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欧中世纪城市与汉唐城市建设比较研究

2010-08-22 12:31邓星月
山西建筑 2010年19期
关键词:汉唐西欧中世纪

邓星月

0 引言

西欧中世纪和我国汉唐时期在时间上属于同一时期,而且同处于封建社会背景下,无论经济基础还是发展水平都基本一致,因此本文选取这两个时期的城市建设进行比较。本文通过对西欧中世纪城市与汉唐城市建设进行探索性比较研究,将城市规划置于更加广大的时空之中,必然能够清晰地理解和把握西欧中世纪和汉唐城市建设发展的特点及历史得失,对当代城市规划的理论研究、实践探索以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城市规划理论体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1 西欧中世纪城市与汉唐城市建设比较

1.1 城市发展过程比较

西欧与我国早期城市均产生于奴隶制社会,西欧从奴隶制下的古罗马到中世纪的封建社会,前后之间虽有传承和影响,但在奴隶主、日耳曼人、教会、壮大的商人和手工业者等多方力量角逐及相互作用下,每个时期的城市均呈现出各自的特点,甚至是建立在对前一个时期否定的基础上,因此,其进化阶段较为明显,如从君权化、军事化、世俗化的古罗马城市到教会城市再到城市共和国等。

相反,由于农耕文化、儒家思想及皇权至上、礼制、等级制度等在我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影响,我国汉唐时期城市数量虽有较大增长,但城市格局一直没有发生本质变化,无论汉朝时的长安、洛阳,还是唐朝时的长安、洛阳,基本恪守着《周礼◦考工记》的规制。这一时期我国虽然出现了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但封建社会严格的等级制度和营国制度,严重束缚了我国后来城市规划学的发展。

1.2 规划建设特征比较

西欧中世纪城市是自发形成的,教堂常占据城市的中心,城市尺度宜人,建筑环境亲切,整座城市具有连续感、丰富感与活泼感,充满活力,给人以美的享受;相反,我国汉唐城市是严格按照“营国制度”建造的,以长安和洛阳为例,都城多方正规则布局,道路网呈方格网状,中轴线对称,宫殿居中,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就连城之规模,城垣、城门、道路的等级都有明确的规定,处处体现了等级、秩序、礼制、尊卑、皇权至上等封建思想(见表1)。

1.3 城市形态比较

西欧中世纪城市总体形态以圆形、椭圆形为多,几乎在所有的城市中,教堂一般都占据了城市的中央,在教堂前面形成半圆或不规则的但围合感较强的广场,教堂与这些广场一起构成了城市公共活动的中心;而道路基本上是以教堂、广场为中心向周边地区辐射出去,并逐渐在整个城市中形成蜘蛛网状的曲折道路系统。由于教堂占据了城市中心并构成了绝对的制高点,所以西欧中世纪城市的天际线是非常优美而有秩序的。

表1 西欧中世纪城市与汉唐城市规划建设特征比较

我国古代“天圆地方”的观念,汉唐时期城市多为方正规则布局,皇城居中,中轴对称,道路为方格网式棋盘状,城市由高大的城墙、城门和护城河围合。古代城市形态无外乎分成两种:一种是按照一定的规划意图建设起来的,具有规整平直的道路系统、几何形状的城市平面或布局;另一种是自然发展起来的,依山傍水,道路迂回曲折,布局灵活,空间序列丰富。诚然,就某一具体城市而言可能两种要素兼而有之,但仍以其中一种为主。

1.4 城市意象比较

中国的城市意象表现了中国人对理想画面和意象的追求,它是用“线条”来表现形式。在城市中体现在对自然山水的创造性利用和通过建筑来点景,有背景和前景,城市意象为静态。与中国的城市意象不同,欧洲的城市意象是三维透视式观照。建筑成为实体的块,有体块与阴阳虚实,是一种“面”的表现形式,街道立面丰富而多变(见图1)。在透视阴影的表现形式下,城市意象是动态的。

