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泉州沿海村落外部空间特征

2010-08-20 11:11刘华杰
山西建筑 2010年28期
关键词:街巷泉州村落

刘华杰

泉州为我国首批公布的二十四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地方历史和文化积淀非常深厚,其民居建筑在选址、总体布局和空间组织上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哲学根基和设计理念,且作为著名的侨乡,原有的越族文化和中原文化与海外文化的碰撞融合,逐渐形成了泉州包容性、开放性和多元性的文化特质。因此独特的自然和人文因素使泉州沿海村落外部空间具有强烈的地方特色。

1 概述

1.1 “外部空间”概念

芦原义信是这样解释建筑外部空间的概念:“它是从在自然当中限定自然开始的。外部空间是从自然当中由框框所划定的空间,与无限伸展的自然是不同的。外部空间是由人创造的有目的的外部环境,是比自然更有意义的空间”[4]。在这里,外部空间是与建筑内部空间相对而言的概念,它与人有着密切联系的空间。

1.2 “泉州沿海村落”的“外部空间”

泉州沿海村落外部空间的系统组成包括三个层面:1)村落边界内部的“生活空间”,主要包括街、巷、埕、井和桥;2)村落周边的水口、溪流、滩涂等景观;3)村落所处区域的“自然空间”,包括该地区的地形地势、山川湖泊和气候等因素。总的来说,泉州沿海村落外部空间是以村落内部的“生活空间”为对象,因为它是由人所创造的有目的的外部空间环境。但是,村落内外环境却不是完全隔离的,在村落的建造过程中,人们特别重视村落边界内部的“生活空间”与边界外部大自然的相互关系,是与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息息相关的。

2 泉州沿海村落的外部空间特点

2.1 空间意象

“意象(image)”[5]本身是一个心理学概念,与物象相对应,是人们对它所经历的环境建立的心理图像或者心理印象。

走进泉州沿海村落,我们经常看到绿荫浓密的村头大树、开敞舒坦的埕、古朴的井台及石板路、漂亮的红砖、别致的屋檐等等,形成了村落魅力独具的景观。独特的景观让我们在外部空间意象上,可以感受到以下四点特征:

1)变换的空间:由于坡屋面或者地形的高低错落,因此随着人们行走观察点的变化和视角的上下移动,我们会有连续的、生动的、跳跃的空间体验(见图1)。2)丰富的色彩:红瓦顶,红砖墙,白石基座,既统一和谐,又个性鲜明,且局部变化丰富多姿。其中,白石、红砖构筑的洋楼,加上一些西式装饰的边线图案及绿釉葫芦栏杆,在阳光照射下,这些色彩具有一种亲和力(见图 2)。3)宜人的尺度:行走在村落的街、巷、埕里,总是给予人亲切感,且民居建筑有着统一的立面形式,体量交错的建筑与变化有致的街巷,一起融进了自然环境之中,创造了村落空间宜人的尺度(见图3)。4)精美的装饰:从屋脊、墙面、基座,到门窗、斗拱及洋楼的柱头、山头,无不透露着独特的装饰艺术。特别是独特的胭脂砖,通过不同砌筑及组合,表现了墙面的不同肌理以及多样吉祥喜庆的装饰题材,工艺精湛,体现出闽南侨乡民居的美感与文化性格(见图4)。

2.2 空间层次

到达村口,我们常看到一些界定村落内外领域的标志物,如水池、桥、古树或村庙等,它们是村落边界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水口的设置,把田野、群山或滩涂等自然景观通过水口的闭锁,将其纳入了村口景观的整体形象。它是人们欣赏村落景观的第一层次。

进入村落,纵横交错的街巷及井台、埕等,构成了村民日常生活和活动的辅助中心。村落生活就沿着这些街巷交错的网络铺陈开去,而各种节点空间在街巷中巧妙设置,空间或开朗,或密闭,以此增加了村落空间的层次感。它可以认为是村落的第二层次。

