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晋生
(山西省阳泉路桥分公司,山西 阳泉 045000)
祁临高速公路是国道主干线二连浩特至河口在山西境内的一段,是山西省大运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晋煤外运的重要通道之一。其中祁县—介休段、洪洞—临汾段共94 km,为平原微丘区;介休—洪洞段82 km,为山岭重丘区。祁临高速公路地处黄土高原,三晋腹地,沟壑纵横,穿山越岭。特别是灵石—霍州段35 km,地处晋中裂陷、霍山大断裂的地质构造交汇区,路线穿越鸡爪地形,形成了桥隧相连的线形奇观。2006年计重收费后,爬坡车道出现了车辙病害,2008—2009年省道介霍一级路改造,大量重车涌向祁临高速公路,致使祁县—临汾方向连续上坡路段的爬坡车道车辙更加严重,个别段落行车道也出现了车辙。尤其是介休—灵石 K882+900~K894+400段 11.5 km,霍州K936+500~K964+000段27.5 km,爬坡车道车辙严重,深度较大。
为了彻底有效地处治车辙病害,保证高速公路的正常通行,2009年9月20日,祁临公司邀请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路面专家在介休养护工区召开路面车辙处治方案讨论会,并现场调查,分析成因,同时结合施工条件、气候情况、工期要求以及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课题“高等级公路大纵坡路段沥青路面结构与材料研究”的研究成果,提出针对性处治方案,在K945+300~K945+600、K945+600~K946+100爬坡车道铺筑800 m试验段。
试验路分3种技术方案试铺:
第一方案:在车辙较为严重的路段,将沥青面层15 cm全部铣刨,洒透层油,做封层后,加铺5 cm改性AC-16+10 cm改性ATB-25,改性剂为PR,掺量为混合料的0.5%。
第二方案:根据现场钻芯取样情况,下面层无变形,将沥青上中面层9 cm铣刨,洒黏层油,加铺4 cm改性AC-16+5 cm改性AC-20,改性剂采用PR添加剂,上面层PR掺量为混合料的0.6%;中面层PR掺量为混合料的0.5%。
第三方案:根据现场钻芯取样情况,中下面层无变形,将沥青上面层5 cm铣刨,洒黏层油,加铺5 cm改性AC-16沥青砼,PR掺量为混合料的0.6%。层间洒铺改性乳化沥青黏层油,若两层连续施工(上、下两层施工间隔短),可不洒黏层油。
表1 爬坡车道车辙病害处治方案
依 据 现 场 对 K945+300~K945+600、K945+600~K946+900、K945+900~K946+100共800 m3种技术方案进行试铺。以100 m为计算长度进行计算,车道宽度为3.75 m,计算结果见表2、3、4。
表2 长大纵坡材料用量及增加费用表
表3 长大纵坡材料用量及增加费用表
表4 长大纵坡材料用量及增加费用表
经测算,铣刨15 cm加铺结构的试验段每千米增加费用14.49万元;铣刨9 cm加铺结构的试验段每千米增加费用9.45万元;铣刨5 cm加铺结构的试验段每千米增加费用5.8万元。但采用该项技术后,延长了公路的使用寿命,如果按延长5年使用寿命计算,不采用该技术的路段,1~2年就会出现大于5 cm的车辙,5年内若进行两次路面维修(铣刨车辙变形部分,加铺沥青混合料至路面标高),每千米需花费54万元,采用该项技术后,每千米至少节约25.78万元。同时减少了维修沥青路面时有害气体的排放,减少了由于路面维修带来的交通堵塞,延长了养护与维修周期,将创造极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1]李杰,于宏飞;改性沥青改性剂的选择和剂量的确定[J];山西交通科技;2004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