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台湾) 方 绮
只有岁月才能读懂
● 文/(台湾) 方 绮
“阿嬷(编者注:奶奶)走了。”深夜里,阿爸来电,声音哽咽。
连夜搭车南下,车窗外一片漆黑。黑暗中,那张布满风霜、历经沧桑的面庞竟清晰地浮现在我眼前,直到眼角渗出泪水,才逐渐模糊……(虚写阿嬷的面容,点示“我”的悲情,导入回忆。)
出生在上世纪60年代台湾的僻远乡村,痛苦必定与贫穷紧紧缠结在一起,像一张蛛网,盘踞住一个家庭,从这个角落扩延到那个角落。(运用比喻,写一家子被贫穷缠绕、备受煎熬的情状。)
身染痨病的阿爸整日躺在阴暗的小屋,不时发出阵阵剧咳声。受不了贫病拖累的阿母,终于狠心丢下病弱老小,远离家门。一家的重担,全落在瘦小的阿嬷肩上。(阿母离家、阿嬷持家,多么强烈的对比!)
每天,天色微亮,阿嬷就推着一辆破旧的婴儿车出门,巡街扫巷捡拾一些可以卖钱的破铜烂铁。(一点婴儿车。)
这是我的童年记忆,记忆中蕴藏着童年时期对贫穷的自卑与憎恶。(揭示“我”的独特心理。)
从小,我就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一个不能赚钱的阿爸,一个捡拾破烂的阿嬷,这样的家庭组合让我感到卑微,我总觉得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来。
初中时代,是我自尊心作祟最强烈的时期。我几乎得了自闭症,从不与同学往来,怕同学了解我的状况,知道我的家人。尤其是阿嬷,她的谋生方式简直令我羞耻。(为下文正面写“我”对阿嬷的态度巧伏一笔。)
平时,最怕与捡破烂的阿嬷在街头巷尾不期而遇,她那蓬松的乱发、满脸的尘垢,乍看之下像是疯妇一般(从外形上写阿嬷,“我”不友好的情感蕴含其中)。有一次,我与阿嬷在街上偶遇,她亲切的召唤,引起路人对我行注目礼。当下,我觉得难堪极了,红热的脸,像被一块烧红的铁烙印上,灼痛不堪。从此,老远见到阿嬷的身影,我便闪到了另一条巷道(“闪”字形象地写出了“我”此时慌乱、紧张、自卑的心理),生怕面对阿嬷温暖的眼神(“温暖”修饰阿嬷的眼神,从细微处写她的善良与仁爱,借以反衬“我”内心的不健康)。大庭广众之下,阿嬷的脸,成了我的梦魔,仿佛是恶魔的狰狞面貌,令我厌恶、害怕。
一次,老师要到家里做家庭访问。我心中紧张极了,怕长期以来建构的帷幕(隐瞒了阿嬷拾破烂持家的情况)一下子被揭露了。当天,我约好老师来访的时间,刻意支开阿嬷。偏偏,就在老师访谈结束准备离去之际,阿嬷突然推着婴儿车出现在门口,车上一大堆废纸、铁罐。(二点婴儿车。)
“你是……喔!老师喔,我是她阿嬷啦,进来屋内坐啦!”阿嬷热情地招呼老师,一旁的同学却露出诧异的表情:“原来她就是你阿嬷呀!”仿佛沉积已久的谜底,终于揭晓。那眼神,是惊讶,是嘲弄,是……顿时,我觉得受到极大的羞辱和伤害。(点示“我”内心的激怒。)
送走老师后,我冲进小院,将阿嬷的婴儿车翻倒在地(三点婴儿车),愤怒地将滚落地面的铁罐踢得铿锵乱响。我疯狂咆哮着:“为什么你是拾破烂的?为什么你要这个时候回来?为什么你要让我在同学面前丢脸……”(借助动作、语言、神态描写,写出了“我”的无知、粗鲁、荒唐。)