最后到达村落的核心场所,通常有由祠堂或村庙围合的公共场所,这是相对开放的场所,是村民进行各种公共活动的地方,与封闭的街巷在空间上形成鲜明的对比。

因此,村落的外部空间层次就像一部完整的交响乐,在此过程中,人们可以领略到丰富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社会景观。

2.3 空间序列

序列是研究事物关系的各种以历时性为基础的秩序结构的原型。

在村落外部空间系列中,街巷空间一直是村落的联系体,街巷连着村口的水口、桥等等,体现了村落从“公共性”到“私密性”的过渡。然后,街巷相互连成网,成为组织和输导人流的主要空间,街巷由街道—主巷—次巷逐级延伸,最后连接着各民居建筑的入口。而街巷中的埕、井台、桥等节点巧妙布置,形成外部空间的收放效果。

2.4 空间布局

1)其选址的基本原则是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另外,还受风水及房屋的朝向、日照、防洪等条件的影响,体现了人类活动、建筑物、空间结构和环境地带的和谐统一;2)传统村落的布局与选址是相联系的,根据自然环境的特点充分利用地形与地势,组织成各种群体;3)众多的街巷、埕及其他外部空间,以宗族或村庙为中心,构成了村落不同层次的空间系统,结构脉络清晰。

3 泉州沿海村落的外部空间演化

3.1 联结架构形态

空间的联结架构形态可分为:

1)点状空间:埕、井台、桥或街巷等节点。2)线状空间:街、巷或河。3)面状空间:街区或建筑组群。

它们有着共同的特点,既伴随着屋、街、巷等空间元而存在,又是各空间元之间相联系的中介。

3.2 联结架构体系

从江南镇树兜村总平面示意图可以看出,村落由“点”到“线”再到“面”的向心的演化之序。明代时期,蒋氏从泉州新门外延陵吴姓山仔村(今仙景村)刚迁来此地的一段时期,房屋只是零星围绕着鹅沼池附近,发展到一定程度,蒋姓分房后,在祠堂附近的四个区域繁衍,最后形成各自的面状区域。各个区域明显围绕着村落的祠堂和村庙所形成的核心区域,只是在生长过程中,并非每个方向的发展都是均衡的,是按一条最适宜的方向发展生长(树兜村早期进村的路),最后在那个方向布置主街,成为生长主轴,它确定着村落形态的主要走向,其他巷道作为生长次轴,与主轴共同构成村落的生长骨架。而树兜村里其他较小的宗族(吴姓、柯姓、张姓、林姓都是后来迁到此地),早期的房屋也是零星的围绕着自己的祠堂或祖厝而形成点状空间,接着沿着主要的巷(连接着村落核心空间)逐步形成线状的居民带,最后成为各自的面状空间,紧紧围绕着树兜村的核心空间在生长。

因此,村落演化的结构是村落现状形态形成的决定性因素。以街巷为主的线性空间,连接着各种点状节点空间,按照不同的排列组合,形成各种面状空间,最后构成完整统一的村落外部空间。

4 结语

本论文通过对泉州沿海村落外部空间特点概述,希望作为带有地域性和人文性特征居住区规划中,应像传统村落一样,是一个有生命的有机体,注重居住区人居环境特点,使其与现代生活结合起来,应该会给居住区建设带来一些有益的启示。

[1]彭一刚.传统村镇聚落景观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2]戴志坚.闽海民系民居建筑与文化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3]王建设,张甘荔.泉州方言与文化[M].厦门:鹭江出版社,1994:163.

[4][日]芦原义信.外部空间设计[M].尹培桐,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

[5][美]凯文·林奇.城市意象[M].方益萍,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

[6]陈志宏.闽南侨乡近代地域性建筑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

[7]连 蓓.江南乡土建筑主群与外部空间[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

[8]何 川.湖南滨水村镇空间形态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猜你喜欢
街巷泉州村落
泉州
人间烟火,最爱隐秘的街巷美食
论泉州北管的“杂揉性”
镇馆之宝
——泉州宋船
边走边唱
和你一起成长——写在福师大泉州附中50周年校庆之际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乡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雨中的街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