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城市规划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编制策略*

2010-08-15 00:51李晓琼
山西建筑 2010年19期
关键词:城市规划应用型方案

李晓琼

进入21世纪初,我国开设城市规划专业的高等院校由1998年的不足30所猛增到140多所,面对专业教育如此大规模的扩张,对其进行全面的研究,科学的引导显得尤为重要。配合高等教育改革在全国高校的开展,不少高校也对城市规划教育的改革进行了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是我国城市规划事业发展以及高等教育由“精英型”向“大众型”转变的迫切要求,对我国高等城市规划教育的改革发展意义重大。当前,根据社会对城市规划应用型人才的普遍要求,各院校纷纷对城市规划应用型本科培养模式进行了积极的思考与探索。如何科学合理地制定人才的培养方案,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以此抛砖引玉。

1 “应用型”是城市规划应用型本科培养方案编制的根本出发点

目前我国正在经历着深刻而又广泛的社会、经济变革,城市规划的学科发展、职业实践以及规划教育均已受到了重大的影响。针对这些变化,高校现行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的知识维度、能力维度、实践创新与综合素质维度、个性化教育、学习能力与终生学习意识、创造力、做人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距。应用型人才是时代的迫切需求。

根据人们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发挥作用不同,可以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分为两大类:即理论型和应用型。高等教育从满足社会需求的角度将人才培养模式划分为两种类型,即基础理论型和应用型。高等教育本科应用型人才指具有大学本科层次的知识与智能水平,又具有从事某一专业的科研能力和动手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其基本内涵可简单概括为:1)市场需求对确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知识技能结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成果评估等各方面发挥主导作用,毕业生有准确的服务市场定位,能快速适应职业岗位。2)掌握本专业所必须的较系统的基础科学理论,较宽且扎实的技术基础理论以及必要的专业知识,具备大学本科水平,掌握某一专业化方向工作的知识和技术,是素质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结合。本科应用型人才与高等专科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应用型人才是不能等同看待的。3)相对理论研究型人才模式而言,毕业生不以理论见长,要求有较强的实干能力。实干能力,不只是一些动手操作的技能,更重要的是运用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否则,过分强调应用能力与动手能力,势必降低本科教育的质量。同时,应用型人才是相对的概念,与理论型人才相比,他们只是类型的差异,无高低贵贱之分。

2 社会的需求是城市规划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编制的客观决定因素

目前城市规划人才进入了社会哪些部门。本课题按九江学院城市规划2008级毕业生就业信息统计,城市规划毕业生的去向为设计单位、考研、房地产公司、咨询机构、管理部和其他行业,比例依次为45.5%,18.2%,7.2%,7.2%,21.8%。

调查表明,设计单位对城市规划本科能力要求依次为:能力、综合能力、实践能力、全面知识、综合素质。能力是指从方案到施工图的设计能力和熟练使用CAD,PS等相关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绘图表现能力。综合能力要求有很强的创新能力,现场解决能力,有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语言及文字表达能力。实践能力要求通晓相关规划设计规范和国家相关规定,有娴熟的规划技术及相关软件操作能力及对项目质量和进度的控制能力。全面知识强调具备基本原理、专项工程规划、管理与法规等多领域知识。综合素质强调人品端正、忠诚敬业、吃苦耐劳、交际应变能力较强、身体健康能适应经常出差。设计单位对专业教育的建议主要集中在加强综合能力和实践环节培养,注重全面知识和综合素质的提高等。房地产开发公司及城市规划咨询机构要求毕业生知识面较广,具备规划、经济、地理学、资源环境与管理、土地利用管理相关专业知识,能够熟练从事专业性的城市规划研究咨询工作,具备良好的专业英语水平。政府管理部门对城市规划人才需求按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招考要求执行。侧重于行政管理方向,能力要求:熟悉规划、建筑规范;能熟练使用绘图软件和办公软件;有较强的协调、执行及表达能力;有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熟悉公文写作。

可见,目前社会对城市规划需要的是具有扎实专业知识的高素质复合型的人才。社会的需求是城市规划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客观决定因素,高校必须根据社会需求有的放矢制定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才能培养出学以致用的合格人才。

3 全国高等学校城市规划本科(五年制)教育评估标准(试行)

全国高等学校城市规划本科(五年制)教育评估标准(试行)(以下简称评估标准)是城市规划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微观评价体系。评估标准从教育质量、教育过程和教学条件三个方面来评价城市规划教育。其中作为评估专业教学质量的智育标准,归纳为五方面:城市规划与设计、相关设计技术、相关知识、实践、外国语。城市规划与设计是核心指标,包括城市规划基本原理、城市规划程序与方法、综合分析与组织和表达。相关设计技术是次要指标,包括建筑设计、景观规划设计、城市交通道路网规划设计。相关知识是辅助指标,涉猎广泛,包括城市地理、城市经济、城市社会、城市文化历史、城市法规、城市建设和管理、城市工程基础设施。实践标准是通过实践性教学环节,增强学生对规划师业务、城市规划编制程序、规划组织机构的体制及管理以及规划人员执行规划工作任务的职业精神和道德规范与审批制度的全面了解。

评估标准是一个针对我国所有层次本科教育的全面综合的具体可操作的指标体系,也是我国各级学校在制定城市规划应用型培养模式必须考虑的基本内容,依据标准制定全国高等学校城市规划本科(五年制)培养方案是最值得广泛推广的参考模版。但我国幅员辽阔,各校办学条件和学科优势不同,部分地方院校对毕业生就业市场定位模糊,地方大学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定位不准,人才培养模式盲目向重点大学看齐,最终造成“千生一面、千校一面”的不良局面。各地方院校制定培养方案时应结合地方职业需求特点以及职业分化的实际,办出自己的特色,以人才培养模式的差异实现专业教育总体上的多样化,以适应职业多样化的实际需求。

4 城市规划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是与时俱进的必然要求

各个院校在制订和实施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都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与不足,城市规划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必须从多轮的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方案。另外,培养模式的具体计划方案本身也具有时效性,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变化,要求培养模式的具体方案必须与时俱进做必要的调整和更新。从长远来看,这就需要建立一种有效的编制机制,实现培养模式与方案的不断优化。这一编制机制包括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等,要求有专门机构和人员负责,要有相应的教育研究项目的支持。要建立毕业生追踪调查与信息反馈制度,地方和区域相关行业人才需求走访与问卷调查制度。严格执行相关制度规定,深入开展以人才培养模式革新与优化的教育研究,不断完善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方案,促进城市规划专业教育的长期、持续、健康发展。

5 结语

新时期城市规划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编制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深刻理解应用型人才的本质,以职业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遵循评估标准的要求,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创新,实现专业人才培养这一系统工程的整体最优化,培养与时俱进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1] 建设部高等教育城市规划评估委员会.全国高等学校城市规划本科(五年制)教育评估标准(试行)[Z].2001.

[2] 赵 民,林 华.我国城市规划教育的发展及其制度化环境建设[J].城市规划汇刊,2001(6):222-223.

[3] 邬亚芳,丁元新.21世纪探索城市规划专业教育改革[J].高等理科教育,2003(2):95-96.

猜你喜欢
城市规划应用型方案
烂脸了急救方案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生态景观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探索
定边:一份群众满意的“脱贫答卷” 一种提供借鉴的“扶贫方案”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浅析城市规划中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