当下,阿嬷愣住了,眼睛眨了眨,随即蹲下身去捡拾散落一地的废纸、瓶罐。阿嬷的泪,一滴一滴落在尘土上。(难言的委屈、伤心,借助细节得以凸显。)
初中毕业后,我离家住校,靠着半工半读完成高中、大学学业。那段日子,我亲身体会到经济窘迫时的难耐,终于理解了阿嬷对金钱的迫切与拾荒的无奈心情。
大学毕业,有了稳定的工作,经济获得改善,我总是将大部分的薪水寄回家,希望阿嬷不必再为生活奔波,不止一次劝阿嬷不要再去捡破烂。阿嬷却说:“有什么不好?当成运动,老人需要活动筋骨,才不会生病。”(阿嬷深悟劳动的意义,多么可贵。)
起初,我实在不能理解阿嬷的固执。直到有一次,我与阿嬷上街,阿嬷看见一个铝罐,本能地弯下腰去,却被我用力拉住。我看到阿嬷的眼神从原先乍喜的光彩转为暗淡(逼真地写出了阿嬷心理的微妙变化),我终于明白一件事:“拾荒”已成为阿嬷生活的一种惯性,即使经济无虞,在她的深层意识中也潜藏着一份莫名的执著,是一种苦乐交杂的情怀(议论精辟有力)。理解了阿嬷的心境,我不再坚持要求阿嬷改变什么。
去年,我带着男友回南部老家,在车站巧遇阿嬷。
“阿嬷!”我高声喊她。阿嬷回头,沧桑的脸庞露出欣喜,她佝偻的身子依附着那辆婴儿车(四点婴儿车),两者之间,仿佛是难以分割的宿命。(人与车,在苦难的年月相依相伴,似乎有与生俱来、难以割舍的情缘。)
当她看到我身旁的男友时,笑容突然僵住了,神色紧张,结结巴巴地说:“我……我不是她阿嬷啦!”(让人心酸的表情,让人垂泪的对话。)
望着阿嬷慌张的神情,我的眼眶立刻充盈了泪水(真情的自然流露)。童年的记忆像一把利刃,同时戳向阿嬷和我的心房(比喻生动。童年生活对一老一少的伤害,似乎刻骨铭心)。我上前搂住她的肩(“搂”字写出了“我”对阿嬷的亲昵),亲热地对她说:“你不是我阿嬷,是谁的阿嬷?”阿嬷看着我,又看了男友一眼,她笑了,笑中闪烁着泪光。(祖孙亲情的交融)。
夕阳的余晖映照着阿嬷银灰的乱发和布满皱纹的脸,黑黝的脸庞映出油亮的光彩(以景衬人)。阿嬷笑了,露出没有门牙的牙龈。那灿烂的笑容真美,恰如绚丽的晚霞。
那是一张动人的脸,一张坚持、固执、不向环境低头认输的脸,一张刻着艰辛岁月却无怨无悔的脸。(点示意蕴。)
——摘自《中学生阅读》
赏
《只有岁月才能读懂》是一篇亲情荡漾的美文。
瘦小的阿嬷,面对阿爸患病、阿母离家的苦难家境,咬牙撑起了这个风雨飘摇的家。在艰难的岁月里,阿嬷要养家糊口,婴儿车便派上了用场;婴儿车也见证了阿嬷经历的人生苦难以及她付出的爱。而少年时代不谙世事的“我”全然不理解阿嬷,反而嫌弃她,甚至粗暴地伤害她。经过岁月的淘洗,“我”才理解了阿嬷的良苦用心,感情上才与她渐渐亲近。经受严寒考验的树木更结实,经过思想碰撞的祖孙亲情更厚重。而孱弱不堪、形单影只的阿嬷在历经风雨后,形象更加高大、可敬。
文章刻画阿嬷的形象,倾诉祖孙之爱,通过矛盾冲突,借助细节描写,收到了情真意切、拨动心弦的效果,值得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