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怀柔区怀北镇人民政府 王越友
经过近几年的建设发展,怀北镇的农业公园已初具规模,已成为集产业园、观光园、生态园和科技园“四园”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公园,实现了一产、三产的互动发展。
怀北镇位于北京市怀柔城区东北部,距城区10公里,镇域总面积105平方公里,其中山地占78.3%,平原占21.7%。境内沙通铁路和111国道穿镇而过,交通十分便利。目前,全镇有10个行政村,1.03万人;有自然景区10个,其中4A级景区4个;2009年已建成民俗旅游专业村5个,民俗户502户,其中市级旅游专业村4个,市级民俗户292家,全年共接待游人62.4万人次。工农业总产值实现5.6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14193元,其中农业总产值1.18亿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20.9%。
“十一五”期间,怀北镇党委、政府在经济发展工作中,依托本镇的资源优势,树立都市农业的发展理念,打“红梨名片”,塑“红梨品牌”,建“红梨公园”,突出抓好红梨产业发展,以红梨产业园区建设为突破点,带动镇域旅游经济的发展。在建设管理机制上采取保持家庭承包的经营体制,农民自愿整合土地资源,政府制定果树前期无收益补偿政策和前三年政府代管机制,统一规划建园,汇集项目资金进行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和环境建设,农民既是园区的建设者、管理者,又是直接受益者。2006年,投资500余万元对河防口村3500亩的散生红肖梨果园进行改造,通过整治环境,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对果树进行“文化包装”,佩戴“果树身份证”,建成了第一个规模化的“红梨”产业园区。2007~2009年,镇政府投资3600万元,引进国内外优良红梨品种46个,硬化园区路面3.6万平方米,修建围栏2.5万延米,绿化美化环境2.1万平方米,安装太阳能路灯204盏,修建环保厕所、木屋、竹门楼、凉亭等服务设施,先后完成了占地2000余亩的神龙峪红梨产业园和青龙山红梨产业园;2010年,政府又投资1100余万元,对镇域内的111国道两侧的环境进行整治和新峰村的400亩杂果园进行改造,完成怀柔城北农业观光大道和新峰村的红利产业园建设。截至2010年,全镇已建成6个以红梨为主的农业公园,全镇规模化农业公园总面积达到7000亩,占全镇果树总面积的46.7%。通过农业园区建设和农产品市场开发,2009年全镇的红肖梨销售供不应求,销售价格比2006年翻了一番,“红梨农业公园”每年接待游人超过2万人,为农民直接增收300多万元。
即成的果品产业基础优势。怀北镇是怀柔区的鲜果主要产区乡镇之一,目前全镇拥有果品种植面积1.5万亩,果品年产量6100万公斤,其中红肖梨、热唐梨在怀北镇已有500多年的栽培历史,种植面积占一半以上,是怀柔区的农业特色产业之一,并已发展成为怀北镇的四大农业主导产业之一。
旅游产业的带动优势。目前,镇域内已建有自然景区10个,其中4A级景区4个;12家宾馆饭店,其中星级以上宾馆5家。全镇拥有市级民俗旅游专业村5个,民俗接待户502户。2009年,全镇民俗旅游共计接待人次达62.4万人,民俗旅游总收入3800万元。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对第一产业形成很强的带动作用。
区位条件的便利优势。镇中心距北京城区仅60公里,距怀柔城区仅10公里,走京承高速公路自架乘车时间不足40分钟。镇内拥有111国道和沙通铁路经过,镇内建有11公里的环镇路,111国道一期的拓宽改造已竣工通车,交通条件十分便捷。
镇内非农业人口的消费拉动优势。2006年,国家级重点项目中科院研究生院已经正式落户怀北镇,2010年已开工建设。建成后,将使怀北镇的常住人口比现在翻一番,将带动怀北镇人流、物流和资金流的发展,同时也将拉动怀北镇旅游观光农业的发展。
扩大园区种植规模。怀北镇农民栽培果树历史悠久,形成了以红肖梨为主栽品种的果品生产,果品是多数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但是,随着果品采摘业的发展,怀北镇表现出果品品种少、产量偏低、品质参差不齐、果农经营分散等问题。2007年,经过政府多次研究和论证,引进红太阳、红茄梨、早红考密斯、红克拉普斯、罗赛红、佛见喜等优质红梨品种46个,建成占地约1000亩的神龙峪红梨产业园区。2008年,又引进苹果、樱桃等11个鲜果优良采摘品种,扩大农业园区规模900亩,使园区规模达到1900亩,种植村由一个村增加到4个村,种植户增加300多户。
完善园区综合服务配套设施。在引进优良果树品种,扩大园区规模的同时,镇政府多方筹措资金加大园区内的基础设施和服务配套设施建设。主要建设内容包括:节水灌溉设施,园区道路、停车场,供游人休憩的木屋、石桌、石椅、秋千、环保厕所及园区内的引导牌等。
优化园区环境。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园区的木围栏、长城垛、森林公园、环镇路沿线的绿化和太阳能灯等工程。为保持园区优美的环境,并成立了村级保洁员和镇级绿化管护队伍。
强化农业品牌建设。为提高怀北“中国红梨之乡”的知名度、美誉度,打造“中国红梨之乡”农业品牌,推动都市农业和民俗业发展,实现以一产促三产,以三产带一产的产业互动发展。2008~2009年,连续两年举办了以《打造红梨之乡建设旅游强镇》为主题的怀北镇红梨采摘节。采摘节期间举办了“怀北红梨树王”寻访、红梨科技示范户评选和2008年怀北红肖梨果王评选活动,同时还举办了以“欢聚怀北,共赏金秋,采摘游园”为主题的摄影征文比赛活动,让游客领略怀北美丽金秋风情的同时,展示游客摄影和写作的才能,让游客了解怀北,让游客宣传怀北的红梨产业。通过举办以上宣传活动,扩大了怀北红梨对外的知名度。
