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炳志 王海永 王淑梅
环境是指围绕在个体周围,直接或间接影响个体形成和发展的外在因素。校园环境则是学校内部及周围对学生的教育和学校发展起重要作用的条件,是学校内涵建设的物质基础。它是由学校师生和管理人员经过长期的建设形成的,体现着一所学校的风貌和办学理念,凝聚着一所学校的精神。优秀的校园环境对人的熏陶和潜移默化的影响不可低估,在育人过程中陶冶人精神世界的力量是无法估量的。
对一所学校而言,选址是至关重要的。著名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在创办厦门大学时,亲自选址,使得厦大校园依山傍海,风光旖旎,校舍建筑鳞次栉比,别具风格。山东科技大学新校园地处青岛西海岸经济技术开发区,在风景秀丽的小珠山风景区北麓,可以说是三面环山,一面对海,这就为学校的发展创造了一个优秀的外部大环境。经过学科和院系调整,把普通本科以上包括硕士、博士、博士后流动站,学位、学科点全部迁入青岛新校园,实现了学校发展史上的一次大建设、大调整、大搬迁、大飞跃,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保障。如此超常规的建设规模和速度使环境建设滞后,虽然近几年已修建部分景观工程,花大力气进行了校园绿化,但包括学生运动场地和师生休闲场所在内的诸多配套项目都未及时修建到位,严重影响学校师生员工的日常生活。所以,进一步加快我校校园环境建设迫在眉睫。
校园环境是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能体现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点,体现校园人的理念,是物化了的校园精神文化。不同性质和规模的学校,校园环境的塑造风格及表达的学校精神各不相同。至于综合性的高校,则应在突出校园人理念的前提下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和方式营造校园,融合学校的办学目标和师生的价值取向,让校园处处积淀浓厚的文化底蕴。
高等院校的育人功能决定了它也是学术机构,只有学术水平高的学校才能培养出对社会有用的栋梁之才。学校的性质不同,校园环境学术性的体现也各有特色。
主要体现在校园自然环境的选择,绿化小品的设计以及人文景观的塑造上,表达的是校园人的审美情趣和品位。中国古代书院大都依山傍水而建,旨在“借山光以悦人性,假湖水以静心情,使学生获得超然世外之感”。
成功的校园环境营造表明,环境设计应在校园总体规划设计时同步进行。环境设计师应和建筑师在规划建筑设计阶段就结合起来,通过对校园自然环境、建筑形体、立面造型、广场布置、人车交通流线组织、绿化配置、屋顶、地面的铺砌效果等进行综合考虑,并使校园环境的设计工作深化、细化、具体化,让校园环境的设计充分体现出当地的地域特色。
校园环境建设应充分利用原有的自然地形,这是环境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原则。遵循此法则不仅降低建筑造价,而且有利于塑造校园环境的独特个性。校园所在地自然景观环境应是校园环境营造的重要资源。比如自然的山景、水景是校园环境营造中最宝贵的财富。自然的山水之景以其不可再生的独特性吸引着人们亲近自然。要深入分析校园的地形条件,巧妙利用原有的水系和自然的山地,保留原有的树林植被,让校园依山水而构图,保持校园对大自然的亲和性,满足师生回归自然的需求。水是自然界飘逸、灵性的化身,利用水的流动、聚散、渗透等特点,可以创造出生动活泼、富有诗情画意的校园环境。因此,要充分利用校园原有的洼地、水塘,随形得势建成或宽或窄、或弯或曲、或静或动的水体,岸边可配设水轩亭台、平缓草坡等,与汀步、小桥等组合变化,结合湖边绿地则成为师生休憩、散步、交流、野读的理想场所。
结合校园出入口设置中心广场,布置最动人的室外空间,不但可以发挥其组织、聚散人流的作用,而且能与周围建筑相映成趣,形成空间序列的高潮,充当起“序曲”的作用。因此,校园中心广场必然成为环境营造的重点。校园中心广场的空间大小、尺度要与广场上的建筑和设施相适应,广场的景观营造要与周围建筑和道路相协调,一般突出轴线和整齐的布局,讲究统一的构图,要有较大尺度的硬地和变化的铺装,配以喷泉、跌水、雕像、花坛、草坪、观景台阶、座椅等,并使布局呈图案化。
校园道路已不再单纯是城市规划意义上的路,它不仅供师生行走、车辆通行,而且是师生锻炼身体、欣赏风景、休身养性、交谈融情的场所。用于交通,道路需通畅、便捷;用于锻炼,道路环境需雅致清静;用于交流融情,道路则相对安逸;用于审美,路边之景,美则露、丑则蔽。道路两侧由建筑、植物、园林小品等形成的空间界面要有组织与转换,要以多层次、多视点、动态的景观及材质、植被、地面铺装宽窄高低曲折的变化,将校园景观带、建筑群及标志物等连贯化和系统化,从而将师生的活动从建筑中引出来,走过道路,向各自所心仪的环境中去。
体育场占地面积广、特征明显,对整个校园的景观影响很大。体育场位置的选择在整体环境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体育场地应便于利用,在可能的条件下超前高标准建设,让其成为真正的景观。在总体规划中体育场也是功能分区、动静分区划分的自然纽带。如我校的主运动场设于学生公寓A区和B区之间,自然将功能相同的两区分开。
校园的绿化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和噪声,改变校园环境的小气候,让广大师生员工置身富含阴离子的幽雅芬芳、鸟语花香的花木丛生环境中,融入大自然的绿色之中,给人一种回归大自然的舒畅感觉,同时也利于身心健康。校园绿化要根据环境主题、地形地貌条件,以及不同树种的形态、色彩特点相互配合,或群植,或丛植,或孤植,穿插布置,来求得校园环境总体的协调。考虑到我校的建筑风格多采用现代流行式构架,建议在大面积的屋顶平台适量种植耐旱、抗风藤蔓植物和花卉,形成屋顶花园,让生硬的砖石和混凝土建筑充满生机和活力。
绚丽多彩的建筑夜景照明不仅使建筑物锦上添花,也是美化环境的重要方式。夜景照明是利用光线的强弱变化,色彩搭配产生美妙的景观,使建筑物在夜间光彩夺目,淋漓尽致地表现出其特有的风格。对校园的夜间环境照明就要做到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用途要求情况下达到不同的效果。我校南大门即是环境照明运用的典例,采用目前国际上流行的多元(多种照明方式)空间立体照明的手法,有投光照明和轮廓照明及探照式照明等方式,从效果上看应该是比较成功的。
高等学校肩负着“振兴教育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任。我们必须站在这样的高度,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全力投入,长期付出,不断营造,同时让广大师生也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主动参与到校园环境建设中来,加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共同使校园环境日臻完善,确保学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出各类合格人才。
[1] 施淑文.建筑环境色彩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
[2] 彭一刚.建筑空间组合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
[3] 杜汝俭.园林建筑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4] 荆其敏.建筑环境观赏[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3.
[5] 明 焱.居住区景观设计[J].住宅科技,2002(6):4.
[6] 史春珊.建筑造型与装饰艺术[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