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2010-08-17 04:50
文教资料 2010年14期
关键词:高校音乐教育戏曲运用

朱 杰

摘 要: 戏曲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但在当前社会状况下,戏曲正在遭受空前的冷落,许多大学生不喜欢戏曲,不了解戏曲,高校音乐教育中缺乏戏曲的参与。因此,认识戏曲引入高校音乐教育的重要意义是必要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师资对于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并应该注意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将戏曲引入高校课堂。

关键词: 戏曲 高校音乐教育 运用

我国的戏曲音乐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其浓郁的地方特色更是我国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在国内外华人的心目中都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学习并热爱它是保存、发展和弘扬民族文化的需要,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然而在当今的高校音乐教学中教师一讲到戏曲,不少学生直摇头皱眉,认为“太老土了、节奏太慢了”,或者觉得那太难唱了,对于戏曲音乐漠不关心。在这样的现实境遇之下将戏曲纳入到高校音乐教育范畴具有特殊意义。

一、将戏曲引入高校音乐教育的意义

1.有利于传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戏曲“是中国的传统戏剧形式,以文学剧本为主体,是集音乐、文学、舞蹈、表演(含武术、杂技、舞美)等为表现手段的综合性极强的舞台艺术”[1],与古希腊悲、喜剧和印度梵剧戏曲并列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中国戏曲是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瑰宝,是在民间歌舞、曲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综合艺术。它集文学、音乐、舞蹈、武术、杂技、美术等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于一身,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但长期以来,我国的学校音乐教育以唱歌课为主,其知识体系基本上是西方音乐教育的翻版。这种状况抑制了中国传统音乐的继承和发展。时至今日,在音乐院校的教学中仍存在着以欧洲音乐为中心的不正常的倾向。在我国专业音乐教育和普通音乐教育中,民族传统音乐至今没有取得应有的地位,民族音乐文化的观念一直未能在我国音乐教育的指导思想和教材中得到体现。要使民族文化得以更好地传承与发展,必须树立将民族音乐作为学校音乐教育根本性基础的观念,扎根于自己的传统。离开根基去奢谈发展“现代化”,其结果只能是自我丧失。

2.戏曲教育具有独特的教化功能

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学生接受戏曲艺术的熏陶,既可培养爱国主义、尊老爱幼、刚正不阿等高尚的道德品质,塑造健康向上的人格,又可增强传统文化审美情趣的修养。戏曲素有“教化的作用”。纵观戏苑,绝大多数剧目表现的都是热爱祖国、孝顺父母、团结互助、激浊扬清、惩恶扬善的故事,是教人做人立身的课堂。著名戏剧家夏衍指出:“戏剧是人生的缩影,在舞台上表现出来的,应该是压缩了的精练的人生。”有一句戏曲界的行话“学戏先学做人”,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戏曲也许有表面上的炽烈与热闹,但骨子里却有一股中国式的儒雅与恬淡。大学生容易受到社会上浮躁心态的影响,而看戏品戏,可以给人以更平和的心态,更潇洒的风度。校园有了戏曲的神韵,也就多了一份传统文化的底蕴。素质教育的首要目标就是教会学生做人,做什么人和怎样做人。在戏曲艺术教学中,特别在现代戏曲中,诸如杨子荣、郭建光、李铁梅等典型的艺术形象,可以使学生受到革命传统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振奋精神斗志。传统戏曲中,歌颂民族英雄主义、仁人志士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剧目,如《岳母刺字》、《苏武牧羊》、《穆桂英挂帅》、《秋瑾》等;体现正义、惩恶扶善、舍己救人精神的剧目,如《赵氏孤儿》、《铡美案》、《赤桑镇》等,都会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戏曲的教育功能尤胜于其他艺术;一是因为其演出普及,受益面广;一是因为戏曲演出犹如现身说法,活灵活现,且感人至深,所以才有了“说不如讲,讲不如演”的说法。陈独秀曾这样评价戏曲:“戏园者,实普天下人之大学堂也;优伶者,实普天下人之大教师也。”戏曲的教育功能是寓于娱乐功能与审美功能之中的,即所谓“寓教于乐”。

因此普通高校开设戏曲艺术课,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认识,进一步了解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而目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祖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热情,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陶冶学生的情操,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将戏曲引入高校音乐教育,教师是关键

戲曲音乐进课堂,能否取得预期试点效果,能否长期坚持下去,最根本的一点在于我们是否拥有一支思想、素质、能力三过硬的专业教师队伍。从目前对高校音乐教师队伍的分析看,多数是关注自身钢琴、声乐、视唱练耳基本功型的人员,对戏曲音乐不感兴趣,不会演唱、知之不多的占大多数,不适合、不合格、不胜任的矛盾非常突出。只有先解决好这个问题,才能谈搞好试点和全而铺开的其它问题。那么什么样的教师才能称之为胜任呢?戏曲音乐进课堂,主要实现两个目的:其一是要培养大批对民族戏曲有鉴赏力,对这种艺术形式能够接受、乐于接受乃至有浓厚兴趣的观众群体,以解决这种艺术形式在“受众”层面的后继乏人问题;其二是能及时发现和及早培养一批天赋较高,意志力较强,有望成为“名角”的潜人才,以解决戏曲文化在以后的传承发展上的后继力量。根据这两个目的,胜任教师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是要对中国传统戏曲文化深深地热爱,具有丰富的戏曲历史、常识性方面的知识,有较高的专业化欣赏评析能力;二是对剧目、唱段、角色能结合剧情表现出较高的鉴赏力和口头点评能力;三是有深厚的演唱艺术功底。唱段不仅能唱出韵味,展现传统艺术的感人魅力,而且在念、做、打方面都很专业,懂得舞台的开场音乐、过场音乐及伴奏音乐的使用,以及与演员的配合,对兴趣较浓、天赋较高的尖子学生有能力进行深入的“口授心传”培养。我们只有从当前如何调配,长远如何培养两个层面有效解决好专业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难题,才能真正推动试点工作步入正轨。

