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艺
从20世纪50年代相关学术论文的首次发表,到1990年正式提出山水城市概念至今,山水城市的理论日臻完善,山水城市运动也有了长足进展。归纳山水园林城市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大致有以下三个阶段:1)思想孕育阶段(1958年~1990年)。从钱学森1958年首次发表的有关园林学方面的文章,到1990年他的山水城市概念的正式提出,历经了32年的时间。这是他的山水城市思想的孕育时期。园林学应该是钱教授研究建筑科学的切入点,在“谈园林学”一文中,对建筑科学、山水城市的一些基本观点已初见端倪。他在给《新建筑》编辑部的信中提出应该“研究园林式现代化城市”的问题,但是一直到1990年才正式提出“山水城市”概念。2)概念形成阶段(1990年~1993年)。1993年 2月27日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中国建设文化艺术协会环境艺术委员会联合在北京召开了第一次“山水城市座谈会”,到会的共有50多位城市科学、城市规划、园林、地理、旅游、建筑、美术、雕塑等方面的专家、学者以及作家、记者。钱教授因病未能出席,但会上宣读了他的书面稿“社会主义中国应该建山水城市”,文章会后被刊登在《城市规划》1993年第3期上。正是这次山水城市座谈会和钱学森的书面发言为山水城市概念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是山水城市概念形成的标志。3)理论发展和推动实施阶段(1993年以后)。“山水城市座谈会”的召开大大地推动了山水城市运动的进一步发展,钱老对运动的推进也提出了一系列的构想,如办展览会,开学术研讨会,举办高级建筑师培训班等等。这一阶段关于山水城市的活动大致可以分成理论的深化、宣传和山水城市的研究、实践两个部分。
1)追求人与自然,即社会与自然和谐的城市。2)追求人与人相和谐的城市,即理想的最佳社会环境城市。“山水”艺术环境的城市应该是改善人际关系、塑造完美人性的必要的物质空间。3)推进人类社会由宗教文化时代、科学文化时代走向艺术文化时代的人居空间。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是未来城市走向艺术之路。4)“山水城市”是一个开放的多元模式。需要应用“因地制宜”这一中国传统的城市规划思想,根据不同的城市地理条件、自然环境、历史、性质和城市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等提出不同的规划方案模式。5)涵盖“生态城市”和“园林城市”,并且更加强调其表现的文化特征,强调在绿地空间上应该有多样化的、历史的、民俗的、时代的文化景象,以体现中国文化特征和地方文化风格。
自古以来,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对城市的发展建设有着不同的规划思想。在14世纪~15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就出现了关于理想国、理想城市的规划思想,影响到19世纪末英国人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其后有赖特的“广亩城市”、勒·柯布西耶的“明日城市”、索里亚的“线形城市”等等,到现代不断涌现的有关理想城市发展模式的探索;在我国有20世纪90年代以来提出的园林城市、山水园林城市、森林城市、花园城市、健康城市、节能城市、宜居城市、和谐城市等等,包括钱学森教授的“山水城市”。它们都是理想主义思潮在各国城市规划建设领域中的反映,都是强化城市的自然化。
中国山东省日照市因出色的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规划而获全球人居领域的最高荣誉——“联合国人居奖”(2009年度)。日照市多年来秉持生态建市的理念,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开展环境综合整治,积极推行可再生能源利用,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民用建筑太阳能利用率达到了九成九,在2007年荣获“世界清洁能源奖”,这也是目前中国惟一的获奖城市;致力于滨海地区的规划建设,精心打造奥林匹克水上公园,塑造了别具一格的城市特色,水上运动之都初现雏形。下一步日照市将以获得联合国人居奖为新的起点,继续遵循“规划生态城市,建设宜居家园”的目标,突出阳光海岸特色,把日照建设成为独树一帜的滨海度假胜地、生态宜居家园。
奉节作为三峡库区的文明古城,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沉淀。在这里,三国文化、诗城文化、三峡文化以及移民文化等融会一起,形成独特的夔州文化。在奉节,夔州文化随处体现,如少陵苑、竹枝路等这些看似普通的街道,其实都有着深深的文化烙印。文化的底蕴为山水园林城市赋予了丰富的内在和有利条件,那么,奉节创建山水园林城市具有很好的基础,起步高,规格高。早在2007年年初召开的奉节县第十二次党代会上,党代会报告就对此做了具体阐述。报告指出,在今后的几年内,要把奉节建成最适合人居的山水园林城市。
1)由县委县政府牵头,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的组织人员去各地学习取经,比如四川的绵阳,山东的日照,苏州的四大园林等等。在学习的过程中主要应该从城市的总体规划部署以及园林和自然深度融合的方法等方面下功夫。
2)由县建委牵头请专家(资深的城市规划专家,比如西南科技大学基建处处长李嘉华教授,他是北川博物馆设计考核专家,多年的城市规划建设理论研究以及实际工程的设计、指导造就了他对城市规划的独到见解以及过人的审美艺术。他也是我的研究生导师,本文曾向他多次请教)对既定的设计方案进行反复推敲、论证,突出设计的人文性、特色特点、可持续性。
3)将初定的设计方案提前至少一个月在县网站上、县有线电视上对全县老百姓进行通报并广泛收集意见,在有价值的意见中提取部分与原来的设计进行整合、完善,做到兼听则明。
4)在建设过程中,把握质量问题。因为设计师的意图很多是在施工过程中被无情篡改的,只有将设计按质按量的完成到现实工程中才能达到设计之初的原始意图。园林城市少不了人文景观,在人文部分与自然部分的结合处切忌生硬,只有做到两者的统一与融合才能相得益彰,更显风韵。
1)奉节人民经历了创卫的过程,也分享了创卫成功的那份喜悦,我们只有团结一致,在山水园林城市成果巩固的基础上,拓展新山水园林城市构建的思路,约束我们的行为,切实为创建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因为城市的创建以及维护是人人有责的。
2)组织一般由政府职能部门统一管理的力量对创建工作做长期不懈的管理、监督,比如20世纪的绵阳构建卫生城市的时候是主张以罚促改,在现在的创文明城市过程中,吴靖平书记在对全市领导干部的电视电话会议上也反复强调创建工作的奖惩力度。我想奉节县的创建工作也应该效仿这一点。
3)针对创建山水园林城市搞配套的大型活动,比如全国有名的大型文艺主题晚会的举办,全国有名的专家讲座的举办以及山水园林城市的市级、国家级参评等。用这些辅助性工作来促进创建工作的开展以及创新、维久。
[1]周浩明,张晓东.生态城市与生态建筑[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2]罗建锋.对当前我国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思考[J].山西建筑,2008,34(22):324-325.
[3][美]阿尔温德·克里尚,尼克·贝克,西莫斯·扬纳斯,等.建筑园林规划设计手册[M].刘加平,张继良,谭良斌,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4]宋德营.园林建筑设计与技术[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
[5]王受之.世界现代建筑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