适。
1.2.2 创面局部湿敷 打开内层纱布前,给予生理盐水浸泡、湿敷创面约10 min,打开内层敷料。
1.2.3 创面换药 给予生理盐水加庆大霉素纱布或0.25%~0.5%碘伏纱布进行湿敷创面,若分泌物较多,创面湿敷2~4次/d,若感染较轻,1次/d即可,然后应用碘伏或抗生素纱布覆盖,无菌敷料包扎固定。
1.3 评价标准 按照相关标准,进行以下方面评价[4],①痛苦程度评价:0级:换药过程中无疼痛感,患者安静;Ⅰ级:换药过程中轻微疼痛,患者安静;Ⅱ级:换药过程中明显疼痛,创面出血,患儿哭闹;Ⅲ级:换药过程中疼痛不能忍受,创面出血,需借助止痛药物;②止痛效果评价:优:换药后10 min内创面疼痛缓解;良:换药后10 min内创面疼痛减轻,30 min内缓解;中:换药后30 min内创面疼痛减轻,不需要药物止痛;差:换药后30 min内创面疼痛无减轻,需药物止痛;极差:换药后疼痛加重,需药物止痛。将优、良例数总计为优良例数。
1.4 统计学方法 两组统计所得数据使用SPSS 13.0软件,行χ2检验。
2.1 两组换药时痛苦程度比较 如表1所示,应用浸浴疗法护理后,患者的主观舒适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无疼痛感病例占所有病例的70%,而换药过程中疼痛不能忍受,创面出血,需借助止痛药物的患者只占2%。
表1 两组换药时痛苦程度比较(例)
表2 两组换药后止痛情况比较(例)
2.2 两组换药后止痛比较 浸浴疗法不仅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换药时疼痛的感觉,而且对于换药后的止痛也有显著的作用。如表2,50%的患者换药后10 min内创面疼痛得以有效缓解。
通过临床对比试验发现,浸浴疗法与常规创面湿敷相比,在换药时患者的痛苦程度、换药后的止痛情况等方面,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浸浴疗法可清除创面脓液及坏死组织,利于引流痂下积脓;软化痂皮或焦痂,促进分离,便于剪痂;浸浴时患者可在水中活动,促进循环,改善功能,促进烧伤后期残留的顽固小创面愈合;浸浴后敷料去除容易,减轻患者换药时的疼痛[5]。同时注意,做好交叉感染的预防尤为重要,关键是保证浸浴缸的清洁干净,防止交叉感染,严格执行一人一缸一消毒。浸浴过程中,水温过高时毛细血管扩张易造成创面吸收分泌物、细菌及毒素,易引起患者浴后体温升高等中毒症状;控制浴水温度是浸浴治疗护理的关键之一,水温过低则容易导致患者受凉感冒[6]。
3.1 浸浴前的护理 在浸浴治疗前,正确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给予患者及其家属正确的心理指导,解释浸浴治疗的目的并解除患者的担忧,减轻患者心理压力,争取患者及其家属的共同配合。保持室温在24℃左右,要求患者浸浴前补充温开水100~500 ml,嘱咐患者排空大小便,搬运时需注意患者的保暖及安全,保护患者新鲜愈合创面。
3.2 浸浴时的护理 浸浴时保持环境安静,无噪音及强光刺激,保证水淹没患者躯干。初入浴池时,对患者进行解释安慰,减轻其不适感,增加其安全感。浸浴10 min后,协助医师清理创面,并注意观察患者的面色、神志和呼吸。如果患者出汗较多,应及时补水;如果患者主诉心慌心悸并伴有面色苍白等不良情况时,应立即停止浸浴治疗。
3.3 浸浴后的护理 患者浸浴完毕时,用温水清洗体表,同时迅速擦干,清理后的创面用消毒床单覆盖。回病房后,鼓励患者进食少许流质,同时加强监测患者回病房后1 h内的体温及病情变化情况。外界低温时注意加强患者保暖,待患者体温正常并稳定后,协助临床医生行创面治疗。
综上所述,浸浴疗法可明显减轻换药过程中的疼痛,促进创面愈合,增强患者治疗依从性,同时应加强浸浴前、浸浴时、浸浴后的各项护理及浸浴的各项注意事项,对促进患者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1]董丽亚.烧伤创面浸浴治疗136例的护理.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35):8742-8743.
[2]曹平.几种烧伤浸浴溶液的疗效比较.现代康复,2000,4(10):1552.
[3]魏雪菁,王淑君.烧伤浸浴疗法的护理体会.解放军护理杂志,2006,23(6):80.
[4]徐荣祥.烧伤医疗技术蓝皮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115.
[5]王敏丽,杨立军,侯丽娟.等.136例烧伤患者应用浸浴疗法护理体会.中国医药指南,2009,7(11):256-257.
[6]方方.烧伤浸浴治疗的护理.实用临床医学,2006,7(1):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