2 西欧中世纪城市与汉唐城市建设差异原因探究

2.1 文化原因

从文化角度来看,汉唐时期儒家哲学思想占统治地位,儒家提倡“居中不偏”“不正不威”,反映在城市规划上就表现为宫城居中及中轴线对称的布局。

2.2 哲学思想

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自然哲学观,“天圆地方”的朴素人地观,导致了方格网状的城市形态。西欧中世纪的民主文化和以神学为中心的世界观,反映在城市规划上就表现为以神庙、教堂、市政厅及其广场为中心。

2.3 经济及土地所有制原因

从经济及土地所有制角度来看,汉唐时期的中国是地主所有制,以小农自然经济为主体,城市是政治权力斗争的场所和产物,政治权力支配经济布局,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并超越其发展。影响城市选址的主导因素是军事与政治,大城市规模远大于同时期的西欧城市。中世纪西欧是以庄园经济为主体的封建领主制,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合为一体,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城市规模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政治中心在城堡,经济中心在城市。城市大多位于交通方便的地方,是经济合理性的区位选择结果。

3 结语

本文对西欧中世纪和汉唐城市建设进行了分析和对比。欧洲和中国地域辽阔,城市建设的对比是地域的、历史的和文化的。在历史的长期发展过程中,文化的特质、哲学思想、经济和土地制度不断地作用于城市建设之中,使其城市建设具有一种特殊性和稳定性。

本文通过对西欧和汉唐城市建设的比较和分析,我们可以找出发展的规律性与差异,以及文化、哲学思想、经济和土地制度如何影响城市的发展,这样可以更清晰地理解和把握中国城市规划的特殊性,为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地方城市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1] 董鉴泓.中国城市建设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

[2] 沈玉麟.外国城市建设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

[3] 张京祥.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4] 史彦廷,孙长青.中西方古代城市建设特征比较[J].小城镇建设,2004(12):15-16.

[5] 张洛锋.中西方古代城市规划[J].城乡建设,2005(5):20-21.

[6] 秦洛峰.中西方城市形态之比较[J].华中建筑,2006(7):35-37.

[7] 李百浩.中西近代城市规划比较综述[J].城市规划汇刊,2000(1):47-48.

[8] 贺业钜.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9] 俞孔坚,李迪华,刘海龙,等.“反规划”途径[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10] Kevin Lynch.The Image of the City.Cambridge.Mass:M IT Press,1960.

[11] Sir Banister Fletcher.A History of Architecture.Oxford:Oxford Architecture Press,1996.

[12] Leonie Sandercock.Making the invisible visible:A multicultural planning history,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98.

[13] 李德华.城市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14] 高 梅.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理论思想的哲学思考[J].中外建筑,2002(4):33-35.

[15] 李轶华.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影响[J].规划师,2002(5):44-46.

[16] 张 健,刘春雪,刘敬东,等.浅析我国古代城市规划的文化与特色[J].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26-27.

[17] 王娅琳.风水与我国古代城市规划[J].山西建筑,2004,30(20):12-14.

[18] 宋启林.独具特色的我国古代城市风水格局——城市规划与我国文化传统特色[J].华中建筑,1997(2):50-51.

[19] 龙 彬.中国古代城市建设传统精髓钩沉[J].城市规划汇刊,1998(6):56-57.

猜你喜欢
汉唐西欧中世纪
中世纪欧洲艺术
从肯尼迪1963年西欧之行再探“宏伟计划”成败原因
“黑暗时代”一说是谬论。这里说说中世纪的科学进步为何仍举足轻重 精读
征战在中世纪的骑士
上海汉唐传动系统有限公司
中世纪晚期英国文学中的农民写作
解析中世纪西欧园林及其影响
汉唐书商研究述评
喜见乐闻:史料呈现的“增值”方式——以《西欧一体化进程》为例
雁栖湖,汉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