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末殖民地城市选址典型案例

2010-08-15 00:51蒋正良王东波裘耐冬
山西建筑 2010年19期
关键词:霍芬希特胶州湾

蒋正良 王东波 裘耐冬

0 引言

大量事实证明,德国殖民者侵占青岛是经过慎重研究的决定,而不是因为“巨野教案”引起的偶然事件。19世纪末的德国已经创建了以城市选址研究为核心的现代城市地理学,代表学者冯◦李希特霍芬参与了青岛殖民地论证和勘察。在宏观区位和微观地形地貌的选择方面,青岛的城市选址都经过多方比较、反复论证,充分反映出西方殖民地选址传统和欧洲对人居环境的习惯,是19世纪末城市选址的典型案例。

1 宏观层面的选址:现代地理学的成果

19世纪末的中国成为了西方列强瓜分势力范围的对象,德国殖民者凭借先进的现代地理学理念,在德国著名地理学家冯◦李希特霍芬的勘察和建议下,选定青岛所在的胶州湾作为殖民对象。

1.1 两位现代地理学创始人和青岛城市选址

德国是近代地理学的发源地,两位创始人都是德国人——F◦拉采尔和冯◦李希特霍芬[1]。F◦拉采尔提出“生存空间”概念,指出生存竞争导致了强大的国家通过殖民地形式,占有更加广阔的土地。在世界各国殖民活动基本停滞后,德国从1883年的纳米比亚,重新开始了殖民活动。另一位近代地理学奠基人冯◦李希特霍芬曾于1869年在中国做徒步旅行时来过山东,尽管他没有亲眼看到胶州湾,但凭借地理学经验判断胶州湾是德国殖民地的理想选择。

两位现代地理学创始人中,拉采尔为青岛殖民地选址提供了理论背景,李希特霍芬则更加具体的参与到青岛选址的论证过程中。

1.2 三个备选地区:厦门湾、宁波舟山群岛和胶州湾

19世纪末的德国正在悄然崛起。马关条约后,德国在我国汉口和天津获得了小片租界,但远不能满足其野心,此后一直在中国三个地区选择其未来的殖民地:厦门湾、宁波舟山群岛和胶州湾。

传统的地理学认为,岛屿城市的军事防御功能优于大陆城市。舟山群岛和厦门同为岛屿,而尤以舟山因位于主航道而最优。但英国对舟山垂涎已久,并坚持享有优先权,德国考虑到不宜在此问题上触及英国利益,舟山只能放弃。厦门也是岛屿型港口,但厦门此时已经是对所有国家都开放的所谓“通商口岸”,因此,德国很难独占。如此一来,青岛所在的胶州湾成为更有希望的殖民目标。

1.3 冯◦李希特霍芬的建议和最终的决定

近代地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冯◦李希特霍芬的观点对青岛城市选址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他提出三个理由:第一,胶州湾的交通方便,有广阔的发展余地;第二,山东有位置优越而质量良好的煤田,且储量丰富,这正是德国最缺乏的资源;第三,这里有伟大的、非常便宜和智慧的劳动力[2]。

但当时在德国反对选址胶州湾的呼声也很大,包括有人认为李希特霍芬并没有亲自到过那里,从而怀疑结论的科学性。为此,德国派海军部国务秘书梯尔庇茨海军上将(Tirpitz,Alferdvon)率队出访胶州湾,考察军事防御条件;此后又派德国港口设计师格奥尔格◦弗朗裘斯(Georg Franzius)勘察港口和铁路的建设条件,最终将德国殖民地目标锁定在胶州湾。

2 微观层面的选址:欧洲殖民地传统和时代特征

在德国殖民者决定侵占青岛后,又在青岛两处区位进行了比较:胶州湾湾底的棘洪滩和青岛湾北侧地区。最终确定青岛湾北岸为最终的建设用地,如果进一步比较两个选址区位,可以发现该结论充分体现了欧洲传统的殖民城市选址理念和维特鲁威的城市选址思想。

