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孕妇血清铁蛋白测定结果观察

2010-08-24 07:44李燕斌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10年5期
关键词:含铁铁蛋白缺铁性

李燕斌,董 剑,林 香

(解放军第一七五医院暨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检验科,福建 漳州 363000)

贫血是妊娠期常见的并发症,而妊娠期缺铁性贫血又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约占妊娠期贫血患者的60~70%。血清铁蛋白已作为衡量体内铁储备情况的一项有效指标,为了解漳州市妇女妊娠期间铁储备情况,本文对150例妊娠妇女的血清铁蛋白、平均红细胞体积 (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进行检测,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研究组150例,均为来我院产科接受产前检查的孕妇,年龄20~35岁,其中贫血孕妇组60例,Hb<110g/L,正常孕妇组 90 例 Hb≥110g/L,两组均无心、肝、肾、血液以及其它相关疾病。

1.2 正常对照组60例,均系健康体检者中非孕妇女,年龄 20~35 岁,Hb≥110g/L,无心、肝、肾、血液以及其它相关疾病。

1.3 标本采集 空腹采集受检者静脉血4ml,2ml用EDTA-K2抗凝作血常规分析,其余2ml分离血清用于检测铁蛋白(SF)。

1.4 仪器及试剂 铁蛋白检测方法为化学发光法,仪器为美国雅培AXYSM,试剂为该公司配套试剂。血常规分析,采用迈瑞BC-5500全自动五分类血球仪,主要检测参数为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和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

1.5 数据处理 检测结果以x±s表示,两组间比较用t检验分析结果

2 结果

2.1 各组SF检测结果比较见表1。SF对照组与其它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2.2 三组妇女红细胞指数的比较,见表2。

孕妇贫血组与其它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对照组与正常孕妇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

表1 各组SF检测结果(x±s)

表2 各组红细胞指数的检测结果

3 讨论

铁蛋白是人体内除血红蛋白以外第二含铁量最丰富的蛋白质,主要分布在肝、脾、骨髓等处,含铁量20%,是一种胶体状含铁蛋白质,分子量45万,是最能反映机体储存铁的检测指标,是诊断缺铁的最敏感和最准确的指标[1]。正常妊娠期需铁量随孕期增长而迅速增加,一般妊娠早期需铁量与非妊娠期相近,即每日需1mg,而中期每日需2mg,晚期每日需3mg或更多[2]。一般食物中所含铁质不多,并且仅有10~20%被消化道所吸收,虽然铁的需要量增加时对铁的吸收量也增多,但距离实际需要量尚有一定的距离[3]。缺铁时,孕妇将动用储存铁进行补充,致使储存铁下降,当储存铁耗竭后,将逐渐出现缺铁性贫血,所以妊娠中、晚期极易发生缺铁性贫血[4]。由于机体铁储备的存在,当孕妇处于轻、中度缺铁状态时,一般临床贫血检测指标在正常范围内,而反映铁储备的SF已可出现明显下降。

本文结果显示,临床研究组的SF水平比正常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孕妇体内铁储存量不足。正常孕妇组的 MCV、MCH、MCHC、RDW与孕妇贫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实验中正常孕妇组的红细胞各项参数与健康育龄妇女无显著差异,但SF水平却(上接第499页)低于健康育龄妇女,此为隐性缺铁期,应及时补充铁剂,预防缺铁性贫血发生。

SF用于诊断孕妇缺铁性贫血是一个非常敏感指标,尤其是在各项细胞参数都正常的情况下,通过定期检测孕妇血清SF水平观察其外周血铁的储备,了解胎儿摄取铁的情况,可指导孕妇适当补充含铁丰富的饮食或补充铁剂,预防孕期缺铁性贫血的发生,以确保孕妇的健康及胎儿的正常发育。

[1]王鸿利,周新,洪秀华.现代实验诊断学[M].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169-170:626-627.

[2]刘洛芳.妊娠合缺铁性贫血[J].实用妇产科杂志,1987,3:214-215

[3]Cook JD.Iron-deficiency anaemia[J].Baillieres Clin Haematol,1994,7;787-788.

[4]李待兰,武淑英,王凯英,等.妊娠期贫血原因分析及贫血时对母婴的影响[J].临床血液学杂志,1994,7(2):54-57.

猜你喜欢
含铁铁蛋白缺铁性
铁蛋白:疫苗设计新平台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含铁尘泥中的As、Sb
高含铁大比重土质对泥浆配比的影响
基于NAIRS和PCA-SVM算法快速鉴别4种含铁矿物药
菠菜含铁
严鲁萍教授治疗老年缺铁性贫血的经验
仔猪缺铁性贫血的综合防治
新型天然纳米载体——豆科植物铁蛋白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羊乳中的乳铁蛋白
新生仔猪缺铁性贫血的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