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考作文答《中学生》记者问

2010-08-25 07:56:56陈天敏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
中学生 2010年11期
关键词:高考作文议论文文体

● 文/陈天敏(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

关于高考作文答《中学生》记者问

● 文/陈天敏(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

名师简介

陈天敏,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语文特级教师,语文教研组长,北京市西城区语文学科带头人。一直致力于教材教法改革,是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高中语文教材、教参的总体设计、编写和审定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北京地区高考命题、阅卷领导小组的核心人物。

问:高考作文命题的现状与发展如何?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表达与交流中要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因此,作文命题显得十分重要,它能否使学生“自由地”“有个性地”表达呢?几十年来,国家以及各地考试部门一直在探索既有良好的选拔功能,又能充分发挥考生能力的作文命题。尽管还不能尽如人意,但确实是在往这个方向努力。综观当今作文命题现状(以2009年18份作文命题为例),大体有三种形式:

第一种是标题类命题。大约有一半省区这样命题,其特点是——或命题只有一个标题,没有其他范围的限制;或给一些材料,但必须按照既定的标题写作。这类命题限制较少,内容可选的范围宽泛,写作角度较多。所写内容只要在标题所限的范围内,都是符合题意的。如果没有文体的限制,那么可选择的文体也是十分宽泛的。如湖南卷的“踮起脚尖”、四川卷的“熟悉”、福建卷的“这也是一种______ ”(半命题)、湖北卷的“站在______的门口”(半标题)、北京卷的“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等。

第二种是材料类命题。大约也有一半省区这样命题。这类命题有两类方式——一类是以所给材料作为写作的依据,要求对材料直接加以评述,不能脱离材料内容作文。例如辽宁卷要求根据明星代言的材料发表看法,江西卷要求根据兽首拍卖材料发表看法等。另一类所给的材料属于寄寓性质,所以必须先概括材料的寓意,然后根据这个寓意来构思作文,不能脱离材料的内容和含意作文。例如全国卷Ⅰ要求根据兔子学游泳材料,引申出某种道理加以评论;全国卷Ⅱ要求从道尔顿发现色盲、安藤发明方便面、美国农民发现煤油去污三个材料引出观点加以分析。还有些材料可以兼有上面两种功能,既可以直接发表对材料的看法,也可以先加以引申,然后再阐发其思想。如海南宁夏题所给的两个材料。

第三种是话题类命题。它的基本标志是“三自”: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写作要求比较宽泛,只要在话题的范围内都算是符合题意的。近几年,只有个别省市还在沿用这类命题方式。如天津卷以“我说90后”为话题,要求写一篇文章。

了解作文命题方式,有利于作文备考。标题类与话题类作文最好写,它要求的范围最宽泛,较容易寻找合适的角度。材料类作文较难写,尤其是带有寄寓性的材料,必须首先弄清楚材料的寓意,才能构思立意成文;否则可能造成审题不准、偏离题意的失误。这是需要特别关注和训练的。

问:写好高考作文最重要的是什么?

最重要的当然是审题。高考的性质决定,考试作文不允许文思如脱缰的野马,任意驰骋。高考作文要鼓励学生“自由地”、“有个性地、“有创意地”表达,但它是有“限制”前提的,要求在一定限制条件下作文。有什么限制呢?主要是内容限制和文体限制。

内容限制是指写作范围。因此,审题第一步要弄清范围,搞清楚可以写什么,不可以写什么。这是在拿到文题后首先应该明确的问题。例如“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2009年北京题)这个作文题里的“我”是作文的第一层限制,也是最重要的限制,“我”既有限制又有开放,可以是实在的“我”(作者),也可以是虚拟的“我”,既可以写“小我”,也可以写“大我”(如“我们”“集体”“民族”“国家”)。“翅膀”原意是用以飞翔的工具,鸟类借助翅膀飞达目的地,人借助“翅膀”到达自己想去的地方。翅膀在这里是个比喻说法,是喻体;要找到它的本体,写出翅膀的内涵和特征。“隐形”则告诉我们,这个翅膀不是实物,是看不见的,但它能帮助人达到目的。

什么是“隐形的翅膀”?那种为“我”发现、为“我”发展、为“我”得到提升、为“我”实现超越、能给“我”益处的都可视为翅膀,比如勤奋、毅力、刻苦、诚信、拼搏、团结、理想、信念、亲情、责任、坚强、勇气、追求、文学、艺术……都可以成为“翅膀”,弄清楚范围,就可以开始构思作文了。例如:

我想成为一名学者,我缺乏天生的聪明才智,但我有“勤奋”这一“翅膀”。经过一年又一年的勤奋努力,我一定会登上学术的顶峰。

我想成为一名乐手,我缺乏天生的乐感,但我有“毅力”这一翅膀。在最枯燥的练习曲中打磨青春,终究会让我的小提琴声响遍世界。

我想成为一名舞者,我缺乏天生的资质,但我有“刻苦”这一翅膀。在日复一日的训练中,我将自己的身影留在永远的舞台上。

我想成为一名商者,我没有万贯家财,但我有“诚信”这一翅膀。在“诚信”的感召下,我将财富聚沙成塔,事业蒸蒸日上。

……

但是,有一名考生这样写:

陶渊明有一双绿色的翅膀,所以他能飞入田园,享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安闲舒适;李白有一双蓝色的翅膀,所以他能飞向海角天涯,四海为家,抒发“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情怀;猫王有一双黑色的翅膀,所以他能飞出荆棘,克服困难,高唱“幸福终将到来”……

这就完全弄错了写作范围。

审题第二步要确定文体。《考试大纲》规定:考生要“会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和常见体裁的文章”。因此,高考作文命题无论是限制文体还是不限制文体的做法,都是符合《考试大纲》的要求的。高考需要的最基本能力就是会使用记叙文、议论文和说明文的能力。除此之外,每一位考生还可以根据自身的不同爱好和习惯,多练习一些自己擅长的常见文体,以备考试之需。

高考命题对文体要求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文体不限”或“除诗歌以外文体不限”,属于基本没有文体限制类。在这种前提下,选择怎样的文体?需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题目对文体的潜要求;二是考生本人对文体运用的熟练程度。一般来说,话题作文对文体的限制较少,例如2007年广东的以“传递”为话题、浙江的以“行走在消逝中”为话题等,用什么文体似乎都可以。有些命题则可能会排斥某种文体,例如2007年辽宁作文题“我能”和安徽题“提篮春光看妈妈”,要写成纯粹的议论文似乎有些困难。

另一种是对文体限制较严,如只能写议论文或记叙文等。个别省区曾有过这样的命题,在此前提下,考生只能按照题目限定的文体要求去做了。

责编/刘加民

猜你喜欢
高考作文议论文文体
议论文阅读专练
高考作文的得分点
轻松掌握“冷门”文体
Get两种论证法,一举拿下议论文
学生天地(2020年28期)2020-06-01 02:19:04
高考作文如何用“词”
简谈“议论文”写作
文从字顺,紧扣文体
学生天地(2019年36期)2019-08-25 08:59:44
高考作文两关注
你眼里的2016高考作文是怎样的?
金色年华(2016年12期)2016-12-01 04:34:09
若干教研文体与其相关对象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