2.1 湾底和湾口——殖民地的防御传统

青岛的城市建设用地的选择并没有选择常见的湾底用地,而在青岛湾和胶州湾湾口位置选址,充分体现了自古希腊以来欧洲知名城市选址的理念。

欧洲湾口位置的城市选址常常同殖民地的城市性质联系起来。早在古希腊时期,米利都等小亚细亚城市都是位于海湾岬角的湾口位置,著名的希波丹姆斯城市模式就是主要针对此类殖民城市。历史中的大量欧洲城市证明了湾口位置城市十分有利于防御,如位于湾口位置的马耳他首都瓦莱塔,历史上经受了多次的土耳其侵犯和十字军进攻从未被攻陷,因此瓦莱塔被称为“欧洲之盾”。

作为未来德国远东最大的殖民地,青岛的防御因素必然是受到高度重视,胶州湾湾口的岬角形态用地成为更优的选择。

2.2 城市选址的欧洲标准——维特鲁威的原则

欧洲城市选址十分重视地形地貌和风向、风速等气候因素的关系,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中的相关论述更是影响深远。其中主要提到三个城市选址的原则:1)“首先是选择最有益于健康的土地。即那里应当是高地,……”;2)“要避免沼泽的邻接地带”;3)应考虑城市同海岸的关系[3]。

用前两个原则比较棘洪滩和青岛湾北岸,棘洪滩也是不适合的选择。棘洪滩是胶莱河、墨水河等河流长期冲积而成,是位于沼泽的邻接地带;棘洪滩用地平坦,北部缺少山体遮挡,冬季潮湿阴冷。相反,青岛湾北岸为岩岸,并无沼泽地带;欧人区选择的观海山西、南麓丘陵地区,地势较高但坡度平缓,东部和北部的低山作为屏障。相比于棘洪滩用地的低洼、多滩涂湿地的情况,欧人区的选址则更加“健康”。

2.3 “新中世纪主义”时代特征

19世纪后期,欧洲各国一改对法国古典主义艺术风格的追崇,艺术的主流演变为体现各国本土文化的特征。德国由于正值俾斯麦垮台和威廉二世亲政,更需要树立新的艺术特征,中世纪风格理所当然地成为当时的艺术主题,因此这段时期的德国艺术思潮也被称为“新中世纪主义”。整个欧洲来说,由于中世纪时期各国都处于彼此封闭的状态,很多国家都认为中世纪艺术体现的特点是“最原始”“最纯净”的,可以认为是体现各自民族特点的特征;对于德国来说,中世纪还有一层更加特殊的意味,中世纪的很长一段时期,主要位于今天德国的神圣罗马帝国行使着欧洲宗教和政治统治权力,因此也被认为是德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在19世纪后期德国经济政治迅速崛起,“新中世纪主义”的流行也被认为是德国帝国激发德国民众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崇拜的一种手段[4]。

在城市选址方面,由于中世纪城市战乱频繁,出于安全和防御的考虑,通常在山地选址。因此山地地形特征也就成为中世纪城市的突出特点。当时的胶澳总督屈波尔(Truppel)提出“在欧洲区内应建一座现代‘德国式'城市”,山地的地形也就必不可少,青岛湾北岸的低矮山地地形正是理想的选址区位。

3 结语

青岛是19世纪末现代地理学创建之初的一个殖民地城市选址案例,德国地理学者李希特霍芬的参与使其具有更加典型的意义。

宏观层面,青岛的城市选址体现了军事防御因素,也体现出清末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大地上的争斗,以及现代地理学理念的影响及其创始人拉采尔和李希特霍芬的个人作用。微观层面,青岛城市选址反映出古希腊以来欧洲殖民地城市选址的传统,体现出维特鲁威城市选址理念的影响,以及符合19世纪末德国政治利益的“新中世纪主义”思想的影响。

[1] 周一星.城市地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13.

[2] 李 彩.青岛近代城市规划历史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12.

[3] 维特鲁威.建筑十书[M].高履泰,译.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1:16.

[4] [美]斯皮罗◦科斯托夫.城市的形成——历史进程中的产生模式和城市意义[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86.

猜你喜欢
霍芬希特胶州湾
李希霍芬日记中的晚清四川丝绸探略
他的行走,命名了“丝绸之路”
“我要赢”
平流雾罩,海上蓬莱胶州湾
印邦长拍女记者脸惹众怒
两瓶酒毁掉一位部长
印度影片《印度超人前传》人性美丑的解读
胶州湾夏季盐度长期输运机制分析
德国侵占胶州湾始末