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友明, 杨 艳
(凉山日报,四川西昌 615000)
回首 2009,凉山走得从容,走得自信,这信心的源泉正是源自凉山令世人瞩目的水电开发。
2009年的凉山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国际金融危机不断发展蔓延,对实体经济影响不断加深,直接导致全州工矿产品订单不断减少、产品出口下降、企业减产停产……如何实现保增提速,如何实施爬坡上行,如何确保加快发展?凉山的决策:进一步加快水电开发,充分发挥水电产业的投资拉动和龙头带动作用。
凉山,以山为名,山峦叠嶂,激流奔腾,山水间孕育着富甲天下的水能资源。
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造就了凉山 6000多万千瓦水能资源“富矿”,加上境内蜿蜒流长的中小河流,“水电王国”名副其实。
当凉山作为“中国水电第一州”日益被人们所熟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感慨:凉山,其名为山,其富在水。
国家规划“三江”干流水电开发量为 8810万千瓦,凉山境内或界河约占 5300万千瓦,居“三江”流域之首。
国家在三江干流上规划了装机容量 100~1000万千瓦以上的巨型水电站 14座,凉山就有9座。
国家规划的 13个水电基地,凉山就有 3个,占23%。
中国在建和拟建的千万千瓦级水电站有 3座,凉山界河就有两座。
凉山境内和界河上目前开工建设的巨型水电站就有溪洛渡、锦屏一、二级、瀑布沟、深溪沟,正在开展前期工作的就有白鹤滩、乌东德、官地等水电站。
凉山幅员面积仅占全国的千分之六,水能资源却占全国的 15%,占四川的 57%,平均每平方公里可开发电量 337万千瓦时,是世界平均水平的 48倍,是全国平均水平的 17倍,比世界上水能资源密集度最大的瑞士还大 4.4倍。
除“三江”干流外,全州地方小水电理论蕴藏量达 1000多万千瓦。凉山水能资源全部开发后,年发电量将超过 2362亿千瓦时,发电环节销售收入约 550亿元。
可以预见,未来 20年内,凉山将成为神州大地冉冉升起的“水电明星”。水电,已成为凉山“五大”优势资源中的第一支柱产业,助推凉山经济发展的新跨越。
大项目带来大发展。在凉山界河上或境内一座座雄伟的水电站,给地方经济腾飞做出了贡献,这样的故事说不尽也写不完。
家住冕宁县回坪乡许家河村的农民胡绍成,1995年来到雅砻江畔的里庄,开了一家“好来饭馆”,虽有酸菜东坡肘子、烫皮羊肉等名菜,但每月的纯收入只有 500多元。自 2004年下半年以来,餐饮店突然生意火暴,营业额直线上升,每月纯收入达到 2000多元。
谈起饭馆生意好的原因,他直截了当:“雅砻江锦屏水电站前期工程开工后,交通得到改善,人流、物流增加不少,生意自然就好了。”
在凉山水电开发的历史中,胡绍成无疑成为了一个代表性的人物,甚至可以说成为了一个水电开发助力凉山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群众收入增加的一个符号,他以他被记录下来的在雅砻江边开餐馆所见证的一切,成为凉山水电发展历史上的一个标签。
可以预见,“三江”流域梯级水电站建设规模巨大的资金投入,以及投产发电后显著的经济效益,将极大地拉动地方经济增长,促进就业、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就锦屏一级水电站建设对四川省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的预测研究表明,锦屏一级静态投资 183亿,可拉动四川省总产值635亿元。雅砻江中下游梯级电站静态投资合计约 1500亿,照此计算可拉动四川省总产值约5000亿元。
以锦屏一级水电站为例,预计电站施工期将上缴税收 9亿元,电站建成后每年可上缴地方税收约 14亿元。而锦屏水电站的建设吸引了大量当地百姓纷纷到电站工地务工,增加了农民收入。冕宁县的棉纱湾乡,全乡 200多人,一年就从锦屏工地打工挣回了 300多万元。
另外,梯级电站建设所需大量劳动力多数都来自地方,将直接拉动凉山的就业,根据有关资料统计,每一万千瓦装机就需要人工 10万工日,凉山 6000多万千瓦装机的建设合计需要人工 6亿工日,若一年按照 260天劳动日计算,相当于提供了 230万个就业机会,平均每年可安排约 14万人就业;围绕电站建设,周边第三产业也将大大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同时,工程建设也加快当地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进程,对于改善贫困地区人民的生活条件具有重要的作用。
水电资源的开发是促进凉山经济发展的能源动力,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每万千瓦装机就需要水泥 4300吨,钢材 600吨,机电设备投资 568万元。雅砻江流域近 3000万千瓦装机的建设合计需要消耗水泥 1290万吨,钢材 180万吨,机电设备制造投资为 170亿元,将极大地拉动相关产业的增长。
水电给凉山带来的是不言而喻的巨大推动,而水电开发则在凉山利用水电,借势而起,实施跨越发展之际,为凉山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活力。
资源就是后劲,资源就是优势。当今社会的竞争,从根本上来说是经济的竞争,而经济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资源的竞争。凉山的水电资源优势因此更加炙手可热。
2009年,因金融危机成为经济发展极不寻常的年头。这一年,对发展中的凉山是一个严峻的考验。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水电产业成为了凉山经济发展的“坚强壁垒”
2009年 2月 26日,全州第五次水电大会在美丽的邛海之滨召开,大会的主题被鲜明地定为“应对金融危机、抱团过冬、共渡难关、加快凉山水电开发”。
州委、州政府要求,水电开发企业在加快自身水电建设的同时,积极响应国务院拉动内需的号召,积极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尽最大能力来加大投资、拉动内需,在同质、同价的情况下,尽最大能力使用凉山物资企业生产的钢材、水泥、火工等产品,尽最大努力使用当地劳务部门提供和输送的劳务人员。
据最新数据显示,2009年以来,凉山“三江”(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水电开发按照州委、州政府“保增提速、爬坡上行、加快发展”和全州第五次水电开发大会要求,共完成投资 232.5亿元,其中:“三江”水电完成投资 152.9亿元,中小水电完成投资 79.6亿元。超额完成了州委、州政府确定的全年 195亿元水电投资目标任务。
而另据统计,水电企业在开发建设水电项目过程中,共采购凉山生产水泥 74万吨、钢材 18万吨、炸药 2.58万吨,使用凉山籍劳工 3.8万余人次,较 2008年均有较大幅度增长,有力地支持和带动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源开发与保护并重,沉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积极抢抓国家宏观政策机遇,团结带领全州人民迎难而上,砥砺奋进,着力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在攻坚克难中强力推进。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 627.1亿元、增长 15.7%,增速全省第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226.8亿元、增长37.3%;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 71.6亿元、增长19.2%,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48.9亿元、增长 30.3%,增幅全省第二;固定资产投资 507亿元、增长 57.9%;农民人均纯收入 4010元、增长 9.8%。经济总量居全省第七位,进入经济发展第一方阵。
这一系列可喜成绩的取得,正是大项目带来大发展所产生的效应。
依托凉山富集的水能资源,以“三江”巨型和特大型水电站建设为龙头,以中小流域水电开发为基础,以超高压电网建设为载体,凉山正在全力打造百亿水电企业,构建千亿水电产业集群。
滔滔三江水,流的是金,淌的是银。水电,已成为凉山“五大”优势资源中的第一支柱产业,撑起了凉山经济快速发展的一片艳阳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