在高校音乐课堂上教戏曲,对音乐教师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一是戏曲旋律比较复杂,装饰音多,起伏变化大,板式的转换、情绪的发展,以及咬字甩腔都颇有讲究。二是学生是否乐意学唱,教师心里没有底。教师可以采取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的各种教学方法,用自己的情感去拨动学生的心弦,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使学生进入角色,引起情感共鸣,师生一起进入教学内容所规定的角色,融洽、愉快地完成教学任务。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方戏曲植根于本民族文化的土壤之中,具有自己独特的地域特征,还可以结合唱腔实例在课堂上介绍戏剧唱腔分类和各种板式常识,让学生了解这些流派虽各有特色,但都从整体上反映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三、将戏曲引入课堂的一些具体措施

如果我们在音乐教学中的引导和宣传的作用还不够,再加上教学中假如我们仍用老一套的发声—音乐知识—学歌去完成戏曲教学内容的话会,学生更会觉得枯燥乏味。那么怎样才能让“戏曲课”成为学生喜欢的音乐课从而达到加强民族音乐教育的目的呢?

从具体内容上看,首先应当帮助学生熟悉和掌握诸如京剧和有关地方戏曲的代表性唱腔和唱段,如京剧的“二黄”、“西皮”,扬剧的“梳妆台”、“大六板”,等等,并且应当要求学生演唱部分唱段,只有自己能唱,才真正能懂,能喜爱。其次,需要让学生了解和熟悉相关剧种的伴奏形式,包括乐队的组成,主要伴奏乐器及伴奏方式,如京剧的文场、武场,紧拉慢唱等,伴奏音乐也是戏曲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唱腔唱段密不可分。最后,需要让学生了解相关戏曲的表演常识。例如京剧的行当有“生、旦、净、丑”之分,不同的行当扮演不同的角色类型,并有相应的脸谱和服饰。再如一般戏曲的表演方式包括“唱、念、做、打”,成功的戏剧表演具有无声不乐、不动不舞的特点,都与唱腔密切配合。

从教授形式上看首先分析各种戏曲音乐的风格,归纳出最基本的特点,然后在各剧种间进行形象、直观的对比,使学生易于接受。纯理论的讲述是困难的,也是乏味的,不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从一个剧种的地理环境入手进行讲解,是非常形象有效的,因为一个地方的戏曲往往与此地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欣赏习惯有着直接的关系。比如京剧与越剧是中国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剧种,素有“北京南越”之说。再将南北方人的性格差异与戏曲风格相联系,加上生动的范唱,学生就很容易接受了。学生特别爱听故事,因此教师必须了解相关剧目的剧情、历史典故、表演艺术家的生平与趣闻等为课堂教学服务,这样既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又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同时也能调节课堂气氛。如在学唱黄梅戏《牛郎织女》的选段时,可以先讲牛郎织女的故事,同样像《梁祝》、《铡美案》等故事都是学生极感兴趣的。再如介绍梅兰芳时,给学生讲讲梅兰芳在抗战时期愤然排演《木兰从军》一戏,然后蓄须明志的故事,学生会肃然起敬。同样,常香玉在抗美援朝时义演捐献“常香玉号”战斗机的故事也是很有意义的。

当然,在上课之前,教师得花大量的时间去钻研教材,吃透教材研究戏剧唱腔、动作表演等。平时得多向一些戏剧表演者学习,把戏剧的做、表演、唱腔等展示得惟妙惟肖,再加上精心设计的教学方法、周密的课堂环节确保每堂课的教学质量。同时合理细致地根据学生的不同爱好,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校音乐活动,如组织戏剧兴趣小组、舞蹈,器乐兴趣小组、合唱队等,来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增长民族音乐知识,发挥音乐创造性,培养学生的艺术表演力和审美能力,很好地把兴趣小组和课堂教学相结合长期坚持下去,共同去完成加强民族音乐教育的任务,让中国传统的音乐艺术之花开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将戏曲引入高校课堂不仅可以使学生感受其间美妙的音乐韵律,细品其间言辞的考究,而且可以使学生通过对知识的掌握来思考和探究华夏传统的艺术哲理和审美情趣。因此,每位中华儿女都应该为祖先创造的艺术奇迹而骄傲;高校教育工作者则应肩负弘扬民族传统艺术的重任,把好戏曲知识教学这一关,从而让戏曲艺术有更广阔的传播、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肖常纬.中国民族音乐概述[M].西南大学出版社,1999.7:196.

猜你喜欢
高校音乐教育戏曲运用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论戏曲批评的“非戏曲化”倾向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