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化定价发股该叫停

2010-08-26 05:10皮海洲
市场瞭望·投资者 2010年1期
关键词:圈钱承销商高价

皮海洲

2009年12月16日是创业板第2批8家公司股票公开发行的日子。由于创业板首批28家公司股票上市后的“杰出表现”,创业板完全成了中国股市的“投机板”,成了投机者的天堂。在此“重大利好”的刺激下,第2批8家公司股票发行的市盈率再攀高峰,平均发行市盈率由首批的56.7倍提高到了83.59倍。其中。金龙机电的发行市盈率达到126.67倍,阳普医疗的发行市盈率达到108.7倍。新股发行市盈率超过百倍,中国股市已毫无理性可言,新股发行完全沦为发行人圈钱的工具。

这就是“市场化定价发股”制度结出的恶果。2009年5~6月,证监会对新股发行制度进行了改革。本来,对新股发行制度进行改革是投资者所期盼的,但证监会这次的改革置中国股市发展的实情于不顾,超越中国股市发展的历史阶段,强推新股市场化定价发行机制。从而使得新股市场化发行变成了高价发行的代名词,新股发行市盈率从IPO重启时的30多倍一路上升到了金龙机电126.67倍。

“没有最高,只要更高”,成了市场化定价发股背景下新股发行市盈率走向的最好写照。新股成了中国股市最大的泡沫,新股发行成了中国股市泡沫的生产工厂。它在让发行人最大化圈钱的同时,也把巨大的投资风险推向了二级市场,严重危害二级市场投资者的利益,危及中国股市的健康发展。因此,这种不合理的“市场化定价发股”制度应该尽快叫停。

为什么在境外成熟股市里普遍采用的“市场化定价发股”制度在中国股市里却成了发行人圈钱的工具呢?这其实是一种必然。

首先,这是由不合理的股本结构决定的。虽然现在的新股发行名义上是全流通,但实际上与股权分置时并没有什么不同。上市公司的股本结构仍然还是有着70%以上的大小非,以及20%左右的首发流通股。首发流通股比例偏低,人为缩小了流通股的供应,发行价与上市价自然就会因此而抬高。

其次,新股询价制度的不合理。目前新股发行价格的确定。首先是要经过机构询价。但这方面存在的问题很明显。一方面,机构投资者的询价水平有限,根本就没有相应的定价能力,而且由于询价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所以机构询价不排除乱报价的可能。另一方面,在发行人与保荐机构的公关下,询价机构很容易报出人情价来。此外,根据询价中的所谓“诚信原则”,报价低于最后确定的发行价格者,将不能参与网下的配售,询价机构为了获得网下的配售份额,因此只能报高价。

其三,发行人与保荐机构(或承销商)为了各自的利益,也会进一步抬高发行价格。而作为保荐机构(或承销商)来说,它的利益与发行人的利益是一致的。发行人融资越多,保荐机构(或承销商)所得到的保荐费用或承销费用也就越多。以至一些保荐机构(或承销商)不顾职业道德,一心一意地帮助发行人多圈钱。

如此一来,发行人与保荐机构(或承销商)狼狈为奸,保荐机构不仅通过研究报告来大肆抬高发行人的投资价值,同时也抛出明显高估的询价参考区间。更重要的是,在机构询价的基础上,发行人还可以与联席保荐人(主承销商)一起根据初步询价结果,再来综合考虑发行人基本面、所处行业、可比公司估值水平及市场环境等因素来确定最终的发行价格。如此一来,最后确定的发行价格自然是向询价的上限靠拢。甚至比机构询价结果还要高。

其四,中国股市的投机性也使得新股高价发行并不缺少土壤。新股发行价再高,投资者也敢买进,只要能在新股上市时以更高的价格卖出去就行。实际上,中国股市不论是新股发行还是新股上市,投资者其实都是在博傻。而正是这种博傻,成全了新股的高价发行。只要发行人敢出高价,股市里的傻子们一样都敢抢着跟进买入,中国股市在投机市的路上越走越远。

猜你喜欢
圈钱承销商高价
高价收青麦作饲料?坚决禁止毁麦!
宝莱特:业绩一朝爆发之际大肆“圈钱”
IPO后股票价格风险研究
借混改之名行“圈钱”之实 五粮液定增有损中小投资者利益
买椟还珠
金融与垃圾的纠葛:光大国际“圈钱”术
论路演在股票发行中的重要性
“高价”苹果让印度人“爱不起”
分析师的利益冲突对评级的影响
上海绿新开启“圈钱”模式 定增高溢价收购劣质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