树立新理念。按照现代都市农业的发展理念,在开发农业生产功能的基础上,突出农业的社会服务功能和生态功能,建设农业公园,实现一产与旅游业的有机结合,实现农产品向旅游产品的直接转化,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
培育新产业。在发展红肖梨传统特色产业的基础上,利用红肖梨的“红梨”特点,引进国内外46个优良“红梨”品种,发展红梨种植,延长果品采摘时间,计划利用5~10年时间建成国内品种最多、面积最大的红梨产业基地,打造出怀北镇“中国红梨之乡”这个农业品牌。
建设新设施。我们在抓好红梨品种引进和扩大红梨种植规模的基础上,十一五期间完成了6000亩农业园区的节水灌溉,硬化园区路面4.6万平方米,建环保型厕所2座,统一建设装饰型木屋和看果简易房屋17个,园区门楼、门区5个,修建园区木围栏3.5万延米,供游人休息、参观的石桌、石登、凉亭和农业展厅20余处,新建和改造广告宣传牌132块。在完善园区内生产设施的基础上,按照农业公园的建设理念,进一步增加了园区内的生活服务设施和文化娱乐设施。
打造新环境。优美的环境能够吸引更多的游人,同时也带来了经济效益。按照“绿、亮、美”的建设标准,在园区内的环镇路两侧安装了太阳能灯204盏,栽植花草树木30余万株,绿化面积2.1万平方米,利用原有的生态防护林建成了两个村级森林健身公园和一个森林生态公园,初步实现了农业园区公园化的建设目标。
制定果树前期无收益补偿政策,统一规划建园。我国现行的以家庭承包为基础的农村经济体制,一方面充分调动起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农民可以根据市场需求自由发展种植,但另一方面,以家庭承包为主的生产经营形势不利于农业统一规划发展,难以形成特色产业的规模化发展。为打破以户为单位的土地分散种植的状况,我们在建设农业产业园区的工程中,镇政府制定出果树前期无收益补偿政策,更新改造的老果园前三年每亩果园补贴300元,与村签订农业园区建设协议,在不打乱原有的家庭承包的土地界限情况下,将一家一户分散种植的、杂乱无章的杂果园集中起来,实行统一规划发展,实现红梨产业的科学种植、科学管理,实现农业产业园区化建设和规模化发展。
经过近几年的建设发展,怀北镇的农业公园已初具规模,已成为集产业园、观光园、生态园和科技园“四园”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公园,实现了一产、三产的互动发展,五年累计为果农增收3000余万元,累计接待观光游客近10万人。
政策集成解决建园资金。在怀北镇的农业公园建设过程中,将北京市农委、水务局、新农村建设和环境建设等各项资金相结合,汇集相关政策资金,高效、高质量的完成了老树沟、神龙峪红梨产业园的一期和二期工程建设。这主要包括将水利资金和环境建设资金应用到产业园和园区周边的环境建设中,修建节水灌溉工程和环境整治工程,实现了红梨产业园的科学管理和现代化农业,保障了产业园的安全用水。在产业园内环镇路两侧安装太阳能路灯204盏,将新农村建设的资金应用到产业园的建设,实现了产业园区的“亮化”工程。利用中央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资金,完成了园区内的部分基础设施配套工程。
实行政府代管完成农业公园的前期管护。神龙峪红梨园区在建设中,政府在制定土地无收益补偿的同时,政府实行三年代管,果树进入收益期后返还于农,从而解决了园区建设过程中的园区管理和新栽植果树的管理问题。
成立农民专业经济组织,解决公园移交后的管理问题。以家庭承包为基础的农村经济体制,由于对土地的经营管理过于分散,不利于现代都市农业的发展,很难完成规模化的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政府投资采取租赁土地的方式进行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土地租赁到期后还要返还于民。政府投资建设农业产业园区,农民得到了实惠,是最大的受益者。但这种投资建设形式,建设者与受益者相分离,缺乏园区内公共设施的管理维护资金,同公司或个人投资建园相比,缺乏长效的管理机制,很难保持今后园区的标准化的生产管理,不能使政府投资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
为解决政府投资建设农业产业园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园区的长效管理机制,怀北镇在抓好园区建设的同时考虑长远,在三个果树种植中心村以本村果农为主分别成立了三个红梨产销专业合作社,让合作社参与红梨园的建设,培育壮大与产业发展相匹配的农民专业经济组织,使合作社成为今后园区管理和为果农服务的组织主体。
经过近几年的建设发展,怀北镇的农业公园已初具规模,已成为集产业园、观光园、生态园和科技园“四园”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公园,实现了一产、三产的互动发展,五年累计为果农增收3000余万元,累计接待观光游客近10万人。按照今后怀北镇红梨产业发展规划,“十二五”期间,在抓好已建农业公园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农业公园建设规模,同时抓好果农的生产技术培训和优质果品栽培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发展果粮、果花、果菌、果禽等林下经济,提高红梨果品质量和单位面积上的经济效益。
“十二五”末期,争取使怀北镇农业全部实现公园化发展,为怀北镇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产业支撑,并提供一个优美的大环境。红梨产业规模达到万亩以上,年产量将达到1000万公斤,年产值实现5000万元;另外,通过农业公园,每年可增加观光采摘游客4万人以上,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实现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